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客栈-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刻,老人只觉得眼前一花,然后整个人便动弹不得了。
  持扇公子缓缓从老人的胸膛中抽回手掌,任由颗颗分明的血珠从他的肌肤上滚落,五指间则是紧紧握着一颗还在跳动的心脏。
  在江湖上也算有名有号的老人,就这么死了。
  持扇公子捏碎这颗心脏,然后一掌抚顶。
  “扑通”一声,老人的尸体跪倒在地。
  秦道方神情平静,并未被眼前的这幕景象吓住,平静道:“阁下究竟是何人?”
  从始至终,韩邀月一直在观察秦道方的神情,可他没有流露出半点畏惧神情,  史书上所记载的英雄豪杰,大概也不过如此了。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临大事而有静气,好气魄呀,不愧是指挥千军万马的一地总督。”来人赞了一声:“他不配知道我的名姓,但是秦部堂可以知道,我姓韩,双名邀月,就’举杯邀明月’的那个‘邀月’,辽东人士。”
  秦道方了然道:“原来是韩邀月,你就是家兄所收的那个弟子。”
  听到“家兄”二字,韩邀月心中微微一动,脸上笑容愈发和颜悦色:“你与家师是……”
  “近些年来,家兄与我有过几次书信往来,在信中,他不止一次提过你这位高徒。”秦道方平静道:“你想知道家兄是如何说你的吗?”
  原本已经决定要出手的韩邀月合上手中的折扇,轻轻拍打掌心,微笑道:“愿闻其详。”
  秦道方轻轻说道:“家兄说你脑后有反骨,终有一天要酿成大祸,他不杀你,只是看在你娘的情面上罢了。”
  韩邀月脸上仍旧是笑意盈盈,不过眼神却是已经变得冰冷一片,心中更是杀机大盛。
  秦道方摇头轻叹:“若是早知今日,那我应该在信中劝上家兄一句,将祸根早早除去才是。”
  “可惜啊。”韩邀月摇头叹道:“真是可惜,秦部堂怕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就在此时,一个女子声音响起:“那也未必。”
  韩邀月听到这个嗓音,半点也不惊讶,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我没想到秦部堂与师父是兄弟,自然也没想到师妹要喊这位秦部堂一声叔叔,我本是想以秦部堂的性命来钓上一条大鱼,可惜那条大鱼失期未至,不过引来了师妹,也算不亏。”
  一名女子出现在一棵大树的枝头,腰间佩有一柄长刀,正是曾经在归德府与李玄都联手的女子琴师白绢。
  韩邀月仰头望着女子,当然不是在看女子那平平无奇的容貌,更不是女子的腰肢,而是盯着女子腰间的那柄长刀,眼神中满是遮掩不住的炙热。
  女子也盯着韩邀月,缓缓说道:“在归德府的时候,有外人在场,我不好动用此刀,你也莫要以为是我怕了你。”
  韩邀月呵呵一笑:“当然不敢如此想。”
  女子伸手按住刀柄,冷笑道:“多言无益,我们手底下见真章。”
  韩邀月说了个“好”字,他只是展开手中的折扇,白绢所立足的那颗大树便被无形气机拦腰斩断。
  不过白绢已经从树上飘然落下,站在秦道方的面前,轻声道:“三叔,请退后。”
  秦道方从不逞强,依言向后退去。
  韩邀月晃动手中折扇,望向这位师妹,眼神炙热。
  然后他一跺脚,山摇地动。
  虽说黑白谱第九人不意味着就是天下第十九人,但是天下前五十还是有的。


第八十六章 寻路难
  李玄都的身形如风,踩踏山间密林的树冠,好似天人境大宗师的乘风而行。
  在他手中仍旧握着南柯子所赠的竹杖,行出一段之后,李玄都停在一棵最高之树的树冠上,举目远眺。
  入眼所望,尽是山林,别说人烟,就连山路都不可见。就算附近有客栈,恐怕也被遮掩在山林之中。这时候李玄都便感念方士的好了,方士虽然在与人对敌时不如武夫,但是在其他地方,却要远胜武夫,比如说寻人,或是望气,甚至是赶路。
  如果换成同等境界的颜飞卿在此,一定能根据两具尸体的残留气息,在极短时间内便寻出那座客栈的所在,然后开启“阴阳门”,转瞬而至,哪里用像他这般大海捞针。
  李玄都从枝头飘落,开始徒步而行,在行走的同时,不断以手中的竹杖敲击地面,以竹杖落地处为中心,一圈圈气机涟漪扩散开来,这是他在目盲的那几日里悟出的法子,以气机涟漪反馈来判断周围动静,人与动物不同,草木与建筑又是不同,以前李玄都最多不过是探查百丈方圆,现在李玄都却能以气机探查近十里,只是此举十分耗费气机,就算是李玄都也不能维持太长时间。
  归根究底,这是一个笨办法,也是一个没法子的法子。
  说起来,这也是韩邀月的纰漏,他一心想引李玄都过来,通过清微宗分布在齐州各地的众多耳目,推断出李玄都的必经之路,将太平客栈的两具尸体高悬此处,也的确留下了蛛丝马迹。可他明显错估了许多细微处,虽然李玄都是老江湖,但并非公门中的探案高手,从查探到蛛丝马迹再到抵达客栈,所需用的时间,与秦道方一行人抵达客栈的时间,很难做到完全统一。韩邀月并非全知全能的仙人,不可能算到分毫无错,于是便成了如今的局面,客栈中已经开始打生打死,可李玄都还没寻到客栈到底在何处。
  这个局,只有韩邀月是纵览全局,青阳教和青鸾卫都是只知道半个局,所以青阳教刺杀秦道方是真,根本不会留手,更不会留出时间等待李玄都过来。正因为如此,白绢的出现,对于韩邀月是不折不扣的意外之喜,不但带来了他心心念念的“欺方罔道”,也给了他拖延时间的机会,待到李玄都前来,便可两者一起拿下,这便是一石二鸟。
  当然,李玄都也有可能不来。
  不过韩邀月对于这个结果也有所预料,就算李玄都是个傻子,没有找到客栈,或是临时改变了路线,连那两具尸体也没有遇到,那他也有应对之法,他已经联系了听风楼,只要秦道方一死,便散播出江湖传言,让这位紫府剑仙在帝京之变中积攒下来的好名声,在一朝之间付诸东流。所谓江湖传言,从来不是凭空生出,更不会是完全捏造,只有小孩子才说谎话,真正厉害的流言都是真话和假话混杂在一起,最好是九真一假,这才真假难辨。
  到那时候,秦道方身死是真,李玄都也真真切切出现在了齐州境内,可就是黄泥落在了裤裆里,百口难辩。
  在这方面,听风楼是行家。
  听风楼是商人,只认得银子,不认得情分。
  对于这些,李玄都一无所知,他只是隐隐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同寻常。虽说江湖上不是一个善地,但也是一个事事分明的地方,没有无缘无故的杀人,就算有那胡乱杀人的疯子之流,无论正道邪道,都会联手杀之,因为疯子坏了江湖上最重要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江湖藐视的是王法,藐视朝廷的规矩,并非江湖没有规矩,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江湖有自己的规矩,所以才会排斥朝廷的规矩。
  也正因为如此,江湖上的杀人都有迹可循,为情,为仇,为利,为了杀人灭口,也有可能只是因为挡了路。太平宗这些年封山闭寺,仇人不多,而且这两人恐怕不是太平宗中的重要人物,若说是因为私仇之故,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可李玄都总是隐隐约约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说不出具体理由,只是行走江湖多年之后,一种对于危险的本能直觉。
  李玄都在过去能数次死里逃生,多是仰赖这一丝直觉。其实这种直觉也并非他一人独有,天人境大宗师将其称之为“金风未动蝉先觉”,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天地感悟,境界修为越高,这种直觉也就愈发敏锐清晰,据说抵达长生境之后,甚至可以看到未来的某些变化,极为神奇玄妙。不过就算是长生境的地仙,也不能次次都准。
  以往李玄都遇到这种事情,从不会故意避让,原因也很简单,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与其去躲,不如刨根究底,将背后算计之人找出来,然后打死。
  当然,这又面临一个问题:打不过怎么办?也好办,先装孙子认怂,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在江湖上,认怂不丢人,关键是谁能笑到最后。当年在江北河朔的时候,李玄都面对来势汹汹的江北群雄,可没有打肿脸去血战到底,而是被江北群雄追杀得抱头鼠窜,极为狼狈,如果仅仅是到此为止,李玄都也许就是江湖上的一个笑话,可关键是他在被追杀过程中,破境登顶,又给反杀回去,那么先前的种种狼狈便不值一提。
  江湖中人,只看结果。
  先前狼狈不堪,后来步步高升,举世赞誉,紫府剑仙便是如此。
  先前风光无比,后来跌落尘埃,一文不值,紫府剑仙亦是如此。
  先前沉寂无声,后来东山再起,前倨后恭,李玄都还是如此。
  李玄都记得他初识张鸾山的时候,张鸾山曾经说过一句话:“江湖中人都是卖笑的女子。老妓晚景从良,一世烟花无碍,贞妇白发失守,半生清苦俱非。一世烟花和半生清苦都无所谓,关键是看结果。”
  李玄都当时此语感悟不深,现在却是刻骨铭心。
  就在这时,李玄都忽然停下脚步,以手中竹杖抵住地面,竹杖上传来微微震动,以他的经验来看,这不是地动,而是有人以大修为踩踏地面。
  李玄都轻声自语道:“终于找到了。”


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
  此时白绢已经再度与韩邀月交手,当日在归德府时,白绢因为李玄都在旁,不愿被他看出自己的底细来历,所以故意有所隐瞒,今日便不同了,没有外人,她不但可以全力出手,而且连腰间的佩刀也能毫无顾忌地用出,最起码比那把压衣刀要好。
  至于韩邀月,此时心存拖延时间的念头,也不急于全力出手,以周旋为主,一时间两人竟是不分上下高低。
  秦道方就站在远处,遥遥观战。
  不是他不想逃,而是他知道自己逃不掉,若是自己这位侄女胜了,那便没必要逃,若是她败了,以韩邀月的脚程,逃了也是无用。
  与其狼狈而逃,倒不如静观其变。
  秦道方出身于豪阀秦氏,世居辽东,其本家在辽州朝阳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龙城。放在前朝乱世的时候,他们秦家可以称之为“秦阀”。
  到了本代,秦家嫡系大宗共有兄弟三人,大哥秦道正,自幼拜入补天宗门下练刀,三十岁时成为秦家家主,只是秦道正并不喜欢家中俗务,遂将家中大权交予二弟秦道远,他则是改名秦清,一意练刀,终是成就“天刀”美名,也是如今的太玄榜第一人,号称老玄不出,举世无敌。
  秦道方在家中排行第三,与尚武的大哥不同,他自小崇文,喜欢读书,也因为身体的缘故练不得武,十年苦读,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被授官为翰林院编修。
  因为年少意气,他不愿靠两位兄长为他在官场上疏通打点关系,所以在翰林院中一待便是近十年,直到武德元年,他才被授官为齐州北海府益都县的县令,后累迁至楚州巡按监察御史,最终在武德十年的时候,蒙内阁首辅张肃卿赏识提拔,先是出任齐州巡抚,加右都御史衔,后因为青阳教之乱,又兼任齐州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在武德帝驾崩之后,天宝帝继位,朝堂震荡,内阁与晋王、太后多有冲突,待到天宝二年的帝京之变,内阁四大臣身死,秦道方是由内阁首辅张肃卿一手提拔的,自然也属于张党。此时张肃卿已死,张党七零八落,秦道方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
  天宝二年的年底,在晋王的暗中授意下,督查院御使以十大罪名上疏弹劾秦道方,好在此时的秦清已经取代宋政成为太玄榜第一人,在经过忘情宗升座一事之后,身兼两宗之主,更是隐隐成为辽东五宗盟主,在辽东三州举足轻重,就是辽东总督赵政也不得不依赖于秦清和秦清背后的补天宗,于是在秦清的运作下,辽东总督赵政上疏为秦道方求情,同时秦道方的二哥秦道远亲自赶赴帝京,拜见新任内阁首辅孙松禅,再由孙松禅在朝堂上位秦道方说话,如此才使得秦道方保住了总督之位,同时也与赵政、孙松禅结成攻守同盟。
  转眼之间,秦道方已经离家近三十年,只是偶尔会有书信来往,倒是这位侄女,因为喜欢游历天下,常常会路过齐州,每次路过齐州的时候,都会来看望他,所以叔侄二人之间的关系还算亲厚。
  此时秦道方靠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轻声叹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到头来还要靠小丫头救命。”
  话音未落,在他耳畔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她自身尚且难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