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密事-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大的事,卫安怎么能做到还是这么收放自如的

    好像根本没什么大事发生的样子。

    卫安就笑着挑了挑眉,露出个狡黠的表情:“因为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到底怎么样,就得看天意了,而天意难测,我们怎么猜测都没有用,既然没有用,还不如静待结果,你说是不是”

    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怎么就算是做完了汉帛不明白,他觉得能做的事情多了,比如说去通过关系打听打听案子进行到哪一步了,再比如说去跟徐阁老套套近乎,看看平安镖局那边的镖师到底说了什么。

    要做的事情还多的去了,而且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吧

    他有些迟疑的看了卫安一眼,最终还是忍不住劝她:“郡主,咱们是不是”

    卫安知道他的意思,也知道他心里是担心,就冷静的低声摇头:“不必了,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再伸手过长,反而容易出岔子。”

    做事不能十全十美,从前她不明白,后来就渐渐懂了。

    就像是这次的事,总得给谢家留下一些真正的不是,否则隆庆帝那里还得疑心谢家有能力撇的这么干净。

    汉帛愣住,没怎么明白卫安的意思。

    可是他很快就明白了。

    因为风平浪静了几天之后,京城就爆出了一件大事。

    有大臣率先在三司会审出结果之前就先上书,指责谢家是败类,勾结鞑靼,并且指责谢家现任族长的儿子谢良成如今就在大同跟鞑靼人谈交易。

    一石激起千层浪,隆庆帝还没表态,紧跟着便另外有大臣再次补充证据,说是平安镖局丢的这些镖都不是意外,而是谢家有意为之,为的就是因为跟鞑靼有协议,因此才挑中了这些女孩子,给鞑靼人送出去的。

    这些奏折一上,满朝震惊。

    勾结鞑靼,最近不知怎的,陷害人的手段好像除了指责他们勾结鞑靼,就是指责他们勾结倭寇了。

    好似通体叛国的罪名这样好用似地。

    用都用不腻。

    一个谢家,虽然有个侍郎算是身居高位,可是中年一代却都没什么有出息的,而年轻的后辈们还都没开始仕途呢,有什么能耐,能掀起这么大风浪,不仅能经过层层关卡全国各地掳人,而且迅速的送往关外

    不说各地官府竟然没注意,就先说是把边境的守将门至于何地

    他们守城是为了什么为的就是阻止鞑靼人,如果鞑靼人真的如同那些大臣所说的那样,跟谢家有勾结,时常潜入大周境内,而且还能无限制的往关外送人送铁器,那么这些守将门都是做什么吃的

    他们是把大周的边境当成什么

    如果只是说谢家走私还罢了,可是还指明了谢家是送给鞑靼人的,这就实在是有些攀扯的嫌疑了。

    谢家如果有那样的能耐,那就叫做手眼通天了。

    这事儿听起来,怎么听怎么像是天方夜谭。

    可是证据却一件一件的紧跟着又爆出来。

    连三司审出的证词,都是说那些镖师们都承认,说是受了谢家的指使,故意贼喊捉贼,丢了镖然后经过特殊的线路迅速运往关外的。

    而且事情持续发酵。

    也不知是谁先挖出了谢家竟然跟沈琛关系不错的事情,并且写在奏折里当作是宝贝一般献给了隆庆帝。

    紧跟着便有传言,说是谢家之所以这么横行无忌,完全是因为沈琛和卫家郑王在背后撑腰。

三十五·车轮

    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一开始不过是一个镖局犯了事的事,虽然掳走的是徐阁老的外孙女,可是按照常理,也不过就是从严处置,大不了便揪出一个典型来砍头,其余的人流放,可是看现在这势头,分明就是要株连的意思了啊。

    闹得这么严重

    御史的攻讦远远没有停止,隆庆帝把之前的奏折都留中不发,并没有做出决断,底下的御史们就好像嗅到了风向一般,疯狂的开始清算卫家跟沈琛的不是。

    比如说,之前在福建的时候,沈琛就已经跟卫家做了不少出格的事。

    比如说,这件事本来就跟卫家有关,大家都知道,谢家跟卫家之前早有来往,两家互动不断。

    还有人建议隆庆帝下令三司将谢家的人先槛送京师,搜集谢家这么多年来的账本,看看其中究竟有没有猫腻。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朝中但凡是有点消息渠道的人,都开始担心起卫家和沈琛来了。

    啧啧,眼看着滔天的富贵就在眼前了,可是谁知道临门一脚出了这样的事呢

    卫家这是要倒下的样子啊。

    在这重重的压力和漫天飞的谣言之下,卫家行事越发的谨慎小心,之前早已经放了帖子的茶会都取消了。

    有好事的就取笑卫家说是卫家大约是真的多行不义,这么多年来,竟然连场像样的茶会都办不出来。

    每每要办的时候总要出事,而且一出出的就是大事。

    京城中看热闹的人纷纷想看卫家这回到底是怎么样的倒霉,原先宾客盈门的卫家瞬间门庭冷落,连乞丐都不在附近的街道走动了,生怕会惹上什么霉运。

    定北侯府里头却一切如常,连下人们身上也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二夫人三夫人给卫老太太请完安,便说起了这回的事:“老爷他们被骂的都不敢上朝了,告了病假”

    三夫人已经猜到卫老太太跟卫安都对这件事早有打算的事,说起这话题来也不跟平常一样的担惊受怕,很是镇定的又继续道:“咱们家的茶会,还没说不办呢,就有不少人家里送回了帖子”

    二夫人向来是不说三道四的,这回也忍不住讥诮的讽刺起来:“都说人走茶凉,咱们这人还没走呢,茶就已经凉了。那帮人虽然势力,可是也实在是太势力了些。”

    “趋利避害,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可抱怨的。”卫老太太看了她们一眼,很是欣慰她们如今遇事可以如此稳重,顿了顿便又道:“何况,虽然有那等势利眼,可是同样也有雪中送炭的不是”

    这说的是陈家跟平安侯府。

    平安侯府特地还送了许多盆花来,说是留给卫老太太养着赏玩。

    三夫人和二夫人对视了一眼,说起这个脸上也有了些笑意:“您说的是,那些墙头草,原本也是靠不住的,能趁着这个时候看清楚那帮人的真面目,也值得了。”

    二夫人嗯了一声,便又道:“而且就如同老太太说的,大难临头的时候反而能看出人心,知道什么人值得来往,什么人不值得。”

    卫老太太没说其他的,皱了皱眉头便又问:“府里的下人约束好了没有咱们上头虽然稳得住,可是难保底下人心浮动。毕竟外头传的吓人的很,有那等不知道事不能经事的,怕是当真要被吓坏了,以为咱们家覆灭就在顷刻之间呢。有时候底下的人容易坏事的很,你们管着这府里的事物,这些事情便都要靠你们了,可别让那些不懂事的坏了大事,造成大错。”

    二夫人和三夫人早就已经有了准备,她们早在之前就已经吃过这样的亏了,前头几次就很是下力气管着府里的人,就是怕他们底下的人做错事带累了大家,这回她们早在御史们风闻奏事的时候,就已经吩咐下去尽力约束底下的人了,严禁底下的人出去打探消息。

    现在卫老太太这么说,她们便急忙答应下来。

    几个人正说着还是先要把家里稳住这些话,二老爷三老爷就进来了,请过了安之后他们便在卫老太太的示意下坐了下来,斟酌着说了今天外头的新消息。

    “娘,事情越闹越大了,听说圣上已经下令将谢家的人押送进京了。”三老爷率先开口,语气里带着深深的忧虑:“之前一直不少御史弹劾谢家,可是圣上自岿然不动,现在却忽然下了这样的命令,难不成难不成是真的信了那些御史的话”

    让三老爷忧虑的还不是这些,是谢家跟卫家当真是有很深的联系的。

    谢家每年的确也给卫家不少银两。

    最重要的是,谢家从前是当真有前科在先谢大老爷和谢二老爷做的那些事现在可都历历在目,真的要审的话怎么审不出来

    再则,要是谢家被押送进京受审,那么三司的刑罚他们扛得住扛不住卫家是到底伸手帮忙还是不伸手帮忙

    桩桩件件,哪一件都是要命的考验,稍微行差踏错可能就是满门的性命。

    二老爷向来是比三老爷更加胆小怕事的,可是这回却难得的沉住了气,他摇了摇头:“我道士觉得,能押送进京是件好事,现在虽然是槛送京师,可是不是说押回京城再审吗总比隔着天南海北的,直接就给谢家定了罪,让我们背上个莫须有的罪名好的多的吧相比较起来,我觉得押送进京对我们有利的多了。”

    至少给了谢家说话的机会啊。

    卫老太太面带微笑,显然是觉得二老爷说的话说到了对的地方,看了他一眼便笑道:“不管是怎么样,咱们这底下的人只能听着看着,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们都受着便是了,圣上既然让谢家进京,我们就等着谢家进京,其他的,我们管不了也不能管,更不能伸手,等着消息便是了,不必着急。”

    她这么冷静镇定的说出这番话,二老爷就不再说什么,只是看了三老爷一眼,才点点头。

三十六·生产

    卫老太太说不必着急,可是三老爷心里却还是忍不住上火这哪里是不需要急的事只是他知道卫老太太做事向来是有自己的打算的,要是没有把握的事不会去做,想了想便安心的等着卫老太太说完了话,便道:“您说的是”

    正说着,卫安便来了。

    她刚刚是去郑王府了,郑王府里头有郑王妃在,虽然里头都已经被打点好了,底下的下人也都是靠得住的,可是卫安仍旧会经常往那边去。

    这一次她也是先去了那边,然后才再回来的。

    她进来便先给卫老太太和三老爷二老爷他们请了安,而后才坐在三夫人下手轻声告诉卫老太太:“老大夫说,王妃临盆便在这几天了,让我们都做好准备我回来是跟您说一声,恐怕接下来几天,我都得在王府呆着”

    卫老太太点了点头:“你父王还没回来,照顾你母亲,这是你这个当女儿的应该做的,那边若是缺什么,只管打发人回来告诉你二伯母三伯母,往家里来取。”

    二夫人和三夫人都急忙附和:“老太太说的是,原本我们也该时常过去的,毕竟王爷嘱托了我们。可是现在家里这番情形,我们过去反倒容易给王妃添麻烦,便干脆不过去了,你照顾好王妃,若是王妃有什么要的,只管回来告诉。”

    卫安都答应了,又跟卫老太太说:“我已经听说了,谢家即将被槛送京师,送回来受审。这一次是件好事,我已经安排好了。”

    她说了一句安排好了,除了卫老太太以外的众人都吃了一惊,纷纷看向她。

    三老爷反应过来,轻声问她:“安安,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我个实话,不然我们这心里也不放心。”

    毕竟是大事,而且大家现在都知道,事情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若是这一关过去了,往后就是康庄大道,若是过不去,那可就是地狱了。

    这种事,实在容不得人不多个心眼防范着。

    屋子里安静的厉害,二夫人三夫人也都满怀期望的朝卫安看过去。

    卫安也没有卖关子,放下杯子看着三老爷和二老爷,并没什么隐瞒,直接就说:“这些弹劾我们家跟沈琛的折子,都是我让陈御史让底下的人上的。”

    二老爷和三老爷不明白,茫然的看着她。

    “先把事情说的最坏,让人做好最坏的打算,反而到时候未必就会真的变得那么坏。”卫安语气平静,眼睛里清澈又干净:“圣上疑心病重,若是这件事之后再让别人爆出来,便说不定真的会疑心我们,可是我们提前给他说出来了,之后再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谢良成的时候,我们再揭露真相,圣上反而会疑心是不是有人故意要冤枉我们。”

    二老爷和三老爷就有些明白了,对视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眼里的瞬间放心,不由得都松了口气,温和的看着她道:“既然你心里已经有了打算,我们就放心了,不然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是觉得不安心。”

    这都是难免的。

    卫安虽然做事有计划有保障,可是到底每次都是出其不意的险招,三老爷和二老爷能相信她,便已经是非同一般的信任了。

    她笑了笑,再说了几句镇南王那边的事,外头翡翠就隔着帘子急忙回禀说是蓝禾和玉清在外头有急事要禀报。

    这个节骨眼上说什么急事,大家就都理所当然的误以为是谢家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