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愿不由道:“公主今日不舒服……”
  曜初抬抬手打断:“你去忙府上旁的事儿吧。”
  唐愿不敢再劝,连忙告退。然而退到一半,曜初又道:“等等,你要去烧香,换掉檀香,我现在不喜欢闻。”
  “是。”唐愿赶紧退出去安排,带人亲自将府里各处檀香都收了。又想到衣柜中常用的‘深静香丸’里也掺着檀香,自然也得换掉。
  他知道,公主在外事多,自是不愿在这些家常小事上费心的。
  而他做事周到细致,公主当然也都看在眼里。
  唐愿是个对自己终身很有个规划的人——
  如此时日久了,自然会给公主种下印象,他料理这府里的事儿,才是最让人省心的。
  那哪怕将来进了新人,也不怕‘色衰而爱驰’了。
  *
  挥退驸马与侍从后,曜初只带了亲卫来到书房。
  书房院外本就有守卫,而此时她的贴身亲卫也安静无声地守在门口。
  在镇国公主府,书房就是绝对的禁地。
  曜初在案前坐下来,取出她公主府与出版署两处的官员名录,开始细细斟酌官员的调动情况。
  看了片刻后,又拿出了上阳宫女校的教师名单。
  她取过一只朱笔,在单子上勾出了几个人名。
  从去岁九月一日开学以来,到现在也大半年了。
  据她观察,女校的老师里,很有几个人不只能教书,也可以挖来做女官——人手,或者说她的人手,总是不够的。
  曜初如此用心安排起人事工作,倒是把‘不舒服’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其实她有孕已经过了三个月。
  毕竟若无稳固胎相,她也不会提前说出来。
  故而此时,她已然基本过了早孕不适的阶段。
  与其说是不舒服,不如说是对身体状况与以往不同的不适感。
  但想想,她听姨母提过——曾经母亲接连有孕,生下兄长李弘与她的那两年,却正是与父皇一起在朝上面对长孙太尉、在后宫面对王皇后(准确说是王家和柳家)的那两年。
  当年母亲面对那般时局都能应对。
  比较起来,她如今的境况好的太多。
  *
  裴宁到了后,很快奉上一份密报。
  她既是出版署的副署令,家中做官的人又多,消息自不是一般的灵通。
  这是她收集来的,朝臣们对于入京的武氏宗亲的态度。
  其实现在,真正见到武家人的朝臣还不多。
  因他们入京后,当日就被陛下指到了一处,当年因涉及造反事,而被抄家没收的李唐宗亲的宅院。
  之后便奉旨闭门学规矩——不得不学,他们每个人都是和亲预备役。
  规矩不学好了,送出去岂不是丢人现眼。
  哪怕外邦是求和亲,不敢退货回来,但说不定是会被‘差评’的。
  圣神皇帝道:“到底顶了一个‘武’字,朕不愿丢人。”
  而说起和亲,还有一桩笑话。
  此次求和亲的,除了吐蕃,还有突厥。
  之前的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被裴行俭抓回献俘后,自然是与他不对付的部落首领借机上位。
  在某种意义上讲,如今的突厥大部落的首领,还要感谢当年那一仗以及裴相。
  因此,在圣神皇帝于朝上问起突厥使臣和亲事儿时,那使臣道:“我们可汗说,既有荣与上国和亲,便想为公主求娶裴相……”
  朝上所有朝臣:?!
  众多目光齐刷刷看向了裴行俭。
  那突厥使节接着道:“裴相这样有勇有谋的驸马。”
  其余人:唉,原来只是汉语不到家,断句问题啊。
  裴行俭:……你们这种失望脸是怎么回事啊!
  尤其是他的宰相同僚们,几乎就把遗憾不能看‘突厥公主求娶裴相而不能’的热闹,写在脸上了。
  当然,突厥使节这么说,主要是借机再捧一下圣神皇帝,顺便表明下心迹:我们特意提起裴相来,可见对当年战事并无怨怼,与当年欲反的突厥已经不是一路人了。
  至今,裴宁想到前几日的事儿,还忍不住要笑。
  只为了能看到父亲这场热闹,她就觉得自己努力奋斗,立于朝堂的辛苦都值回票价!
  *
  “武三思,武承嗣。”
  而听到镇国公主开口,裴宁才连忙收敛心神,不再去考虑和亲事,专注听公主的吩咐。
  裴宁答道:“是,这两人正是武氏一众宗亲的主心骨。”
  毕竟这两人是与陛下‘血脉’最近的人。
  武三思——当今陛下异母长兄武元庆之子。
  武承嗣——当今陛下异母次兄武元爽之子。
  其余武氏宗亲,自然围绕着这两个人抱成一团。
  裴宁在汇报她对于武三思和武承嗣的‘调查报告’。
  虽说他们入京来还没来得及搞出什么动静,但他们过去那些年在边地的生活,自不是了无痕迹。
  “……其性柔佞多狡,善钩探隐微……”
  总而言之,不是省油的灯。
  裴宁不由看向镇国公主。
  曜初只点头:“辛苦你了。”裴宁就很解其意地告退。
  *
  曜初命亲卫去请她府上长史李慎修。
  有些事,她还是不能交给裴宁去做,为了她,也为了裴宁。
  毕竟裴宁是裴相的女儿。
  这身份是双刃剑。
  以裴相、库狄琚夫妻两人在朝中的官位和所掌署衙的重要性,除非他们哪天撞昏了头,否则是绝不会主动在储位中站队的,他们只会跟着皇帝的步调走。
  故而有些更隐秘的事,曜初只会交给她的长史官——
  李慎修虽也出身英国公府,但她的父母李敬业、宁拂英都在边关为将,哪怕宁拂英暂时回神都,也只是在军事学校呆着,并不涉京中朝堂事。
  曜初有时候闭眼想想朝局:若是她不在,此时朝上储位之争,大约就是在武家这两个‘陛下亲侄’与显儿旦儿这两个‘陛下亲子’之间进行吧。
  解决掉武氏宗亲,是她走向储君位的必经之路。


第339章 吃瓜日常
  临近五月端午;神都中夏日炎炎。
  而在四月的最后一天,朝堂上定下了与突厥的和亲人选——
  突厥一方选中的和亲人,是突厥可汗的亲妹;一位寡居的公主。说是寡居,但年纪不过二十三四;属于刚成婚没几年;驸马就因病一命呜呼的情形。
  圣神皇帝听闻突厥公主才二十来岁;就准备挑个年轻鲜嫩点的侄孙辈的送过去。
  毕竟侄子的年龄;都年过三十,膝下还儿女一大堆。嫁过去也是牵牵绊绊的;总不好让人家公主无痛跨境当后妈。
  礼部派去教武氏宗亲规矩的礼官,在经过从前数年的选驸马之事后;也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快按照陛下划定的年龄要求,给出了一份‘和亲王子候选人’的考核成绩单。
  姜握也看到了这份成绩单。
  已经是新式数字型的了。可见各部对新式数字适应的还不错。
  圣神皇帝扫了一眼:“前三名成绩好的,再让司寝局挑一个。”
  于是宫中的专掌‘燕寝进御之次序’的司寝局,就奉旨去挑“合适”的人了。
  此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突厥使者快快乐乐告退返回,定下于秋日派迎亲使团来迎和亲王子。
  这也是从前就有的旧规了,下次再来,还得带丰厚的礼金来。
  突厥使团都已经离京了,吐蕃却还在纠结。
  年后;松窝就把两条消息送回了吐蕃——
  好消息:圣神皇帝同意和亲。
  坏消息:和亲的是王子!这,难免在硬件方面跟咱们赞普略微有点不适配。
  吐蕃摄政王后还真没想到居然会这样;非常头疼:
  她自己只有儿子;本来求和亲,是为了增加她这位摄政太后与年幼吐蕃王,在吐蕃的威望和重量。结果……
  王子!圣神皇帝居然来这么一出。
  吐蕃不是没有公主;比如她前夫芒松芒赞的姐妹。但,如此一来,和亲不但不能给她增加助益,反而会削弱她在朝堂上的声音。
  给没庐王太后头疼的,差点真想自己和亲算了:可惜如此行事,吐蕃的朝局必然更乱,倒是给了旁人更多攻讦她的理由,赤玛伦只好遗憾作罢。
  遗憾之余,对遥远的圣神皇帝,难免有种不能言说的羡慕:做摄政王太后,跟做真正的王,还是不一样啊。
  可惜,她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吐蕃如何内乱,如何纠结,圣神皇帝也不在乎。
  皇帝准备送客了。
  毕竟自开春以来,其余四夷的使团陆陆续续都已经离开了神都。顶多与朝廷求过情后,留下一二‘留学生’。
  只剩下谈和亲的两家,突厥和吐蕃,人数众多的使团都留在了神都。
  如今突厥也谈完离开。
  圣神皇帝不免觉得,吐蕃使团也养了太久了。
  故而召来鸿胪寺宋寺卿,给他划定了最后期限,若端午假后,吐蕃还在摇摆不定,就请他们走人。
  *
  端午前一日,姜宅。
  “我最喜欢四月和五月了。”这是太平清清脆脆的声音。
  只见太平神采飞扬,对在座的姨母、婉儿以及兄弟李显、李旦伸手数算道:“四月有国庆节、五月更有端午假连着十五日的田假!”
  “放假比上学的时间都多!”
  李显和李旦的日常,基本就是上阳宫与皇城的两点一线。年节下能出来拜访长辈,也挺高兴的。
  尤其是,还有好吃的——
  门扉响动,几个孩子齐齐转头,见崔朝亲手托着一个大玻璃盘走来,太平就先笑道:“吃瓜吃瓜。”
  端午前,司农寺奉上了头一批西瓜。
  与从前的寒瓜不同。从前的寒瓜,瓜瓤是浅红,色泽与味道一样淡,没什么吃头。
  而此番司农寺种出的西瓜,姜握与记忆中对比,虽不如前世西瓜佳种,但也算是多汁而甜脆,起码到了‘替身’的程度。
  西瓜的品种不同,熟期也不同,这是最早成熟的一批瓜。
  据司农寺的回禀,接下来一直到中秋,会陆陆续续有不少瓜成熟。
  品种和味道应当都会有些差异,这最早一批熟的,未必是最甜的。
  不过这头一起儿的西瓜,虽未必是最好吃的,却自是最罕有的。
  稀罕到限量供应,连太平这样的小公主,府上分到的瓜也很快吃完了。这不,就来姜宅蹭瓜吃。
  崔朝放下了手里的玻璃盘。
  盘上里放着的,除了被切成一牙一牙的西瓜,还有几盏放着西瓜块、莲子、葡萄干等水果干果的冰沙。
  孩子们都是刚从外面进来没多久,便都拿起最凉的冰沙来吃。
  冰镇过的西瓜更加甜脆。
  作为农学院的学生,李显就道:“除了御园中划了单独的瓜田出来,如今学院里还抽掉了不少种植专业的学生,去神都周边勘察土质,选一些适宜种瓜的地段,也教给百姓种去。来年,估计这瓜便多到南北市上可见了。”
  他还说起了嘉禾老师的调查报告——
  嘉禾是早在圣神皇帝还在做婕妤时,就跟在身边的人了,太平、李显几个公主皇子,与她自然熟谙。
  她曾经随李淳风出海,在占城稻育种事上经验丰富,故而此时就做了农学院的老师。
  只是她教的专业跟李显(畜牧业)并不是特别对口。属于李显的选修课。
  不过因为西瓜之事,李显倒是难得把选修课的内容记得挺清楚,此时就掰着手指道:“神都附近的田亩,并不只种粮米。据嘉禾老师的调查报告,有半数人家——若家中有地十亩,会留出三四亩,种杂菜、葱蒜、瓜果等物,除得供家,有余出卖。”*
  这也是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
  “若有西瓜,也算是一项可观的收成。”
  只看李显能把百姓之事说的这样头头是道,这学也就算没白上。
  而听李显说起学校的事情,太平边吃瓜边长叹一声:“自从开始好生读书,我便知道案牍劳形的苦了。”她指了指自己乌鸦鸦的秀发:“我有时候都觉得头发少了,姨母看出来了吗?”
  姜握忍笑,伸手抚了抚她的鬓发赞同道:“真是辛苦我们令月了。”
  太平再次叹息:“不辛苦,只是我命苦罢了。”谁让家里有皇位,姐姐还耳提面命过‘可以摸鱼但不能真的菜’,只好上进。
  在座其余人听太平抱怨命苦:……
  唯有婉儿笑道:“公主近来读书着实刻苦。”
  据婉儿看:自从镇国公主有孕,对太平公主的考教与要求比从前更严格了。甚至颇有几分去岁乐城郡公考公主的样子——把公主要烤糊了。
  婉儿一向心思敏锐细致,很快察觉到,镇国公主的严格,除了教导妹妹,自然也有心底的不安:必是怕自己在产育过程中有个万一。
  想到这儿,婉儿吃了一口冰沙,看了看师父,又看了看在旁的神采飞扬的太平。
  她不是皇室中人,家里也没有皇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