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漫威-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太子督师剿贼之事,这才是让周延儒惶恐不安的根源所在。
    太子朱慈昊,别人不知道,他周延儒还不知道么?自小就异于常人,非同yi般。有评价者,将其与太祖、成祖相提并论,视为未来大明的中兴之主。
    但大明的中兴之主,不是他的中兴之主,也不是他背后那群人的中兴之主。他们需要的,是yi个平庸,乃至于昏庸的皇帝,若皇帝太过厉害,他等人物,哪里来掌权受贿,权倾天下的机会?
    作大臣的,尤其做到他这个地步,yi人之下万人之上,唯yi的所求,大概就是成为张居正那样的权臣了,与皇权已是天生对立。何况背后支持的人,他不敢违背。
    由是太子的存在,让这些人yi直忌惮。可太子深居简出,又从不出错,他们拿不住把柄,只能遮掩太子的贤明,当做yi个透明人。这也是太子朱慈昊的贤明不曾广为人知的缘故之所在。
    只因那舆论,操控在这些人的手中。
    可现在,太子站出来了!
    这就让周延儒如芒在背。尤其太子历来不与他们亲近,这是关键。
    yi旦这位不与他们亲近,又贤明非常的太子得到权力,乃至于登上大位,他们还有好日子过么?
    yi个武夫,他们不在意。可yi个由贤明太子,未来帝王持拿的最锋利的兵器,两者合yi,这就令人忌惮了。
    白日里发生的事,周延儒耳聪目明,早已知之。得知太子令那武夫就要去辽东调兵,心里便更急了。
    于是思来想去,便就有了主意。
    就令下人拿了请柬,前往请人。
    却那下人还未出门,那两位就不请自来了。
    书房中,灯火黯淡。
    周延儒与陈演、谢升两位内阁大臣相对而坐。
    陈演乃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这并不是关键,关键陈演是东林党在朝中的代表。
    而周延儒,是温体仁下台之后,东林党推上前台的人物。
    亦即是说,内阁之中,实际上陈演才是真正的首辅。
    至于谢升,实则是个墙头草。温体仁代表的齐楚浙党,或者说阉党,当政的时候,谢升就听温体仁的。而如今东林党占了内阁,他就听东林党的。
    至于另外yi位不在此的内阁大臣魏照乘,则是阉党唯yi剩下的yi个代表,已经被这三人排挤的完全没有话语权了。
    自然的,周延儒不可能也把魏照乘请来。
    这小小yi间书房之中,内阁四位大学士,就有三人在场。
    灯火黯淡,yi看就是蝇营狗苟。
    周延儒沉声道:“原本剿贼之事,皆在掌握之中。却不妨太子出来,又握了yi口锋利的刀。太子素不与我等亲近,若使剿贼成功,太子掌握权柄,我等如之奈何?”
    陈演微微颔首,道:“这便也是我等前来,与周兄密谈的缘故之所在。”
    就道:“太子太过贤明,贤明过头了,容易独断专行,于天下大不利,我等为天下表率,自要杜绝这等隐患。”
    “以赞皇公的意思。。。”谢升伸出手来,在脖子上比划了yi下,分外的阴森。
    赞皇,就是陈演的号。
    陈演微微yi笑:“哎,此言大的不妥。太子乃皇帝嫡子,朱家储君,怎能如此不敬?”顿了顿,笑道:“那流贼虽是乌合之众,然则却数十万计,太子虽贤,却无有经验,战败理所当然嘛。”
    周延儒闻言,不由斟酌片刻,道:“赞皇公此言虽则有理,可那武夫,却不得不防。前时辽东局势若何,你我皆知之。却凭那yi人之力,将那凶暴的鞑子都击破了。流贼虽众,却如何能及得上鞑子?”
    谢升也不由颔首称是。
    陈演不为所动,笑道:“鞑子是鞑子,流贼是流贼。若论战力,流贼自是不及鞑子。可辽东战事,若非洪承畴谋划,只凭那武夫yi人,又能有何作为?战事非只yi人所能决定。尤其流贼,流窜天下,打不过就跑,遍天下都是,那武夫便是生了十条腿,又能奈何?”
    “况乎粮草军饷皆在我等掌握,辽东诸镇兵马,你道是他们该听内阁的,还是该听太子的?”
    闻听此言,周延儒与谢升不禁对视yi眼,暗道陈演歹毒。
    这话里话外,分明就是等太子出兵之后,从粮草、军饷着手,迫使其战败。而辅助手段,便是要挟辽东诸镇兵马。
    谢升插了yi句嘴:“最好让辽东诸镇兵马原地不动,太子手中无兵可用,出了京师就打道回府,正要传个笑话,让太子贤名尽丧。”
    这位更是歹毒,竟要借此机会,把太子打落尘埃。
    那陈演yi听,不由眼睛yi亮,抚掌道:“伊晋兄此言大善!”
    于是斟酌道:“听闻那武夫明日便要去辽东调兵,如此,我等可遣人先行yi步,与那辽东诸镇总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量来不敢违背。”
    又道:“如此,yi不做二不休,兵部丁启睿不是在河南剿贼么,可如此这般。。。”
    余者两人闻言,不由大的叹服,连道赞皇公算无遗策。
    最后周延儒还是补充道:“还须谨防那武夫在辽东的威名。击破鞑子,虽有洪承畴谋划,可那武夫的作用却不可小视。那军中武夫最敬力胜者,想必其人于辽东诸镇颇有威名。若那辽东诸镇自忖掌了兵马,不听内阁命令,仍从了那武夫,便就不妙了。”
    陈演闻言沉吟,随即颔首:“善。那以周兄只见,该如何区处?”
    “最好能yi了百了,杀了那武夫。”周延儒眼神里闪过yi抹狠辣之色:“那武夫力强,太子智强,两者合yi,即便此次能阻了太子,下次也不定能阻的了。不若绝了他的根,才是万全之策。”
    谢升道:“然则那武夫万军之中都不曾伤了皮毛,如何能杀了他?”
    “只要不是神仙,怎么就杀不得?”周延儒嘿嘿yi笑,看向陈演。
    陈演也笑了起来:“刀枪杀不得,还有火器大炮。火器大炮杀不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我听闻那武夫在战场之上硬接了鞑子的火炮,其力之强,自是难杀。可他既然还是人,还要吃饭喝水,怎么就杀不得了?”
    谢升释然。
    于是陈演道:“此间事朝会上既有定论,等闲阳谋不能阻了那武夫去辽东调兵。然则调兵,须得圣旨相随。自有阉人跟着,随侍吃喝。如此,从京师至辽东,机会多的是。”
    。。。
    翌日清早,就有王翊圣亲自前来,与赵昱yi道,奔城外而走。
    到了城门口,竟有太子早到,亲来相送。
    还赠与yi套鱼鳞甲。
    太子把住赵昱的臂膊,深深道:“此去前路,定有障碍,赵兄弟,大明的未来,就托负在你的肩上了!”
    太子何其智慧?
    这些年来,朝中蝇营狗苟,他自于局外冷眼旁观,看的清清楚楚。其中弊病,也是心知肚明。
    如今他要走上前台,不符合某些人的意愿,定要阴谋诡计施加阻拦。尤其此去辽东调兵,乃是重中之重。若无辽东兵马,要剿灭流贼,何其难也。
    由是才托负于赵昱,因为只有赵昱最合适,也最让他放心。
    合适,是因为赵昱在辽东的壮举,威名必广传辽东军镇,最能慑服军心。
    放心,则是因为赵昱力力强,不惧刀枪火炮。由是才有最大的可能冲破障碍,调来兵马。
    若无赵昱,王翊圣则便是最适合的人选。可王翊圣也非是钢筋铁骨,寻常刀剑许的不惧,可火枪大炮则不能抵挡。
    较之而言,有赵昱,王翊圣则不合适。
    赵昱也是个聪明人,哪里听不出来太子的意思?
    这大明朝落到如今这个地步,皇帝没有能为是其yi,其二便是那满朝武,都成了蛀虫。这等蛀虫,是太子扭转乾坤的最大敌人,天生的大敌。
    如此,太子要掌权,那些蛀虫必定不会甘心。
    只瞬间功夫,赵昱脑子里,就想到了许多。那些蛀虫,必定要想尽办法推动形势,使太子此番事败,由是来打击太子。
    却便就大笑道:“太子放心。那蝇营狗苟之辈,小道耳,我自不惧。太子且等我调来兵马,剿灭流贼,助太子扭转乾坤!”
    太子深深的看了眼赵昱,收摄神情,点了点头,不再多说。这才转身,引着赵昱,来到不远处亭中。
    有yi队人马,正静候。
    细细yi看,分明当头几个太监,随侍有五十来人的锦衣卫。
    那yi干人等向太子行了礼,太子才介绍道:“这几位公公随赵兄弟你yi起去辽东,有调兵圣旨传下。”
    又相互见了礼。
    太子又道:“此至关重要,赵兄务必要保证圣旨的安全。”
    赵昱正色抱拳:“太子放心便是。有末将在,任凭他牛鬼蛇神,只要跳出来,yi概杀之!”
    言罢,还特意扫了眼这yi队传旨的人马。
    太子颔首,最后嘱咐:“赵兄威名,今日已传遍天下。那流贼知之,必定不会冷眼旁观。”
    顿了顿:“小王就等着赵兄的好消息!”
    赵昱看着太子的眼色,不着痕迹的看了眼那几个太监,点了点头,再次道:“太子只管放心!”

二十八章 匪类可能成事乎
    yi秒记住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京师yi路向东,至山海关,直线距离不过六百里,然则yi路逢山遇水,自要绕道,大略要走七百里的路程。
    赵昱自在京师东门别过太子,着了盔甲,骑了战马,将yi辆马车托着铁锥跟在身后,引着yi百精骑,与五十人的传旨队伍yi道,直奔山海关而走。
    行进过程中,赵昱逐渐也在运用军伍手段他虽非军中出身,却也曾读过兵书。那古之兵书,自为古贤人所著,熟读经典之余,也未尝没有看过。
    只是不曾细细体悟罢了。
    而今率领yi飙兵马,虽不多,可也有了实践的余地。
    加之统率这yi飙精骑的头领颇有行军经验,为赵昱查漏补缺,使得这yi路下来,不过yi日的功夫,赵昱便体会良多,行军布置,也有了章法。
    昼出夜伏,第yi日至于天黑,正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关头,于是便择山水之畔,扎下简陋营寨不提。
    实则按照赵昱的想法,该当日夜兼程才对。所谓兵贵神速,战事紧要,哪里能按照平素的习惯来做?
    可奈何不得随军而来的传旨队伍,尤其那太监,柔弱的根风中的枯草似的,半日里就呼喝连天,直呼受不了。若夜间继续赶路,怕是就要赖在地上不走了。
    这毕竟是代表皇帝的钦差,赵昱虽心有不虞,但念及太子与皇帝,只好忍着,不给好脸色而已。
    扎下营寨,先安排好夜间巡逻警戒的队伍,赵昱便在静坐思忖。
    这行军打仗,自然是yi门大学问。不是说读了兵书就都是大将了。赵昱如今既然下山入世,又为太子所感,要尽心尽力,就不得不在这方面下些功夫。
    于是思忖白日里行军的收获,体悟通透,将之牢牢记在心中。
    回味yi遍,将实践与书籍上所言的道理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果然所得不少。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古之书籍,虽然是经典,但时移世易,世道的变化,使得古贤人的道理,不yi定完全符合现在的情势。
    就当该顺势应变。
    赵昱便找到了其中的关节。
    回味过后,赵昱定下心来,开始搬运气血,打熬功夫不提。
    这yi身功夫,才是赵昱的根本所在。没有这身功夫,赵昱说什么也不可能报的了仇,更不可能成为太子的坐上宾。
    而且十年以降,武功已经深深刻刻的烙印在他的骨子里,成为了yi种习惯中的习惯,无法更改了。
    即便在京师的两三天里,赵昱也不曾放松分毫。
    大略子时,赵昱正在搬运气血试探性的冲击脾土窍,以之极其穴窍的反应,感悟其奥妙。
    忽然间,外头传来yi声呼和。
    赵昱闻声,轰然站起来,yi把抓起放在yi旁的铁锥,三两步赶出来,正见有yi人快步迎来。
    “发生了何事?”
    赵昱看的分明,这人是太子予他的yi百骑兵中的yi人。
    “将军!”
    那骑兵抱拳道:“刚才发现有人在周遭徘徊,于是遣了两个兄弟去查看。”
    “什么情况?”
    “大略有二三十人在那边的树林里,来者不善。”
    赵昱微微点头:“早在预料之中。”
    又道:“此间夜色昏暗,尤其钦差安危要紧,不宜夜战。你等且加紧防备就是,若那二三十人不来,便不予理会,若敢接近营寨百步,杀无赦!”
    “可将军,若这些人别有意图,该如何是好?”
    “无妨。”赵昱青嫩的脸上,有着非同yi般的成熟:“若只二三十人,不足为惧。你等皆是精骑,十人便能杀散他们。若这二三十人别有所图,便更加不能轻动。夜色之中,目力不能及,若被引走,钦差遭了灾,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