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慢慢才懂得,姑苏城是何等的小,怪不得赵幼澄从来看不上姑苏城,从来不参加姑苏城小娘子的宴会。
  想起这些,她就觉得自己从前可笑。
  可是,现在住在宫中的是她,太后娘娘日日都要她相伴左右,那位忠义候更是龙凤之姿……
  这些,几乎唾手可得。
  周太后问:“中秋宴准备的怎么样了?”
  杨寿山答:“老娘娘放心,老奴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周太后叹气:“皇后还在西苑,到时候还是让她主持吧。周贵妃主持,难免名不正言不顺,御史台又要吵嘴,给皇上徒增烦恼。”
  杨寿山恭维:“老娘娘深明大义。”
  周太后又问:“阿鲤那边怎么样了?老身的亲孙女啊,哪里舍得她受这样的苦。”
  杨寿山立刻哀叹:“小殿下还在静养中,毕竟拖得太久,伤了根本。太微宫那边吴大人的弟子也常住那边调养。陛下也派了人盯着。小殿下吉人天相,定然会安然无恙的。”
  周太后摆摆手,示意她知道了。
  傅嘉宜立刻端上炖好的汤,撒娇道:“外祖母该喝汤了,这可是母亲嘱咐好的。”
  周太后立刻笑起来:“好好好。”
  杨寿山退出来,耳边听着老娘娘和外孙的笑语声,但丝毫不敢大意。
  刑部衙门彻夜等火不灭,孟廷元死盯着人开始逐一审问,不怕他们不张嘴,有的是办法,更何况有现成的账簿。
  就是要谢谢裴蕴玉,当夜一连端了几个书画铺,硬是从那些硬茬子嘴里找到了账簿。
  陛下将剩下的事情交给他,指了名字,就是要刑部判到底。
  内阁怕是要动荡了,陛下这次朝那个动手,这样小心,裴岘不过两日就拿到账簿,让他不得不怀疑,从陛下到西苑避暑,就是为了避开人,让这件事有个结果。


第18章 赵阿鲤的画
  ◎也是珍品◎
  裴岘连着忙了几日,早晚都不见人,老夫人问了几次,都说他彻夜未归。
  直到忙完了,这一日归家晚膳才陪老夫人一起用的。
  徐氏笑说:“母亲说你定是怕偷偷给你定亲,所以才这几日躲出去了。”
  裴岘听的失笑,让她们知道他这几日干了什么,定然会吓得睡不着觉。
  裴芝玉笑说:“那日夫人们都得了小叔叔的礼,定然是十分愿意的。”
  屋子里的人都笑起来。
  老夫人笑说:“不像样子,我听守忠说,你几日都没回来?”
  这个夏守忠。
  裴岘并不隐瞒:“陛下在西苑避暑,这来回就有些晚,我就住在那边了。”
  老夫人见他一心忙公务,并没有任何定亲的意思,听得有些失望,便随口问:“怎么整日忙成这样?”
  徐氏笑说:“正好你哥哥就要回来了。以后有什么事,和你大哥商量吧,我和母亲什么也帮不上忙。”
  老夫人听着长子从外地要回来了,也是十分欣喜。
  裴岘知道,长兄从登州归来,这次定然会补上户部的缺。
  他当时领了按察使,三品指挥使。长兄为了避嫌,便去了登州。此番回来定然要升一升,他倒要看这次内阁谁能挡的住。
  陪母亲用晚膳后,他便回了外东苑,裴泰特意追过来向他请教学问,他看了眼侄儿,还年幼懵懂,聪慧但没经历过事情,意气风发。
  再想想太微宫中的那位,八面玲珑的模样,可真是人精。
  裴泰试探问:“有人议论,这些时日小叔行事十分霸道……”
  裴泰只知道他查抄了很多地方,但并不知道他在查什么案子。
  裴岘问:“有人托你问的,还是你自己问的?”
  裴泰还是不敢放肆,规规矩矩答:“我自己问的。”
  裴岘无所谓道:“若是别人托你问的,这事你们最好少问。若是你自己想问,那我可以和你细细解释。”
  裴泰其实有点怕小叔,小叔年纪比他大不了多少,但是和他见过的人都不同。
  裴岘在家中一直都脾气极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孩子们都怕他。
  他指指对面的椅子,让裴泰坐下,见裴泰四处张望,看到桌上放着的画,便顺手打开,裴泰其实对查抄什么的不感兴趣,对这画倒是很有兴趣。
  “这是小叔画的吗?”
  裴岘挑眉:“不是,友人所赠。”
  裴泰看了眼题字,姑苏东山湖。
  裴岘慢慢说:“刑部查案,很多案子不是表面看起来的样子……”
  等一转头,只见裴泰几乎趴在画上研究,没太在意他在讲什么。他也不催,等裴泰看的差不多了,问:“看出什么来了吗?”
  裴泰看得很认真,慢慢分析:“此画作者定不是上京城人,这功夫没有十五年,练不成。”
  “何以见得?”
  “平涂和叠色的技法,是江南一派的画法,这个尺寸的布局,能将山水人物合纵在一起,可见功底非一般人能比,这人年纪定然比我大。是我远不及的。”
  裴岘看了眼画,又看他一眼,最后也没说,此画的主人比你小几岁。
  “确实江南一派的画法。”
  裴泰对这画的兴趣,比听什么街上的传闻感兴趣多了。其实是裴泰听闻不能多问,便不肯多听了,父亲早就说过这个规矩。
  只是裴泰最后看了眼左下角的私印,百思不得其解。
  印鉴是私印,看着像是女儿家的私印。
  裴岘没有解释这画的来历,裴泰极喜欢这画,但也没有开口借。
  等回去后还是和弟弟裴康说起这幅画了,尤其说起江南一派的画法,言语中十分推崇。裴康不同裴泰的稳重,他话多也不爱读书,听了哥哥说的,立刻和母亲去换零花钱了。
  没过几日,老夫人和徐氏都知道,裴岘书房里有一副女子送的画。
  连老夫人是频频探问,裴岘都被问的无奈了,只好让人取了画给老夫人看。
  但是他人应召去了西苑,朝中彻底闹开了。
  被拖下水的,多达二十几人,内阁大臣杨芳莲,账簿上出现他收受贿赂的金额高达十三万两白银。
  裴岘进了西苑,见孟廷元等人在,并且在议杨芳莲的事,心里有了猜测,这次的事,不会一一清查,要抓大放小,陛下挑了这位不太显眼的杨大人。
  大概是怕闹大了,最后不能收场。
  孟廷元先拿下了户部左侍郎陆海潮,再由陆海潮的案子,拖杨芳莲下水,任谁也说不出什么。
  毕竟裴岘当初奉旨查的就是户部的贪腐案。
  至于他前些日查封了账簿,之后就被留在西苑办公,直到陛下和孟廷元商量有了结果,他才除了西苑,所以这些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此案,他办的不错,看陛下的脸色就知道,他很满意裴岘的速度,也满意孟廷元的抓大放小。
  君臣之间办事就是这样,张弛有度,才能长久。
  裴岘不敢居功,只称:“是孟大人的功劳,臣只是按陛下的旨意办事。”
  陛下躲在这里,朝中万事交给内阁定夺,这几日西苑禁严进出,朝中的人蠢蠢欲动,没人能进西苑,内阁的议政大臣被拉下马,这对朝中来说,犹如地龙翻身。
  陛下也是沉得住气,这都过去十几日了,把该做实的证据都点到了实处,卷宗都写好了。内阁的几位这才知道,这次不同以往。
  说什么都晚了。
  裴岘知道陛下要回宫了。
  他这次避暑,可不是单纯来避暑的。若是他当初抓不到东西,那么孟廷元也会有后手,只是没想到他挖到这么深,这么顺利。
  算是意外之喜。
  裴岘从西苑出来,见天边火红一片,绚烂至极。
  心里叹道,明天定是个艳阳天。
  上京城的气氛果然不一样了,快到中秋节了,酒肆里却没有往年热闹。
  赵幼澄问冬凌:“外面还有人议论之前的事吗?”
  冬凌摇头:“前天晚上户部右侍郎下狱,内阁一位大人出事了。这几日街上清静了很多。”
  赵幼澄赞了声:“果然,好快的动作。”
  隔日都就收到宫中的旨意,让小郡主入宫参加中秋宴。
  赵幼澄握着手里的东西,心里淡淡想,该来的都要来了。
  第二日,静义公主带着傅嘉宜就来看她。
  太微宫是文敬太子当年的避暑行宫,古朴但也有些旧了。
  傅嘉宜进了这里,只觉得太静太肃穆,丝毫不见华丽,说不上来感觉,青黑色地砖,榉木有了年岁变成了深色。看起来还没有赵幼澄在姑苏住的园子看着漂亮。
  其实她不知道赵幼澄不喜欢艳色,整座太微宫颜色偏重,看着很沉静,也少了活泼。
  在延嘉殿住了这么久,傅嘉宜也能识得好坏了,她知道赵幼澄这里看着古旧,但她的东西全是好东西。有些气韵是骨子里带来的,就比如赵幼澄从来看不上姑苏城,她只是不甘心赵幼澄轻而易举就一副天家公主的做派,越发衬托的自己小家子气。
  静义公主见太微宫中从进门开始,门廊、步岗,都是十分有规矩。心里惊讶,陛下对阿鲤的重视。
  等进了内院,赵幼澄现在不用针灸,改成熏艾草了。赵幼澄见静义公主进来,笑着说:“姑母等等,我一会儿就好了。”
  黄宁这几日不用盯着她,冬青正在扶着她的膝盖。
  静义公主笑说:“太后娘娘担心你,便让我来看看你。看气色还是不太好,这一路让你受苦了。”
  赵幼澄不太愿意再提起北上的事情,无所谓说:“我已经大好了,不说这些了。姑母也不用自责,姑母这些时日还好吗?嘉宜呢?”
  傅嘉宜这个人都不用人递梯子,直接跳起来翻墙。
  “这些时日,我住在外祖母的偏殿,外祖母因为担心你,总是休息不好。母亲一直都在侍疾,你既然好些了,就该进宫去拜见外祖母……”
  “嘉宜!”,静义公主斥喝一声。
  这些日子,傅嘉宜因为嘴甜会哄人,太后将人留在偏殿,母女相处的时间很少,静义公主知道不妥当,可惜没时间教女。
  赵幼澄并不在意她的无理,笑笑说:“我每日睡觉超过六个时辰,剩下的时间大多不是吃药就是在扎针,待中秋宴好些了,再去给皇祖母磕头,若不然现在去了,也是白让皇祖母担心。”
  这话是她让静义公主转告给太后的。
  静义公主见她始终心平气和,心里很喜欢她的稳重。
  嘱咐道:“也好,养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大家也是担心你的身体。不用急着出门。”
  赵幼澄笑笑。静义公主转头细细观察这里,感喟道:“我只在小时候随皇兄来过这里,还是和记忆里一模一样。”
  姑母为保自己一双儿女的前程,对她始终只有做长辈的情分,就比如当初在通州别院,她在文襄面前据实交代清楚她的病情,也丝毫并没有回护她的意思。
  她并不怪姑母,做母亲的人护着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
  她自己也没有和姑母交过心。大家的情分就这么深,她不会要求姑母为了她去做什么。


第19章 宫中的风
  ◎卷起了风波◎
  赵幼澄对这个话题倒是很健谈,也不再避讳提起文敬太子,一脸怀念说:“父王很喜欢东厢门口的那棵青槐。姑母,你知道吗,我当夜住在永嘉寺的第一晚就梦见了父王,他就坐在那棵青槐树下看书。指着正房,让我去睡觉。这里旧是旧了些,但都是父王母妃生活过的痕迹,是我让他们不要动。”
  她说完又笑起来:“瞧我,说这些做什么,你们在宫中还习惯吗?”
  傅嘉宜也不喜欢她说些神神鬼鬼的话,但是说起宫中,立刻就有说不完的话,立刻眉开眼笑说:“前几日几位王妃和侯夫人进宫看太后娘娘,外祖母的侄孙,好几位郎君都和哥哥年龄一般,其中有一位已经承了爵位……其中几位小娘子很是活泼,上京城的小娘子们的穿戴和江南还是不一样,她们戴的东珠很罕见。还有很多你当初送给宋宝珍的那根步摇一样的首饰……”
  傅嘉荣眼睛里都是神采,言语中都是欢喜,犹如坠入爱河的小娘子。
  赵幼澄知道她初入宫中,初初见识了财富和权力的威力。姑母其实没那么多财物,可傅嘉宜又素爱这些。
  她便说:“冬青,你去取当初送给宝珍的一样的另一支步摇。”
  静义公主拒绝:“她年纪小,哪用得上这些华丽的首饰。”
  赵幼澄见静义公主对儿女的期盼,还是很单纯,要求也高。单纯到不想他们沉迷这些奢侈的东西。
  可是见识过后,怎么可能割舍。
  “这里不是姑苏,我是做姐姐的,嘉宜初到上京城,要是没有拿的出手的首饰,难免会在京中的小娘子们面前露怯。姑母不必拒绝。”
  傅嘉宜眼热赵幼澄的首饰已经很久了,连连称到:“自然是的,上京城的小娘子可没有姑苏的小娘子们那么好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