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也被他老祖宗的脑洞唬得一愣一愣的,震惊得说道:“世上还有这样的神人吗?”
  火蒸不死,水淹不死,还不用吃饭!!!
  文哥儿信口胡扯:“或许有的吧,毕竟这可是咱太祖亲自作的传。”
  事实上这通篇读下来,估摸着就是朱元璋亲自炮制的政治宣传传说故事。
  看看这么牛逼的颠仙人话里话外都说我天命所归,还给我写了马屁诗来歌功颂德,谁能说我不是真命天子!!!
  估计是自知写诗水平所限,朱元璋还特意在《颠人传》里自谦一句“其诗粗俗,无韵无联,似乎非诗”。
  毕竟要是别人一听仙人写的马屁诗居然这么没文化,开始怀疑这个《颠人传》的真实性,岂不是露馅了!
  逻辑相当严密,思虑相当周全,不愧是洪武大帝!
  文哥儿在心里编排了洪武大帝一通,愉快地把《颠人传》放回天字一号橱中,领着听了一脑子太祖巨作的朱厚照继续在文渊阁里遛弯。
  天字二号橱到五号橱就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了,无非是《实录》《大明律》《大明礼制》之类的,一看就很正经。除非老师安排功课,否则绝对不读!
  至于地字橱、玄字橱、黄字橱,一眼看去全都是四书五经相关的典籍!
  这叫什么?这叫逛图书馆看到课本,任谁都会加快脚步。
  走开,走开,你们这些该死的科举知识,都离我远一点!
  文哥儿跟朱厚照在书橱之间时快时慢地走着,赫然发现这些书橱是越走越杂乱,越走越难找。
  主要是吧,成千上万本长得差不多的书一排排地摆在那里,就算你有书目在手也得把书挨个拿出来瞧瞧才知道到底是哪本。
  文哥儿曾听老丘说起他少年时很钦慕一代名相张九龄,一直想找他的文集来看看,可惜遍求诸多藏书家都没找着,还以为所谓的《曲江集》并不存在。
  等老丘三十几岁考中进士后查阅馆阁书目,得知馆阁藏书里头有本自己找了许多年都没找着的《曲江集》(他们岭南著名宰相张九龄的文集),跃跃欲试想去抄来读读。
  结果他拿到进文渊阁抄书的资格,又找了很久才在馆阁藏书中找到《曲江集》!
  按照老丘自己的描述,那就是“木天之中,卷帙充栋,检寻良艰”。
  从他知道有这本书开始,到真正找到这本书,前前后后花了十六年(“凡积十有六寒暑,至成化己丑始得之”)!
  古人找书就是这么艰难!
  除了老丘这种嗜书如命的人,估计没人有那个恒心找一本书十几年。
  文哥儿只能碰碰运气,抽到书名有趣的书就打开给朱厚照讲两句,抽到一看就没意思的书就麻溜放回去另抽一本!
  朱厚照因为时不时能听到点有趣的故事,竟也不觉得逛文渊阁很无聊,兴致勃勃地领着文哥儿在书橱之中穿行。
  直至快到文哥儿该出宫的时候,他俩才想起来文渊阁是找棋谱的,文哥儿随意抽了一本入门的,给朱厚照看上头的棋局。
  说是下次看看朱厚照能不能摆出来。
  杨慎就能!
  朱厚照一听,立刻较起劲来:“孤也能!”
  文哥儿便让他好好翻翻看,自己也随意抽了本没见过的棋谱翻看起来。
  两人在皇家图书馆里消磨完一下午,文哥儿便直接在文渊阁门口跟朱厚照分别,并告诉朱厚照接下来元宵要放十天假的事。
  这十天,他就不进宫来了!
  这对朱厚照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才上这么几天课,怎地就又放假十天了!
  朱厚照用力拉住文哥儿的衣袖,怎么都不肯让文哥儿就这么走人,气咻咻地喝道:“不休假,不许休假!”
  文哥儿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非常成功,看看他学生知道放假居然还不高兴。他说道:“元宵连陛下都休朝十日,东宫哪有继续讲学的道理?”
  朱厚照还是气呼呼的。
  等他以后当了皇帝,元宵节绝不放假!
  只不过为了表示自己绝不是舍不得文哥儿,他还是把文哥儿的衣袖放开了,可怜巴巴地放文哥儿出宫去。
  瞧见朱厚照那委委屈屈的小表情,文哥儿只能蹲下跟他说道:“等陛下元宵节赐宴群臣、领着我爹他们登上东华门看花灯的时候,殿下能不能宣我进宫一起去看?我还没登过城楼来着,也不知有没有机会沾沾殿下的光。”
  朱厚照一听这个提议,总算是高兴起来了。他绷起小脸哼道:“孤先想想,你回家等着。”
  文哥儿便辞别朱三岁出宫去。
  朱厚照乘着腰舆回到后宫中,径直跑去找他父皇商量元宵节宣文哥儿一起看花灯的事。
  那么多人都能去,他和文哥儿也能去!
  朱祐樘也把马文升年初的谏言给忘了(毕竟字还挺多的),对上儿子殷殷期盼的眼神,一口答应道:“可以,到时让你小先生一起进宫赴宴就好。”
  朱厚照高兴不已,又得寸进尺地问:“我能天天宣小先生进宫吗?”
  朱祐樘:“…………”
  朱祐樘无情地拒绝了。
  叫人家七岁娃娃天天进宫讲学还不给放假,人家迟早得请辞!
  朱厚照听朱祐樘这么说,只能放弃这个他觉得棒极了的想法。他又积极地问起另一件顶要紧的事儿:“父皇,我想出阁读书!什么时候出!”
  说着他还和朱祐樘畅想起出阁读书以后的美好生活来:他可以搬到慈庆宫,交很多朋友,还很方便出宫玩,学宣宗皇帝去郊外种地!
  不对,小先生怎么说来着,那是考察民生民情!
  朱祐樘:“…………”
  这是谁给他讲的东宫生活?
  怎么和他以前过的完全不同?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我也没想到,我敢说他居然敢信!
  小猪:敢信,敢信!
  大猪真实的十一二年东宫生活:读书,读书,读书
  *
  注:
  ①老丘找书:参考《丘文庄文集》
  【甫知读书即得韶郡所刻千秋金鉴录,读之巳灼知其为伪,既而……求之偏方下邑,无所谓曲江集者……年二十七始道此上京师游太学,徧求之两京藏书家,亦无有也;三十四登进士第,选读书中秘,见曲江集列名馆阁羣书目中,然木天之中,卷帙充栋,检寻良艰,计求诸掌故,凡积十有六寒暑,至成化己丑始得之,乃并与余襄公武溪集手自录出。】
  瞧瞧人家老丘,找一本书找了十六年才找到,手抄带出宫收藏!
  …
  ②《御制周颠仙人传》内容:引自朱元璋本人倾情巨作《颠人传》!
  不过他为什么连写小说都要详细写自己把周颠放火上蒸、关小黑屋饿以及扔水里溺死……难道搞酷刑真的是他的个人癖好!
  …
  ③明宣宗的农事经历:参考《明宣宗实录》
  【皇祖往来两京每令朕过农家,问其疾苦,盖欲知稼穑之艰难,自嗣位以来,凡昔皇祖教诏之言,未尝敢忘,今出都门,望村落居民及其田作,追思往事,怆戚之情自不能抑……】
  …
  ④朱祐樘的公共生活:参考《明孝宗实录》
  【九岁出合进学容仪严整班行皆肃,圣性聪頴每背诵所授书未始错误,讲官进读有误字輙不继读,待其改读然后应之。宪宗制文华大训,间以进讲,必令左右撤案降座立听,已乃复坐。凡听讲之际专心注目,不移视听,讲官有不在直者,必赐问其故以为。常喜作字,点画飞动,有龙翔凤舞之势,顾专门者所不及时。谕教严甚,非祁寒盛暑不辍,而典玺覃吉日夜启导,凡句读字音礼仪政事及民情世故皆从容讲说,委曲详尽。】
  容仪严整,日学夜学,除了寒暑假都在好好学习!


第243章 
  自从请文哥儿进宫给太子当“小先生”朱祐樘一颗慈父心时常摇摇欲坠。
  他之所以没等朱厚照满周岁就将这孩子立为太子,就是希望他们的孩子此生能过得顺顺遂遂,不必承受太多的风雨。对这个孩子,他是满怀期待的也是寄予厚望的。
  只是太子这“小先生”怎地就能花样百出呢?
  你说他胡说八道吧人又确实把太子教得有模有样。
  人小先生让太子跟被夸为“仁宣之治”的宣宗皇帝学习有错吗?不说那是他们的曾祖(以及曾曾祖),光凭宣宗皇帝这份爱民如子的心就是值得学习的人小先生说的也不是去玩而是去体验民生疾苦!
  甭管小孩子听进去几分,反正这样教是挑不出毛病来的。
  至少朱祐樘看完随行之人记录的对话以后,都感觉自己是不是该去城郊走一遭。
  其实永乐年间太宗皇帝曾经建造先农坛用以祭祀先农神以及行籍田礼。
  只可惜他登基这么多年也只有刚登基那会儿去过先农坛亲耕,而且那也没什么意思。
  大抵就是他在户部尚书和太常卿的引导下拿着耒来个三推三反接着就是他坐在华盖之下看着三公九卿挨依次耕作。
  那时候这籍田礼对他来说,也不过是登基过程中众多繁琐的仪式之一,他这辈子为数不多的那么几次出宫都是登基那会儿出的。
  整个过程既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之处,又体会不到什么耕作的辛苦都是走走过场的事。
  朱祐樘若有所思地看了眼朱厚照摇着头说道:“你出阁读书少说也得再过五年哪有那么快?”
  朱厚照一听要四五年那么久着实郁闷得很。他满打满算也才三岁多一点五年得是多久啊!
  另一边,文哥儿出了宫没马上回家而是溜达去丘家和丘濬分享自己逛了半天文渊阁的事还和丘濬讨论了一下朱元璋倾情创作的《颠人传》很怀疑这是朱元璋虚构的玩意。
  丘濬道:“太祖的事也是你能议论的吗?”
  就算人人都知道是假的你也不能说出来的啊!
  文哥儿懂了,皇帝说遇见了神仙,大家就得说“啊对对对世上确实有神仙”,不管内容再怎么扯淡都不能随便质疑。
  “您说馆阁的藏书难找我还不信,今儿亲自去看了看,那书是真不好找!”文哥儿和丘濬埋怨道。
  丘濬这边每本书几乎都有垂下来的书签,找起书来倒也别有趣味。文渊阁那边的书要么是形制各异的古籍堆成一堆、要么是装帧类似的抄本堆成一堆,想找出想要的书纯粹就是大海捞针了。
  难怪凭借丘濬的记忆力想找本《曲江集》都那么难。
  丘濬道:“文渊阁中大多是宋元留下的典籍以及精制的抄本,自是难找得很。如今很多书会在书根上写书名和卷数,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随着线装印刷本的流行,书价也渐渐降了下来,装帧上的花样那是越来越多的,早就和立国之初有了极大的改变。
  像朝廷这两年来搜罗的书籍就有挺多装帧十分漂亮的新书。
  线装书是比较柔软的,很难立起来摆放,所以平时都是平放在书架上,书名和册数自然也是写在底部的书根上而非书脊上。
  文哥儿拿起几本新书一看,发现书根上头果然大多写上了书名和卷数,可见书籍设计方面是越来越人性化了。
  只怪他平时鲜少关注这些细节,所以都没注意到这些微小的改变。
  文哥儿兴致勃勃地道:“等我的《饮食诗话》写出来了,我得亲自跟进一下装帧的事!”
  他都是有过两次二作经验的人了,怎么能连这些事都不了解!
  自己亲自去跟进一轮,保准会摸清所有细节!
  丘濬道:“别净想些乱七八糟的事,你这年纪多读些书才是正理。”
  文哥儿连连点头,很是敷衍地说道:“晓得嘞,晓得嘞!”
  丘濬:“…………”
  这小子是越来越像没脸没皮的滚刀肉了。
  提到借书看这事儿,丘濬就忍不住多劝几句:“你既然有机会去文渊阁便多去几趟,那里头有许多外面没有的藏书,世上不知多少人想看都看不了。”
  文哥儿自是一口答应下来。
  不就是怂恿太子多去几趟文渊阁吗?这个他可在行了!
  一老一少就着文渊阁的藏书聊了一会,文哥儿便溜达回家吃饭去了。
  回到家以后,文哥儿自然又要分享一下他畅游皇家图书馆的全新经历,表示自己带着太子徜徉书海十分快乐!
  甚至绘声绘色地给大伙讲起了《颠人传》。
  王守仁忍不住道:“你这是不是跟说书先生学过?”
  文哥儿一脸骄傲:“对,学过!”
  他去摆摊的时候瞧见什么行当都要去了解一二,后来要给朱厚照绘制名为“一天”的时间轴,更是时不时跑去跟人聊上半天,说书这行当他也是接触过的!
  王守仁:“…………”
  行吧,以后还多一样谋生技能傍身。
  翌日就是元宵假期,从当晚开始不搞宵禁,文哥儿自然是开开心心地从早浪到晚。
  他现在每天不是读书就是讲学,着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