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仑也笑道:“受祖父之命回去办点事。”
天津卫是京畿最为重要的漕粮转运中心,目前还是实施军事化管理。
张仑前些天先到这边交接点事务,临行前与人在兵部的王守仁打了个招呼,准备乘官船回趟老家。
以英国公的地位,张家人乘个官船自然是很随意的事。
漫长的航船过程十分乏味,像明末的张岱便写了本书叫《夜航船》。
原因就是南方水网密集,动不动就要没日没夜地坐船。
长夜漫漫,夜航无聊,大伙又睡不着,索性围坐在一起闲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及。
张岱且聊且记,记出一本古代文化常识,取名为《夜航船》就是因为这个出处。
如今才是冬末春初,入夜后外头还是很冷的,文哥儿便热情地邀张仑进船舱里跟大伙一起围炉夜话。
出门第一晚早早睡下多浪费,都来吃吃喝喝顺便聊聊天!!!
我们这艘船上人才济济,怎么都得聊出十本八本书来才够本!
张仑似乎早有准备,取出坛香醇的米酒让大家架在炉子上温了吃,还备上了松子榛子等等果仁以及过年必不可少的香脆麻花。
全都是他命人在天津卫搜罗来的适合边唠嗑边打牙祭的吃食。
眼看每个人手边都摆得满满当当了,文哥儿只觉十分感动,直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张仑也”。
可算弥补了他不能登岸吃遍天津卫的遗憾!
王守仁这个当哥的都看不下去了,摇着头说道:“等去了河西走廊那边,你可别为了口吃的就被人骗走了。”
文哥儿一脸“你是不是瞧不起我”的愤慨,振振有词地反驳道:“那怎么可能?起码得顿顿都有好吃的我才会跟人走!”
众人都哈哈大笑。
正说笑间,米酒也快要温好了。比起别的酒,米酒酿起来更简单,而且老少咸宜、全家都能喝,农家逢年过节都爱弄一点来应应节,放翁那会儿便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之说。
香香甜甜的米酒并不醉人,文哥儿这年纪都能喝一点。
他不知从哪掏出自己带来的枸杞,颇有仪式感地往米酒里撒了一把,那本来就漂浮着酥软熟糯米的甜酿看起来顿时就更养生了!
既然是养生妙酒,那他今天当然要多尝一碗!
谢豆等人:“…………”
为了口吃的,这小子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可惜哪怕文哥儿扬言说今晚我们都不要睡,聊着聊着还是开始打起盹来。
最后还是王守仁直接把他拎去睡了。
有这么多朋友相伴,文哥儿每天都不觉得乏味。不过四五天的功夫,他们就到了临清。
船也走了好些天了,便在临清靠岸休整和补给。
这是终于离开北直隶,成功出省了!
临清下辖于山东东昌府,自隋唐时期便建有渡头,明朝更是在此地设立了运河钞关,并由户部派官员直接管辖。
所谓的钞关就是收关税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你不给钱,你的船就别想从这里过!
文哥儿还没见识过真正的征税过程,下船后就怂恿目前正在户部挂职的李梦阳带自己去看看。
李梦阳觉得文哥儿真是对什么都好奇。
不过来都来了,作为代表朝廷来出外差的户部官,李梦阳本也该去看看的。
“好!”
李梦阳一口应下。
对此感兴趣的人便都跟着李梦阳直奔设在临清的户部分司。
户部分司的人听闻京师来人了,颇有些惊讶。再一打听,知晓来的是一群小年轻,他们才把心放回原处。
考虑到王守仁等人品阶虽然不是特别高,家中却没一个是简单的,这些人自也没敢怠慢,都笑着出来相迎。
文哥儿很快从户部分司的人嘴里听说了具体的钞关税征收流程。
明朝漕运收钞关税不是按货物多少来征收,而是按照船只大小来征收,叫做船料,也叫“梁头税”。
甭管你带了多少货,这么大的船从我们这经过就得收这么多税!
明朝商税名目极多,有些是住税,也就是当地政府负责收的税;有的是过税,也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收的税。
只是其中最来钱的就是过税中的钞关。
其他十种八种商税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钞关税!
文哥儿听户部分司的官员一介绍,才知道漕运这块多能搞钱。
光是临清这个钞关收上来的商税,就是整个山东布政使司商税的十倍!
怪不得朝廷要在这边设置户部分司了,漕运当真是富得流油。
这钱让别人来收,老朱家哪里放心啊?必须由朝廷直管!
需要注意的是钞关之所以叫钞关,是因为以前朝廷规定关税必须征收宝钞。
只可惜后来宝钞越来越不顶用了,朝廷也撑不下去了,自弘治二年起朝廷便正式规定了钞关税可以折收白银。
目前钞关征收关税的时候缴纳宝钞的叫“本色”,缴纳白银的叫“折色”。
理论上来说,本色钱充入内库供皇室花销和赏赐用,折色钱充入国库供边关军饷用。
现在折色钱越来越多,而作为本色钱的宝钞几乎已经花不出去……
简而言之!
恭喜猪崽!
虽然这些年来钞关税越征越多,但你老朱家的内库没钱啦!
惊不惊喜!
作者有话说:
文崽:欢迎收看走近大明系列节目之猪崽你可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穷!
小猪:?!
*
更新!
还差区区一天!第八个月的全勤就到手了!!
*
注:
①《夜航船》:张岱写的
他们这些古代畅销书作者起书名都蛮有意思的,比如什么《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全都买了但没看
②明军北伐路线:参考《中国历史地图画卷》
③……可能还有一些引用,但是有点饿了,下次一定记住引用了啥!
第355章
作为准文官苗苗文哥儿略一思忖,觉得这事儿没毛病。
国库用来干什么的?当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来做那些有益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大事!
内库用来做什么的?用来赏赐皇亲贵胄或者供给宫中贵人们日常花销以及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比如宫中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一个信佛一个信道那宫中就会轮流举行各种佛道相关活动)。
这么一考虑文官致力于悄悄掏空老朱家的内库似乎也无可厚非。谁叫你们连名目上都没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你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啊!
对于这种双方大佬你来我往激烈博弈的大议题文哥儿还没啥资格参与。他只凭借着户部分司这边透露出来的数据暗搓搓算了个账就跟李梦阳他们一起到街上遛弯去了。
纸币这东西能不能推行开去,主要是背靠国家公信力。
百姓不信任你,商贾不承认你连官员自己都不想用,这玩意自然推行不起来。
倒不是说大明不强盛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大明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非常强大的,只可惜朝廷没几个人是懂经济的。
想要支撑起完备纸币体系,让大家都以花大明宝钞为荣,就大明现在这个经济理论水平还远远不够。
像朱元璋和朱棣那会儿钱不够用了就疯狂印钞想要多少印多少这宝钞能有用吗?有他们开了这样的坏头就不能怪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大明宝钞不信任了。
谁知道你老朱家会不会一拍脑袋又印一波新的?
大家辛辛苦苦攒的钱你一注水就啥都买不了了搁谁谁能乐意啊?
没看见元朝只干了不到一百年整个经济体系就全面崩溃了吗?
朝廷自己把这事儿当儿戏,就不能怪百姓不信任你了。
执政者没有足够的经济学素养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推行宝钞无疑是祸害百姓。
人家存一辈子的钱你一个决定就给霍霍没了回头你挨的骂一准比王安石还多!
现在问题来了怎么提高执政者的经济学素养?
文哥儿敲了敲自己的脑壳,觉得这事儿有点难办。
等他回京一定要找杨廷和以及费宏探讨探讨,杨廷和是杂学专家,跟老丘一样什么都学,费宏又是个热爱卷死别人的家伙,跟他们讨论讨论一准能有收获!
回头找费宏定制一个文武百官培训教程,争取让官员们也干到老学到老!
文哥儿正琢磨着,鼻头就闻到股香香的味道。他循着香气找了过去,看到有人在卖托板豆腐,新鲜点出来的热豆腐,放在削得平直笔挺的长条托板上,客人们可以直接就着托板尝到热腾腾的豆腐。
吃法怪新鲜的!
文哥儿二话不说掏钱要了一板,一口咬下去,只觉又香又嫩,豆香十足。他跟摊主一聊,才知道这托板豆腐的由来。
临清这地方是各地举子赴考的中转站,经常有天南海北的考生汇聚于此。
据说是当初有个举子进京赴考,钱都花光了,抵达临清时饿得头晕眼花,气息奄奄地躺在树下不知如何是好。
旁边有个卖豆腐的老伯见他这般可怜,十分同情地取了块木板盛了些豆腐给他充饥。
后来这个举子金榜题名,还当了巡按御史过来临清一带巡查。
这位巡按御史特意来找老伯,笑着问老伯还认不认识他。两边叙过旧以后还让老伯再用托板给他盛豆腐吃,说是就记着这味道!
有了这么一段佳话,临清一带便颇为流行托板豆腐这种吃法。
保不准自己吃了以后也会金榜题名当个巡按御史呢!
文哥儿听得心向神往。
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而是巡按御史吃过的豆腐!
他吃着吃着又叹起气来。
卖托板豆腐的摊主奇道:“小娃子,你叹什么气?”
文哥儿道:“我当不了御史!”
摊主道:“你别气馁,我看你才十岁出头,怎么就当不了?一准能当上的。”
李梦阳在边上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别看我这师弟年纪小,他去年便已经三元及第当了状元,朝廷给他授了六品的翰林修撰,比巡按御史还高一品,他往后是没机会去当巡按御史了。”
摊主既惊又奇。
他们也听说去年出了个九岁的状元郎,只是没想到这位大明年纪最小的状元郎居然就在自己眼前!
听听这小孩说的都是什么话哟!
别人熬一辈子可能都熬不出个六品官,他还惋惜自己当不了七品的巡按御史!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别人家的小孩就是这么有出息!
难得碰上这样的好机会,那摊主当即积极地追问道:“小状元觉得我们家豆腐好吃吗?够不够嫩?够不够香?”
文哥儿毫不吝啬地夸赞道:“好!又嫩又香,吃法也特别!”
摊主得了他一句夸,自是喜不自胜,忙问文哥儿要不要再多吃点。这份他请,不用钱!
文哥儿摇着头说不用了,他上回经过临清时都没能上岸来着,这次难得能停留半天,不得留着肚子多尝点没尝过的临清特色美食吗?
鲁菜那可是后来的八大菜系之一啊!
文哥儿兴冲冲地呼朋唤友把临清城吃了个遍,众商户听说是王小状元来了,要么出来围观这位传说中的状元郎长什么样,要么力邀他过去尝尝自家的菜品,到后来连别的百姓也被吸引出来。
热情的临清百姓有的要给文哥儿送吃食,有的要给文哥儿瓜果鲜花,有的拿着《饮食诗话》或者折扇要请文哥儿题字,他们一行人走着走着差点连路都给堵了。
谢豆跟着文哥儿落荒而逃,揉着不小心吃撑了的肚子回到船上,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你在临清都这么有名。”
张灵笑道:“如今只要是有读书人的地方,怕是就没有没听说过我们王小神童的。”
状元每三年都有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有几个?
就算前头出了个三元及第的商辂商阁老,他也没有九岁就高中啊!
所以不管怎么看,文哥儿这位小状元都是独一份的,旁人对他分外关注就很正常了。
甭管认识不认识,听到这个履历都想出来看个新鲜啊!
张灵、周臣都算是文哥儿举荐上去的,这次出行张灵两人也很愿意一起出来。主要是张灵把他的敦煌之行说得绘声绘色,直说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一定要再去对着敦煌壁画揣摩揣摩,弄得周臣也心向神往,想要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画技!
左右他们画完《大明本草》的插图以后也没什么正经差遣,索性便应文哥儿的邀约一起西行了。
反正他们这个西北考察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涵盖方方面面的人才!
每个人下船后都各有目标,文哥儿他们是吃饱了才回船上的,像汪机这个学医的则是一上岸就去寻访临清名医,跟人家交流医学经验。
甚至还飞快抄了几卷没看过的医书,准备路上好好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