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以最快的速度把信径直送往京师。
  文哥儿都不知道他的信在半路上转手给了锦衣卫。
  远在京师的王华拿到信时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等打开那厚厚一摞信后才发现没有给东宫的。
  难道没写?
  王华有点纳闷。
  还是听人说把信送到翰林院门口的是锦衣卫王华才晓得东宫那封信应当是被锦衣卫的人取走了。
  ……这些家伙什么时候这么积极了?
  但凡是个大明文官基本都对锦衣卫没什么好印象,因为每次提到他们的时候不是逮人下诏狱就是逮人去廷杖。现在的锦衣卫里头还充斥着诸多世袭或者走后门的纨绔子弟更是给人一种这个机构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只给人添堵的感觉!
  搁谁不磨刀霍霍向他们?
  王华虽有些摸不着头脑却还是当起了兢兢业业的兼职邮差再次帮文哥儿把信分给诸多同僚。
  这小子怎么这么能写?每次都有这么多信!
  与此同时人在东宫的朱厚照也第一时间拿到了杨玺给他送来的信。
  杨玺兄弟俩一个给朱厚照当玩伴,一个在宫中当值,如今在朱厚照心里都算挺亲近的人了。
  见杨玺还给他送来了文哥儿的信,说是最先给他送来的,朱厚照更是一蹦三尺高,直夸杨玺做得好。
  现在他终于不用当最晚看信的了!
  朱厚照兴冲冲地把信拆开看完,就看到文哥儿图文并茂地给他介绍一些西北特有的行当和物产。
  虽然因为时间有限不能深入了解,文哥儿还是绘声绘色地给他描绘了一幅西北生活画卷。
  不管什么时候,文哥儿的字里行间永远带着一股子鲜活劲,仿佛什么东西在他眼里都是新鲜而有趣的。
  到了信末,文哥儿还开始吹嘘自己在杜甫岑参相携游玩的渼陂玩耍,还吃了苏东坡口里的渼陂鱼,而且还亲自做了道辣香四溢的水煮鱼,每个人吃了都说好(不能吃辣的除外)!
  他们有辣子吃,苏东坡没有,可见他们吃的鱼比苏东坡吃的鱼更胜一筹!
  他王十岁亲自煮的这盘水煮鱼,应该叫“赛东坡”无疑了!
  作为一个六七岁就能沉迷阅读唐宋诗集写出《饮食诗话》的美食爱好者,文哥儿写的这道“赛东坡”简直隔着信纸都能透出香味来,馋得人立刻恨不能飞到渼陂去尝一尝。
  朱厚照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他小先生!亲自下厨做的鱼!
  他!没!有!吃!到!
  可恶,不是说去西北很辛苦的吗?
  为什么他小先生一路上玩得这么高兴吃得这么开心?
  朱厚照气咻咻地念叨了好一会自己没吃上的水煮鱼,二话不说直奔詹事府,要去找当值的人换信看。
  结果一到詹事府,朱厚照又看见了……杨廷和!
  杨廷和!他记得的!
  小先生给他的是一封根本看不懂的信!
  曾给朱七岁幼小的心灵留下过不小的阴影!
  朱厚照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杨廷和今天不当值,只是有点事要跟王鏊讨论,便来詹事府这边找王鏊喝茶聊天。
  见太子过来了,杨廷和与王鏊都起身向朱厚照见礼,直接让满脸犹豫的朱厚照没法转身就走。
  事已至此,朱厚照也只能勇敢地拿着信跑过去跟王鏊两人提出交换着看的要求:你们也拿到了吗?写了什么啊?
  他小先生总不会每次都给杨廷和出那种解决不了的难题吧!
  杨廷和见朱厚照一脸豁出去的表情,顿时暗笑不已。他说道:“我们却是还没有拿到信,估计一会吃午饭的时候实庵才给我们拿来,而且这次也不一定会有我的信。”
  朱厚照一听才想起这次是杨玺给自己送信来着。
  可见杨玺没有骗他,真的是他第一个拿到!
  朱厚照马上又高兴起来,还在旁边追问:“你不是每次都有的吗?孤每次都有!”
  杨廷和:“…………”
  也不知他们这位殿下到底在高兴什么劲。
  杨廷和道:“文哥儿都是有新鲜想法便写,没有便不写,不是每次都给我们每个人写信的。”
  朱厚照听到这个答案更得意了,决定把午饭挪到詹事府来用,一会第一时间跟杨廷和他们换信看。
  要是杨廷和没有收到信的话,他这位英明神武的太子也不会嘲笑他的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厚照整个人精神奕奕,很没架子地跟杨廷和他们拼桌用午膳,说是文哥儿跟他吃饭时都是这样的。
  毕竟是赐宴永远要带上馒头豆腐的老朱家,从不讲究那么多!
  王鏊:“………”
  杨廷和:“……”
  其实平时还是讲的,只是当初你们认识时都还是小孩儿,所以没人说什么而已。现在大家也都习惯了,也没人会闲着没事指指点点。
  要是文哥儿够机灵的话往后就该学着收敛了,不然等他再长大一些还这么随性胡来,迟早要挨骂!
  王华果然趁着吃午饭的空档把信送到了詹事府。
  还是两封。
  朱厚照痛失嘲笑杨廷和的机会,也没有太失望,转头邀王华一起坐下吃点,顺便问王华有没有信可以跟他换着看。
  他小先生一定也有很多话要跟王华这个爹说吧!
  王华:“…………”
  王华面无表情地掏出一封薄薄的信。
  朱厚照一看,王华的这么薄,他的这么厚,他亏大了!
  不过换都换了,朱厚照还是把信打开认真看了起来。
  文哥儿给他爹写信就是报个平安,说他一路都好,顺便帮他哥也说了声一切都好,等同于兄弟俩给亲爹合写了这么一封信!才简单地说了这么几句,信末就图穷匕见地拜托王华帮他转送这堆来信了!
  朱厚照:?
  朱厚照看完信后忍不住觑了王华一眼,眼神里满满的全是同情。
  估摸着要是不需要王华帮忙送信,王华连这封信都收不到吧?
  接收到太子怜悯眼神的王华:“…………”
  其实也没那么可怜,王华回到家还是可以看文哥儿给他祖母和他娘写的信。
  王老爷子不也没收到单独的信吗?
  同是天涯蹭信人,谁又能嘲笑谁!
  呵,那小子恐怕不知道吧,他给不同的人写的信现在已经处于共享状态。大家都知道他给每个人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要是这小子写信过程中来了个厚此薄彼,回来可是要面对师长们的诘问的!
  尤其是那些一封信都没收到的,少不得要在心里犯嘀咕,说你小子到底怎么回事!
  王华这么一琢磨,忍不住又开始担心起来。
  小孩子玩兴大,且不懂太多人情往来,写信时漏掉了谁都很正常,总不能要求他一个毛头小子能想得面面俱到吧?
  王华开始考虑有没有办法给文哥儿送封信提个醒。
  现在文哥儿他们兴许已经抵达陕西行都司,是不是有固定的地方落脚了?
  王华在心里绕了一大圈,想和朱厚照他们商量一下这件事,转头一看却见朱厚照正看信看得眉飞色舞。
  这会儿朱厚照正在蹭杨廷和的信看。
  是杨廷和主动拿给他的。
  一开始朱厚照脸上满满的全是拒绝,可是交换信件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这会儿也不好反悔。
  他一脸决然地打开信读了起来,结果发现这次文哥儿的信他居然看得懂!
  文哥儿这次开始讨论白银问题,近些年来白银隐隐有作为主要货币流通的趋势,因为朝廷都光明正大用白银代替宝钞了。可问题在于,朝廷没多少白银!
  不仅皇室的私库快被各种赏赐掏空了,连户部现在的存银捉襟见肘。
  偌大一个大明朝,到年底各项支出花完后国库大概剩下一百万两左右……
  整个国家的国库,只有一百万两白银可以兜底!
  这样“银荒”的朝廷,怎么能把控住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经济形势?
  不管是朝臣还是皇帝,想做点事还得想方设法抠钱!
  要是有海外白银流入,到时可以短暂地解决这一问题。
  可惜朝廷常年坚持海禁,且很多国家都被朝廷列为禁止往来户,以至于即使有白银流入很可能起不到充盈国库的用处,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流入民间(比如走私)。
  实在不想搞海运也行,多开放几个市舶司让人来搞外贸总是可以的吧!
  咱手头有大伙需要的商品,外头有我们需要的白银,为啥不让他们来买!
  赚外汇,不丢人!
  朱厚照看得津津有味,原来海外白银流入不是问题,问题是白银没有流进朝廷国库里!
  朝廷不开放外贸,钱就给别人赚去啦!
  这些白银看不见摸不着,鬼知道他们拿去做什么了?
  朝廷目前连把控白银货币体系的能力都没有,很容易出事儿的!
  朝廷要是有钱了,想干什么事不方便啊?根本不用像现在这样抠抠搜搜!
  朱厚照看得兴奋极了,恨不能马上就开始捋起袖子搞外贸,把外邦那些个白银统统弄进国库。
  他们国库满满的小目标指日可待!
  事实上文哥儿这个想法和丘濬前几年上书的内容差不多,只是当时大家都说好好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
  夸一句好多简单,谁都可以变着花样夸上天,可真要付诸实践可不容易。
  现在举国只有浙江、福建、广东三地设有市舶司,提督市舶的是朝廷派过去的宦官,主要负责对各国前来朝贡的“番舶”进行抽分。
  这三个市舶司平时具体抽多少、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没有欺上瞒下,都是很含糊的事情。
  你说要改革让这些流程正规化,甚至还要在别的地方增设市舶司,有的人就会搬出祖宗之法来反对,表示你这是祸国乱邦的提议。
  反正吧,你的建议很不错,但是祖宗之法不可改!
  至于这些人是真心实意维护祖制,还是担心变革以后影响到自己的既得利益,那就无从知晓了。
  人心隔肚皮!
  朱厚照哪里会考虑这么多,他看完信就兴冲冲地问杨廷和他们知不知道怎么搞外贸。
  考虑到自己从小玩《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会输得老惨,所以朱厚照他决定听从文哥儿的建议,遇到事情多问问别人的意见。
  一个脑壳干不了的事,很多个脑壳一定可以干好!
  作者有话说:
  猪崽:小脑壳,大聪明!
  文崽:?
  文崽:对对,你是大聪明!
  注:
  ①弘治年间国库存银数据:参考论文《1550…1830 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国库只剩一百万看起来有点惨(?)
  私库据说也被挥霍到只剩祖宗的十分之一
  看起来一个个的,只会败家,不会赚钱……(或者很会赚钱地把钱都赚到自己家了)


第361章 
  詹事府算是太子未来的班底同时也是太子的智囊团,哪怕后来转任其他职位,也算是有“故人”的情分在。
  哪怕作奸犯科,也能看在这个情分上面从轻处理。
  比如程敏政曾经被人弹劾回家好几年不仅当时被朱祐樘选择从轻处置现在还回来官复原职了。
  都是因为当初他曾经在东宫给还是太子的朱祐樘讲学!
  既然太子有了求知欲杨廷和当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当即给朱厚照讲了一下现在的外贸情况。
  他们现在的外贸主要是走朝贡路子不愿意向大明朝贡的国家会被列入拒绝往来名单市舶司恕不接待!
  而且哪怕勉为其难接待了你,市舶司对这些贡舶的抽分也很随心所欲,十抽二十抽三都是特别仁慈的做法了狠起来甚至能来个十抽五,直接拿走你船上一半的货物。
  什么?你不想给?那你的朝贡资格没了!
  这抽分能有多少送到朝廷手里那还真不一定。
  由于大明朝廷对外贸这事儿不屑一顾(甚至打心里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亏本买卖),底下人怎么干基本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关键是吧,哪怕走完了这些吃拿卡要的重重险阻,你想要带点大明商品回去也得看朝廷心情如何。
  因为这可是朝贡只有带赏赐走的哪有带着几大船货物走的?不像样!
  我大明朝廷会跟你行这种商贾之事吗?
  绝对不可能!
  那太掉份了!
  所以说明朝的海贸就是你过来朝贡市舶司检验过后觉得符合朝贡要求才给你放行并且由朝廷花大价钱买下来这些奢侈品给皇室以及权贵们自己享用。
  这花大价钱购买的过程也不叫花钱,叫赏赐。
  赏赐的东西从白银宝钞到布匹器具一应俱全里头的实物全都是对外邦来说十分稀罕的货物。
  所以哪怕市舶司那边要设关卡搞贪污朝贡贸易对进贡者来说仍是获利巨大值得他们豁出脸喊大明一声爸爸天天喊都行!
  既然别人赚到了,那么对大明来说这买卖到底是亏是赚就很明白了。
  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