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恒王闻言想了想道:“我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必须把骑马或者射箭中的一样练熟。”
他没说如果练习不熟练会怎么样,但江六和吴七都知道,练不熟肯定是要离开了。
吴七很希望这几个人能留下来,因为他觉得他们天赋很好。
所以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直留在校场陪这些淳朴的孩子训练。
他们都才一十二岁的模样,是吴七在田间地头碰见的。
他碰见他们的时候,他们正跟在父亲身边在田里忙活。
吴七意外的发现了他们的天赋后,就把他们带回了国都。
而在吴七陪着这些人练习的时候,恒王也在观察着这些人的表现。
他很想知道这些确实身具天赋的人到了这个年纪是否还能把骑射功夫练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那他可以换个思路。
他不必只从那些世家或者官宦人家以及富裕之家招募骑兵了。
他还可以从那些农家挑选年龄稍小一些的男孩慢慢培养。
一个月后,这些男孩们成功的通过了恒王的考验。
恒王带着他们进了皇宫,让他们在晋国君面前表演了一番骑射。
晋国君听说他们不过练了一个月,就练成这样,就吃惊的道:“这些孩子真的都来自农家吗?”
恒王颔首笑道:“是呀。”
晋国君闻言沉思了起来。
恒王已经跟他说了他的想法,他也想看看这些孩子能不能练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那他们的骑兵人数确实可以更多一些了。
眼下,见这几个孩子果然做到了。
晋国君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恒王,让他不必非要招那骑射功夫已经很娴熟的人,像这种没怎么学过骑射,但是很有天赋的孩子,也可以破格进入骑兵队伍。
旨意下来后,恒王和吴七等人再度忙碌了起来。
等到他们终于把晋国所以会骑射或是虽然暂时不会,可以天赋很不错的男孩都招到自己麾下时,已经是六月份了。
他们一共招到了四千名骑兵,比晋国君当初预想的还要多上两千人。
“很好。”晋国君笑着对恒王道:“你先训练这一批,经过这回招兵后,肯定有不少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骑射了,再过几年,他们也都可以来投军了。”
“是呀,不过儿子觉得咱们应该多训练一些东南那边的兵士,最好让当地的孩子现在就学些骑射功夫。”恒王对晋国君道。
“为什么?”晋国君闻言就问道。
恒王就跟他解释:“东南那边靠近楚国,并且那边的气候和咱们这边不一样。常住在我们这边的士兵要是过去东南那边的话,一开始可能身体会吃不消。若是能多些出身东南地区的骑兵,那咱们就不用担心他们适应不了东南的气候了。”
晋国君闻言恍然,他目露欣赏的看着恒王。
他这个儿子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细如发,连这样细小的地方都能考虑到。
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天生的将领。
有他在外替他开疆扩土,他们打败楚国,指日可待。
晋国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随后,他就跟恒王说了一个消息。
恒王头一次做这样的事情,颇有些踌躇满志的意味。
可晋国君告诉他的这个消息,却让他有些犹豫和为难。
晋国君说国都附近并没有合适的训练骑兵的地方,他让恒王带着这些骑兵到草原那边去练兵。
这样一来,他接下来几年都要待在西北那边了。
他倒不是不愿意去那边,可他去了之后,他的王妃和孩子们该怎么办。
总不能这几年都让她们留在国都吧。
这肯定是不行的。
晋国君似是看出了恒王的犹豫,他也猜到了恒王在顾虑什么,就对他道:“如果你想带王妃和孩子们过去也可以,靠近草原的金城生活条件也还不错。”
但到底比不上国都。
恒王愿意带儿子们去金城,却不愿自己的妻女跟着自己去西北受苦。
更何况,按照父皇的意思,他最迟七月初就要走了。
可那个时候,他的王妃可能还没生产。
第148章
恒王回府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王元元此时并不在积英院,而是去了后花园散步。
但小苹果和大郡主却在院子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恒王在院子外听了一会儿女儿们玩乐的声音后,转身离开了这里。
走在路上的时候; 他就在想。
他一开始不想把王妃和女儿们带到西北去,本意其实是不想让她们吃苦。
可王妃和女儿们如果常年见不到他的话; 又真的会快乐吗?
王妃常常跟他说; 说如果女儿们能够有父亲陪伴着长大,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有父亲支持的话; 那她们会越来越开朗,不会像五妹妹那样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反抗。
想到王妃还没有嫁进来时; 大郡主那怯懦的模样; 以及这几年在他和王妃的宠爱下; 她逐渐变的开朗的模样。
恒王开始动摇了。
晚上,一家人吃完晚膳后,恒王就对王元元说了这件事情。
他说自己要去草原那边练兵,这几年可能都要待在那边; 他问王元元和孩子们是要和他一起去草原,还是要留在国都。
王元元见孩子们还没离开,就叫住了他们; 问他们是否愿意跟着父王一起去草原。
孩子们听说后,甚至都没问草原那边的生活好不好。
他们毫不犹豫的跟恒王说,自己要跟父王一块去草原。
王元元没有说话,却眼神坚定的看着恒王。
恒王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 眼眶微湿。
他想到了自己当年一个人单枪匹马去草原打仗的情形了。
那时的自己虽然抱着一番建功立业的心思,可内心深处其实也有觉得孤单过。
从此以后; 他不是一个人了。
他一定要誓死守护自己的家庭。
在这一刻; 恒王在内心坚定的对自己道。
虽然王元元她们已经定下了要和恒王一道去草原。
可王元元和恒王的时间赶不到一起去。
恒王七月份; 最迟八月份就要离开国都了。
可王元元那时刚刚生完孩子。
就算是坐马车,从国都到草原也要半个多月的时间,以王元元那个时候的身体状况,根本没法长途跋涉。
恒王就跟王元元说,他带着阿亨先去金城,等到开春了,天气暖和了,孩子也大一些了,他再让吴七护送王元元她们从国都去金城。
他也会从草原出发,在半路上和王元元汇合。
吴七因为要成婚的缘故,没法立刻跟恒王一道去草原。
恒王就说,既如此,他干脆就在这里训练那些待选的骑兵,他们骑射功夫也还可以,但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落选了。
晋国君觉得他们里面有些人可能之前没有太过重视骑射,所以才落选。
他就让恒王从落选的人里挑出一部分不错的,训练一段时间后,再选拔一次。
恒王考虑了一下,就把这个差事交给了吴七。
这样一来,他既可以留在国都成婚,也能在之后护送王元元母子去金城了。
王元元觉得恒王的这个考虑比较妥当,就也没有反对,她唯一担心的就是阿亨在草原那边的生活。
他们虽然没有太娇惯阿亨,可阿亨一直以来过的也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他能习惯那里的生活吗?
云老夫人过来探望王元元时,就安慰她:“不要太担心孩子,他们比你想象的更加坚强。”
话虽这么说,可儿行千里母担忧。
王元元还是让人收拾了不少东西,预备让恒王和阿亨到时候带上。
恒王一开始看她收拾这些用的东西觉得没有必要,可他转念一想,觉得反正自家王妃稍后也要过去。
这些东西纵然他和阿亨用不上,她也可以用上。
这么一想,他既没有再阻止她了。
这次去草原,江六爷也要跟着恒王一道过去。
大长公主听说王元元也要跟着恒王一道过去后,就让云清如也跟着江六爷一道过去。
云清如自然愿意和江六爷一道去草原那边。
一来,他们到底是年轻夫妻,不好一直分开。
二来,她看王元元跟自己的亲妹妹一样,自然不舍得让她一个人去草原那边。
她原本是打算跟江六爷一道过去的,可听说王元元要年后再过去,她就跟江六爷商量,让他先过去,她年后跟着王元元一道过去,这样一来,她们也能有个照应。
江六爷其实有些舍不得云清如。
她们到底是年轻夫妻,现在感情又渐入佳境,自然一分一秒都舍不得离开。
可他也知道云清如对王元元的感情,况且就算他现在带着云清如一道过去了,她在那里没有一个相熟的女眷,他也不放心。
所以他就跟大长公主说,他先去草原,云清如稍后跟着王元元的车队一起过去。
听说云清如也会过去后,云老夫人和三老夫人都很高兴。
三老夫人就对云清如道:“你们不用担心我们,去了那里彼此好好照应对方。”
云清如其实有些舍不得三老夫人,她的表情有些愧疚。
三老夫人见状就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道:“我们做老人的唯一希望的就是你们平安健康。你和孙女婿到底是年轻夫妻,若是我为了自己的私心,留你在国都,将来出了什么事情,我心里也不安。你们要是在一起,我虽然见不到你们,但知道你们夫妻恩爱,我也能安心。”
“况且你们也不是去一辈子,不过去个几年就回来了,我和你姨祖母身子都很好,离得又近。你就不用担心我们了。”
她这么说,云清如就没有那么担心了。
她和王元元商量了一下,觉得她们不担心别的,就担心云老夫人和三老夫人有个什么头痛脑热的。
王元元就让八福从民间找了一位专为老年人调养身子的大夫送到了顺德侯府。
云老夫人知道自己要是不收下这个大夫,外孙女估计是不会安心的。
所以她也没有拒绝。
恒王终究还是没来得及看到孩子出生,就离开了国都。
军令如山,他不得不走。
恒王临离开前,心里其实是很愧疚的。
王元元见状就安慰他道:“没关系,我这里有那么多人照顾,你放心。”
她是真的不觉得自己生产的时候,恒王不在这里有什么关系。
恒王也是不得已,他是去练兵,不是去开玩笑的。
她相信,要是能留下,他一定不会离开的。
生活在这个乱世,他们一家人能够齐齐整整的,她的外祖母能够安心颐养天年,她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她已经很满足了。
再要求别的,就是妄念了。
恒王离开后,王元元的生活再度安静了下来。
恒王只带走了阿亨,阿其他们年龄还小,到时跟王元元一道去金城。
王元元想着她们如果要去金城的话,估计好几年都没法回来了。
她就跟金嬷嬷说,让她查一查哪些宫人快到婚嫁的年纪了,如果年龄快到了的话,她就不带她们去草原了,只留她们在府里看家。
这样一来,到了该放出去的年龄,她们也不必从草原赶回京城了。
金嬷嬷为此忙的脚不沾地的。
这些还是不跟着王元元一道去草原的那些宫人。
至于那些已经决定跟着王元元去草原的宫人,她也给她们开了一个恩典。
她让她们在临离开京城前,回家见父母一面。
不过,她们回家探亲的时间要错开。
因为离京的时间还早,这些宫女们也没有一窝蜂的都要求在这个时间回家。
并且这里也不是所有的宫女都能回家的,有些家不在国都的宫女就不能回去。
所以,到最后,真正能回去的宫女也没多少。
在金嬷嬷的安排下,宫女探亲这个事情进行的有条不紊。
至少王元元和孩子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王元元允许宫女们回家探亲之后,百梅、百梨和春红这里倒也好。
她们中有的人已经不知道家人是谁了,有的人家人就在顺德侯府,根本就不愁见面的问题。
只有秋儿得另外安排回家的时间。
秋儿和百梅她们不一样,她家住在国都郊区,世代以务农为身。
秋儿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她三个姐姐嫁人嫁的早,和家里来往也不太密切。
秋儿的母亲生她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她嫂嫂嫁进来时,秋儿才三岁。
那个时候,秋儿的母亲因为常年的劳作,身体十分的虚弱,需要吃药。
她嫂嫂就说既如此,那就把秋儿卖给大户人家做丫鬟,听说大户人家的丫鬟吃穿不愁云云。
秋儿家实在太穷了,她父母和哥哥没办法,只好同意了嫂子说的话。
秋儿比较幸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