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我亲爹-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方啊!”

    曹郐忙一脸谦逊的和皇帝说着小孩子只是喜欢读书,陛下不要太过褒奖,他会骄傲的等等……

    林风看着一脸谦逊实则得意地他爹,又看着旁边真心夸奖他的皇帝,只觉得这世界玄幻了。

    他刚刚,难道不是只背了个《大学》么?

    《大学》不是除了《论语》以外读书人必备的书么?

    这难道不是世家弟子启蒙的读物么!

    他只是背个课文,连注释都没背。

    这皇帝夸他学识好,是认真地?

    然后林风就在晕晕乎乎中,眼睁睁看着皇帝高兴得大手一挥,给他赐了个正九品的校书郎。

    前一刻还是白丁的林风,瞬间成了国家图书馆的正式带编管理员!

    这钱,原本不用给的!

    只是崔主簿跑得太快,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崔主簿人就跑没了。

    看着手中的银锭,林风犹豫要不要再送回去,毕竟他没有诓人的打算,可想了想,林风觉得还是算了。

    崔主簿现在肯定不想再见到他,他要真找上门,说不定崔主簿受到的精神损失加□□损失,比这一百两还贵!

    毕竟,人家,家有悍妻啊!

    所以这一百两,就当做崔主簿赎回玉佩,毁灭年轻时罪过的钱吧!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陛下; 这块玉佩明明是……”

    “啪——”李琪突然手一疼,忙转头,就见玉佩掉到地上; 被林风一脚踩得粉碎。

    “你!”

    刚刚; 李琪说话时; 林风突然平地跳起,一脚踢在李琪手上; 然后在半空中转身; 顺势一脚精准踩上玉佩; 玉佩瞬间碎成粉末。

    林风站定; 泰然地看着李琪。

    李琪伸手指着林风,这次连手都哆嗦了,“陛下,他居然当众毁坏证物。”

    林风暼了他一眼,“抱歉; 刚刚不小心脚滑; 不过这是我的玉佩,碎了就碎了; 我不介意。”

    刚刚他被拽来; 一时没反应过来; 才被摸出玉佩,可听了这么长时间,哪里还不知道事情原委,再想到之前曹刺史夫妇; 林风也反应过来这块玉佩是个祸害; 于是便当即立断毁了它。

    李琪登时气结; 指着林风; “陛下,他目无……”

    “呀,这孩子好俊的身手,竟是个会武的!”上面皇帝突然出声,打断了李琪的话,然后皇帝大赞,“果然不愧是朕的孩子,和朕一样,杀伐果断,是个有出息的!”

    李琪一噎,要指责林风的话顿时卡在嗓子里说不出。

    李琪都要被憋屈疯了,他纵有万般铁证,不如皇帝屁股歪!

    皇帝要睁着眼说瞎话,他再多手段也使不出啊!

    众人也同情地看着李琪,只是众人同情地不是李琪的憋屈,而是李琪没脑子,这么多年,皇帝的屁股什么时候正过。

    当年卢相和任相相争,皇帝偏袒任相,卢相被罢相,后来任相和安枢密使相争,皇帝偏袒安枢密使,任相被罢相,再后来安枢密使想压冯相,结果安枢密使被罢,你在朝这么多年,都没注意到皇帝天天拉偏架么?

    难怪你当初争相位失败,连这点都看不清,居然还想争相位。

    众人摇摇头,以后决定离这老头远点。

    李琪看看上面的皇帝,又看看前面的冯相,最后看着地上碎成粉末的玉佩,突然觉得眼前一黑。

    “啊,李仆射晕倒了——”

    *

    大朝会后,百官散去,皇帝独留下冯相,两人去了偏殿说话。

    “冯相啊,朕和你相交多年,想不到你竟然也有被沧海遗珠找上门的时候,”皇帝往榻上一倚,打趣道。

    冯相叹了一口气,“让陛下见笑了。”

    皇帝突然凑过来,好奇地问:“那孩子,真是你的?”

    冯相没有说话。

    皇帝看着冯相默认,惊讶道:“那孩子的母亲到底是多天香国色,竟能让你这个素来不为外物所动的端正君子动心。”

    冯相有些尴尬,“陛下,莫要取笑。”

    “哈哈哈,”皇帝大笑,“冯相,朕和你相识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你变几次脸,今儿又让朕见了一次。”

    “陛下!”

    “好好好,朕不说了,”皇帝强忍着笑意,“那你那个孩子,不如就叫他住宫里吧,朕看着那个孩子倒挺喜欢的,干脆给朕当养子算了,朕也不会亏了他。父王当年一百多个养子,先帝也弄了一群,朕还没几个呢!”

    “那孩子……终究年纪大了些,只怕放陛下后宫有点不妥。”

    “这怕什么,朕那些后宫都多大年纪了,哪里在乎一个孩子。”

    “只是终究有些不方便,再说这次的事弄得也有些大了,让那个孩子出去躲躲吧!”冯相犹豫了一下,说道。

    皇帝听了,觉得也是,“那你找个差事,让他出京避避风头吧!”

    “沧州节度使孔循前几日上表,想回京探望女儿,三皇子妃正有孕,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孔循啊,那家伙在沧州呆了也十年了吧,当年的事……算了,让他回来吧!”

    “是,那臣过会拟旨,让他回京,他回来时,陛下应该已经起驾回京了,臣让他直接进京见驾吧?”

    “行,让他直接去看三儿媳妇吧!”

    冯相于是叫来内侍,摆上笔墨,写了一道圣旨,皇帝用玉玺后,冯道让人送去中书省,顺手把林风塞进去宣旨的队伍。

    *

    卢垣下朝回家,就见到他爹卢质正在屋里悠闲地喝着酒。

    “父亲,您什么时候到的,怎么都不和儿子说一声,儿子好去迎您。”卢垣忙走过去,给卢质问安。

    卢质摆摆手,“哪来这么多事,我就无聊突然回来看看,还用得着你小子接。”

    卢垣请完安,在他爹旁边坐下,“父亲这次突然回来,是打算明日和陛下一起祭天么?”

    “祭天?”卢质嗤笑一声,“大太阳底下晒得要死,我吃饱了撑的才去。”

    卢垣听了哭笑不得,“父亲,您说话悠着点,就算您不想去,也不必这么直接说出来。”

    卢质一翻眼皮,“当着皇帝那家伙面,我也这样说。”

    卢质这么说是有底气的,他虽然和当今皇帝差不多大,可却是皇帝正了八经的长辈,卢质曾是皇帝父亲先晋王的掌书记,当年除了辅佐先王,还教导过先晋王这些儿子,所以包括先帝、当今皇帝,都算是他的学生。

    只不过卢质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嗜酒如命,而且酒后好骂人,当年教导先晋王一群小子时,屡次因为这些小子太笨而破口大骂,就连当今皇帝和先帝,都曾被他骂过猪。

    更有甚者,当年先帝年幼气盛,被卢质骂得急了,居然还提着剑追着卢质跑了半条街,差点欺师灭祖。

    所以等先帝、当今皇帝登基后,虽然已经明白卢质的好,对卢质更是极为尊重,甚至还多次想以卢质为相,但卢质实在不愿伺候自己这些“猪”学生,只是挂了个节度使,天天在外面潇洒喝酒。

    卢垣也知道他父亲和两个皇帝早年那点“恩怨”,故也不劝,笑道:“不过今天父亲没去上朝,可错过一个大热闹。”

    “热闹?朝堂上不过是唇枪舌剑,有什么热闹!”卢质随手拿着酒壶灌了一口,不以为意地说。

    卢垣凑过去,“今天大朝会上,冯相被爆出孝期狎妓,还有了一个儿子。”

    “噗——”卢质一口酒喷出来,震惊地看着儿子,“你说啥?”

    卢垣耸耸肩,“冯相孝期和江南花魁林情儿生了一个儿子,都快十七了。”

    卢质大怒,“谁造得谣,作死啊,姓冯的那小子生而丧母,自幼是其父抚养长大,他侍父至孝,当年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入京中,我和他正在翰林院,他当场就晕了,醒了就发疯往家跑,还是我和先帝怕他出事,赶忙派了御林军送他,要不他险些自己跑回河北了,就因为这个,先帝当初遇到困难数次想夺情起复他,都于心不忍,而那家伙回到老家,更是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结结实实在他爹坟前守了三年……唉,当年要不是他守这三年,先帝未必会落到当年那个下场……这谣言是谁传的,真是其心可诛!”

    卢垣看着他爹要去揍人,忙拦住,“爹,别激动,这事是李琪当朝弹劾的,不是谣言。”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其实自从京城把这次皇帝移驾的消息传到汴京; 曹刺史就已经提早开始准备了,先是把汴京的行宫修正一番,又给陛下要带的兵马预备出军营; 再加上陛下可能带来的随从官员住处; 总之; 刚开始时,曹刺史还是处理得挺得心应手。

    毕竟皇帝以前几乎每年都来; 只要按照惯例; 再每年添点新花样就行。

    可等到京城政事堂的正式诏令传来; 曹刺史却傻眼了。

    这次随驾的官员……怎么这么多!

    曹刺史打开随从官员名单; 一眼,居然没看到头!

    粗粗数了一下,好家伙,随从官员人数竟然有几百之多。

    曹刺史当时就震惊了,这次皇帝是带了半个朝廷来?

    要不是这诏令上确实写着是来祭天的; 曹刺史都差点以为皇帝是要来迁都的呢!

    不过紧接着曹刺史就慌了; 这么多人来,住哪啊?

    汴京虽是洛阳的陪都; 够大也够繁华; 许多官员也在这有私宅; 甚至品级高的还有官宅,可这相对于这几百官员,还是远远不够。

    那剩下的官员,尤其品级比较低的官员; 该安置在哪?

    曹刺史只好立刻派人去清理城中空余的官宅; 当然这肯定不够; 曹刺史没办法; 只得把汴京周围几个驿站也清出来,甚至还包了城中几个大客栈。

    而这官宅、驿站、客栈很多都是有人住的,突然清理,少不得一番扯皮,如此一来,曹刺史的工作量简直成倍的增加。

    曹刺史一边焦头烂额地给这些随从官员准备安置地方,一边在心里问候京城政事堂的那位。

    这次的事,不用问,就知道是京城政事堂那位搞出来。

    那位肯定又是看今年大丰收,心疼百姓了,才把皇帝和大臣折腾来汴京的。

    说来这皇帝和大臣来汴京祭天,说是祭天,其实有识之士都心知肚明,就是让皇帝和军队能找个理由移驾陪都汴京。

    洛阳虽然是几朝古都,周围也沃野千里,可即便这样,做为一个驻扎十几万大军的国都,周围的粮食也很吃紧,所以每年,每逢夏收秋收后,各地粮食收上来,各地官员就得征召劳役,运到京城。

    而北地粮食运输,主要靠京杭大运河,由京杭运到汴京,然后再由汴京,组织劳役陆运到洛阳。

    众所周知,水运省力,陆运艰难,汴京离洛阳不过三百里,可这三百里的陆运,却比京杭上千里的水运还要艰难百倍,所以每到大丰年,政事堂那位,都鼓动皇帝带上京城十几万张嘴,到汴京溜溜,以减轻京城周围百姓劳役之苦。

    只是,这却苦了他这个汴京刺史,每年要伺候这么一大帮子人。

    曹刺史真想给那位说:

    我给您征一万劳役,把粮食送去,您别天天折腾皇帝来了好不好!

    ……

    六月中旬,皇帝携百官,领左右卫八万大军,移驾汴京。

    汴京刺史领陪都众官员,迎于城外。

    行宫中

    “曹郐,这次朕突然带这么多人来,忙坏你吧!”皇帝在主位坐下,笑着说。

    曹刺史忙上前,“陛下御驾能幸汴京,是汴京上下期盼已久的,臣和汴京诸位属下能得以见陛下圣颜,再忙也只有心里高兴的份。”

    皇帝听了笑道,“你这小子,朕要问别人,别人铁定都说不忙,你小子倒是会顺杆子爬。”

    曹郐父亲和皇帝登基前曾一起领过几次兵,也算有几分袍泽之谊,曹郐小时候还经常见还是大将军的皇帝,所以也不和别人一样怕皇帝,反而笑道:“陛下问臣忙不忙,臣忙着准备迎接陛下,陛下素来不习惯咱们这些下属欺瞒您,臣又岂会欺瞒陛下。”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你小子,还真和你爹不一样,你爹曹老将军多稳重啊,你小子咋都当上刺史了还这么滑头!”

    “臣这性子,陛下还不知道,”曹郐脸皮甚厚得认下滑头。

    皇帝被逗乐了,对旁边的枢密使说:“看这老小子,脸皮忒厚,他都这么说了,朕要不好好厚赏一下他,哪能对的起他这么忙。”

    旁边枢密使知道曹家原来就是皇帝一派,笑着说:“曹将军都讨赏了,陛下是得赏赏,要不让这家伙觉得陛下小气,在背后说陛下,那可怎么办。”

    “哈哈,他敢,”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