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衙门里当差,有些内自然比一般百姓了解得更多更彻底,闻言纷纷血沸腾,高声道“是。”
外面惊天动地的动静,自然传到了苏丛耳朵里,但不知为何,就在苏丛以为自己很快就要出去从此再没人敢动自己的时候,轰轰烈烈的shiwēi喊冤戛然而止,外面突然没了动静。
就在苏丛满腹疑惑的时候,有小狱卒塞给他一张纸条,他看完上面的内容之后,立即变了脸色,军队
吴楠怎么可能有军队
颍川地方的动静,不可能瞒得过自己的耳目,那这支莫名的军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苏丛住的牢房和一般犯人住的高级多了,宽敞明亮,但终究是牢房,苏丛这样的份,岂能住在这里
不过转念一想,苏丛脸上浮现诡谲的笑容,吴楠不是自诩为清官吗这次怎么跟疯了一样,居然敢杀老百姓,他不怕惹祸上吗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第两百五十九章 明哲保身
而更令她吃惊的是,淮阳王并不十分意外,因为他早就察觉到皇上似乎对林静恩有种特别的愫。
因他一向大大咧咧,表现得没心没肺,所以,皇上反而并不十分提防他,他才有了机会得以洞悉皇上心底不为人知的秘密。
百里元烨的死,他原本只是在心里怀疑,但这样的事,也只能在心底怀疑,在看了林静恩的遗书之后,一切猜想都被证实了。
淮阳王妃吓得浑颤抖,“相公,该怎么办”
淮阳王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你看到的当做没看到,永远守口如瓶,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
淮阳王妃吃了一惊,“那长卿”
“尤其是长卿。”淮阳王重重道:“对他更是半个字都不要提,这件事要烂到肚子里去,带到棺材里去。”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静恩她含冤惨死”淮阳王妃惊颤道。
“我们能怎么做”淮阳王语气坚决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要他命的是皇上,主宰所有人生杀大权的皇上,百里元烨是什么人东澜名将,国之重器,他都能下手,我们什么都不是,要是不知死活,强行出头,除了白白搭上一条命,还能改变什么”
淮阳王妃虽觉得不地道,但王爷的话又无可辩驳,对方可是手握天下人生杀大权的皇帝,想要杀她们,易如反掌。
淮阳王是男人,怕女人家心软,不放心地叮嘱道:“记住了,这件事打死也不能对任何人说。”
“那静恩的遗书呢”淮阳王妃忐忑不安道:“一把火烧了”
淮阳王想了想,眼前忽然浮现百里长卿那双酷似百里元烨的眸瞳,明亮,爽朗,飞扬,意气风发,忽然就改了主意,“先不要烧,好好保管,切记,不可让任何人看到。”
后来贾伯昌被封为淮阳王,知人都知道这个王爵有皇上念及旧谊的成分,但淮阳王同时又是个很懂得分寸的人,以生逍遥散漫受不得朝中约束为由,主动请辞官职,只当个闲散王爷,养尊处优一世,别无他求。
相比起江夏王血染刀剑换来的功勋王侯,淮阳王这个王侯享受的只有安逸舒适,在帝京的明媚阳光和风细雨中,安享荣华。
其实,淮阳王并非外人看到的那么快活似神仙,百里长卿越是声名鹊起,战功赫赫,他心里就越是不安。
那封藏在隔板里面的林静恩遗书,就像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爆的zhàyào一样,常常让他半夜被噩梦惊醒。
伴君如伴虎的滋味,淮阳王太清楚了,恐怕他的那位好友,到死都不知道是谁要杀他。
那些粮草断绝的绝境,英雄末路的悲壮,绝望的哀嚎,常常把他从半夜惊醒,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靥。
后来,百里长卿安葬了母亲之后,就带着亲兵奔赴狼烟四起的前线,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他把受了强烈ciji已经变成痴傻的妹妹一并带离了京城,从此戎马倥偬,沙场血战。
第两百六十章 宴请
不能任由事态发展,唐敬思虑片刻,吩咐道“你去准备一桌宴席,就说我要宴请吴楠。”
刘迹忙道“是。”
巡抚大人邀请,是天大的颜面,别人求之不得,但吴楠却是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怪人。
原本他还在心底猜测,这一次吴楠会不会又以公务繁忙的理由拒绝赴宴,不过这一次,他想多了,吴楠非常爽快地到了唐敬府上,并且还带来了礼品。
吴楠见了唐敬,态度恭敬而不失礼节,“见过唐大人。”
唐敬审视了片刻吴楠,开门见山,“苏丛的案子查得怎么样了”
吴楠如实道“疑犯丁松一口咬定是苏丛命他下毒,杀顾七灭口,不过苏丛矢口否认,说他是被人冤枉的。”
唐敬若有所思,丁松是苏丛的心腹这件事,他是知道的,可怎么看怎么透着蹊跷,丁松怎么会无缘无故出卖苏丛
还是说丁松受人指使
事扑朔迷离,连唐敬一时也理不清其中的脉络,问得陷阱重重,“你怎么看”
吴楠似乎根本不明白唐敬的意思,只坦然道“下官认为这一次,苏丛没有说假话,下令灭口的人,不是他。”
唐敬大为意外,吴楠不像心机深重的人,也不像在说假话,直觉告诉他,吴楠说的是真话,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指使丁松的人,既不是自己,也不是苏丛,到底会是谁呢
唐敬话锋一转,平易近人道“昨天闯入知府衙门的那几名军官,是哪里来的”
吴楠摇摇头,“下官眼拙,下官也不知道,所谓的五千精兵也不过是他们编造出来震慑暴民的,下官还以为是行侠仗义的江湖侠士。”
江湖侠士唐敬冷笑一声,问到这个问题上,吴楠的口风倒是很紧,看来颍川目前有几股看不见的暗流存在,而这几股暗流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不过,唐敬也不追问,反倒亲和微笑,“吴楠,今天叫你来,是有句想私下和你说说,毕竟惜你是个人才。”
“大人请讲。”
唐敬见吴楠态度不错,随和笑道“你也是读书人,当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谁能没有点小错呢瑕不掩瑜嘛,苏丛为颍川做了数不清的善事,若是没什么大事,就睁只眼闭只眼,得饶人处且饶人。”
吴楠心知唐敬是为苏丛来说的,真不愧是官场高手,软硬兼施,却不认同道“苏家矿场草菅人命,罪恶累累,目前已经查有实证,纵然苏丛为颍川做了不少善事,但人命关天,恐难掩罪恶。”
见吴楠这么不上道,刘迹忙从一旁转圜道“吴大人,话不是这么说的,现在你把苏丛关进去了,苏家生意面临停摆,这么一来,那么多工匠伙计都拿不到工钱,无法养家糊口,只能等着饿死,吴大人是好官,那好官不就应该为百姓考虑吗”
的确,苏家的生意养活了颍川无数人,若是苏家垮了,这些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惩治一个苏丛,却使无数人陷入困境,智者不为。
面对刘迹的振振有词,吴楠却不为所动,犀利的眸光盯得刘迹浑发毛,下意识后退了一步,“你想说什么”
吴楠冷冷地盯着将苏家罪恶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刘迹,“多少无辜的人死在苏家矿场,刘师爷真的一无所知吗”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第两百六十三章 遗书
所以,这么多年,对母亲的死因,他从未放弃过追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多年以后终于查出爹娘真正死因的时候,淮阳王却突然命人送来一封密函,告诉他其实母亲当年留有一封遗书。
亡母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取回,所以,他一接到密函就奔赴京城,片刻未曾停留。
“亡母遗书何在”百里长卿缓缓道。
淮阳王打开一个红木盒子,里面放着一个已经发黄的信封,并未封口,脸色沉重地拿了出来,递到百里长卿面前,“你看看吧”
吾儿长卿亲启。
那几个字刺痛了百里长卿的眼睛,他一看就知道是母亲的笔迹,母亲虽是大家闺秀,骨子里却有一股男儿都望尘莫及的英气,所以她的字迹,娟秀中透出刚强,独一无二。
十二年过去了,母亲当年留给他的遗书,现在才到他手中,他从信封里抽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张,已经同样泛黄,不过不变的是母亲扑面而来的气息。
母亲在信中写的,果然和百里长卿查到的差不多,当年她洞悉父亲的死不是意外那么简单,而是皇上觊觎她已久,心存邪念。
父亲死后,皇上数次召她入宫,百般威胁,她抵死不从,皇上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以一双儿女的命相要挟,母亲既无法面对害死了夫君的内疚,又为了保护清白,护住儿女,终于被bi上了绝路。
最后,母亲叮嘱他,务必带着妹妹远离宫廷,安然一世,万不可以卵击石,生出复仇之念,否则,她将死不瞑目。
百里长卿在看信的时候,淮阳王的心七上八下,杀父辱母之仇,一旦被这个桀骜的沙场枭雄知晓,还不知要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可是,令他意外的是,百里长卿看完遗书之后,表平静得令人心悸,没有愤怒,没有伤心,没有惊讶,也没有悲痛,什么都没有,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雨雪风霜之后的一块磐石,岿然不动。
大将之风,莫过于此,淮阳王在心底忍不住赞叹,本以为以武人的粗野子,得知这样的秘密之后,必定暴跳如雷,如火山爆发,喷溅而出。
“那个”长卿异样的平静反倒让淮阳王心虚起来,“长卿,我和你父亲是同窗多年的好友,当时不让你知道实,是怕你太过年轻,一时按捺不住,反倒为自己和妹妹招来杀之祸啊。”
“哦”百里长卿淡然道:“为什么世叔现在又想把亡母遗书还给我呢”
淮阳王叹息道:“当年这么做,是不得已而为之,保护你们兄妹,所幸看到你们兄妹如今大有所成,你年纪轻轻,已经是名动天下的江夏王,妹妹已贵为太子妃,我费尽心思守护这个秘密多年,本想带到棺材里去,可最近突感体不好,大夫说恐命不久矣,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嫂子的遗书物归原主,毕竟,你有权力知道真相。”
“世叔用心良苦,长卿感激不尽。”百里长卿眸色沉静,将亡母的遗书放入袖中。
第两百六十四章 请愿
“太子下,首辅岳大人率三十余位大臣在御书房外跪地愿。”墨麒快步进入御书房,话音未落,就感觉到太子眸光冷意渗人的光芒,子忍不住寒了一寒。
轩辕珏正在批阅奏折,闻言依然在奋笔疾书,语气淡漠道:“请什么愿”
墨麒心道,太子下,您能不知道首辅大人在请什么愿吗不过下问起,他还是硬着头皮道:“恳请太子下承袭祖制,按例纳妃。”
轩辕珏终于停下手中笔,俊美的脸上一片漠然,漆黑的眸瞳森冷如冰,唇边却浮现一抹优雅至极的笑容,“是吗”
常年跟随在太子边的墨麒知道,太子这时候的笑太可怕了,证明他已然动怒,下意识地低下头,真是不明白,岳首辅精明了一辈子,为什么在这件事上这么死脑筋呢
就在墨麒心惊胆战的时候,太子的视线已经重新回到桌案上的奏折上面,声音听不出一丝喜怒,“喜欢跪,就让他们跪着吧。”
“是”墨麒知道太子妃是下的逆鳞,不敢多说一句,悄然无声地退出了御书房。
御书房是帝国的权力政治中心,没有首辅大人的带领,群臣没有胆子敢到这里集体请愿。
岳宪已年过花甲,满头华发,今由他带领着三十几位在朝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臣,跪在御书房外请愿,大有太子不答应纳妃就不起来的势头。
一之间,集合了三十几位大臣请愿,可谓震惊朝野的大事,自东澜开国以来,这种事也只发生过一次。
那是许多年前,东澜圣祖爷因宠溺幼子,废长立幼,群臣得知消息,惶惶不安,最后,首辅率群臣跪于御书房外请愿。
圣祖爷置之不理,一意孤行,群臣跪了三天三夜,最后死了十几个,场面极其惨烈,圣祖爷无奈之下,bèio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武死战,文死谏,这次请愿时间在东澜名臣史上落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今岳宪所为,无非也是效法当年首辅,用同样的手段bi得太子采纳后宫。
在岳宪看来,采纳后宫这件事,比起当年圣祖爷废长立幼比起来,简直如小巫见大巫。
对太子来说,东宫也不过是多些嫔妾罢了,寻常人家,也是男人三妻四妾才能家族兴旺,更不要说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