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青山穿越-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年后,借地藏王菩萨之手,入六道轮回。
    一个刚出生就惨遭抛弃的婴儿出生在荒郊野岭,本以为会被山中凶猛的野兽咬死,岂料婴儿不仅没死,还被刚下崽不久的母虎饲养。
    这一幕令无意间发现的村民大惊失色,纷纷感慨婴儿非凡,乃大德转世,接过村里,有村中人共同抚养。
    吃百家饭长大的婴儿内心真诚善良,勤劳勇敢,颇受村民喜欢。
    后来遭遇天灾,村民颗粒无收,长大的婴儿将自己卖给地主,换取村民活下来的口粮。
    后几经辗转,机缘巧合入了当地一座寺庙。
    剃发出家,专心参悟佛法。
    十年后,名为三藏的年轻和尚已经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高僧,无论是对佛经的理解,还是对佛法的践行,都远非常人能及。
    他并未出钱,自渔民手中救助被捕获的鲤鱼,却亲尝百草,苦心钻研出能高产的粮食作物,与渔民户交换,成功劝诫他们少造杀戮。
    他这一生施衣布施,行善积德,每逢天灾,总会亲自出手,救助灾民。
    在这个战乱不断的岁月,他凭借一己之力,一座寺庙,一处荒山,养活了十万人族。
    最后,更是亲临战场,以自身性命为代价,令纷争的乱世止戈。
    救万民于水深火热当中。
    令三藏大德和佛门的名号更加深入人心,也在南瞻部洲的人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令不少当权者对佛门颇有好感,不知是谁提起第二代三藏临死前那句“佛门皆是三藏”的说法,令无数人族对此感同身受,对佛门更增添了几分深刻印象。
    觉得佛门常出大德。
    五十年后,又有一个婴儿出现在佛门寺庙门口,被庙中主持收养,收为亲传弟子,悉心教导。
    令庙中主持惊喜的是,这个婴儿对佛法的理解得天独厚,很快就超过自己,以后钻研佛法,一颗佛心玲珑剔透,佛法修为与日俱增。
    又因为是大寺庙的缘故,平素会有诸多达官贵人,婴儿长大后,法名三藏,为达官显贵消灾解难,又为平民百姓治病救人。
    在当地素有威望。
    更加难得的是,他还写的一手好字,作的一手好诗,流传出去,引发读书人的轰动和追捧,在士林中颇有名气与地位,影响日渐深厚。
    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平民,都愿意跟这位法师打交道。
    甚至有人将他与前几位三藏法师比拟。
    后来,其所在的国家与周遭各国遭遇瘟疫,死伤无数,生灵涂炭。
    三藏法师心中不忍,祷告上苍,一颗善心感动天地,求下灵丹妙药,救助百万人族。
    后来又有洪水肆虐大地,方圆百万里尽数成为汪洋泽国,为平息水患,三藏法师以身镇海,化为一座通天石像,镇压洪水,最终水灾消退。
    为此,佛门三藏之名在南瞻部洲越发响亮,信徒数量众多。
    第五世,法名三藏的大德高僧,一生行善,最后为消除蝗灾,以身饲蝗魔,以肉体凡胎,高德智慧,令人族记住了这第五代三藏。
    而佛门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弟子不再拘泥寺庙之中,开始行走南瞻部洲,学三藏之道,践三藏之行,慈悲济民,救助世人。
    第六世、第七世、第八世,皆有三藏法师出现,以大无畏之态,大慈悲之心,行佛法,做佛事,在人族留下种种传说。
    令佛门高洁的形象越发清晰,在人族中受众更广。
    直到第九世,这代三藏法师不同于前,注重教诲,精于辩才,他学贯古今,跟人论,跟法家论法,跟墨家论兼爱,跟农家述农事。
    更是整理南瞻部洲古往今来的佛门典籍,自悟第一代三藏佛子的大乘佛法精妙,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设立佛台,宣讲佛门大法。
    尤其是大乘佛法一出,更是令听者如痴如醉,提神醒脑,浑身舒畅不已。
    更有痴傻孩童,在听过大乘佛法后,豁然开悟,变得聪明伶俐起来,也有疾病缠身的老者,因为听了大乘佛法,身体逐渐康健面色红润,老当益壮。
    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立刻引起轰动,令人族趋之若鹜,更有不少当权者,不远万里而来,想要求娶大乘佛法。
    可惜的是,这种精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难以记录在纸张之上。
    这代三藏法师言明,大乘佛法拥有不可思议的功效,深藏无量智慧,可导人向善,更可强身健体,启迪智慧,延年益寿。
    信大乘佛法者,更有机会享佛缘,得永生。
    然而,大乘佛法属于佛门真传,法难轻传,唯有第十代三藏法师诞生,亲上西天,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经历种种考验,才有可能求回真经,流传世间,普渡众生。
    此言一出,迅速在南瞻部洲流传,引得人族对第十代三藏法师期盼不已。
    与此同时,第九代三藏法师走出墓地门,开始徒步丈量脚下大地,在各地宣扬佛法。
    与当地大德辩法论道。

第五十三章 愤愤不平大玉帝
    南瞻部洲的土地上,开始遍布这代三藏的足迹。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大德一步迈出,缩地千尺。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高僧飞天遁地,仿若仙神。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法师沐浴佛光,步步生莲。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禅师携带漫天异象,论道口吐芬芳,一朵朵生机勃勃的莲花破土而出。
    有人说这位九代三藏已经得道,有人说他是在世佛陀,也有人说他悟透大乘佛法,可以长存于世,与天不老。
    各种说辞,众说纷纭,但毫无例外,都在说这位九代三藏的不凡。
    他的论道令无数生灵趋之若鹜,便是异类也可听他讲法,踏入道途。
    且他每到一处,皆会面见当地群贤,与他们侃侃而谈,舌灿莲花,辨法论道,无一合之地。
    哪怕是久负盛名的大儒耆老,也被击败,自愧不如。
    唯有道门有真人出世,与其辩法,从天地理,谈到治国安民,再到道法演变,三天三夜,方才惜败。
    如此这般,这第九代三藏每到一地,就来上这么一遭,最后总要以与道门真人辩道成功结尾。
    时间一长,口耳相传,这位三藏法师的名气更大。
    尤其是他每过一地,每战胜一地大德,气势就更胜一筹,随身的气象也更加不凡,佛法修为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攀升,跃过仙凡之隔,生命本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种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便是肉眼凡胎的凡人也能看到、感知到。
    到最后这位第九代三藏,甚至凝聚了浓厚的气运华盖,佛光普照,仿佛一尊已经证道的佛陀,散发无量气运。
    实际上,他不过是从凡人之身,一路走到罗汉果位,即使如此,短短数十载,也十分不凡。
    况且,这种提升随着他一路辩道,走遍大半个南瞻部洲,依旧在持续。
    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觉悟。
    到最后,甚至连坐落在南瞻部洲上方,浩渺虚空中的巍峨神城都被惊动,沐浴星辰光辉,将天空照耀得璀璨夺目,显露人间,降下一道星光,亲自将辩法无双的三藏法师接引上去。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岂料这才是好戏真正开始的时候。
    进入城中的三藏法师直接开始挨家挨户的挑战、辩法,哪怕是有金仙、甚至是有太乙金仙坐镇的势力,在辩法论道上都输了一筹。
    而且这种事情还以极其可怕的速度在南瞻部洲传扬开来。
    让此地的生灵,尤其是人族生出连神通广大的仙人都不是佛门对手的错觉。
    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这位第九代三藏法师名扬南瞻部洲。
    被人族尊崇。
    事儿还不算完,在南瞻部洲如愿以偿的三藏,直接踏水出海,进入水族建立的龙城,开始新一轮的辩法论道,在大罗不出的情况下,龙城的水族生灵惜败。
    事情再次以飞快地速度在四海和南瞻部洲传播。
    九天苍穹,一座浩瀚无边的地域耸立再云天之上。
    广袤无边,山林仙岛众多。
    瑞菜万道,祥云滚滚。
    更有四道巨大无比的门户,矗立在这方大陆的四方,一股神秘至极的力量将这方大陆笼罩起来。
    想要进出,唯有从四方门户出去方可。
    这里正是三界中心,名义上的天地主宰,天地秩序交汇之所天庭。
    此刻,端坐在瑶池当中的玉皇大帝,全然没有人前的喜怒不形于色,猛拍桌子,显得异常气愤。
    “放肆!”
    “佛门这次做的有些过了!”
    “看在佛门大兴乃天道大势的份上,朕秉承天道之意,不与他们计较,更命令一众仙神配合,甚至不惜损伤天庭颜面,这天地都仿佛成了佛门的天地,如此这般,他们竟还不满足,竟妄想踏着天庭的颜面上位,拉着整个天庭为他们做陪,拱佛门上位!”
    想到佛门这个第九代三藏在南瞻部洲,尤其是在虚空巨城中的所作所为,这位天庭至尊心中怒不可遏,恨不得亲自出手,去西方灵山讨个公道。
    若是没有他们天庭的配合,就凭一个小小的佛门圣僧,别说历经九代,就是历经九十代、九百代也难以在南瞻部洲有今日这般声名和威望。
    可即使如此,佛门依旧不知足,竟然在南瞻部洲掀起一阵辩道狂潮,更是命那个金蝉子的第九世转世身,亲上他庇护下的星城,踏着城中诸多生灵成就佛门名声。
    几百年间积累的气运竟然硬生生被佛门分走三分之一,更别说佛门在南瞻部洲搜刮的气运。
    还屡次拉天庭下水,这简直就是在动摇天庭在南瞻部洲的根基,无怪乎玉皇大帝如此气愤。
    王母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庭大权多年,心机城府同样深不可测,眼光更是毒辣无比。
    她自然知道玉皇大帝生气的症结所在,只是想到如今佛门大兴在即,忍不住劝道:“陛下,如今佛门势大,事情又已经发生,难以挽回,想再多也于事无补,佛门如此多,也是因为那孙悟空并未入佛门,导致原定的闹天宫、乱地府,搅龙宫之事,未曾与先前商定一般进行,这才心中不忿,想要从其他地方找补。
    不过,比起之前让那猴子干的事情,佛门如今已经算好太多了!”
    王母这话说到玉皇大帝心坎上了,令他忍不住颔首赞同,确实,先前对那猴子的谋划,如果真推行下去,哪才真是把天庭的脸面扔到地上踩。
    如今想想,佛门确实已经收敛多了。
    不过,也是!
    先前商定的事宜经过了长达数百年的秘密谈判与扯皮,这才商定完毕,定下相关章程,甚至还发下了天道誓言。
    如今事情已变,报酬不变,佛门自然不甘心把好处白白送给天庭,想要多讨些许便宜。
    也就无可厚非!
    “朕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帝王都是一种双重矛盾的存在,他有时可以胸怀宽广,容纳四海,有时又是极其小心点儿的存在。
    作为三界至尊,皇中之皇,玉皇大帝更是如此。
    尽管因为李天生的搅局,让佛门栽了跟头,天庭也从中获利。
    可若是有更大的利益和最小的代价,谁又会不愿意。
    “陛下不必忧心,这次佛门在南瞻部洲论道,影响最大的还是道门,你我只管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便是!”
    “嗯!”
    玉皇大帝一脸为然,就看那位金蝉子转世,每到一个地方最后都要踩着道门上位的势头,比他们更加着急的应该是道门三清才是。
    “况且,本宫观那金蝉行事,佛门恐怕还有更大的胃口!”
    说着,王母抬手指了指北俱芦洲的方向。
    玉皇大帝先是一愣,紧接着又莞尔一笑。
    “这下有好戏瞧了!”

第五十四章 有我无敌的气势
    就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商讨的时候,三十三重天,道门三祖太清、玉清和上清齐聚一堂。
    同样对佛门在南瞻部洲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
    “大哥,这佛门在南瞻部洲如此作为,明目张胆地压道门一头,这将你我三兄弟置于何处?”
    脾气最火爆,性情最耿直的上清道祖最先忍不住开口。
    “确实有些过了!”
    玉清道祖同样面色阴沉,他们自然清楚佛门此举的目的,因为孙悟空没成功入佛门的缘故,先前一些谋划都不能成形,佛门不甘心,想要讨一些利益,可以理解。
    甚至他们也可以大度的不计较。
    毕竟,比起佛门先前承诺的西游利益,这些都不算什么。
    可佛门千不该万不该,每次论道结束,都踩着道门上位,道门越最后出场,越能衬托佛门的不凡。
    这种牵扯双方道统之争的事情,不仅眼前影响巨大,更加会对两方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佛门东传固然会损害道门在南瞻部洲的利益,甚至他们之前还曾合力推演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