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钺凑到她脸颊边用力闻了闻,熟悉的花露的味道,从上往下,还能看到她衣领敞开后露出的一小片肌肤。
他浑身火热起来,抱起邵芸琅往床边走,低声说:“是我回来晚了,今夜漫长,我们可以好好做点不无聊的事情。”
邵芸琅用手
指戳着他的胸口,调侃道:“你会吗?”
“我……当然会!你以为我那些春宫图是白看的吗?”
“哦,原来你看了啊,不是说没看吗?”
“就看一点点,画的太难看了。”杨钺将人放在床上,看着满室的烛光,嘀咕道:“这么亮的烛光不能吹灭了吗?”
“不能,龙凤烛要点燃一整夜,寓意着和和美美,白头偕老的。”
杨钺的床榻原本是不带床帏的,但今日也挂上了大红色的纱帘,将纱帘放下来,隔绝出了一片属于他俩的私密空间。
第二天一早,军营里就传来了嘈杂声,杨钺睁开眼睛,目光清明,停顿了一息后才想起来他昨日成亲了。
他侧头看去,见邵芸琅背对着他睡着,光洁的后背如丝绸般顺滑,上面还有斑斑点点的痕迹。
昨夜的经历瞬间袭上心头,让他不自觉红了耳朵。
他把滑下去的被子轻轻拉上来,盖住邵芸琅的肩膀,然后轻手轻脚地起床,换上新衣后走出营帐。
今日是他大哥三哥回京的日子,这次回去,他大哥的统领之位恐怕是保不住了。
他哥连请罪的折子都写好了,还让邵芸琅帮忙润色了一番,写得无比诚恳。
京畿卫已经集结完毕,有上百人因为伤势未愈留在了军营养伤,等伤好后再回去。
邵承启再三感谢,亲自送京畿卫出军营,再过一个月,他也将回京城述职,是封赏还是的明升暗降,到时候自会见分晓。
杨钺一脸春风得意地走过来,高声说:“大哥,一路顺风!”
杨蹇抬头看了眼太阳,背着手说:“你真不跟我一起回京?”
“当然不,我刚成亲,接下来是享受婚假的美好时光,大哥您先回去,我一个月后会准时到达京城的。”
杨蹇点头,这个弟弟已经成长到不需要他来担心了,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杨三郎悄悄挪过来,贴着杨钺的耳朵小声说:“小六,洞房的滋味怎么样?”
杨钺伸手推开他,揉了揉耳朵,笑得如花儿一样灿烂,“三哥自己娶个媳妇儿就知道了,不过估计也快了。”
杨家以极快的速度定下了杨三郎妻子的人选,是通州知州的女儿,年纪十八,是当地出了名的嫁不出去的老女人。
据说这位姑娘十岁时与一世家之子定了娃娃亲,十四岁时二人已经打算成亲了,两情相悦,可没想到男方家中因贪墨被查,全家流放西南,这门亲事也就黄了。
那姑娘受了打击卧病在床,之后但凡家人给物色的人家全都拒绝了,若是强迫她就装病,这一耽搁就过了四年。
媒婆原本不敢把这样的姑娘说给杨家,这完全不匹配啊,说给杨家怕是会被乱棍打出来。
可这姑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长得美,跟天仙似的,柔柔弱弱,要不是有这么一段过往,她父亲原本是想将女儿送进宫里的。
杨家老太君拿到画像后也是真心喜欢,
提出想要见一见那姑娘,若对方不愿意就算了。
那媒婆没想到这件事还有机会能成,立即去安排那姑娘进京一趟,去的是京城相国寺,安排她与杨老太君巧遇了一回。
那姑娘并不知道自己是出来被相看的,遇到一位贵气的老夫人,见她坐在放生池旁念经,便坐在一旁听着,整整坐了一个时辰没动。
等老夫人念完经,睁开眼睛问她:“不觉得枯燥吗?”
“不会,这样很安宁。”
“多大了?”
“小女十八。”
“十八还未嫁人,是自己不想嫁吗?”
那姑娘笑道:“以前是,现在应该是嫁不出去吧。”
“为何?难道现在想嫁了?”
“不怕您笑话,我年少时倾心一人,未能嫁得如意郎君,因此郁郁寡欢,也不想嫁给别人,总是惹父母操心,后来我得知他早已在流放地娶妻生子,过得平平安安,我也就放下了。”
倾慕之情一旦得不到回应,感情自会慢慢淡去。
只是她已经十八,除非是给人做继室,否则谁家会娶个这么大龄的姑娘?
“这么说,你心中已无他人了?”
“或许吧,反正我想通了,想重新过日子,您家中还有未娶妻的儿孙吗?”
“你晓得我是谁吗?”
姑娘摇摇头,“不知,不过您如此贵气,定是京城大户人家,我也配不上的,若有合适的人家可以介绍给我,我乃通州知州之女,姓席,名穆蓉。”
老夫人怀疑她事先知情,但
能让一个姑娘主动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她是个爽快的,与传闻中并不相符。
第535章 面圣
“我家中倒是有个孙儿还未婚,今年二十四了,比你大许多,你介意吗?”
“他是鳏夫?”
“不,他不曾成亲。”
“为何?可是有什么特殊癖好?”席穆蓉也知道有些男子好男风,并不喜欢女子。
“应该也没有,他是军人,以前在军中服役耽搁了。”
“那便是英雄了,您若觉得合适,可以让媒婆上门提亲,我父母会考虑的。”
“你不介意他是武将?我以为你会更喜欢文官。”
席穆蓉淡淡地笑道:“是文是武都无所谓,能一起过日子就行,文人多情,武将也没什么不好的。”
老夫人觉得她还不错,之后又在几户人家的宴席上见过她,看得出来,她确实在积极地给自己找婆家,以至于京城谣传,席家有女恨嫁,不顾体面给自己找婆家,有辱斯文。
但杨老夫人却越看越满意,这是个心性坚定的女孩子,她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心性坚韧,看似柔弱,实则强大。
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她看不上杨三郎,杨三郎的喜好她略知一二,应该会满意这个姑娘的。
“老夫人放心,我并非水性杨花的女子,嫁了人自会一心一意对丈夫好,即便无法爱上他,也会敬重他,守护他。”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杨老夫人很快就安排了媒婆上门提亲,纳采、问名、纳吉一步完成,只等杨三郎回京后亲自去女方家送聘礼。
席家那嫁不出去的闺女突然定
亲了,定的还是杨家三郎,这个消息立即就轰动了全京城和通州。
那些曾经上门求亲的人家又气又恼,他们的门第难道会比一个知州府差吗?他们的闺女会比那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差吗?
杨三郎还未进入京城地界,就已经先听说了自己有个未婚妻的事情,传言那女子年纪大,长得丑,身体弱,活不到二十岁,而且还有个心心念念的心上人。
杨三郎:“……”
“怕什么?你还信不过祖母的眼光?”杨蹇不过心地安慰道。
杨三郎苦着脸说:“再如何也该让我见一次再决定啊,万一两人看不对眼呢,咱家不都是自己挑媳妇么?”
“又不是没给过你机会,只是你自己搞砸了而已。”
提起这件事杨三郎就不敢说话了,那件事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呢,可家里 给他选的这个,感觉名声比他还差。
“大哥,我有点不放心小六,不如我还是回去护送小六回京吧,免得他乐不思蜀,误了行程。”杨三郎找借口要溜。
杨蹇一把拽住他,高喊:“来人,将三少爷绑了。”
“喂,喂……大哥,你要做什么?”
杨蹇不理他,将人绑了丢在马背上,就这样一路带回京城。
京畿营在京郊,杨蹇先把人带回军营,等待他的是宫里的内侍。
“杨统领,皇上有请,命奴才在此等候,请您务必一回来就进宫面圣。”老太监笑得一脸和气,但带着一股不容人拒绝
的强硬。
杨蹇早有准备,去换了一身便服才跟着内侍回宫。
杨三郎也要带着禁卫军去复命,兄弟二人在宫门外看到了黎勇锋。
“二位,请卸兵刃!”黎勇锋亲自带人守在这里,并非是皇上的命令,而是来接收生还的禁卫军的。
五百禁卫军送嫁,回来的只有一百人,是所有队伍中伤亡比例最高的一支。
而且禁卫军当时执行的却是最不危险的任务,可见禁卫军的能力,因为此事,黎勇锋在皇上面前头都抬不起来。
杨家兄弟入宫后,黎勇锋看着归来的这一百人,他们的气势完全变了,是真正的军人了。
“统领。”见到熟悉的上峰,禁卫军们集体伤感起来,他们确实给禁卫军丢人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四百名战友。
“先不说其他的,林冉、张鼎随我入宫,其余人先回家休息,三日后再来轮值。”
黎勇锋带走了两名心腹,入宫后将二人带到一座偏殿,关好门后问:“你二人将这一路的事情一五一十告知本统领,之后皇上会问你们同样的问题。”
二人对视一眼,开始将此行经历告知上峰,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这一路有多艰险,才知道西凉军有多强。
“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京城收到消息更迟,对秘密武器的传闻五花八门,成为朝臣们最牵挂的事情。
“其实,其实我们也不是太清楚,路上的行李我们都检查过的,除了一
点嫁妆就是粮草,并未有武器。
直到河西坞堡,杨六夫人命人抬出了几个箱子,箱子里是竹筒,我们之前都以为是炮竹,但丢出去后却能爆炸伤人命。”
“但那东西数量不多,如果事先有防范,也很难伤到人,主要是太突然了,我们自己都被吓了一跳,然后杨三郎就带我们追击残军,并与杨统领汇合了。”
黎勇锋慎重地问:“那东西是从京城带出去的还是他们中途才弄来的?”
二人同时摇头,“此事我们也曾讨论过 ,出发时好像并没见过那几口箱子,但路上我们一直有人守着,并未发现有人来送东西啊。”
“你们刚才说,那坞堡事先就被杨家护卫占领了,还重新加固过,既然不是你们带去的,那就是他们带去的了。”
一个杨家,光是护卫就能有如此战斗力,还有这样的秘密武器,这才是最近朝臣们最关心的问题。
也难怪那么多人不放心杨家,认为杨家权势过盛,就连他,也觉得杨家藏的太深了。
而此时,杨三郎就将一张炸药的配方呈递给皇上。
“这张方子威力不足,并不能做出威力强大的武器,只是在如今鞭炮的配方上调整了硝石的比例,再加上锋利的铁片做成炮仗,突袭时比较有用。”
皇帝没想到这么轻易就得到了这张配方,他还以为需要旁敲侧击探询一番。
“这是出自谁之手?”
杨三郎很想回答是他六弟妹,但
事先大哥已经交代过,不能把六弟妹牵扯进来,整件事六弟妹就只能是个被牵连的受害者。
第536章 好丈夫
杨三郎坚定地说:“是杨家名下的一座烟花厂,就在离京城不远的保定,有位年轻师傅不小心弄错了配比,不小心炸毁了一座作坊,就是今年年初的事情,不知您是否还记得?”
这样的小事皇帝当然不记得,不过有迹可循很好查,想必杨家不可能说谎。
“军器司也正在研究这方面的武器,只是尚未有进展,有了这张配方,想必他们很快就能改进出更好更强大的武器,甚好!朕要重赏你们!”
皇帝金口一开,御书房内的气氛都变了,几位大臣好不容易才说服皇帝惩治杨蹇统领京畿卫不利,结果罪名还未立,奖赏先得了一个。
岳大人忍不住开腔质问道:“杨家既然早就得了这个方子,为何此时才献出来?若不是此物在西北被人看到过,杨家是否想独占此物?”
“咳咳……杨家世代忠烈,为大庆尽职尽责,必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杨三郎心直口快,当场就反驳道:“岳次辅看来是不够了解军器司的工作,这样一个还不成熟的配方,做出来的东西甚至可能误伤自己,杨家花费数月也不过做出了一百枚竹筒炮弹,而且效果许多人也看到了,并不理想。
也正因为在战场上实验过,杨家才敢将配方献给朝廷,否则一个无用的东西,只会浪费朝廷的经费与时间。”
皇帝被说服了,“爱卿说的对,既然是用在战场上的利器,就应该在战场
上实践才知结果。”
岳大人还想说什么,被皇帝阻止了,说一千道一万,皇帝的心是偏向杨家的。
“两位将军也辛苦了,先回府休息几日,朕改日再宣二位进宫谈话。”
杨家兄弟告退,御书房里只剩下一群文臣。
皇帝不理他们,打开杨钺和邵承启送回来的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