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给太子讲学的机会,杨碧川还是颇为珍惜的,他已经掌握了太子在京师的学习进度,讲课时相当自然地往下衔接。
文哥儿一向不参与太子早上的讲学。到了南京他身上就没活了,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溜达出宫去感受应天府热闹的早市。
他跟何景明等人从大中桥开始逛吃逛吃逛吃,一路吃到了珍珠桥。过了珍珠桥没走多远,就是南京国子监了。
想到徐祯卿就在南京国子监备战下轮会试,文哥儿便提议进去溜达一圈,看能不能碰上徐祯卿叙叙旧。
好朋友就该在没约好见面的时候不期而遇!
事实证明文哥儿一行人的身份是很好用的。南京国子监虽不让外人出入,听闻他们是大多随太子南巡的翰林官,二话不说就把他们往里放。
读书人哪个不向往入翰林?他们这种前途无量的庶吉士出身更是让无数人羡慕的存在!
文哥儿手上还揣着个自己尝过后觉得味道极好的鸭油烧饼,他跟何景明嘀咕道:“我这师弟今儿吃的是凉饼还是热饼,就看他跟这烧饼的缘分够不够了!”
徐祯卿也跟着吴宽学了一段时间的写文章,文哥儿这声师弟喊得一点都不虚。他可是早早拜入吴宽门下的,后来入门的这些小伙伴全是他师弟!
何景明笑道:“好友重逢是人生乐事,饼热不热也没那么重要。”
文哥儿道:“那不成,我觉得还是刚出炉的时候最好吃,一口咬下去又酥又香!”
正聊着,就听一群人熙熙攘攘地过来了,应当是门房让人去知会学官,学官闻讯立刻领着生员出来接待他们。不说文哥儿是太子面前的红人,光凭他们这一行人之中有两位状元郎,就足以让学官们重视了。
这样的好机会,当然得让底下的生员们把握好!
就算不能借此良机结个善缘,能交流一下科举应试技巧也是极好的!
何景明转头对文哥儿说道:“看来你这次是偶遇不成了。”
文哥儿定睛看去,很快在人群中找到了徐祯卿。
徐祯卿好歹是苏州有名的才子,到了南京国子监也是很受学官们重视的,自然也第一时间被学官们喊了过来。
事实上这几天南京国子监内都在讨论太子南巡之事,徐祯卿也听了一耳朵,知道文哥儿跟着太子来了南京。他还准备等国子监休沐时去拜访文哥儿的,没想到文哥儿今天就直接到国子监来了。
两边的人迎面说上话了,文哥儿礼数周到地与学官们寒暄了几句,才笑眯眯地把手头的鸭油烧饼塞给旁边的徐祯卿,嘴里说道:“我刚还和仲默兄他们说不知你能不能吃上热乎的,没想到才讲完你就过来了,看来你和它有缘!”
徐祯卿看着文哥儿塞过来的香喷喷的鸭油烧饼,有些哭笑不得又有些感动。他欣然拿好,朗笑道:“谢了。”
文哥儿积极地和徐祯卿介绍了一番,表示这可是他一路吃过来觉得最好吃的早食,特地多要了一个捎来给徐祯卿尝尝。说完他还对学官们抱歉地笑了笑,说是没想到他们会出来相迎,早知道就多买几个了!
学官们哪会在意这点小事,乐呵呵地说道:“该是我们这些东道主请客才是。”
文哥儿马上道:“那我们中午得尝尝国子监这边的饭食!”
学官们哈哈一笑,领着他们边闲谈边逛起了南京国子监。
作者有话说:
文崽:太子上课,我出去浪,快哉快哉!
猪崽:?????
*
更新啦!今天的更新肥肥的!!
*
注:
①神机营和大教场的方位:参考《南畿志》的配图
②鸭油烧饼,我没吃过,听起来挺好吃的!
第436章
身为太子的朱厚照上完半天的课只觉南京翰林院的授课水平和王鏊他们也差不多。
不过想想也对,都是侍读学士给他读几遍课文,再由侍讲学士给他讲解一下相关内容,再有才华的老师也没法在这种授课模式下玩出花来。
而且别看杨碧川现在被安排来南京养老了当年人也是个榜眼来着科举能拿全国第二的水平!
要不然也没法掌管整个翰林院。
朱厚照虽与杨碧川他们不甚相熟但在讲学结束以后还是邀请诸位学士坐下来吃吃茶点聊聊天。这是文哥儿当初建议他做的事,说是可以趁着吃吃喝喝的机会多向老师们讨教这些年朱厚照在东宫都是这么干的。
面对这样的礼遇杨碧川他们这些代课老师自然十分受用。
当初程敏政他们在东宫授课时被朱祐樘邀请着吃些瓜果点心,还曾特意写文章纪念一下!如今太子待他们也是这般亲厚,想来他们这位太子将来也是脾气不错的君王。
虽说他们只是短暂地代几个月课可有这么一重关系以后也能写进履历里吹嘘一下!
气氛就这么其乐融融地进行到饭点,朱厚照想起文哥儿他们也住在东宫便让人去把文哥儿他们也喊过来一起用午膳。结果吧,听命而去的小内侍很快回来了,支支吾吾地向朱厚照禀报说文哥儿等人一大早就出宫去了。
朱厚照不敢置信地睁大眼,完全没想到自己在东宫老老实实上课文哥儿居然背着他跑出去玩耍了!
朱厚照很有些气闷不过还是留杨碧川他们在东宫吃了顿饭。等杨碧川一行人都走了朱厚照才气呼呼地让人去看看文哥儿去了哪儿。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文哥儿一点撇下小老板出去玩的罪恶感都没有。他在南京国子监吃饱喝足又和学官们约好休沐日借个地方搞新社聚会,才溜达回东宫去。
结果才刚回去就听准锦衣卫苗子杨玉悄悄给他通风报信说是太子知道他出去玩了眼下正在生闷气。
文哥儿向来是不怕朱厚照生气的从他入宫讲学的第一天开始就爱以看小猪崽子炸毛为乐。他略一思索,便知道朱厚照在气什么。
文哥儿溜达去找朱厚照谈心。
朱厚照已经知晓文哥儿一大早跑出去逛吃逛吃,接着还跑南京国子监蹭了顿饭。他这个太子还在上课,文哥儿居然在外面逍遥自在!
朱厚照不满地瞪着优哉游哉过来见自己的文哥儿。
文哥儿一本正经地给朱厚照解释起来,说自己是勤勤恳恳地出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下回可以直接带他去尝鲜!这不,他已经跟南京国子监那边约好了,等到休沐日便去那边搞个新社聚会。
文哥儿愉快地把高帽给朱厚照戴上:“殿下可是我们新社的中流砥柱,到时候肯定会去的吧?”
朱厚照哼了一声,不是很信文哥儿说的话。这家伙就是撇下他自己跑出去玩,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即便对文哥儿的行为很是不满,朱厚照还是很喜欢热闹的,最终还是应下了文哥儿的邀约,准备到时候跟文哥儿一起去南京国子监玩耍。
文哥儿把早上打听来的金陵名胜和朱厚照分享:“下午我们去报恩寺那边逛逛。”
他顺嘴和朱厚照介绍起报恩寺旁的雨花台,说是那雨花泉泡的茶,陆游喝了都说好。
至今仍有不少人说起陆游在雨花台品茗的南宋往事!
既然朱厚照这位太子都来了南京,肯定要多出去走走,了解一下江南特产和江南名胜古迹。最好能多留下点“太子来了都说好”的传奇故事,说不定几十上百年后江南就涌现许多御口夸赞的百年老店呢?
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朱厚照这个太子为自家的东西代言一下很合理吧?
像他三先生李东阳来南京可是一直从过长江写到登报恩塔上,兢兢业业地把去过的地方全夸一遍。瞧瞧人家这浓浓的文人责任感,他不成文坛领袖谁成文坛领袖?!
朱厚照嘟囔:“孤不爱写诗。”
文哥儿笑道:“殿下不爱写诗不要紧,不是有德涵他们在吗?”庶吉士们本来就是要交功课的,带上他们来南京就是要把他们的笔杆子用起来!文哥儿继续给朱厚照介绍,“听说那一带书船云集,我们可以买到江南各个书房刻印的各种新书。”
朱厚照奇道:“书船是什么?”
文哥儿道:“就是装着书到处售卖的船。”
江南水乡这个称呼不是凭空得来的,江南水网之密集是其他地方难以想象的,所以江南各地舟船往来不断,不少书坊主把船只改造成流动的书肆沿着水路到处卖书。
更重要的是,大明有三个刻书之风最盛的地方,吴、越、闽。
也就是说除了隔壁疯狂印书的福建以外,刻书最多的就是江南一带。
货源充足、水路又便捷,可不就让江南的书船文化十分繁盛吗?许多读书人都爱在买来的书上记录“某年某月购于某某书船”。
连兜里没什么余钱的穷书生,遇上有书船到县里卖书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跑去逛一圈。哪怕买不起也能蹭着看上几页!
朱厚照是没见过书船的,听文哥儿这么一说也期待不已,立刻说道:“那我们这就去看看!”
文哥儿向来活力充沛,刚从外面回来也不嫌累,让朱厚照换上寻常百姓的衣着一起出宫溜达去。
受邀同行的还有杨慎和何景明,他们年纪比较小,四人结伴同行就是最普通的同龄书生结伴出去逛书市。
朱厚照第一次作小书生打扮,只觉新鲜得很。他甚至还带了把折扇出门,上头有张灵画的扇面以及文哥儿给他题的字,装备可以说是格外齐全了。
眼下还是春末,天气不算太热,连下午都有徐徐凉风拂面而来,文哥儿觉得朱厚照拿折扇这种做法有点傻气。
幸而这在江南倒也不算突兀,因为江南文人带折扇出门本来就不是为了扇风,而是为了秀一秀自家雅致的扇面。
其中苏州书画之风最盛,甚至还会专门把扇面装订成册供人赏玩,像唐寅他们这些吴中才子画的扇面就颇受追捧,甚至有不少扇面佳作流传到后世。
文哥儿也顺手取了把折扇拿在手头把玩,扇上的诗画都是他自己题画的,一看就不怎么值钱,不过他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既然是微服出行,当然别整太贵重的行头!
何况你要是弄什么象牙、白玉当扇骨,再配个价值连城的扇坠,别人只会笑你庸俗。真正的风雅读书人,就要用不值钱的毛竹扇子!
四人相当低调地结伴出游。
应天府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繁荣的江南气象,一路上朱厚照都忍不住左顾右盼,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外来的。京师虽然也很热闹,可那与江南的热闹又不太一样,连街上的叫卖声都大不相同。
朱厚照时常会被路上的杂耍和弹唱吸引。
文哥儿也不催他快些走,还跟着他一起驻足观看,不时还买些零嘴解解馋。没办法,报恩寺远在聚宝门外,他们想去报恩寺就得穿过最繁华的十里秦淮!
路过文庙一带,文哥儿兴致勃勃地说道:“听说秦淮这边每年端午都会有灯船看,到时候我们也可以来看看。”
应天府这边的夜禁并不算特别严格,入夜后仍可以出门游玩,直至二更天才会有五城兵马司的人巡逻清场。到时候看完灯船正好可以回去睡觉!
朱厚照自然乐滋滋地同意了,反正南京这边没人能管着他。连最爱对东宫指指点点的马文升马尚书都不在这儿,舒坦!
一行人边走边讨论还有什么值得玩的好去处,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聚宝门外。外头就是外秦淮河了,比起商户林立的内秦淮河,城外的视野要开阔许多,远远便能瞧见舟来船往的报恩寺码头。
既然都来到了目的地,当然要先登上著名的报恩寺塔看看秦淮全景。
报恩塔乃是永乐年间建造的,塔中有数不清的金刚佛像金身,均以琉璃砖砌成。每逢天日高霁的好时节,塔顶常有异光出现,宛如祥烟缭绕、久久不散。
据说明初各国使者来南京朝贡,都要相约去围观这座报恩塔,直夸这是别处没有的牛逼建筑!
当年朱棣造塔时还命人把所有琉璃砖都烧了一式三份,每块琉璃砖都有两份备份被编号储藏起来,以确保任何一块砖石毁坏都能原样补上。
可见朱棣造起奇观来是非常认真的!
文哥儿仗着自己在南京国子监打听了许多金陵往事,现学现卖地给朱厚照介绍起他们太宗皇帝是如何造塔的,那语气听起来一点都不像刚知晓这些内容。
行至报恩塔下,文哥儿才明白这座赫赫有名的九层高塔为什么屡现祥光。
看看这塔上又是金子又是五色琉璃,阳光好的时候能不亮到晃眼吗?
一行人登塔远眺,城里城外的热闹尽收眼底。
登高望远总是特别有成就感!
等他们快快活活地把报恩寺和雨花台都逛完了,日头都已经往西边走了。他们沿着河岸溜达,很快跟着几个读书人找到了停泊在附近的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