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青山穿越-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杨铁心同样不敢大意,正欲吩咐下去,不经意的仰头,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一抹熟悉的身影。
    心中怀疑,仔细定睛一看,一股喜悦兴奋之情忽然涌现心头。
    青衣绝尘
    白鹤盘舞
    衣袂飘飞
    气质脱俗
    飘然若仙
    还有这别具一格、天下只此一家的出场。
    来人正是令杨铁心两兄弟“念念不忘”之人。
    “元帅!!!”杨铁心惊喜回首。
    “勿要多言,本帅看见了,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出场不凡,跟临安隔壁那家讨人厌美相公有的一拼,让老夫情何以堪!”
    韩侂胄望着长空之上,吹箫而来的李天生,如释重负的同时,想起与其几次见面,老是吃鳖瘪的自己,颇有些吃味地说道。
    尽管对李天生内心感激,又佩服异常,但看着一出场就风采卓然的李天生,杨铁心感同身受,下意识地道出一句真话:“元帅言之有理!男人就应该有几道疤,留几道灰,别没事白嫩地跟唱戏小生似的,竟是白脸,搞得其他男人都跟糙汉子似的。”
    恩?
    韩侂胄一脸古怪地盯着杨铁心,直看得对方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才悠悠开口:“看你小子平日不苟言笑,一本正经,没想到也有泛酸的时候,不过,也属正常,这位大宋的李仙君,未免太不给其他男人活路了。”
    杨铁心恭敬一礼,没在继续接韩侂胄的调侃,抬头仰望,目不转睛,关注着李天生的一举一动。
    看其乘鹤盘旋,游翔于空,随其移动,每至一处,萧声涤荡,便有大片的金兵,不知不觉,深陷迷梦。
    好似令宋军头疼一年之久,如今还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一锅端的金兵,被李天生毫无吹灰之力,就收拾干净。
    一时间,上至将领,下及士兵,都对李天生惊若天人。
    “这便是杨兄弟你常挂嘴边,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仙君,怪不得能杀了那金国的狗皇帝,这般本事,已是超凡,我等也只能望其项背,敬畏赞服。”
    有与杨铁心交好的将领,不知何时出现在其身边,仰望九天长空,那道飘灵身影,一脸艳羡与钦佩。
    “左手把洞萧,右手挟明月。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人鹤天合,浮生归若梦。
    好一个谪仙人,当真不可揣度,今日能见我军大胜,又目睹谪仙风采,不枉此生!”
    望着云空青影,耳闻萧萧音曲,辛弃疾抚掌赞叹,内心宛若江河奔涌,心情舒快,畅然至极。
    扑通!
    扑通!
    扑通!
    人有离合,曲有始终,一曲即罢,如同打开了某道开关,引起连锁反应,金兵开始割麦子似的,成片倒下,昏睡不醒,难再起。
    “往日,老夫虽知你不同凡响,却不知,你竟有这番本事,不愧是昔年江湖盛传的天下第一,此事,老夫代宋军上下,谢过仙君出手相助。”韩侂胄开口,语气感慨,带有几分以往未有的敬意。
    “多谢仙君!”聚集成群的将领,横手抱拳,满目敬佩,感激异常。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出手,是不想让宋军再增添伤亡。这些金人暂时中了浮屠曲,一时半刻,难以醒转,可命士兵,将其捆绑,其后如何处置,你们自行决定。”
    李天生足踏白鹤,凭虚御风,面色冷淡,淡漠而道,“麻烦转告皇宫那位,北伐,虽是收复故土,一雪前耻,但苦的依旧是百姓,还望善加抚恤战死兵将的家人,也请那位好自为之,不然,我不介意去皇宫走上一遭。”
    “此间事了,就不在此逗留,就此别过!”
    话音未尽,李天生乘鹤远去,消失在云海长空当中。
    隐约之间,飘渺的歌声远远传来:
    遥望天光破月阴,
    淮水奔涛气象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五年苦熬献吾身。
    从来华夏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徒留下相顾无言的众人,方才那话,天下估计也唯有这位李仙君敢说,直言不讳。
    哪怕是权倾朝野的韩侂胄和以往肆意嚣张的金皇,都不敢放此豪言壮语。
    旋即,想起这位的本事和亲眼所见、超乎常理,神鬼莫测的一幕,顿时释然。
    类如杨铁心、郭啸天等脑子里没有愚忠宋帝思想的人,心中更是羡慕地泡醋缸。
    “一朝乘风去,深藏功与名。老夫这回到真是对这李仙君有些钦佩,不过,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拿不走。”
    捋了捋胡须,韩侂胄坐于马上,遥望远处,一脸叹然,目光复杂,“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出于本意,随心而动,还是故作潇洒,沽名钓誉?”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沉。
    时光似流箭,天道曲如弓。
    随着金皇遇刺,完颜洪烈等一众金兵,被带去大宋,血祭无数战死的大宋儿郎,大金国元气大伤,像是吹响了其死亡的号角。
    趁着大金中都大局未定,纷乱一片,攻克淮水防线的金军,趁胜而起,一鼓作气,连下数城,让原本就重伤难愈的大金,更加风雨飘摇。
    消息传回南宋,庙堂、江湖顿时巍然一震,群情鼎沸,欢天喜地。
    及至北方时,宋朝旧民更是奔走相告,热泪盈眶: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身处旧土,不见故国,谁又能清晰得知,感同身受,在金国统治下,他们这些宋朝遗民挣扎求生的痛苦,一时间,众生百态,逐一上演:
    “苍天有眼!老天开眼了!”
    “我等静待时机,待宋军赶到,立刻里应外合,开城门,迎宋军!”
    “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来了,您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有北宋移民策应,里应外合之下,宋军一路攻城拔寨,捷报频传,大获全胜,直逼金国中都。
    “这世间最痛苦的,不是远离后的百感交集、念念不忘,而是就在那里,不动不摇,满目黑暗,不见希望。如今,甚好!”
    新的一年,出门游历的李天生,高悬半空,望着下方拼尽全力,与金军斗智斗勇的北宋遗民,略有所悟,挥手间,化云水为冰,往守城的金军将领体内,隔空打入生死符。
    尔后,悄无声息,飘然而去。
    终于,在开禧四年末,负隅顽抗的金人,在坚守两月有余的中都城后,献城投降,被流放北方严寒之地。
    中原大地,重归一统,一时举国振奋,热血欢腾。
    不久,关于开禧北伐,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逐渐流于庙堂、江湖。一时举国哗然,几乎已被人忘之脑后,昔年的谪仙君,李天生,再次名扬天下。
    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对象。
    关于他的昔年事迹,也逐渐被挖出来,众人这才醒悟。
    这才是一位真“大佬!”

第十八章 自叹弗如进先天
    江湖庙堂,街头巷尾,处处流传李天生的传说。
    我是路人甲:据说,这李仙君当年单人独鹤,凭虚御风,登临华山绝巅,凭一己之力,压服如今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五绝”,武功之高,难以揣测,实在令人艳羡。
    络腮胡的路人乙:当年,那位李仙君艺高人胆大,几年间,数次乘鹤北上,独闯旧金中都,转战各地,不辞奔波劳苦,斩杀十几位金贼重臣,导致金皇彻夜难安,无暇南顾,实在快慰。
    勾栏瓦肆,说书场
    年过半百,却精神矍铄的说书人,登上演台。
    啪!
    醒木一拍,听众一坐。
    “天下五绝并一仙,各有千秋非等闲。
    为国利民仙鹤行,还看世间
    啪!
    李青山!”
    “好!”
    开场词就这么一说,引得群声叫好,掌声如雷,说书人立时,抖擞精神,醒目第三拍,开始表演:
    “话说天下纷争,百姓苦难,内有奸贼王道乾、吴曦通敌卖国,外有金贼欺压,狼子野心,虎视眈眈,值此大宋内忧外患之际。
    李仙君心中不忍,多年销声匿迹,隐姓埋名,藏于各地,伺机而动,杀金贼,诛汉奸,传消息,荐良将,嫁祸蒙古,引发金蒙冲突,消耗金贼实力。
    为我南宋迎来难得的喘息之机,招兵买马,精兵强将,只待万事俱备时,东风起,开北伐。”
    啪!
    醒木震心神,让听的津津有味的瓦肆来客,跟静电触过似的,陡然一个激灵。
    抿了口茶水,说书人兴致大发,继续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演说:
    “要说,这李仙君,最大的功绩,就是只身一人,深入金贼,那层层密密,戒备森严的皇宫,如入无人之境般。
    穿山过石,绕廊攀岩,消无声息地摸入那金狗头子的老窝,旋即,一刀咔嚓!顿时,天亮了大半,密布的阴云消散。”
    就在说书人口若悬河,唾沫横风的时,江湖上的年轻一辈赶紧似的,蜂拥向大青山,可惜,此行注定失望。
    无数怀揣梦想的咸鱼和自持家世不凡、天资过人的“有为青年”,汇聚太湖,乘着小舟,望着忽然被大片浓雾笼罩,若隐若现,丝毫靠近不得的大青山。
    已经苦等三个月的点苍派后起之秀李刚,愤恨地往湖里啐了口唾沫,一身名门公子哥的形象,荡然无存。
    愤恨地瞅了一眼背后的大青山,不情不愿地遥施一礼,头也不回地带着一帮小弟离开,他心中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继承老爹的掌门之位,将点苍派发扬光大,威震武林。
    让他儿子以后可以横行无忌,想拜谁为师就拜谁,骄傲地说一声:
    我爹是李刚!
    陆陆续续,愈来愈人多的人,或失望,或黯然,或愤恨的离去,不过都不敢似以前一样,明目张胆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反而纷纷行礼,转身远去。
    对于那位名满天下的谪仙,他们钦佩其胸襟、气度,敬仰其远超一般宗师的武学造诣。
    其为大宋的所作所为,值得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不管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哪怕只是浮于表面。
    这是江湖自发形成的默契。
    江湖不只有恩怨情仇,不只会打打杀杀,不只有匹夫之勇,不只有锄强扶弱的侠道,还有救国救民、挽天之倾倒的大义。
    江湖不是门派纷争的方寸,还有放眼而望的天下。
    对李天生敬礼,是感激他为江湖上的生动一课,为国所作的忠义。
    虽然北伐战争中,李天生戏份不多,但所引发的两次轰动,和之前的谋划,他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主角”作用。
    为此,甚至有人喊出“人生天地,俯仰一世,当如谪仙,清风磊月,忠肝义胆”的口号。
    不过,这群没有经历江湖这个大锅多少熬煮的年轻一代,还没有被岁月这把增肥刀变成油腻大叔,一个个理想远大,志向高远,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冲劲。
    拜师的失败,不仅没消磨其锐气,反倒激发了其血性,一个个刻苦习武,开始在江湖上行侠仗义。
    有些激进和高瞻远瞩的,更是纠结一帮志同道合之徒,察觉到蒙古人的威胁,不远千里,奔赴大漠。
    在草原,一个叫梳碧湖的地方,做了一段时间的“砍柴人”。
    东海,桃花岛
    听闻徒弟陈玄风带回来的消息,黄药师放下与对面一个美妇人对弈的棋子,起身、走到一旁,盯着院中一株极力释放生命力的桃树。
    良久,才语气郑重地说道:“我、不如他!”
    终南山,全真教
    盘坐蒲团上,身着道袍,面色红润,愈发仙风道骨的王重阳,消化着全真七子带回来的消息,心中翻涌久难平。
    三清殿内,一时静寂无声,王重阳此刻的心情复杂难辨,想起自己早年,屡屡抗金失败,虽被打击得出家为道,但心底始终有一丝光复故国的希望。
    于是,他勤练武功,创立全真教,甚至在学有所成后,广邀天下豪杰,欲要夺得天下第一之位,一步步增加江湖威望,最后,振臂一呼,群雄响应,北上中都,将金人高层屠尽。
    怎料想,野望未展就被拍死在沟里,李天生半路杀出,抢了天下第一的名头,又借九阴真经,收买人心。
    千辛万苦地壮大全真教,眼见声势如日中天,李天生又沉寂不出,本以为曙光将至。
    哪知事情出乎意料,李天生再次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红大宋,扬名天下,他念念不忘的北伐大业,也在其助力下,奏响凯歌,大获全胜。
    王重阳欣慰有之,激动有之,怅然有之,最后悠悠一叹,“贫道不如他。”
    大理,段氏皇宫
    渔、樵、耕、书四大近侍,上报的消息,令段智兴大吃一惊,老邻居北伐大金,他自然有所耳闻,本以为一如往常,得一个战败求和,推出替罪羊的结果。
    哪知晓,这次峰回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