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三连问把大臣们问得直摇头,就算是也不敢说啊,说了怕不是要提前感受汉武大逃杀,他们又不傻。
  …………………………………………………………………………………………………
  【戚继光在一众名将里算是比较特殊的了,他不像其他武将那么死心眼,但他也没留下像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那样人品有瑕疵,人品不佳的评价。
  如果他抱的大腿活得比他久,那他这一生可谓顺风顺水,毫无缺憾。
  武则天算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几个皇帝之一了,虽然她登基晚,在位时间短,但实际掌权时间可不短。
  戚继光在武则天手下未尝不是一段君臣佳话。
  好了,戚继光说完,让我们看看下一个再就业的名将是谁。其实答案之前就告诉你们了,没错就是岳飞。
  岳飞的生平简介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八大军神之一,忠心耿耿,要不是赵构这个奴颜婢膝的皇帝拖后腿,他早就完成收复失地。
  当时岳飞的大军先锋已进抵朱仙镇,完颜宗弼逃出开封,眼看就要收复开封,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
  开封可是北宋的京师,收复开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可是赵构这个狗东西怕召不回岳飞,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字牌。
  最后岳飞只能长叹一声:“十年毁于一旦。”
  后来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时年三十九岁。他的儿子岳云和倚重的下属张宪也被斩首。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之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
  岳飞的死是千古奇冤,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在岳飞像前跪了五百多年,但是罪魁祸首赵构却完美隐身,让很多人都不爽。
  虽然现实中没有赵构的跪像,但是小说里有,地府的轮回道上就有赵构的跪像,赵构死后被罚百世畜生道,后来不知道是谁把赵构的人像做成跪像,放在轮回道上,还扬言踩一脚能功德+1
  功德虽然没有真加,但是地府的鬼还是踩得不亦乐乎,从那以后踩赵构就成了地府的传统节日。
  扯远了,岳飞的意难平就是十年努力毁于一旦,没有收复汉土,他毕生所望就是收复汉土,匡扶大宋江山。
  可惜大宋不值得。】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血压又上来了,这次远比之前更严重,简直快要脑溢血了。
  要不是赵德昭发现得及时,连忙呼唤太医抢救,喂了一颗救心丸,这会可能已经吐血了。
  赵德昭给赵匡胤顺背,“父皇,消消气,这些都是将来的事,现在还没发生呢。”
  赵匡胤咬牙切齿:“赵构!这厮怎么不去死。收复失地的机会就在眼前,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虽然这些事《细说宋朝》里都有,但《细说宋朝》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能看到,天下人不知道。
  现在天幕广而告之,天下人全知道了,赵家还有何脸面面对天下人?
  赵德昭见赵匡胤一脸怒容,仿佛要杀人,不由道:“可是父皇您已经将他们除名了,他们不再姓赵了。”除了赐死,已经罚无可罚了啊。
  赵德昭甚至在想如果这次赐死了他们,那下次天幕再提到这些事,父皇不会想鞭尸吧?
  赵匡胤一拳砸在桌案上,“便宜他了。”
  宋高宗时期
  被软禁在行宫里不修边幅的赵构闻言脸色一白,随即又恢复镇定,他都这样了,那群乱臣贼子还想怎么样?
  除非他们想担上弑君的名声,否则他们肯定不会杀他的。
  等着吧,有朝一日他一定会将那群乱臣贼子都杀了,一个不留。赵构恶狠狠地看着天幕,心里发出怨毒的诅咒。
  他正想着,后脑勺突然被什么砸了一下,疼痛感传遍整个脑颅,赵构捂着脑袋回头,见墙头上趴着几个孩子,手里拿着弹弓正对准他。
  赵构怒火冲天,一边往后退,一边大喊:“来人,护驾!护驾!有人行刺。”
  同时还指着墙头上趴着的孩子:“你们这些刁民,胆敢行刺朕,朕要诛你们九族。”
  那些孩子乐不可支,嘲笑道:“就你这样的还好意思自称官家,官家在京师呢,你是坏人,受死吧,”
  说罢,用弹弓瞄准赵构射了一块小石头。
  小石头接二连三打在身上,赵构急得跳脚,“放肆,你们这些刁民,朕要处死你们,来人啊,快护驾!”
  过了一会儿,守门的人实在受不了了,怒道:“别哀嚎了,再嚎明天没饭吃了,吵死了,正听天幕呢。”
  赵构敢怒不敢言,怒瞪着紧闭的大门。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又羡慕了:“宋朝还真是人才济济,而且还对大宋忠心耿耿。”这就是有钱的好处吗?
  瞧瞧大宋,疆域是历朝历代最小的,但是却是最有钱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一抓一大把。
  养兵养得这么废,还有这么多人效忠。
  “岳飞不能选宋朝,会选大汉的吧?”对汉土那么热爱,干脆来大汉开疆拓土啊!!
  霍去病都有些无语了,陛下真的是对别人家的绝世武将念念不完啊,看谁都想要,提醒道:“陛下,前面几个都去了不一样的朝代,我觉得岳飞来不了大汉。”
  刘彻:“胡说,刚才那个戚继光不就去了大唐,大唐都能有两,大汉为什么不可以?”
  霍去病弱弱道:“戚继光不是去了武周吗?”
  刘彻皱眉:“武周和大唐有什么区别吗?朕不管!朕就想要岳飞。”
  ***
  唐太宗时期
  长孙无忌双眼发光:“这是第五个名将了吧?后面是不是要说明相了?”
  房玄龄:“辅机,你这么兴奋做什么?你能保证明相里有你不成?”
  长孙无忌:“不能,但是应该会有的吧。我也没有善终啊!”
  杜如晦凉凉道:“可是你连丞相都不是。”
  长孙无忌:“…………”


第164章 一百六十四章 开国之难
  长孙无忌下意识地看向李世民; 满眼都是——说好的让我做尚书右仆射呢?
  难道没有封吗??
  注:唐朝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后改为尚书仆射,尚书省长官),及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都是宰相。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说没有善终本来挺生气的; 但被他这么一看又有点心虚,他是想封辅机为尚书右仆射来着,可观音婢说长孙家太过荣宠; 恐极致的富贵会带来灾祸,让他缓一缓。
  难不成缓着缓着不封了?
  应该不会吧……
  长孙无忌见状; 瞪大眼睛,二郎你!还真没封啊?
  不对啊,他作为托孤大臣; 不可能连个宰相都混不上。
  嗯; 宰相里肯定有他,房玄龄和杜如晦肯定是嫉妒他。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看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眉眼交流,还有什么不明白:好哇,原来陛下和辅机早有默契,呵呵,那我们呢?大家都是秦王府邸出来的,凭什么辅机就得陛下另眼相待。
  陛下的大舅子就了不起吗?
  众人酸了; 目光怨念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头都大了,“不是,现在在说岳飞; 谈论这个做什么?也许明相篇并不是意难平而是人气或者功绩呢。”
  话落; 又道:“岳飞能被后世评价为千古完人,想来样样都不差,也不知他会去哪个朝代。可惜好好的一个英雄,竟落到这般田地; 要是在我大唐,何至于如此。”
  贞观群臣:“……”陛下你这话题转得也太拙劣了。
  “总归不会来大唐,大唐又没有失地可以收复,”长孙无忌:“论人气或者功绩我也不差吧?之前那本《威凤赋》就是写我的,功绩就更不用说了,《唐律疏议》我编撰的……”
  房玄龄不赞同道:“大唐怎么就没有失地可以收复,安史之乱后大唐疆域缩水,正需要岳飞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
  “《威凤赋》是陛下写给谁的还不一定呢,后世都没有定论。论功绩,我也不差啊。”而且他才是中书令,是宰相。陛下一登基就封的宰相。
  杜如晦见他们两都有《威凤赋》,就自己没有,忽然觉得自己落了下风,“陛下,《威凤赋》到底是作给谁的?”
  李世民:“……玄龄说得对,安史之乱后大唐丢失安西都护府,连河西走廊都丢了,这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怎么能丢呢。”
  众人:“……”
  李渊在旁边看得不亦乐乎,就差手里拿着一片瓜在啃了。
  大秦
  秦始皇:收复汉土?
  想到天幕不止一次提到收复汉土,秦始皇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大汉当真这般深入人心?不仅以汉人自称,还用汉土来代替王土。
  这难道就是两汉四百年的成果吗?
  秦始皇眸光微动,望着天幕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且岳飞也不能回大宋,再就业的规则不允许。
  阎王问岳飞除了大宋外想去哪里?
  岳飞:若不能复汉土,去哪又有何区别?
  阎王想了想,有一个朝代也和宋一样被异族入侵,在被异族入侵之前,还有十支起义军,这些起义军的人数至少两百万人。
  其中两支起义军有以下暴行:
  李自成武关屠城、水淹开封;张献忠六安暴行、霍山暴行、简州暴行,暴酷亘古未有,屠武昌、初屠成都、再屠成都、屠成都。
  清军的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五千万人惨遭清军屠杀。
  岳飞震听得额头青筋凸起,拳头硬了:清军?和金军是什么关系?
  阎王:也没什么关系,就是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一个叫金国,一个叫后金,后来改为大清。
  岳飞:???这还没关系?
  阎王:除了这个能满足你收复汉土外,其他的就是元末明初、汉末国、八王之乱后的南北朝,你自己选一个吧。
  不出所料岳飞选择了去明末,满清入关虽然有捡漏的成分,但不得不说当年的满清简直是套了主角光环,运气真的是好到了爆棚。
  细观明史不难发现满清能入主中原统治中国真的宛如开挂。当时满族人口加上包衣奴才还不到百万,八旗战兵也就十余万人,而明末人口将近一亿人。
  近千倍的差距,满清竟然能够一口吞下大明朝,而且没遇到过什么艰难的阻碍。这运气谁看了不说一声欧气爆棚?
  换成其他朝代或其他对手,满清绝对不可能那么顺利,例如换成汉末的国,谋士、战将如云;隋末的十八路诸侯和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是厉害角色;
  元末的朱元璋,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就连严格意义上不算大一统的宋开局都比满清难,赵匡胤也不是吃素的,要是遇上这些满清只有被灭的份。
  不信一起看看各朝建国用时: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十副铠甲起兵到公元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前后历经61年,经过代帝王的不懈努力才勉强算入主中原(当时南明还在,大部分地方都没被清军攻下)。
  大汉的开国之君刘邦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公元前202年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登基称帝仅用时七年便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2年宛城起兵,公元25年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到公元36年统一全国,用时15年。
  唐高祖李渊公元617年晋阳起兵,到公元624年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集团完成统一,仅用时7年。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53年参加义军,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仅10个月后就攻陷了元大都,公元1382年降服大理,统一天下,前后总共29年时间。
  两汉和唐明的建立没有什么尔虞我诈的宫廷政变或者黄袍加身,都是开国皇帝真刀真枪,一城一地打下来的。
  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无一不是天纵奇才,甚至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余位都是白手起家,连十副铠甲都没有,朱元璋更是只有一个碗,最多的也就用了二十九年统一全国。
  反观清朝,号称军事能力最强的皇帝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在宁远城一炮给轰死。】
  洪武时期
  朱元璋一听到和宋一样被异族入侵,立马想到了满清,面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取代了明朝的满清。
  “都给朕闭嘴,仔细听仔细记,一个字都不要漏下。”
  话音刚落,朱元璋瞪大眼睛:“什么!两百万农民起义军?”
  怎么会有这么多农民起义军?当年的红巾军也不过十余万啊!!
  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