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那冠上朝上指的两翅,远远看去就跟这小子长了两只圆耳朵似的!
  文哥儿很是大逆不道地在心里点评了一番,面上却是正儿八经地混在同僚堆里向朱厚照行了礼。
  朱厚照让他们都坐下说话,还特意点名让文哥儿坐到近前来,让文哥儿给他介绍一下在座王鏊等人。
  文哥儿无奈地看了朱厚照一眼,还是依他的意思坐了过去,给朱厚照夸了王鏊他们一通。
  听到没有,这些人都超厉害的,你赶紧去霍霍他们,可别逮着我一个人迫害了!
  他才九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得好吃好喝好睡,绝对不能太操劳。
  人呐,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小就不重视养生。说不准你八十岁时的老寒腿,就是因为你八岁时少穿了一条裤子!
  文哥儿别有用心地把同僚们天花乱坠一通吹,轮到自己亲爹时有些卡壳。
  虽说古时便有“内举不避亲”这种说法,可是吹嘘自己亲爹不免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
  作为一个很讲原则的小孩,这件事着实有点为难他王小文了!
  正等着听儿子怎么吹捧自己的王华:“…………”
  你小子什么意思?
  介绍到我就不介绍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你亲爹不值得你几句夸吗?夸夸我的状元之才不行吗?夸夸我的为人不行吗?再不济还可以夸夸我小时候拾金不昧的光辉事迹!
  说几句大实话有那么难吗?!
  王华正在心里谴责着文哥儿,就听太子朱厚照抢先开了口:“孤知道,这是你爹!就是他不给你置办衣裳!”
  众人都没忍住笑了起来。
  本来他们都想给太子留个好印象,所以一个两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争取表现出自己最成熟稳重的一面,让太子打心里觉得他们是可信可靠之人。
  可是这事儿他们真的没办法忍住不笑!
  王华见同僚们这般反应,一口老血都快喷出来了。
  文哥儿都没想到朱厚照突然旧事重提。见他爹的眼神都要杀人了,文哥儿赶紧给朱厚照解释了一下,说当时是他们父子俩在说笑,他爹没有真向他放贷。
  朱厚照明显已经拥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把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不是你嫌弃要给利息,去跟你好友借了吗?”
  提到“好友”的时候,朱厚照语气还酸溜溜的,怎地他小先生跟别人借不跟他借!
  他也不收利息的!
  文哥儿只能给他爹一个“我已经尽力了”的眼神,意思意思地吹嘘了他爹几句,给朱厚照介绍起他爹年轻时的高洁事迹。
  他爹当年贼拉洁身自好,别人都好妓饮,唯独他始终坚决拒绝。
  当初他在受聘去当别人塾师,期满时学生们想戏弄他,邀他到湖心说要为他践行,结果偷偷藏了两位美妓在上头,傍晚宴散后所有人先撑船走了,只留下他和两位美妓在湖心哪都去不了。
  更重要的是,那两位美妓还被授意要对他爹施展美人计!
  他爹见势不妙,当场把门卸了当木筏划回岸上!
  夺门而逃,说的就是他爹了!
  厉害不厉害?!
  这可是文哥儿回余姚后打听来的珍贵往事,一般人他都不跟对方分享的!
  朱厚照听得一知半解,比如妓饮什么的他就听不懂。不过美人计他还是听过的,连蒙带猜也理解了是怎么一回事。
  等文哥儿描述他爹如何夺门而逃的时候,朱厚照看向王华的眼神顿时肃然起敬。
  不愧是他小先生的爹,果然特别厉害!
  学到了,原来人到了关键时刻真的可以拆下门跑路!
  王华:“…………”
  众人:“…………”
  等会,以前文哥儿也是这么跟太子讲成语故事的吗?
  夺门可不是这个意思!
  夺门的意思是“奋力冲开门”,而不是像王华这样直接带着门跑路!
  你们父子俩怎么回事,一个干的事一般人干不出来,一个瞎扯起来一套一套的。
  小心这事儿传到御史耳朵里去,回头把你们父子俩一起弹劾了!
  父子两状元,父子一起挨喷!
  此时此刻,王华已经什么都不想说了。
  如果将来哪天他毅然上书乞骸骨回老家种地去,必定是因为自己的名誉被这混账小子败坏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好好的事情,经他那张嘴一介绍就变了样?!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爹你别慌,我来帮你树立一下光辉形象!
  叮!您的儿子对您使用了“越描越黑”技能!
  王爹:告老还乡,告老还乡,这京师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
  二更来了!!今天也是王爹受伤的一天!
  *
  注:
  ①王华夺门而逃的事迹:出自《海日先生行状》,也就是在人死后儿子让人总结一下他的生平,大半都是吹嘘这个人的品行以及功绩。像王华拾金不昧、王华胆大无比,还有这个夺门而逃,都是《海日先生行状》里面吹的。
  后来类似的事迹也被好事者安在文徵明他们的头上,反正谁正直就编给谁!不过文徵明没有夺门,而是直接威胁要跳水!
  大概就像是拾金不昧和扶老奶奶过马路一样常见(?)
  …
  原文:【祁俗好妓飲,先生峻絶之,比告歸,祁士以先生客居三年矣,乃祕兩妓於水次,因餞先生於亭上,宿焉客散,妓從祕中出,先生呼舟,不得撤門爲桴而渡,惺紘@服其難】
  …
  撤門爲桴!
  必然是夺门而逃无疑了!!
  …
  ②费宏的读书态度:出自《明语林》
  原文:【费文宪'宏'云:”观书当如酷吏断狱,用意深刻,而后能日知其所无;记书当如勇将决胜,焚舟沉爨,而后能月无忘其所能。” 】
  …
  费宏当官其实挺聪明,后来的大礼议期间大家都站队互喷,只有他揣摩圣意,觉得事不可为,就明面上跟大伙一起上书反对嘉靖帝的意愿,实际上只署本衙门的名,不署自己的名!
  嘉靖帝:这个费宏爱我!
  这么一操作果然逃过一劫!
  嘉靖帝还特意点他当首辅稳定人心。
  当然,没干几年又被弄走了。
  他辞职回家八年后,嘉靖帝又派人去请他回来稳定人心,传信说你快回来朕恨不得马上见到你。
  这时候费宏已经六十八岁了,因为被屡次催促而冒着大夏天的酷暑回京,回朝没当几个月首辅人就没了。
  #一个社畜工具人的一生(?)#


第329章 
  这场东宫小聚会结束后王华儿子就没了。
  倒不是他恼羞成怒大义灭子,而是文哥儿被朱厚照给留在东宫了,说是他跟他小先生许久没见了,须得好好聚一聚。
  王鏊见王华一脸惆怅显然还对刚才文哥儿宣扬的“夺门而逃”耿耿于怀便对他劝慰了几句。
  不耽于酒色又不是什么坏事就算传扬出去也算是个经典事例,往后世人劝大伙洁身自好时都能拿来当典故用!
  夺门而逃王实庵听起来就很好记!
  王华:?????
  好你个王守溪你是在开导我还是在火上浇油?
  这边正说笑着,另一边朱厚照已经蹦起来叫人准备饭菜,要跟文哥儿一起吃吃喝喝啦。
  他为了冠礼的事被折腾了半天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刚才全靠吃了几块点心才在王华他们面前维持着太子的威仪。
  现在王华他们一走他马上就不装了,吧啦吧啦地跟文哥儿埋怨起冠礼的冗长来。
  小孩子表现得好是必须表扬的,文哥儿见他一脸郁闷地大吐苦水,便卖力地夸赞起他在冠礼上的出色表现。
  要是换成别家的六岁小孩看到这么多人说不准都要哭闹起来了更别提把整个三加冠过程坚持下来!
  朱厚照听得眼睛熠熠发亮连龙脑壳上顶着的兔子耳朵瞧着都支棱起来了。他骄傲地挺起小胸脯说道:“孤当然厉害!”见文哥儿和往常一样并不见外地与自己相对而坐他又非常大方地回夸文哥儿“小先生也厉害!我们全大明最厉害!”
  自从得知文哥儿真的被他父皇安排到詹事府去,朱厚照就兴奋不已。
  事实上距离他们真正一起玩耍都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
  一开始是因为文哥儿要送吴宽归乡后来是文哥儿要备战春闱。
  如今文哥儿终于考完了朱厚照怎么能不高兴!
  朱厚照积极地追问:“孤出阁读书的事已经安排好了什么时候可以出宫去玩?”
  文哥儿:“…………”
  万万没想到,回旋镖来得这么快。
  文哥儿只能如实道:“殿下眼下还太小了,可能不行。本来太子出阁读书怎么都得过了十岁再说,像殿下这么早的着实是世间少有。”
  朱厚照本来有些郁闷,听文哥儿说自己“世间少有”,顿时又得意起来,假意谦虚道:“哪里,哪里,九岁的状元郎才是世间少有!”
  他们绝对是世间少有的师徒俩!
  等朱厚照开心完了,又开始追问起来:“为什么年纪小就不能出去?”
  文哥儿道:“小孩子是很容易出意外的,磕着了会受伤,淋了雨会伤寒,吃错东西会上吐下泻,登高容易摔,玩水容易被淹。这些事对大人来说可能忍一忍熬一熬就过去了,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却是致命的,所以越是关心你爱护你,就越是不放心让你出去到处乱跑。”
  这还没算上人祸。
  文哥儿开始考校朱厚照还记不记得他们学过的《大明律》。
  里面的犯罪类型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
  包括跟买卖人口有关的“略人略卖人”,所谓的略人其实就是“掠人”,也就是掠夺人口。只要是把良民拿去卖作奴婢或其他贱籍,都属于犯罪行为!
  比较让人无奈的是,明朝很多罪名都是把人发配去充军,比如这“设方略而诱取良人”“略卖良人子女”的人贩子,惩罚都是“发边卫充军”。
  到时候那些个犯官、罪吏、盗贼、放火的、造假的、卖国的、拐卖人口的、偷税漏税的、杀人未遂的、私自净身图谋入宫的,统统因为犯了法的缘故在各个边境卫所里聚头,边军的人才储备可谓是十分齐全!
  只是随着明朝军队逐步发展,士兵们要么是去混日子的军户后代(甚至可能被各方人士要走名额吃空饷),要么是以各种罪名被发配过去充军的犯罪分子,打起仗来自然没什么劲头。
  偶尔勾结一下外敌卖自己人也是很正常的事。
  事实上连军户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沦落到跟犯罪分子差不多,一般只能军户之间通婚,不然别人肯定不愿意嫁给你,毕竟谁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跟亲爹一样去受苦?
  很多时候朝廷摊派给士兵的差役可比摊派给百姓的差役要重多了!
  这些军户要是有机会把儿女卖去外面当奴婢,那都算是帮儿女改善生活了!
  所以哪怕不提武官体系的问题,光是从士兵来源、士兵待遇的层面上来看,都能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无可避免地逐步下滑。
  据说一直到崇祯皇帝那会儿,大明都还有百万大军。
  只可惜自古以来折了脊梁的读书人以及折了脊梁的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点:数量再多也没用。
  文哥儿没有和朱厚照提这些过于远大的议题,只考校朱厚照对于《大明律》还有没有印象。
  朱厚照略一回想,便把那略人略卖人律给记起来了,当场给文哥儿背了一遍。
  文哥儿眼神复杂地看了眼朱厚照,没想到都过去一年多了,这小子居然还能记得前年学的东西。
  看来他说话得注意点了,免得将来三五十年后这小子还能把这些记忆扒拉出来秋后算账!
  朱厚照利索地背完书,抬眼就对上文哥儿怪怪的目光。
  “怎么啦?”朱厚照追问道。
  “没什么,”文哥儿感慨道,“只是觉得殿下真是天资聪慧,这些东西学过便不会忘。”
  朱厚照今天挨了文哥儿好多夸,尾巴不由翘得老高。
  “你教的,我都记得!”
  朱厚照十分自豪地说道。
  文哥儿:“…………”
  真的坏菜了。
  他下次要把谨言慎行刻在案头提醒自己!
  说是这么说,文哥儿还是给朱厚照讲起了宫外有多险恶。
  人贩子什么的,最喜欢的就是他们这么大一点的小孩了,记事记得不怎么清楚,跑又跑不了多远,掠走后稍微吓唬一下就能卖给没孩子的人家或者卖去为奴为婢。
  这些人手法还特别多,有些是看小孩落单就上去抱走,有些是拿好吃好玩的骗走,有些是做局骗小孩父母卖儿鬻女,有些胆大包天的甚至还当街强抢!
  朱厚照震惊:“为什么敢当街强抢?”
  文哥儿道:“他们经验老到,非常狡猾,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有人发现了,他们说不准还要反诬别人亲生父母是人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