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会有这么多农民起义军?当年的红巾军也不过十余万啊!!
  来不及多想,天幕的话一句接着一句,宛如炮弹一般向朱元璋轰过来,震得他脸色愈发难看。
  听到清军十余万人就吞下大明江山,朱元璋眼前一黑,再也撑不住了往后倒去。
  “父皇——”藩王们惊呼,手忙脚乱接住朱元璋,嘴里一个劲的喊“太医。”
  每次天幕出现太医一定会在旁边候着,免得有人气急攻心晕厥过去,这回也不例外,太医很快挤进人群,给朱元璋做急救。
  扎了几针后,朱元璋悠悠醒来,正好听到努尔哈赤被一炮轰死,但他脸上毫无喜色,反而阴沉得可怕,“对面的皇帝都被一炮轰死了,为何大明还是亡国了?”
  **
  大秦
  秦始皇面沉如水:“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朕建立的!”为什么没有他?
  有没有搞错?他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刘邦是乱臣贼子,夺了大秦的江山,后面的又夺了大汉的江山。
  明明他是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凭什么没有他?
  汉高祖时期
  刘邦得意道:“乃公白手起家,仅用七年便平定天下,后世无人能超。”唯一一个也是七年平定天下的还不是白手起家,真不愧是他。
  朝臣们纷纷恭维。
  “后世不行啊,居然屡次让异族入侵中原,屠了这么多城池,死了五千万人。”大汉开国之初,最多也就一千多万人口。
  想到这里刘邦忽然笑不出来。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沉着脸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异族入主中原岂会对汉人百姓手软,后世经历过一次居然还会放任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哪怕一直主和不想打仗的汲黯听了都痛心疾首,“一万万人的王朝居然输给了百万异族。”他是不赞成打仗,可那是他觉得打仗损失得更多,不值得。
  可若异族入侵,不打造成的后果只会更严重。
  霍去病:“再就业里怎么没有我?我也想去那个朝代,打跑异族。”
  卫青虽然没说话,但紧握地拳头从未松开。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大声道:“大明是没有人了吗?近千倍的差距还能让异族入主中原?”
  李世民吐出两个字,“内乱。”国都亡了依旧党争不断,可想而知明朝内乱有多严重。
  “而且大明居然有两百万农民起义,比隋末那会还严重。”杨广已经够天愤人怨了,明朝的皇帝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导致两百万农民起义?
  众人感叹朝代更替造成的混乱局面,连各朝代的开国对比都顾不上。
  李渊倒是注意到了,但他以为是夸他,没想到……又白高兴了一场。同时心里还有些微妙,大唐的开国之君是他!!
  二郎是能打,但如果没有他的支持,二郎哪里来的兵马粮草,哪里来的家底?
  不能因为他没有上战场,就把他踢出开国之君的列表吧?
  【当然这都是汉人王朝,清如果要对比的话应该是和元对比。
  公元1206年春天,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完成统一,用时73年。
  南宋那会还是有不少人才,从一开始的岳飞、辛弃疾到亡国时的文天祥等,但凡南宋能出一个明君都不至于走到亡国的地步。
  明末……人才凋零,明朝直到亡国还在党争不断。甚至当时灭了明的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来的南明都没有几个把清朝当成主要对手,从来就没有集中全部精力对付过清朝。
  使得清朝统一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对手,如果遇上的是项羽、王莽刘玄、王世充窦建德、陈友谅等人,他们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清朝气运滔天,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时候。
  如果明末的乱世有岳飞这样的军神,清朝还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吗?
  答案是肯定没有。看看皇太极手下的人才就知道了,多尔衮,鳌拜,索尼,莽古尔泰,代善,阿敏,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哪一个称得上顶级人才?
  尤其是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吴桂这批吃里爬外、厚颜无耻、背信弃义的所谓人才哪一个比得上张良、萧何、韩信、房玄龄、杜如晦、徐达、李善长、刘伯温?
  让人不禁感叹,不仅设想假如明末出现岳飞这样的军神,再加一个顶级谋士,明末那种糟糕的情况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想知道的话关注小黄车哦!】
  洪武时期
  朱元璋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直叫,天幕的话一字一句都跟针似的扎进他的脑袋,疼痛欲裂。
  他脸色铁青道:“满清气运滔天,不就是在说我大明运气极差吗?”
  朱樉心道:这何止差啊,满清那么点人就把大明江山给拿下了,简直就是差到了极致好吧。
  朱棣劝道:“父皇,您消消气,早点知道总比不知道好。”
  “老四,你还说呢,都是你的子孙后代把大明败光了。”
  朱棣:“……是非功过,父皇心里有数,儿孙干的事要是都赖到祖宗头上来,那在座的一个也跑不掉。”
  朱元璋心累得闭了闭眼,前半辈子在打江山,后半辈子守江山,他想成就大明万世之基业,可历朝历代哪有什么万世基业,国祚能有四百年已经要烧高香了。
  他总结历朝历代亡国的教训,却创造了新的亡国教训。
  呵,何其可悲。
  汉高祖时期
  刘邦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项羽那厮真不是人能抗的,要不是我心态好,早就被项羽打崩了。”
  有大臣拍马屁道:“项羽匹夫之勇,岂能和陛下相提并论。”
  刘邦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匹夫之勇这个词是韩信说的,也是韩信告诉他项羽不足为惧,最后也是韩信打败的项羽。
  唉,韩信怎么年轻他这么多呢,要是和他一样的年纪该多好。
  唐太宗时期
  虽然气氛有点冷,但是群臣还是忍不住道:“为什么没有我们?只有玄龄和克明?”
  房玄龄抚着胡子悠悠道:“我觉得名相篇可能有我。”
  杜如晦:“我也觉得。”
  【名将篇第一批再就业的就是这五个人了,后面还有第二批、第批,至于是谁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宝贝稍后自己看书吧。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卷明相篇都有谁。
  不同于人气抉择的帝王篇和意难平的名将篇,明相篇是自由应聘上岗。没有人应聘的情况下,阎王才会随机派遣人去。
  众所周知汉武帝的丞相是最难当的,汉武一朝,丞相是最危险的职业。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任命了十位丞相,其中有七个死于非命,剩下几个被罢免的比较多,善终的只有一两个。
  当汉武帝的丞相,要命啊!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几个明相想去汉武帝手下干活。】


第165章 一百六十五 汉武帝的丞相
  公元前120年; 汉武帝时期
  丞相公孙弘闻言心里一紧,他应该算是善终的吧?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去年他就应该病死于任上; 死后儿子继承了平津侯的爵位。
  可是因为天幕的出现,带来了神奇的医术,治好他的病,挺过来后陛下也没有换丞相的意思,故而现在的丞相还是他。
  他善终了吧?公孙弘越想越没底,几年前赵王诬陷主父偃受贿,逼杀齐王,后查实虽有受贿事但并无逼杀齐王; 陛下本想宽恕主父偃; 他却劝说陛下杀主父偃安定人心。
  后来天幕出现,主父偃被释放。
  不仅如此; 后世的小说中对主父偃多有赞赏; 说主父偃上书的《推恩令》乃千古第一阳谋,陛下对主父偃愈加看重。
  这件事也成了他心底的一根刺。
  上回天幕卖汉史,更是说他两面三刀; 见风使舵; 嫉恨董仲舒,上谏让董仲舒去胶西当刘端的国相。胶西王刘端是陛下的哥哥; 为人凶残、蛮横,过去不少做过刘端国相的人都被处死; 或毒死。
  让董仲舒去胶西显然是借刀杀人。
  虽然因为天幕出现; 他没做这件事,但这件事在史书里白纸黑字写着,做没做过已经不重要了。陛下肯定已经认定他是个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小人。
  还不如去年病死在任上; 好歹得以善终。现在陛下得到了汉书,对他过去所做的一切了如指掌,他还有何脸面位列三公。
  想辞相位,陛下又不许。愈发看不懂陛下在想什么了。
  不止公孙弘心里害怕,其他官员也害怕啊,尤其是作为丞相替补的几个官员。
  刘彻对于朝臣们的害怕倒是满不在乎,对天幕提到的明相要来他手下干活也兴致缺缺,他不喜欢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掌佐天子,权力可不小。不仅有选用官吏之权,更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
  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甚至可以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
  朝中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
  集议的结果再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要是君王昏庸,丞相的权力足以架空天子。
  相权约束皇权,甚至可以架空皇权,他会乐意要这种丞相?
  也就是公孙弘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又会见风使舵,颇得他心,不然也当不了丞相。
  唐太宗时期
  武将们眼睛亮了:“还有第二批、第三批再就业的名将?”那会不会有他们?
  第一批混不上,第二批第三批总可以吧?
  要不要试着买一买中册,万一有他们,那可是免费的啊!
  杜如晦本来不想打击他们,但看到这种情况,不得不道:“诸位理智一点,名将篇都是意难平系列,从古至今有多少意难平的名将?
  旁的不说,天幕刚才提到过的战国四大名将,就有三个没能善终。
  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八大军神,不算隐居的孙武,早逝的霍去病,善终的也就是卫青和药师……”
  听到杜如晦一一列举,武将们眼里的光逐渐黯淡,同时心里更复杂了,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意难平的名将吗?他们能遇到陛下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李世民突然收到一堆感激的目光,“……”还真有点不习惯,不自在地转移话题:“咳,没想到明相篇居然是这样择人,那应该没有你们了吧?”
  说罢,目光看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都是微末时就跟着他的股肱之臣,让他们去别的朝代,选择别的皇帝很难吧?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信誓旦旦道:“臣肯定不会选择别人,但后世的人会怎么写臣也不知道啊。”
  房玄龄/杜如晦吹胡子瞪眼:老狐狸。
  【想去汉武帝手下干活的名相居然是0耶。
  地府的文臣们一听是给汉武帝当丞相,连连后退,开什么玩笑,给汉武帝当丞相,是嫌命不够长是吧?
  阎王等了一会儿也不见有人报名,不由道:汉武帝不是公认的千古一帝吗?是明君啊,自古明君贤臣,当千古一帝的贤臣不比当一个普通皇帝的贤臣好吗?
  也更出名不是?
  千古一帝可不多,你们要把握机会啊!】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脸黑了,他不在乎丞相是一回事,但是没有人选他又是一回事。
  尤其阎王还说了他是千古一帝,要是没人选他,选秦始皇和李世民的却很多,他不是很没面子?
  于是刘彻迁怒了,他把目光转移到现在的丞相,以及将来的几个丞相身上,别人不选他,这些人也不选?还想不想做丞相了?
  被扫到的大臣苦不堪言,期期艾艾道:“陛下,此书是后世人所作,并非臣的想法。”
  刘彻双目微眯,眼神危险:“这么说你们是想当大汉丞相咯?”
  众人连忙道:“臣不敢。”丫的,这天没法聊下去了。
  大秦
  秦始皇听到千古一帝,心中一动,这明相篇肯定也有他,而且愿意来他手下干活的肯定不少吧?
  他可没有像汉武帝一样频繁更替丞相。
  他就六个丞相,吕不韦、昌平君、王绾、隗状、冯去疾、李斯。
  除了吕不韦饮鸩自尽,昌平君反秦阵亡,其他几人可都好好的,王绾、隗状善终,冯去疾现任右丞相,李斯任左丞相。
  这不比汉武帝强?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和秦始皇一个想法,都是千古一帝,有汉武帝肯定也有他们。
  李世民得意道:“秦皇汉武虽是千古一帝,但也是历史上公认的暴君,朕可比他们好说话多了,愿意来朕手下的明相应该不少吧?”
  李渊听不下去了,“二郎,低调些。”
  【阎王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