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被将军掳走之后-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他们这样,欧阳廷乐得哈哈大笑,元里也忍不住笑意,他单手支在桌子上扶住额头侧头看去,嘴角勾起,眼睛浸着酒意地看着两个孩子,面上带着若有若无的隐隐戏弄之意。
  在一旁看着元里的林田抹了把眼角,欢喜地在心里想:主公这样真是太好了。
  *
  二十日后,何琅同关之淮带兵来到了徐州。
  元里埋伏在扬州的粮料院人员也暗中送来了一条消息:陈王回扬州后开始调兵了。
  元里烧了纸条,面色平静。
  他和陈王算账的时间到了。
  平定天下的时机也到了。
  只要能拿下陈王,他手里就有了七个州,还是天下最为重要的七个州,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天下。剩下的州已经没了抵抗之力,若是乖觉聪明的,自然会跟他俯首称臣。
  从十八岁到如今,元里今年已经二十七了。
  九年的努力,九年的谋划,终究要迎来了最后的结果。
  元里心中毫不畏惧,恰恰相反,他充斥着无数的激情和战意。
  陈王是元里遇到过的最棘手最难对付的对手,但元里却笃定,这一战只会是他赢。
  没有第二个结果。
  元里下令大军整备,率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往扬州逼近。
  同时,他也令扬州内的粮料院人员展开了动作。
  扬州内。
  接到命令后,粮料院人员迅速关闭了米粮店,并在夜中清空了仓内粮食。
  这几年来,粮料院人员在暗中掌控的米粮店越来越多。
  他们会在秋收后用高价收购米粮,行事又公道,还拿了许多银子和当地的豪强官员打好关系,因此得了余粮的百姓都会将自家粮食卖给他们,甚至其他米粮店也会将余粮卖给他们好赚差价,官府也很少为难他们。
  这一大笔银子砸下去的效果显著,多年来,扬州内的米粮店多半已经被粮料院暗中掌控,哪怕是百姓也认准了粮料院名下的米粮店来卖粮。
  不止是米粮店,扬州的田地也被粮料院买走了许多,不种五谷,只种不能吃的棉花。
  元里麾下士卒所用的棉衣被褥大多都来自于扬州所种的棉花,扬州本地的百姓有机灵的人见到有其他地方的大商人专程来扬州收棉花,且收棉花的钱竟然比粮食还高之后,他们也动了种棉花的心思。
  等种棉花的人发了财后,改种棉花的百姓越来越多,拿着钱去米粮店买粮的人也逐年增长。
  陈王倒是知道这件事,但却没有在意。他忙着打天下,又哪里能想到元里这是准备跟他打贸易战呢?
  笑话。
  谁能想到贫瘠荒凉的北方敢跟富庶的南方打贸易战。
  此时此刻,短短一夜之间,扬州的米粮店就关闭了大半。
  百姓初期还未曾在意此事,但当粮价不断高涨,剩下的米粮店中人挤着人买粮时,他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对。
  那些关了米粮店的店老板怎么还不开门?
  再不开门,他们家里的粮食就不够了啊!
  这会儿刚开春,田里没粮。许多百姓已经习惯用货币去买粮食,扬州繁华,他们也没有想到会有拿着钱买不到粮食的这一日。
  百姓们傻了眼,官府们也傻了眼。
  粮食就是百姓的命根子,没了粮食,扬州百姓顿时人心惶惶了起来。
  消息传到陈王耳朵里时,饶是陈王这等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物都被气得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扬州富庶,乃鱼米之乡,举世闻名!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粮!”
  属下战战兢兢地道:“扬州的米粮店不知为何一夜关了大半,我带人强行打开了他们的粮仓,竟发现这些粮仓里一粒米都没有……我又查了查,发现这些米粮店每年都会在秋收后高价收粮,百姓们都已习惯把余粮卖给米粮店,再等家中没粮时去米粮店买粮了,这会米粮店一关,粮价突涨,买不到米粮的百姓已经开始躁动……主公,这恐怕是有人故意而为之啊。”
  “废话,这还用你说!”
  陈王怒不可遏,呼吸急促,但怒到了极点之后他反而平静了下来,“能悄然无声在我扬州布下如此手段的人,除了元里不作他想。他如今突然动作,想来是要与我对战了。先撤我扬州粮食,令我扬州百姓慌张,再逼我官府放粮,好削弱我军中作战军饷,好计谋,好耐心。”
  要说元里不是从几年前就动了这个心思,陈王都不信!
  他又惊又怒,惊的是他没有发现此事,怒的也是他竟然没有发现此事。
  若不是元里此次动了手,陈王都不知道自己的地盘里竟然混进了元里的势力……
  这好似夜中安睡已久,却发现床榻中藏着锋利匕首一般,这怎么能不让陈王胆寒后怕。
  而无粮一事,更是难办。
  若是其他州郡,陈王自可置之不理。但自己封地上的百姓,陈王要是当真不理,那他才真是要到众叛亲离的程度。
  他连自己封地的百姓都不管,又如何能管天下?
  仁爱之名再假,也要做好面子工程。
  这是一道阳谋,陈王知道,却不得不钻。
  他闭上眼睛,心气陡然散了一半,疲惫地道:“令官府放粮吧。”


第180章 
  官府开仓放粮之后,供战争用的粮食就少了。
  陈王家底丰厚,但这两年里一场接着一场的战争耗费了他许多粮食钱财,这次开仓放粮之后,剩下的存粮竟有些岌岌可危。
  陈王立刻派船前往豫州和益州,准备从这两地调取粮食回来。
  但派出去的船只却有去无回,几日后,水上巡逻的队伍仓促地求见陈王,并带回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主公,闻公率六十万士卒不断逼近扬州!还、还……”
  陈王脸色喜怒不定,沉声问道:“还有什么?”
  回话之人紧张地咽咽口水,“闻公还挟持了公子,让、让您主动去给他投降……”
  陈王心头火烧起,眼前有一瞬的发黑,他重重抬手拍在了扶手上。
  “整军!”
  *
  长江上,元里的大军已停在了扬州江上封锁线之外。
  数百艘扬帆大船整齐排列,大舰队纹丝不乱,声势浩大,气势恢宏,俨然一副大战姿态。
  但这一艘艘崭新宽大的战船上却有白色炊烟飘起。
  元里正带着士卒们吃着饭。
  这饭还并不是简单粗糙的干粮,而是一只只新鲜的鸡鸭猪羊。锅炉架起,热水烧起,士卒们喜气洋洋地抓着鸡鸭猪羊,等主船一声令下后,千夫长立刻喊道:“动手!”
  扬州封锁线内的巡逻船队下意识以为闻军要动手,正提心吊胆地准备躲避反击,却发现人家根本就没搭理他们。
  听到命令,所有士卒欢呼一声,随后比赛一般动作利落的一刀给鸡鸭猪羊抹了脖子,立刻就有其他士卒拿着木桶过来,接血的接血,烫毛的烫毛,清扫船板的清扫船板,各个忙得热火朝天。
  新杀的肉被分了下去,十个人为一组地看着一个锅子,说说笑笑间催着什长放调料。
  什长身上都存着十人用的调料,盐粒白糖胡椒姜片什么都有,什长也都放得很舍得。不舍得的什长也被嬉嬉笑笑的士卒举手报告给了百夫长,“咱们什长不舍得放调料!”
  气得什长笑骂着一脚踹上士卒的屁股,“肉还堵不住你们的嘴。”
  他们热热闹闹的忙着,没过多久,肉香味便浓郁了起来,顺着海风一路往扬州封锁线内飘去。
  陈王的巡逻船队都呆住了。
  他们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闻公的军队竟然还能这么轻松地在吃吃喝喝——他们看起来不像是来打仗,而是在野炊!
  巡逻队不敢放松警惕,但闻着被海风带来的肉香味,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却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肚子咕噜噜地叫了起来。
  闻军吃的肉好香啊……香得他们都提不起精神了。
  主船上,元里和部下们也正围着一个小锅煮肉。
  在他身边陪着的是相鸿云、郭茂、贾青以及水师统领顾越四个人,杨忠发、孔然、周公旦三人却不知道去哪儿了。
  众人姿态随意,虽不像士卒们一样玩闹嬉笑,但也并不紧张。
  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林田估摸着应当熟了,便拿着筷子碰了碰肉。
  肉块被煮得软糯有弹性,一戳便是一个小洞。林田立即夹起一块肥瘦相间、四四方方的肉放在碗内刷上酱料,并用菜叶细心卷好,将其连碗带筷地送到元里面前,“主公请用。”
  元里唇边还带着笑意,他抬手接过,笑道:“都动筷子吧。”
  部下们也不客气,拿起碗筷就笑呵呵地开始吃肉。
  等他们这段饭吃到最后一程的时候,陈王的水师才姗姗来迟。
  闻着空气里的肉味,看着闻军船上的动静,陈王的水师哪里还猜不出对方再干什么。饿肚子的响声此起彼伏,这些时日本就吃得少的水师眼神直勾勾地收不回来,口齿生津,越咽口水越饿。哪怕是一些将领的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脸上瞬间涨红。
  这肉味勾得他们一下子分心了。
  陈王走出一看,就瞧见闻军如此悠闲惬意的姿态,眉头不禁皱起。
  若无绝对的自信和把握,元乐君的士卒又怎么会这么轻松?
  陈王心中的警惕提高,他的目光扫过敌军船只,很快便察觉出了不对。
  这些战船和传统的战船相比并不相同。陈王见多识广,但也没有见过闻军船只的模样。
  难道这船就是元乐君的秘密武器?
  陈王沉思地道:“那船,就是你们先前说的能绞坏其他船只的铁头船?”
  身边有将领应了一声,“就是因为有这些船,我等上次才会毫无防备下被元里抓去了公子。”
  陈王应了一声,“那就避免直接冲撞吧。”
  扬州以水军立国,格外重视水师建设,在扬州庐陵还建有北周最大的造船坊,陈王手下共有战船两千艘。
  只是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作为其他类型的船只使用,还有很多停驻在造船坊中,在没有人力物力的支持下,这些船只没法当即调动。
  这样强大的实力也是让陈王傲视整个南方的缘由,他本以为他逃回来了扬州大本营后,元里会畏惧于此不敢追上来。但没想到元里非但追上来了,还如此的游刃有余,让陈王心中不由升起几分忌惮。
  元里既然能悄无声息地撤走扬州米粮,他是不是还藏着什么手段?
  而在这时,船上的人也吃完了这顿热乎的饭。
  元里接过手帕擦了擦手,起身走到甲板前,像是才见到陈王一样,故作惊讶道:“陈王竟也来了?怎么不说一声,我与陈王有旧,也可邀陈王一起用饭。”
  曾经为元里喊话的千夫长自觉站在元里身旁,扯着嗓门试图用嗓音威慑敌军。
  陈王虽心存疑虑,却反道而行之,命令船只缓缓向元里等人的船队靠近,整个人好整以暇,说笑似地道:“我杀了楚贺潮,你还要请我登船用饭吗?”
  元里冷笑一声,“请陈王吃饭,自然是让你吃好最后一顿饱饭。”
  陈王身边的人怒不可遏,就要张嘴大骂回去,陈王倒是心情很好地哈哈大笑,“我活了这么多年,你是第一个敢在我面前跟我说这话的人,元乐君,你很好,非常好!”
  陈王被搀扶着往前走了一步,他面上有了几分血色,倒显得比以往精神得多。等走到船头时,陈王便停了下来,他挥退了搀扶他的人,双手一甩便背在了身后,感叹万分地道:“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年轻人。但凡我能年轻十岁……不,五岁就好,只要我能年轻五岁,这天下都是我的,你元乐君也会是我的臣子,可惜啊……我们本不该走到这样敌对的局面。”
  元里不为所动,淡淡地道:“不。即便是你年轻五岁十岁,即便是你权倾朝野,我们也终究会走到这一步,陈王,道不同不相为谋。”
  陈王饶有兴趣道:“你觉得我的道不好?”
  元里笑了,“陈王觉得自己的道好吗?”
  陈王摇头,谆谆教导道:“元乐君,你什么都好,但却有一个缺处,那就是你将黔首看得太重了。”
  元里平静地看着他,心情没有任何波动。
  他甚至懒得反驳陈王,因为陈王绝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会改变想法。
  古代的统治者不知道百姓的重要吗?怎么可能不知道。
  无论是皇帝还是贵族世家、豪强地主,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于底层的百姓。所以他们比谁都希望年年风调雨顺,所以皇帝才会为百姓求雨祭祀,想要百姓有一个丰收年。
  然而统治者又不敢让百姓太过富裕。
  怕百姓吃得太好有力气造反,也怕百姓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具有思考的能力。
  统治者们为了巩固权力,开始推行愚民政策。他们将知识封闭在上层阶层之中,让百姓们没有文化,没有思考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