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补的。
周围还有花果园、薑菜园之类的园子,昨天他们吃的蔬菜瓜果很多都是这边产出的。
可以说是很努力地想打造大明皇城的菜篮子工程了!
可惜后来迁都北京,这皇家菜篮子就用不上了,估摸着只剩下香稻田里的粮食还能通过南粮北运这个大工程送到京师去。
文哥儿跟着朱厚照正儿八经地到孝陵祭拜了太祖,看着葱葱郁郁的皇家林场和皇家菜园子,忍不住在边上怂恿起朱厚照来:殿下啊,咱有这么大的园子在手,不种点玉米实在可惜了!
江南一带丘陵多雨水也多,春秋两季都有种玉米的条件。
土豆倒是比较困难,后世江浙一带要大规模种植土豆大多都是从东北或内蒙购买“种薯”,自己很难留种。现在的运输条件远不如后世方便,想大规模运输种薯过来不太方便,还是种玉米好点!
至少玉米种子运输起来方便许多,随便来一麻袋都够种老大一片的。
江南人老有钱了,咱得骗他们去西北买种子!
现在开始把玉米种下去,秋天咱就可以拿来忽悠人啦!
朱厚照:“…………”
他小先生还真是时刻不忘发展大西北,在京师逮着皇庄霍霍也就算了,连南京这边的皇家菜园子也惦记上了!
文哥儿见朱厚照没应声,当场给他讲起了汉武帝传奇故事。
你看看这个扫平匈奴、经略西域的汉武帝牛逼吧?其实人汉武帝也很勤俭持家的,他挖了个昆明池为征伐南方做准备,顺便还在里头养了鱼。
这足足四十里的昆明池养的鱼首先拿来祭祀大汉的列祖列宗,剩下的就拿去长安集市卖掉!
看到没有,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连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也要努力卖鱼补贴国用!
想当年,长安城的居民们可是能吃上皇家大鱼塘养出来的鱼的!
咱老百姓这么努力建设美好大明,难道不值得拥有一根皇家菜园子种出来的玉米吗!
我们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肯定能满足大明子民们的小小心愿的对吧?
朱厚照:?????
他怀疑他小先生在胡说八道,但他没有证据。
朱厚照不信:“汉武帝怎么可能卖鱼!”
文哥儿就给他背《西京杂记》里记录的八卦,这书第一页就讲述汉武帝的卖鱼往事了!
殿下你难道不想当个秦皇汉武一样的人物吗?
朱厚照:“…………”
想是想,但听起来怎么就那么不对味呢!
最终朱厚照还是抵不过文哥儿的卖力游说,决定让人去看看有没有空地可以种玉米。
来都来啦,合该什么都给搞搞!
朱厚照准备让人把草莓也种上,玉米草莓他都喜欢吃。
陪同的应天府尹吴雄等人听着太子师徒俩讨论怎么祸害南京的皇家菜园子,一时都有些沉默。
不对劲,这个太子不对劲!
这个王小状元也不太对劲!
他们怎么既不想着去吃喝玩乐,也不想着插手应天府事务,反而研究起怎么在孝陵周围种地?
难道太祖的老农血脉居然如此强大?!
作者有话说:
文崽:炎黄子孙爱种地不是很正常吗?
猪崽:就是!就是!
*
更新啦!
依然是没什么鸡血的一天(躺平
*
注:
①南京皇城介绍:参考嘉靖时期的《南畿志》
②汉武帝卖鱼:参考《西京杂记》
【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
当然不是他亲自去卖,文崽纯属胡说八道!
③南京文渊阁介绍:参考文献《明代的文渊阁》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称“正统十四年英宗北狩而南京所存内署诸书悉遭大火。凡宋元以来秘本一朝俱尽矣”。弘治五年(1492)大学士丘濬曾请求敕令南京礼部、翰林院官盘查永乐年间火灾之后的文渊阁书籍并建议加强管理。】
第435章
近年来孝陵一带灾异频繁朱厚照既然亲自来了,自然要到处走走看看,关心一下哪里被火烧了哪里被雷劈了。
文哥儿跟着转悠了一天,在心里标记出了绝佳种地方位回到宫中便和朱厚照在纸上划拉起来。
这里种种那里种种全都给种上!
两人嘀嘀咕咕地讨论完就把事情安排下去。
第三天的安排就是到南京官署走一圈。
正阳门外过了中和桥,设有神机营和大教场神机营可是太宗皇帝那会儿建起来的养着一批懂得使用火器的神机兵!
文哥儿和朱厚照对这东西都很感兴趣,很想上手试一试,可惜被成国公朱辅委婉拒绝了只准备让人演示给他们看。
朱厚照很有些不满:“孤都十三岁了,有什么不能学的?”
成国公朱辅早听说当今陛下对太子十分纵容此时亲自领教到朱厚照的肆意妄为还是不太遭得住。他看向文哥儿,想让文哥儿劝一劝这位一到南京就想胡来的太子殿下。
文哥儿道:“火器太危险了,殿下乃是千金之躯,如何能以身涉险?”
成国公朱辅听了这话刚想点头应和就听文哥儿话锋一转说是太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应该由他这个当臣子的替太子去试试看。
成国公朱辅:“…………”
这王小状元也不靠谱啊!
朱辅无奈说道:“火器是真的危险哪怕是神机营的老兵也怕炸膛王修撰未经训练还是不要随意尝试的好。”
朱厚照自己玩不了,当然也不会让文哥儿玩。他哼道:“既然孤现在不能碰小先生你也不能碰!”眼瞅着神机营这边的火器自己看得见摸不着朱厚照不由跟文哥儿夸下海口“等孤以后专门养一支玩火器的禁卫给你弄一把最好的!”
到那时肯定就没有人会拦着他们玩啦!
文哥儿欣然接受朱厚照的许诺:“好,那我先跟人学学这东西怎么耍的。”
成国公朱辅在旁边听得一阵无言,最终决定当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只要太子不是在自己眼皮底下出事就好!他可没必要跟那些个文臣那样死谏到底,他们又不需要这种敢言直谏的好名声。
只不过这王小状元怎么横看竖看,总有一种将来要当大奸臣的苗头?别的文官听到太子说要玩火器,不该是极力劝阻的吗?
这小子倒好,劝是劝了,自己却想亲自上!
文哥儿的好奇心是很强的,说要学习就真的跑去跟神机营的老兵们讨教。
他从小习惯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轻轻松松地和一众老兵混熟了,很快便掌握了明代火器使用技巧。
这时候的火器还挺落后,不管是射程还是用法都很不人性化,还没有发展出使用相对比较便捷的鸟铳。
文哥儿看完众人的实弹演示,脑海里闪过一些改进方案。枪支相关的知识后世的学校是不教的,若非他结交过许多爱好奇奇怪怪的朋友,兴许还真没机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可惜他当初也只是被朋友带着看过几份图纸、玩过几次组装,真要依据眼前这些火器把鸟铳改进出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文哥儿暂且把这件事记在小本本上,准备等时机更成熟再和朱厚照提一提这个想法。
总不能说自己一看到火器就拥有了改进灵感吧?
一行人看过神机营的火器演示,又相约去大教场玩耍。大教场是真的很大,当年南京搞大阅兵就安排在这儿,现在也是南京士卒用来操练的地方。
朱厚照骑上战马在大教场溜了一圈,对于这个十分开阔的训练场地非常满意,招呼文哥儿一起去练习骑射。
如今科举不怎么考校骑射功夫,康海他们这些庶吉士过去都在埋头读书,哪有条件练习骑射?
骑马他们倒是还可以,射箭就有些勉强了,看着文哥儿轻轻松松地在马上弯弓,众人也莫名生出点豪情壮志来:射箭可是君子六艺之一,他们也得抓紧练起来才是!
翰林院的日子这般清闲,他们可不能当真虚度光阴!
看看人家王小状元,从小便什么都学且什么都学得很好!
一路随行的何景明也是这个想法,他和文哥儿年纪最相近,正是年少气盛的年纪,自然没因为自己有哪儿不如人而颓丧——他只想着该怎么才能迎头赶上!他还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有大把的光阴可以去提升自己,可不会觉得自己永远都比不过旁人。
文哥儿可不知道自己不小心又卷了一下身边的小伙伴们,他在大教场上酣畅淋漓地玩了半天骑射,乐滋滋地赢了因为年纪关系力气不够大的朱厚照好几回,欺负起小猪崽子来那是一点都不留情的。
以大欺小就是很快乐!
得趁着小猪崽子没长高多赢他几回!
文哥儿还联合杨慎一起碾压朱厚照。
杨慎可是曾经跟着他爹长途跋涉回蜀中的,上马弯弓一点都不含糊,师兄弟两个轮流让朱厚照输得老惨了,一点都没因为他是太子而让着他。
朱厚照那叫一个气,差点没把弓直接给扔了。
眼看朱厚照满脸郁闷,文哥儿还一本正经地说道:“古语有云,‘人无信不立’,咱明明能赢的,总不能弄虚作假吧?欺瞒殿下可是大罪,我们可不敢做那样的事!”
杨慎也一本正经地点头应和:“师兄说得对!”
朱厚照愤愤地道:“等孤长大了一准赢你们!”
文哥儿优哉游哉地把弓马都还了回去,笑眯眯地说道:“那等殿下长大了再说。”
春末夏初的下午天气已经有点热了,一行人溜达回宫抱着清凉饮子吨吨吨,玩了半天骑射的暑热与疲惫终于一扫而空。
至此,朱厚照该走的官方行程算是走完了,大伙都开始提笔给京师那边写信,讲述到南京后的所见所闻。
康海他们这些庶吉士每个月都要定时上交功课到内阁,当晚自然是回到住处琢磨着该怎么写诗文。
文哥儿虽不用交功课,要写的信却不比康海他们少,甚至还要向谢迁汇报自己的个人提升方案实施情况。
写着写着就让文哥儿理解了李东阳写信时为什么爱给亲朋好友一键群发。
一信多用简直不要太方便!
可惜他这些老师还爱相互分享他的信,他要是敢学李东阳一键群发,回去后就该面对众多师长的臭脸了:你小子是不是看不起我?难道我不配拥有单独的来信?
唉,这可真是甜蜜的烦恼啊!
多少人想给李东阳他们写信都没机会。
文哥儿挑灯夜战,给分布于大明各地的亲朋好友都写了信,在江浙一带的好友们更是被他挨个写信表示“我来南京了改天就去找你们玩(或者你们来找我玩也行)”。
他们新社吸纳最多的就是江南士子,来南京搞一次聚会不过分吧?他在信里和大伙约定下个休沐日同聚南京国子监,一来算是新社成员小聚,二来薅一薅南京国子监的好苗子。到时说不定太子这个新社编外成员也会到场!
光是这么一呼朋唤友,文哥儿就直接忙活到挑灯夜战。
朱厚照这个活力充沛的家伙夜里也没有睡意,出来溜达时瞧见文哥儿那边亮着灯,麻溜跑去看他写信,看着看着就惊呆了。
那些给新社成员群发的邀请信也就罢了,文哥儿给谢迁他们写的信可都是不重样的!他都不知道来南京这么短短几天,居然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
文哥儿的信件从小就被亲朋好友共享,本来就没有半点隐私,自然不在意朱厚照跑来看他写信。他招呼朱厚照也一起写信,不仅可以给朱祐樘他们写,还可以给宫外的朋友以及他两个舅舅写嘛。
看到神机营的将士们个个英姿勃发,你难道不想拥有两个英勇无双的舅舅?
朱厚照闻言欲言又止。
他已经长大了,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勉强的,望舅成才这种事他早就不干了。不过他小先生说得也对,写信鼓励几句又不费事,他这就给他们写!还有他父皇也不能落下,听说他父皇这两年在朝政方面有些懈怠了,他来南京后听说了许多太祖往事,听说太祖皇帝一天能批阅两百多份奏章,他父皇得向太祖皇帝学习呐!
这么一琢磨,朱厚照也觉得自己有许多信要写,师徒俩相对而坐,齐齐奋笔疾书,每封信寄托着对长辈们的殷殷期盼——您看看咱们先祖多么努力,我们这些儿孙后代可不能丢了先祖的脸!
两人忙活完也困了,把信收好各自歇下,准备明日再让人把信送出去。
翌日一早他们也没能出去玩,朱厚照得在文华殿接受杨碧川他们的授课。
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给太子讲学的机会,杨碧川还是颇为珍惜的,他已经掌握了太子在京师的学习进度,讲课时相当自然地往下衔接。
文哥儿一向不参与太子早上的讲学。到了南京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