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家兄弟告退,御书房里只剩下一群文臣。
皇帝不理他们,打开杨钺和邵承启送回来的奏报,二人都十分详尽地记录了这场战场战争,从这些文字里就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
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就是在邵芸琅抵达瑞安寺后,谁都没想到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到来改变了战局,更没想到杨钺会抓住这个机会,利用邵芸琅布下了一场完美的局。
“皇上,功是功,过是过,您可以重赏杨钺,可禁卫军与京畿卫损失如此惨重,杨蹇与杨威要负首要责任,请皇上三思。”
禁卫军与京畿营中有许多当朝官员的子嗣,此次死在战场的也不少,若不惩戒杨家兄弟,反而替杨家招来仇恨。
“天色不早了,众位爱卿出宫吧。”皇帝心中有数,并不想将自己的心思完全暴露在朝臣面前。
西北军营,杨钺让杨家军全部回山海关,自己带着邵芸琅回京,说是回京,路线却绕出了西北军地界。
杨钺嘴里咬着一支糖葫芦,坐在马背上优哉游哉地走着,身旁是马车,马车的车门和窗帘都是打开的,方便邵芸琅赏景。
杨钺刚吃完糖葫芦,窗户里又递出来一串葡萄,用冰块冰过的,十分冰爽可口。
杨
钺骑马走了一段,见日头高升,弃马钻进马车里,车内放着冰釜,热风吹进来变成凉风,连赶路的疲劳也消散无踪了。
“还是不打仗舒服啊,这样的日子真是赛神仙。”杨钺把头枕在邵芸琅的腿上,视线追随着她的双手,一刻也离不开。
邵芸琅用帕子盖在他脸上,“你睡会儿吧,到了下一个落脚处我叫你。”
杨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路线是邵芸琅选的,去哪也是她定的,他只要陪着就是,每日除了吃吃喝喝就是骑骑马睡睡觉,再惬意不过。
丫鬟们都坐在另外一辆马车上,不用伺候主子,因为伺候的活都被将军抢了。
“我从不知道男人成了亲后会变成这样,又粘人又殷勤,将军真是个好男人。”
“是啊,而且还是个妻管严呢,上回咱们在陈塘落脚,一名女子见将军长得好,送了他一篮子花,夫人一个眼神,将军赶紧把花篮子还给人家了,连眼神都不敢落在那姑娘身上。”
“可将军毕竟是一家之主啊,他这样卑微是否不太好?”姚如兰绞着帕子问。
“好与不好那也是夫妻之间的事,咱们朝中也有不少老大人是怕内人的,将军刚成亲,能这样一辈子才好呢。”
杨钺这半年来过得太累了,时常受伤,人瘦了一整圈,气色也大不如从前,自从成亲后,邵芸琅每日好吃好喝的供着,每日让他睡足五个时辰,这才将他的身体养回来
了一些。
邵芸琅将马车里的香换成安神香,给杨钺上半身盖了一条纱布毯子,然后靠在墙壁上一边看书一边给杨钺打扇。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听到杨钺闭着眼睛说:“皇上会相信那配方是烟火厂意外所得吗?”
“他有什么理由不信呢?那个弄错配比的年轻师傅已经丧生在那场事故中了,只留下一张手稿,那些竹筒也确实是在杨家的烟花厂做出来的,经得起查。”
邵芸琅把手放在他额头上,轻声问:“你觉得皇上会去查证吗?”
“会,他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帝王了。”
“那你应该很欣慰,大庆的未来是繁华昌盛还是走向衰败,取决于帝王的能力。”
杨钺抱住她的腰,把脸贴在她肚子上,“谁不想过太平安稳的生活呢?只有国家富强繁荣,咱们才有底气抵御外敌,才有底气带领将士们走向战场。”
“你是一名合格的将军,但我希望你记住,你如今有妻,将来也会有子,你可不是一个人了,不能随心所欲地将这条命葬送在战场上,得经过我同意,知道吗?”
杨钺抱紧她,笑着说:“遵命!我的太皇太后!”
他坐直身体,从一旁拿了药茶一口喝完,然后往自己嘴里和邵芸琅嘴里各塞了一枚蜜饯。
“我现在很惜命的,我好不容易才娶到你,要是年纪轻轻就死了,岂不是便宜了别的男人,你只能是我一个人的!”
杨钺将邵芸琅扑倒,
啃着她的脸颊和脖子,等马车突然停下来,他才赶紧起身,替邵芸琅整理凌乱的衣领。
第537章 争吵
邵芸琅朝窗外看了一眼,马车外是一片良田,路上有行人经过,他们抵达凤州了。
马车在城门口排队,车夫敲了敲车门,“少爷,少夫人,咱们要进城了,城门口有检查,您二位做好准备了吗?”
杨钺咳嗽一声,钻出马车回到马背上,带着长戈和长戟先一步到城门**涉。
他可以接受检查,但车上的女眷是万万不行的。
他气质出众,穿着富贵,胯下的枣红色大马更是一眼就能看出是稀有品种,就连随从都格外精神。
“您三位……”县城的守卫不太敢问话,直接放开让行。
杨钺骑在马背上,目光冷凝地看着他们,等马车过来,指着车上说:“车上是本少爷的夫人,第二辆马车上是丫鬟,后面是行李,查吗?”
守卫瑟瑟发抖,深怕自己回答一个“查”字,对方会立即拔刀砍了他。
毕竟他马背上挂着的那把刀,闻着就充满了血腥味。
“放行!快放行!”
杨钺带着车队进城,后方有人不满地问:“他们怎么可以不用检查?”
凤州收城门税,每个进城的人都要按人头交脚税,检查不过是拦截百姓的借口罢了。
“少废话,不想进城就滚!要进城就过来交钱!”
杨钺不是来反腐的,对此只当看不见,带着邵芸琅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长戈先一步将整个客栈包下来了,因为他的大手笔,整个凤州很快就知道来了位有钱的少爷。
第二天,杨
钺和邵芸琅单独出门,发现客栈外多了许多人,有殷勤自荐当向导的,有向他们卖东西的,就连街上的衙役都多了几个。
“少爷,要带路的吗?”
“少爷,尝尝我家的酒吧,凤州最出名的酒。”
“少爷,您去哪儿?我是本地最出名的中人,您想买任何东西都能帮您找到最好的。”
杨钺摇头,驱散了他们,给街边的乞丐丢了几枚铜板,然后拉着邵芸琅骑着马儿在街上闲逛起来。
战争过后,他们每到一处,最喜欢到热闹的街市中行走,看到百姓能安居乐业就是战争最好的结果。
凤州没有被战争波及,但前端日子也是人心惶惶,因为离边关太近了,城里有不少达官贵人举家难逃,战事结束后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凤州有一座大铁矿,是西北军最有利的保障,因此凤州的经济还不错,比锦州如何?”
邵芸琅买了几样小东西,又吃了几种当地的吃食,回答道:“这里不是通关口,少了外族商人,热闹少一点,但比锦州安稳。”
“锦州那座矿山已经确定隶属军营了,现在应该已经开工了,接下来三年时间,我们应该可以将实力恢复到战前水平。”
“按照你的计划,需要新增五万户军户,那锦州城必定也在此范围内,周大人恐怕要恨死你了。”
杨钺一手牵着马,一手牵着邵芸琅,在当地人好奇的目光下穿过人流,小声说:“他若好
好助我管好百姓,过几年我一定送他一条青云之路,若他一心想离开,我便送他回原籍。”
“你不如先想想如何让皇上答应,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在朝廷提倡削减兵力的时候,你的提议简直就是和他们对着干。”
“那不一定,总有人会支持我的。”
朝堂上,户部尚书一反常态,领着户部官员一力支持建立屯兵制。
“皇上,屯兵制自古就有,利弊也很清晰,若是从前,臣也不会答应,但此次大战,无论是西北军还是东北军都损失惨重,要在短期内补足兵源基本不可能。
就算兵源足够了,朝廷也无力承担如此大的开支,皇上,整个户部连算半个月才把此次的抚恤金算出来,您看一眼就知道了,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户部尚书把数据传上去,心里把几个带头反对的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杨钺提出屯兵制,自给自足,多好的提议啊,一下子解决了户部的大麻烦,未来几年也能让他松口气。
那些叫嚣着反对的官员,不过是觉得屯兵制有利于杨邵两家私屯兵马,怕他们势力太大,但这两家如果要造反,有没有这个制度后果都是一样的。
“军户只归军营管理,税赋全归军营,朝廷分文不取,五万军户至少有二十万人口,这是多大的权利啊,皇上,您可不能答应啊!”李首辅极力反对,杨家的权势已
经顶天了,若再多这五万户的军户,与那土皇帝有何区别?
杨家也就罢了,邵家凭什么占领一整个西北?
“一旦屯兵制通过,这两支边军就彻底失去约束了,将来谁会听命于朝廷呢?”这才是大臣们不答应的原因。
皇帝犹豫不决,也无法立即做出决定,丢下一句:“退朝。”甩手离开了大殿。
杨蹇请离的奏折也摆在皇帝的案桌上,皇帝直接提笔批示了一个“准”字,将奏折丢到一边。
杨钺的一份奏折将他放在了烈火上,他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而且从私心里,他并不想同意。
“皇上,杨统领乃杨家长子嫡孙,他若赋闲在家也说不过去吧?”心腹太监一边替他整理奏折,一边提醒皇帝。
杨蹇会请辞是因为朝堂上弹劾他的人太多了,这些人找不到杨钺的失误只能把矛头对准杨家几兄弟。
除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仕的杨二郎,杨家其他几兄弟在朝中都有不小的官职。
只撸掉一个杨蹇的统领之位,杨家兄弟那也过不去啊。
“这是他第三次请辞了,事不过三,朕自然要如他的意。”皇帝赌气地说。
不过这份批示他留着没发下去,过了两天后,又重新下了一份旨意,调杨蹇为岭南经略使,负责训练朝廷水军。
他又给杨家其余几兄弟封了爵位,念他们为大庆所做出的功劳,免了他们的职务,后半生只需要享受荣耀即可。
而对于
杨钺的封赏,他始终没有定下,那份屯兵制的奏折,也还在继续讨论中,每日上朝的最后一件事,一定是支持派与反对派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始作俑者却每日都在悠闲地游览山河,走了快一个月才走到京城。
邵承启已经在十日前抵达京城了,皇帝在宫里为他设了庆功宴,金银玉器、良田宅院不要钱似地往邵府送,俨然有第二个杨家的趋势。
第538章 弹劾
邵承启回京颇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大房梁氏带着儿子也已经回来了,可门前冷冷清清,来武侯府拜访的全是冲着二老爷来的,这让梁氏很不痛快。
武侯府如今是秦晗双掌家,自从受过邵芸琅点拨后,她很快就要回了管家权,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大房那几房小妾都要看她脸上生活,哪怕是邵子瑜,要用公中的钱也要她同意。
二房一回京就得了许多赏赐,那都是二房的私产,其他两房虽然眼红,但也是高兴的。
因为二房回京后,武侯府这潭死水才终于活了。
“父亲为何装病?刚才在宫里,皇上要让太医来给您看病,儿子都没敢让。”邵承启坐在老侯爷的床边,看着他吃完了一只烤鸡。
这么好的食欲,就是别人来了也看得出他没病。
西北战事一停,捷报还未传回京,老侯爷就告病了,太医来过几次,只说是老毛病,年轻时落下的病根,要慢慢调理。
这一调理就是一个多月,反正宫里也习惯了。
老侯爷为何要装病,自然是为了避免见人,捷报一传回来,上门贺喜的人都多了。
这种时候,武侯府若大肆宴客,收受贺礼,朝臣怎么看?皇上怎么看?
“你今日进宫,皇上态度如何?”武侯问道。
“很好,皇上礼贤下士,这方面做得比先帝好,看不出有任何不满的地方。”邵承启甚至怀疑是两家人多想了,或许皇上并不畏惧两家。
“
你抬过来的那些东西都带走,那是你二房拼死挣来的,留着给儿孙们,我不缺这些东西,至于你,不要高兴的太早,这才没到时候呢。”
邵承启谨慎地问:“您的意思是,邵家的兵权真的保不住了?”
“杨家大郎被调去岭南训练水师了,那可是他完全陌生的领域,从组建水师到装备到训练,没有十年不可能出成果,其他几个都给了个爵位,连实权都收回去了,你觉得自己比杨家更受宠?”
“可杨家兄弟多,咱们邵家只有二房这一脉,我也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