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嫡谋-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看重,他们肯定愿意任劳任怨供您驱使。”
  杨钺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到时候转告他们,肯为将军府出谋划策的,政绩达到一定水平,家里可以免除兵役,补贴也要到位,不能让人家白干。”
  “是。”


第559章 利弊
  变天了。
  整个北境都被一道政令震惊的人仰马翻。
  朝廷划定北境六州为军府,境内所有住户归军府统一调派,同时划三十万民户为军户,每户出一丁,赴卫当兵﹐称为旗军。
  旗军是操守还是屯种由军营酌情分派。
  六州境内所有土地为军府所有,按人丁重新分配,凡是军户耕种的田地,当年所得朝廷分文不取,四成归军府,六成为军户私有,凡是军户,免除朝廷劳役,听从军府调遣。
  “疯了!朝廷疯了!怎会同意如此荒谬的政令?此时并非战时,明明已经休战了,怎会实行屯兵制?”六州官员已经在锦州城盘桓三日了。
  这三日里,他们找了无数门路打探消息,可将军府就跟故意装聋作哑一样,什么消息也没透露。
  不少做贼心虚的官员夜夜睡不着觉,就怕被杨钺抓住小尾巴查看了。
  虽说军政分权,他们的任免查处都由吏部负责,可杨钺如今是镇国公,又领着东北军,想办一两个贪官污吏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早前锦州城的赵知州不就是无缘无故被罢免了官职?
  可没想到他们等来的却不是将军府为难他们,而是要为难整个北境六州啊。
  “军户地位比民户还低,不经许可不能走出军府范围,更不能私自逃跑,世代为军府服役,这是要兵逼民反啊!”
  “他甚至还收走了咱们六州的所有土地!”在座的各州官员哪家不是良田千亩
  如今全都归入杨钺囊中了。
  “难怪,难怪上个月我家中来信,让我出钱走动关系,最好调出益州,原来是因为此事。”
  众位官员互相怜悯,他们从掌管一州的父母官变成了光杆司令了,就算以后照常管理百姓,可权利和利益都与他们无关了。
  “周大人最惨,他才调过来没多久,又是这锦州知州,直面将军府,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哦?”
  一群老大人呼天抢地,外面百姓们听到朝廷来宣讲政令的使官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要变成军户了?家家户户都得出一个男丁去参军?啥?不一定要留在军营,可以在家种地?那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啥?家家户户按人口重新分地,成年人丁每人十亩地,四十五岁以上与十二岁以下每人五亩,那得是多少地啊?
  “天爷,我家还未分家,五兄弟住在一起,从老到小三十几口,那我家的地岂不是……岂不是……”说话那人根本数不过来,等一旁的人告诉他答案,他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哈哈哈!我有地了!不用再给地主老爷当佃农了!”
  “军府收四成,咱们自个留六成,这税粮比朝廷便宜啊,就算遇到灾年,粮食欠收,可只要辛苦些,多种些田,肯定也不会饿死的!”
  “是啊是啊,军户看来也挺不错,咱们世代住在这里,享受军营庇护,家家户户哪个没出过兵,如今只不过把自愿改成了
  强制,可一户只出一人,算起来还是咱们赚了。”
  “嘘……小声些,听说城里的官老爷们和地主老爷们都集体往将军府讨说法去了……”
  杨钺没想到,他担心的民变没发生,反倒是官员乡绅们坐不住了。
  将军府门口除了两个守门的士兵与平日没任何不同,官员们走进那扇朱红大门时总觉得今日会横着出去。
  将军府内有座很大的练武场,可容纳上千人,官员们被带到这里时杨钺正在练刀。
  入秋后一日冷过一日,有些体虚的老大人已经披上裘衣了,杨钺却还穿着薄薄的单衣。
  再看他那矫健游龙般的身手以及年轻俊美的脸,令人赞叹上天造人时的不公啊。
  杨钺收刀,罗靳忙过去接刀,长戈送上帕子给他擦汗,长戟替他披上外衣,低声说:“爷,他们都到齐了。”
  杨钺转身,客人们齐齐跪地高呼:“给镇国公请安。”
  杨钺眉头一挑,嘴角慢慢放平,前世得的也是这个封号,不过那是死后名,还被某些人利用的彻底,以致于他并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他。
  “都起来吧……去给各位大人搬椅子来,我们得好好聊聊。”杨钺一声令下,立即有士兵抬着桌子进练武场,就连笔墨纸砚都伺候到位了。
  这是有备而来啊!
  “来,各位大人先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下来,不想留在军府的也可以写,本将军有能力将你们调出军府,至于去哪,就只能由
  吏部给你们重新安排了。”
  不少心中正火热的官员听到这话凉了半截,杨钺的意思很简单,他们可以离开这里,但以后会去什么地方全凭运气。
  而吏部那些官员怎么可能为了他们得罪杨钺?
  他们赶紧把心思先放一边,认认真真地说起军府管理问题。
  朝廷一道政令下来,圈地改户籍是简单,可这背后牵扯的利益,以及将来军府的治理全都是问题。
  官员们坐下来认真书写,跟着来的一批富商乡绅们没有椅子,只能站在他们身后,想说话却不敢。
  镇国公看着年轻,可身上威势太盛,这里又全是杀人如麻的士兵,他们可不敢轻举妄动。
  杨钺让人点上一炷香,笑着说:“时间有限,香燃完就停笔,是不是有种再进考场的感觉?”
  众官员额头上渗出汗水来,压迫感迎面而来,也不管如何遣词造句了,直接将心中担忧和疑惑写出来。
  等一炷香后,有士兵来抬走桌子,连着他们写的东西一并收走了。
  这与他们想象的不符啊,他们以后杨将军会认真与他们讨论这些问题的。
  但杨钺不仅没看,还直接让人搬来了一块大板子,上面铺着白纸,密密麻麻的写着上百条的军府治理条例。
  “每军户出一丁赴卫当兵,出一余丁辅助正军,供给军需,发放军饷,可免费租借耕牛一头……”
  “军户可自由通婚,可为生员,可经商,不受身份限制……”
  “家
  中独子者,未年满十五可免兵役,税粮减半。”
  “军府辖下,官府负责治安民生,税赋杂役,不得私自征收税赋,不得强征军户,不得随意更改军户户籍……”


第560章 说服
  可以说,将军府提前将许多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住了,甚至给军户最大程度的宽松政策,否则按照惯例,军户不得与民户通婚,军户未达标准不得有子弟入仕,军户的每个人都是为军府而生的,他们一辈子不是在给军府种田就是服各种繁重的劳役。
  筑城墙、挖沟渠、修桥铺路这些都是军户要做的,所以从前也有过军户集体潜逃的例子,甚至逼着军户一起造反。
  官员们最怕这些蛮横不讲理的将领,不懂庶务偏偏蛮不讲理,军府以后交给这样的人无疑是可怕的。
  但从杨将军给出的治理条例来看,他竟然还要用各州府的官员治理百姓,区别只在于,从前他们是为朝廷,如今是为了军府。
  有个官员弱弱地问道:“敢问将军大人,我等的俸禄是朝廷拨付还是由军府负责?”
  杨钺很认真地回答他:“按照圣意,军府辖区内,一草一木都是本将军的,这一草一木需要的土壤和水也要本将军提供,朝廷不会再出一文钱。”
  也就是说,他们从今往后就是替杨钺治理百姓的官了,这还能熬出头吗?
  “那……将来我等的考核升迁难道都只能在六州之内?下官乃京城人士,家眷宗祠都在京城,下官想回京。”宁远城先上任的主簿委屈地说道。
  宁远城被收回后,杨钺就让朝廷重新派了官员来,如今那里也是军府的范围。
  杨钺敲了敲木板,“你们是不
  是还没仔细看完,本将军记得,凡是在军府内为官五年者,按业绩与贡献高低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其中就有关于升迁调任的,本将军又不是要你们一辈子龟缩在这里,相反,你们好好在这里为军营做事,将来会许你们好前程。”
  官员们太明白杨钺的能耐了,他不仅是三军统帅,还是一等国公,有皇上的宠信,想送一两个官员高升一点不难。
  难的是,他们离开军府后,是否会被打上“镇国公”的标签,成为朝中大臣排挤的对象。
  不过那都是五年后的事情了,这五年内,他们好好把本分做好,等打通关节,调去其他州府也未尝不可。
  周尚敏没想到将军府能做出如此细致周全的条例,可见杨将军身边有不少精通民政的幕僚,那自己还能入将军的眼吗?
  思索间,有一婢女走进练武场,对杨钺说:“将军,夫人命厨房做了些吃食送给各位大人,可否现在送来?”
  杨钺抬头瞧了眼天色,淡笑道:“时候还早,吃食就免了,上些茶水来。”
  那婢女离开前留下一张纸条给杨钺,众人没敢抬头,也就没看到杨钺脸上突然乍现的宠溺的笑容。
  他打开纸条,只见邵芸琅给他写了三个词:名利场、温柔乡、英雄冢。
  杨钺一点就通,这些当官的哪个不是为了名利女人?周尚敏那般刻板的一个人,也是有上进心的。
  “上面忘了写,各位大人的俸
  禄一切照旧,每个月会尽数发放到位,若是遇到丰年,还有额外奖励。
  除此之外,本将军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个国子监名额,一年一个,各位家中有读书好的孩子尽可报上来,只要通过本将军的考核,本将军送他入国子监,费用由将军府承担。
  群官哗然,这可比俸禄更诱惑人啊,他们可以捞到钱,可是却很难弄到一个国子监名额,北境六州富庶不如南边,教学风气也不如南边,每届科举能中举的学子少之又少,如果能进国子监,或许他们家的孩子还有希望科举入仕。
  官员们彻底安心了,成为军府后,官府的威慑力会下降,但相应的事情也会减少,更不用担心朝廷的各种问责和刁难,这么一想,全身都轻松了。
  乡绅们傻眼了,他们原本还等着众位大人替他们求情的,好处也给足了,怎么听着像是不管他们了。
  李家家主当即站出来冲到杨钺面前跪下,“将军,我李家愿意让出所有土地,举家迁出锦州城,还请将军准许!”
  “将军,我晏家有良田千顷,那都是祖祖辈辈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家业啊,朝廷要改制我等草民自然认同,可一下子要将所有土地收回,让我等以后怎么活啊……”
  “国公爷开恩,我们在宁远城外的牧场十分辽阔,那里的地不适宜种粮食,若是将牧场改成良田,得不偿失啊。”
  杨钺一听到“牧场”二字眼睛都
  亮了,看向他们问:“你们当中有多少家中有牧场的?”
  众人不明所以,但还是老实站了出来,这种事也瞒不了,镇国公连官员都不放在眼里,他们这些没有功名的草民更不值一提。
  杨钺感兴趣地问了他们许多问题,养了多少牛羊,一年投入多少钱粮,一年收益多少,问的十分详细。
  等太阳升到正上方,杨钺拍拍手,让人送来吃食,将那几位农场主喊到身边坐下,边吃边聊。
  这等待遇非比寻常,几人晕乎乎地把自家的底全漏了,不仅如此,等一顿饭用完,他们的牧场已经定下未来五年的规划,哪家养牛,哪家养马,哪家养羊,被分配的明明白白。
  “各位放心,朝廷虽说将所有土地收上来重新分配,可是也会尽量照顾到大家的私产,除土地外的所有私产军府都不会动。
  至于你们收上来的田地,按照面积和等级,会给他们换算成功勋,功勋的好处可大了,将士们拼死拼活赚来的功勋或许还没有你们捐献土地的多。”
  地主老爷们个个苦着脸,他们不想要功勋,他们原本就不用上战场,功勋与他们何用?
  杨钺气定神闲地说道:“这北地是个什么地方你们应该比我清楚,若没有东北军,没有军营,你们的土地还能保住?虽然来个游牧民族都能抢了你们一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
  如今皇上要在北六州建军府,也是为了让北境更加安全
  本将军还可以给你们提供一条优惠,凡是收上来田地超过五百亩的人家可免兵役十年,一千亩免二十年,以此类推,若你们家中子孙成器,本将军可破格录用。”
  也就是说,他们或许可以用家中田地换取一个官身?
  这……还有这种好事?
  杨钺不骗他们,提醒道:“本将军看重人才,但也要真人才才行,若是那沽名钓誉之辈,就不必到本将军面前讨打了。
  各位也都是大忙人,回去好好想想本将军今日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