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南-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北元王女之死,导致了边境动荡,但也是此事的突破口,孙儿有把握,只要拿到了证据,便能平息一切,非但北元要乖乖撤出我境内,宁顺王有生之年亦不敢再生事端。”
  皇帝见他如此肯定,便也放心道:“好。既然如此,一切便都交给你吧,只是北元来势汹汹,你务必在他们到来之前查明真相,以免贻误战机。”
  “孙儿定不负圣上所托!”
  等正事谈完,皇帝示意他到自己身旁来,握着他的手仔细端详,说道:“瘦了,黑了,怎么看起来有点像那个阿南了?”
  朱聿恒不觉笑了:“圣上见过阿南?”
  “你属意的人,朕自然得去打量一眼。”皇帝又问,“玉门关这边阵法进展如何了?听说你刚从那边回来?”
  “是,只是此次阵法太过棘手,目前无功而返。”
  朱聿恒将照影阵法描述一遍,皇帝也是沉吟:“天底下双胞胎好找,可身手要一样出色的已很困难,何况你身上山河社稷图时间紧迫,上哪儿再找这样一对人破阵?”
  “可此阵若是不破,届时丢了敦煌一带,西北防线收缩至嘉峪关内,长城便由北攻据点而转成边界防御线,日后局势被动,只能靠沿线九边重镇,大是不利。”
  皇帝叹道:“你所说的这一切,朕焉能不知?可人力有时而穷,这阵法若委实破不了,那便另寻他法罢。朕记得你说过,下一个阵法或许在昆仑?”
  “即使没有这山河社稷图,仅从战略出发,孙儿也认为,这个阵法对西北的意义太过重大,远胜昆仑山阙。”朱聿恒却并未附和皇帝的意思,斩钉截铁道,“这个玉门阵,破得了要破,破不了,也要破!”
  “好!既然已下定了决心,便纵是千难万险,死生何惧!”皇帝见他神情如此坚毅,抬手重重拍在他的后背上,“朕相信,你定能破解西北困局。”
  顿了片刻,他又问:“你抱持此心,那个司南知道吗?她是否会与你一起?”
  “会。”朱聿恒毫不犹豫道,“无论如何,我们二人不会分开。”
  皇帝听他回答得如此肯定,沉吟颔首,将身旁一个匣子打开,取出几份卷宗,道:“这是司南的身世,朕已经查证确凿。”
  朱聿恒抬手接过,谢了圣上。
  “朕能帮你的,也仅有这些了。能不能让这野性难驯的女海匪为你所用,还是得靠你自己的手段。”皇帝意味深长道,“去吧,希望她不要辜负你所付出的一切。”
  朱聿恒出了门,一边走着,一边翻开手中的卷宗,目光在上面扫过。
  里面是一批筛选过后,时间、年龄、位置都相符的夫妻。其中可能性较大的几个,皇帝又御笔点了出来。
  第一对,失踪后家中余下公婆及二子,被朱聿恒一眼排除。若阿南母亲之前曾有过两个孩子,那么她在海上定能及时察觉到自己怀孕,更不至于因为第三个孩子是女儿而失望难过。
  第二对第三对,夫妇皆目不识丁,而阿南的锦囊中,留着父亲给她的家世名讳字条,至少也该是识得几个字的。
  第四对倒是一切都契合,但男人是个会吊麻捻缝的修船好手。这种工匠被抓后,海盗必定不舍得流海处死。
  ……
  十来对看完,朱聿恒将册页翻过来,看向后面的内容。
  他的脚忽然停了下来,目光定定地盯在某一处寥寥几行字上,就连一贯笔挺的身子,也陡然变得僵直。
  跟在身后的韦杭之愕然止住脚步,看向朱聿恒。
  他看见殿下低垂的目光定在那卷宗上,整个人仿佛凝固了。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皇太孙殿下,此时脸色难看得让韦杭之心生恐惧,甚至想逾矩上前拉住殿下,将他从这不可置信的恍惚中拖出来。
  但,不过数息时间,朱聿恒便将手中卷宗一把合上了。
  他将它紧紧攥在手中,厚实的桑皮纸被他握出深深折痕,他的手指骨节也泛出了淡淡青色,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一卷纸,而是一个可怕的深渊。
  韦杭之不知这份折子背后隐藏着什么,只小心地低唤他:“殿下……殿下?”
  他听到朱聿恒悠长的呼吸声,是殿下在竭力压制自己的异状。他虚浮的目光望着庭树许久,才慢慢从恍惚中回神,情态也渐渐如常,只是声音尚且略带沙哑:“杭之……”
  韦杭之应了一声:“在。”
  “阿南在哪里?我……现在就去找她。”


第165章 鬼域照影(3)
  阿南正在敦煌城楼之上,俯看大漠广袤,风沙漫漫。
  日头昏黄,朔风卷起砂砾,如同水流般在大地上蔓延。
  长烟落日孤城外,不知何处传来细细笛声,似有若无吹着一曲阳关,听得不真切,却格外显得缠绵悱恻。
  朱聿恒上到城楼,见阿南正专注看着下面,便向她走去,问:“在看什么?”
  “阿琰你看。”阿南指着下方的龙勒水,一群灾民被组织起来在修筑堤坝。
  冬日的寒流之中,一群汉子喊着号子戽水,在最边上拉着戽斗的,却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乡下妇人。
  朱聿恒皱眉:“这种重活,怎能让妇人去做?”
  阿南靠在城墙上,凝望着那个妇人,低低道:“我猜想,她肯定有个孩子得养活,所以才抢着来干最累最重的活计。为了给孩子多挣一口吃的,当娘的什么都愿意去做的。”
  朱聿恒望着那个手脚粗大面色黧黑的妇人,抬手默然握住了腰畔的荷包——
  那里面,装着他的母亲用鲜血给他抄写的祈福经文。
  “阿琰,你知道吗……我娘当年在海盗窝里时,为了从别人嘴里给我抢口吃的,她还和别人打架呢。”
  听她提起她娘,朱聿恒的手不觉微微收紧,抬眼看向阿南。
  “那时候我还小,我娘得在一天劳作后,捡些剩下的鱼头鱼尾,拿回来煮给我吃,母女俩勉强填饱肚子活下去……”阿南并未察觉他这轻微的失态,她沉浸在往昔记忆中,望着下面的妇人,神情黯淡,“唉,阿琰,我一直在想,我娘要是活到现在就好了,我一定让她过上好日子。我们一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大江南北哪儿风景好我带她去哪儿玩,什么好吃的吃什么,她想要什么我都给她买……”
  朱聿恒专注地望着她,倾听她的话。
  可阿南说到这里,又怔怔地顿了许久,才摇了摇头苦笑道:“可其实,我连我娘长什么样都记不清了。我那时候太小了,她离开我又实在已太久了。”
  她眼中的伤感让朱聿恒不可自抑,握住了她的手,轻声道:“阿南,你娘……”
  说到这儿,他忽然又想起了案卷上的那些字,内里深埋的可怕真相,让他脊背微微发寒,一时迟疑着,无法再开口。
  阿南看着他的神情,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我听说朝廷大动干戈帮我找爹娘,那,有结果了吗?”
  朱聿恒知道瞒不过她,便收敛心神,道:“有,我看到卷宗了。”
  阿南端详着他,问:“我爹娘是哪里人?”
  他却反问:“你记得母亲确切的口音吗?或者说,你娘日常生活中,有出现过什么地方特有的习惯之类吗?”
  阿南摇了摇头,说:“我娘去世时,我才五岁,又处在鱼龙混杂的海匪窝中,是以连口音都未形成。后来被送去我师父那边后,所接触的人都是应天口音的官话,更是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过肯定是东南沿海一带的。”
  朱聿恒微点了一下头,却思忖许久不开口。
  阿南有些急了,甩开他的手道:“算了,你把案卷给我,我自己看吧。”
  “不用了。”听她这样说,朱聿恒立即抬手拦住了她。
  他凝望着她,声音因为压得低而慢,显得极为慎重:“你的籍贯,应该在福州府闽县辖下的马尾。”
  “马尾……”阿南望向东方,眼中闪出灿烂的光,“中国塔?”(注1)
  朱聿恒未曾听过中国塔,面带询问。
  “在海上航行时,我们问异国的船舶要去往何方,很多人都会说,去中国塔。后来我回归时,看到七层八角十丈高的罗星塔伫立于江心激流之上,重山层层固守大地,一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海员们总是难以忘记它。”阿南抬手捂住怦怦的心口,又问,“籍贯找到了,有关于我爹娘的讯息吗?他们是怎么认定的?”
  “其实,还没确切认定。”朱聿恒说着,将抄录的户籍名册取出,说道,“其他的,我觉得都对得上,但有一些细节,大概唯有问过了你,才能确定。”
  阿南点了一下头,凝望他的眼神中,罕见地露出了紧张忐忑。
  “福州府闽县马尾中屿村,有世居于此的王姓人家,生子名王蜃,十来岁上父母双亡,便随村中渔民出海打渔,无有田产。二十余岁娶妻李氏,李氏时年十八,为家人提挈逃荒而来,以半筐咸鱼、两捆海菜为媒彩而嫁入。”
  念到这里,他抬眼看向阿南,低声说:“十八岁的适龄姑娘,本不止这些身价。但一是饥荒所致,二是因为……李氏略带残疾。”
  阿南神情尚还平静,但喉口已微显哽咽,紧盯着他问:“是……哪方面的残疾?”
  朱聿恒顿了片刻,缓缓道:“她的右手上,缺了两根指节。”
  阿南的眼圈在风中瞬间通红,那双一贯亮得灼人的眼睛,难以控制地蒙上了一层朦胧水雾:“是……确实是我娘。”
  朱聿恒垂下眼,轻轻点了一下头。
  大漠风沙如帐幔般在半空飘忽舒卷,自他们耳畔呼啸而过,阿南的声音也如风沙缥缈:“我幼时,阿娘告诉过我,她的手是在刚学走路时摔到灶膛里,被火烧残的。”
  她记忆中,母亲总是将自己的手握起缩在袖管中,不让人看到。所以她在对任何人讲述自己母亲时,也下意识地回避了这一点,不愿显露母亲的残疾。
  在她被傅准废掉双手之时,她也曾经深陷于绝望。但,她看着自己伤痕累累的手,仿佛看见了母亲那双遍布伤疤的手。那双在海盗窝中养活她们母女的手,那么丑陋,甚至因为残缺而有些可怕,却是她此生最依恋最难舍的温暖。
  这世上,再也没有这样一双手了。
  她这一生中,遇到过多少双漂亮的、绝妙的、有力的、温柔的手,可唯有她母亲那双不完整的手,才是她人生最初的起点。
  她抬手按在面前敦煌的青砖城墙上,手指收得那么紧,就像握住了母亲的手,许久不愿放开:“阿琰,我去闽江时,曾依稀觉得当地人讲的话似乎有点熟悉,现在想来,大概因为我的记忆中,还残存着母亲的口音吧。所以即使我在海上出生、成长,可自然而然的,在返回陆地之后,在看到中国塔的那一刻,感觉像回到母亲的怀抱般安心……”
  她声音颤抖,手背因为收的太紧,青筋凸起,几近痉挛。
  一只坚实又温柔的手覆上了她的手背,那双举世难寻的手张开五指,抚慰她暴突的青筋,插入她的指缝,与她紧紧相扣。
  他紧握着她痉挛的手,将她所有的伤痕包容于掌心中。
  他拥她入怀,让全身脱力的她埋在自己心口。冬日严寒被隔绝在外,她急促散乱的呼吸逐渐松懈下来。
  低沉而柔和的声音,在她耳边轻轻响起:“既然你找到家了,那咱们去请泥瓦工匠并高僧大德,在你家原址起衣冠冢,诵经超度九九八十一天,这样,你回去时便可以迎你爹娘魂归故里了……我听说,海边人都这样替不归的亲人招魂。”
  阿南默然听着,慢慢闭上眼睛,将自己的脸深埋在他的胸前。
  “阿南,你父亲这边已经没有亲人,但外祖家应该还有人在,你母亲有来历有印记,寻找他们并非难事。到时候你有了根,有了亲人,便不会如此孤单了。”
  或许,有了牵绊之后,她能安心在属于他的王朝疆域中生活下去,至少,不会再那么轻易离开,断然决绝。
  因为心中这不可遏制的侵占欲,他握着阿南的手又更紧了一分,哪怕会让她感到疼痛,也在所不惜。
  阿南紧抿下唇,默然的,哽咽着“嗯”了一声。
  这辈子,她一直都是自己手握利刃,拼杀出一个天地。但此刻与他十指相缠,感觉他那有力的掌握,她第一次恍然觉得,或许,能切实与另一个人相互依靠、两个人一起努力奔赴向前,也未尝不好。
  朱聿恒吩咐士兵去下方劝离那个妇人,让工头多关照她与孩子。
  那妇人离开寒冬的河水上岸后,旁边果然跑出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拉着她的手一起离开。
  两人携手站在城墙上望着这对母子领了饭食离开,不觉看了许久。
  天色渐晚,日光黯淡,寒风已起。
  两人正要离去时,朱聿恒忽然想起一事,取出一个盒子递给她:“差点忘了这个,刚从顺天送来。”
  阿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