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儒门有意安排。
只是这些隐秘随着王南霆意外身死,就连其他儒门之人都未能知晓。
到了此时,李玄都哪里还不明白,不由叹息道:“原来是圣人降世。”
“谢月印”的目光越过两人,望向城外的黑甲大潮:“兵临城下。‘造反’似乎总与道门脱不开关系,从天师教、太平道,再到宁王乱、西北乱,及至今日的辽东乱,你们如何配得上‘太平’二字?”
秦清道:“苦一苦百姓的儒门就配得上吗?”
李玄都道:“可惜,那日在青丘山,
我竟是放走了谢月印。不过我很好奇,如今的圣人又有几成本事?”
“谢月印”道:“一试便知。”
话音落下,“谢月印”的身影消失不见。
几乎就在同时,李玄都横剑身前。
下一刻,就见“谢月印”出现在李玄都的面前,一手负于身后,一手五指竟是握住了“叩天门”的剑锋,手掌上透出雪白光亮,不伤分毫。
李玄都上次见到谢月印还是在栖霞山,谢月印为李玄都引路,那时候的谢月印较之青丘山洞天时大有长进,不过也就是天人逍遥境,可眼前这个“谢月印”展现出的实力,却不逊色任何一位长生之人。
虽然不是圣人本尊,但也不能小觑半分。
李玄都一震手中“叩天门”,剑气勃发,“谢月印”顺势松开手掌,退回原本立足之地。
李玄都下意识地便要继续出剑。
秦清横臂拦住他,轻声道:“还是让我领教下圣人的手段。”
李玄都立时明白了秦清的意思,没有拒绝,向后退出一步。
一身白衣的秦清向前一步,与“谢月印”相对而立。
“谢月印”负手而立,淡淡道:“人间帝王。”
秦清没有说话,掌心按住刀首,轻轻摩挲,双眼中的黑色眼瞳却迅速消失不见,变为雪白一片。
太上忘情。
秦素的“天算”与秦清的“天算”相较,当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言。
秦清同样已经跻身元婴妙境,可谓是厚积薄发。李玄都之所以跻身元婴妙境困难,是因为他一路走得太快,没有半点积累可言,又频频借助外力,根基不稳。
秦清不一样,他其实走得很慢,在天人造化境停留多年,距离长生境只剩下一步之遥的司徒玄策已身死多年,本不如他的白绣裳、张海石已经追上了他,澹台云更是超过了他,甚至与他相差仿佛宋政都跌境一次又东山再起,他这才不紧不慢地跻身了长生境,其积累之深要远超其他人。
所以秦清得了巫阳的传承和李玄都通过秦素赠予的十卷天书之后,立刻开始闭关,用了不长的时间便跻身元婴妙境,在秦清闭关的过程中,才有了澹台云前往大荒北宫邀战秦清之事。
如今秦清所学,除了自己苦修多年的“天问九式”、“天遁心法”、“太上忘情经”之外,还有巫阳所传的“宇之术”,以及李玄都赠予的十卷天书和“宙之术”。
秦清缓缓拔刀,刀身清亮如水,荡漾起层层涟漪。
事实上,这把刀并非什么仙物、半仙物之流,就是比“欺方罔道”和“大宗师”都有所不如,只是普通宝物,之所以有此异象,皆是因为秦清的修为之故。
下一刻,就见一道道刀痕凭空出现,仿佛镶嵌入虚空一般,凝而不散,瞬间构建出一座牢笼,将“谢月印”笼罩其中。
这是秦清由“宇之术”感悟出的“宇之刀”,封锁空间。
只要身在牢笼之中,诸如“星转斗移”等遁法,亦或是“阴阳门”等手段,都无法逃脱,只有打破牢笼一途
。
圣人毕竟是见多识广,轻轻咦了一声:“竟是巫教手段。”
话音落下,就见“谢月印”一挥袖,生出白茫茫的雾气,好似一蓬烟雨,所过之处,一道道刀痕随之消解。
秦清并不如何意外,只是没有任何感情起伏地说道:“圣人不愧是圣人。”
没了牢笼的束缚之后,“谢月印”的身形消失不见,似乎并不在此地,又似乎无处不在。
秦清又是毫不犹豫地一刀斩出。
这一刀跨越时空,以“天算”循着“谢月印”随手湮灭刀痕的一线痕迹,直指目标。
下一刻,“谢月印”显出身形,已经离开城头,飞上九天,不过一条细细的血线凭空出现在的“谢月印”的脖子上,一时间竟是不见愈合。
秦清这一刀是兼具了“宇之术”和“宙之术”两者之长。“宇之刀”可以跨越空间,无视距离,而“宙之刀”则应了儒门至圣先师的话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故而不可追溯,被秦清一刀所伤,等同是时间留痕,被时光长河冲刷,就像那些脱离太虚幻境而化作枯骨之人,不因“漏尽通”或者“六合八荒不死身”而改变。若论对“宙之术”的运用,秦清还要在李玄都之上。
此刀玄妙,不逊于李道虚的“六灭一念剑”。
“好刀。”
“谢月印”赞了一声, 伸手一摸咽喉,将一线伤口直接抹去。
秦清的刀伤是时间留痕,不能以“漏尽通”等手段修复,那“谢月印”便直接以浑沦太虚的手段混淆过去现在,刀痕自然消失不见。
秦清身形飞起,同时似慢实快地运刀,将“天刀”精髓尽数发挥开来。
辨清浊,开阴阳,察二仪,判三元,分四象,判五行,定六气,聚七星,序八卦,行九五,如一方完整小世界,更胜“龙虎剑诀”。
仿佛日月交替,星辰变换,任浮世沧海桑田,亘古如昔,只依冥冥中的天道运转。
仅仅以招数而言,秦清的刀法已经超过了“剑心太玄意”、“千剑观音”、“北斗三十六剑阵”,真正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没有丝毫破绽可言。
“谢月印”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神色略显凝重。
若是他的本尊在此,自然能以力破巧,算不得什么难事,可如今借用了凡人之躯,却是没有这个本事,大意不得。
“谢月印”伸出右手,五指伸张,在他的手中有无数好似烟雨的白色雾气凝聚,继而凝聚成一把烟雨蒙蒙的长剑,然后仅凭一己之力便用出需要四位隐士联手才能使全的“四时剑”。
二十四剑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依次轮转,显现出四季轮转的奇异景象。时而细雨纷纷,万物竞发;时而大雨滂沱,电闪雷鸣;时而凄风冷雨,秋风萧瑟;时而大雪飘飘,朔风呼啸。
二十四道枯荣变化、象征四季轮转的剑气回旋而出,忽明忽暗,忽冷忽热,对上秦清的刀,丝毫不落下风。
两人斗在一处,身形越来越高,很快便高出九天,进入天人境大宗师也无法承受的凛冽罡风之中。
第二百三十四章 公仇私怨
本尊与化身之间的差距还是极大,若是圣人本尊在世,自然是横压当世,无人能挡,可如果仅仅是化身,那便差得远了。
哪怕是“月印万川”的理学圣人降世,终究是一轮水中月,而非天上月,其中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秦清对上理学圣人,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两人飞入罡风之后,除了远远退开的儒门众人,就只剩下李玄都和龙老人。
李玄都将“叩天门”刺入身旁地面,伸手按在剑首之上,“阴阳仙衣”随风而动,仿若仙人之姿。
龙老人还是保持着不动如山的姿态,不惊也不惧。
事实上,龙老人从没指望着一位圣人降世就能彻底扭转局面,如果真有这么简单,龙老人先前也不必如此为难了,说白了,这只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勉强可以兑子,却不能取胜。
如果真能请下一位圣人大杀四方,那么道门的几位道君也能降临人间了。
所以胜负的关键还是在李玄都和龙老人的身上。
同时这也是儒门首领和道门首领的决战。
李玄都以掌心轻轻摸索着“叩天门”的剑首,轻声道:“辽东与大魏朝廷之争,道门与儒门之争,我大师兄司徒玄策的血仇,公仇私怨,都在你一人身上,真是好极了。”
龙老人缓缓开口道:“只要杀了你,大势仍有转机。”
李玄都的手掌从剑首下滑至剑柄,五指依次合拢,然后问道:“你想杀我,一个人够吗?不够的话,再加上几位隐士也是可以的。”
龙老人淡淡道:“一人足矣。”
说罢,龙老人右手呈虚握之势,似乎握住了一把无形之剑。
两人各自握剑,以有形之剑对上无形之剑。
一剑是道门仙剑“叩天门”,一剑是儒门圣剑“素王”。
下一刻,李玄都当先出剑。
上次栖霞山一战,李玄都已经是手段尽出,什么“北斗三十六剑诀”,什么“太阴十三剑”,什么“慈航普度剑典”,都已经用过,不能说无功而返,却也收效不大,故而李玄都这次干脆都弃之不用,只用“南斗二十八剑诀”。
不管怎么说,三大剑诀都是前人之学,是别人的东西,“南斗二十八剑诀”才是李玄都自己的东西。李道虚一生所学也就是清微宗和万象学宫两家之学,却不逊于李玄都这般博览众家之长,除了李道虚自己的天赋才情之外,关键就在于“合适”二字。正如秦清所言,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
这一次,李玄都没有用出“星罗剑阵”,因为他知道这些阵法变化对上龙老人都是虚的,倒不如实实在在刺上龙老人一剑,凭借“叩天门”更胜往昔的锋芒,反而能重创龙老人。
龙老人大约也是如此想,“素王”上次重创了李玄都,这次仍旧能够重创李玄都,关键是能够击中李玄都。
虽然龙老人没能练全“四时剑”,但他作为心学圣人的弟子,又有儒门为依靠,坐镇人间近百年,所学之博,并不逊色于李玄都。
这些年来,不仅仅是儒门之学,便是道门、佛门之学,龙老人也颇有涉猎,正一宗
的雷法,清微宗的剑术,太平宗的术算,补天宗的刀法,以及其他各宗的绝学,都被龙老人以各种手段拿到手中。虽然不是全篇正本,只是些残篇副本,龙老人也不敢说学全,但龙老人毕竟是长生境修为,一法通而万法皆通,举一反三只是等闲,甚至还能帮助完善一二,要说到招数的造诣,未必就要逊色李玄都几分。
龙老人以“素王”迎上李玄都的“叩天门”,两人纯粹以剑招交手。
此时城堞已经基本被火炮炸碎,宽达四丈的城墙如平地一般,再无半分遮挡,清晰可见两人斗剑。
只是绝大部分人又看不懂两人的斗剑。
因为两人出剑的速度只有一个“快”字。
快到哪怕是天人境大宗师,也有目不暇接之感。
及至后来,城墙之上只能看到无数的剑影来回交织,时分时合,时隐时现。
“叩天门”与“素王”相撞,轰隆隆作响,如雷声震动,似地动先兆,使得城内百姓惊惶不安,城外大军亦是心神震撼。
有气机涟漪以两人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开来,就像一圈圈被放大了无数倍的水面波纹,一直扩散至十里开外才缓缓消散。
波纹所过之处,无论是高塔建筑,还是其他,都被拦腰斩断,仿佛是一把巨剑横切而过。
幸而两人位于城头之上,这道波纹只是从城下众人的头顶掠过,并未造成死伤。
前二十八剑,李玄都虽然处于攻势,但其实处于下风。
龙老人就像一座巍然高山,任你狂风呼啸,我自巍然不动,只当是清风拂面,反而还能够步步紧逼,一再压缩李玄都出剑的空间。李玄都越是出剑,越是后退,这便是龙老人取自祁英的“无极枪”,将枪法化入了剑法之中。
不过龙老人也敏锐地察觉到,李玄都的剑势有违常理。寻常人出剑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李玄都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起始处极低,继而层层递进,好似一浪叠着一浪,不断向上,若是不能将其一气压下,反而要被他所制。
这正是“南斗二十八剑诀”中取自“四海潮生剑”的部分剑意,一浪叠着一浪,观东海大潮,潮起潮落,因日月而动,几时有过停歇?
此时李玄都的正是“涨潮”之时,故而龙老人也不似表面上的那般胜券在握。
第二十九剑是个分水岭。
这一剑,李玄都止住了退势,将劣势扳成了平势。
龙老人脸色微变,开始与李玄都以攻对攻。
好似江水拍山而去,卷起千层雪。只是江水依旧,山崖依旧。
到了长生境,已经无所谓什么开口泄气,一分一毫都在自己掌控之中,龙老人在激战之余犹能开口道:“李玄都,你今日要为司徒玄策报仇,可若是你死在我的剑下,又有何人为你报仇?”
“我是垂垂老朽,此生无望一劫地仙,可你不同,如此年轻便跻身长生境中,一劫地仙几乎是你的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