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渡-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雾城这些年发展得好,连带着当地的学校也办的越来越好。
  九中翻修了不止一遍,扩了好几百亩地,与记忆中的样子有了很大的差别。
  不过墙的高度倒是没什么变化,他还是轻轻松松地翻进去了。
  陈浮己凭着记忆去了老李的办公室,人正戴着老花眼镜批阅试卷。
  老李带的高一届,学校给他安排的课很少,明明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却还一直心系岗位,不肯下岗。
  见到陈浮己的时候,他一眼就认了出来,两人坐在办公室里聊了一会儿,大多数都是老李头在问,陈浮己在答。
  “你啊你,我当年还真是小看了你。”老李头感叹。
  期间有一个女同学来问题,看到陈浮己的时候,直接陷入了花痴。学校是个无声的大话筒,没多久,办公室门口聚集了一堆女生来看李老师传闻中的帅儿子。
  陈浮己没打扰太久就打算离开了,老李头非要送他出校门,说是他自己一个人出去,肯定又得翻墙,陈浮己没拒绝。
  刚出教学楼,路上就碰上了一个意料不到的陌生人。
  刘泽远今天来九中开会,没想到会遇上这位年轻人。
  陈浮己不认得他,直到刘泽远问了句:“你认得池沅吧,我对你有印象,她经常去找你。”
  提到池沅,陈浮己才略微有些印象,这人是池沅当年的竞赛老师。
  陈浮己顿了一下,转身对老李头说:“您先回去吧,我有些事想和这位老师聊一下。”
  刘泽远倒是对他说的话没太诧异,也能猜到陈浮己是想找他问些什么。
  老李原路返回后,两人一路寡言。
  走到那栋空置多年的实验楼下时,刘泽远忽然笑:“其实我当年撞见过好几次你们一起在学校里走。”
  陈浮己浅声:“是嘛。”他自己都快记不得了。
  “你们现在还有联系吗?”刘泽远小心翼翼地试探开口。
  “刚见过。”他如实回答。
  “这样啊,挺好的。”
  陈浮己不再犹豫,直接将心中的困惑问出口:“池沅她当年不是保送的科大吗?”
  他本科在科大读了两年,当时在各个学院都找遍了,都没发现这个人。
  直到几天前,再次遇到,才从周林野那里得知,她本科和研究生都在育大读的。
  “哎,这孩子当年太心高气傲了。”
  刘泽远谈起往事,神色间流露惋惜。
  那年池沅从雾城回去没多久,大概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样子,池沅忽然和池汉中和何淑说自己不想走科研道路,不想选生物信息学这个专业。
  思及最初,她为什么会选择生物信息学这个专业,是因为何淑从小就将她往这条路上带,久而久之她自己都觉得走这条路是理所当然的,从来都没想过自己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意愿,对何淑来说,压根不重要。
  她做出这个选择时,何淑当然不同意,母女俩闹了好几天,从来都没有那样脸红脖子粗地吵过,池沅连“为什么自己会遇到你这种妈妈”的话都说了出来。
  少女第一次反驳母亲,其中有自己沉思熟虑,也有很多的冲动成分在,似乎就是在和何淑较劲儿,证明自己也可以选择对的道路。
  她铁了心地要放弃保送,参加高考,选择教育专业。
  重新返校的那一个月,母女俩没有说过一句话,冷淡到就算在家里见着了也不打招呼。
  但或许就是因为家人的不支持与她自己的心态问题,加上比起别人,池沅空了两个月的间隙时间。
  最后高考成绩下来,很不如意,与她平时的成绩相差七八十分。
  这个分数,是她学业生涯里从来都没有过的记录。
  全家人都崩溃了,包括池沅自己。
  考完之后,她是有预料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却还是有把握能进到喜欢院校的教育专业,可事实上真的没想到是这样糟糕的结果。
  何淑直接被她气到心梗,进了医院,之后一直患有心脏疾病,不见好转。
  连一直偏袒她的池汉中,对她也是失望不已。
  更何况是她自己。
  她这二十几年,最灰暗的时光大概也就是在得知高考分数那半个月。
  如果不曾站在高峰上,那就不会有一落千丈的低谷。
  因为她一直都是优秀学生最好的杰出代表,也是父母随时脱口而出的骄傲,一旦跌落曾经那个位置,很难再站起来。
  这件事,无论是对她父母,还是对池沅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沉痛而又巨大的打击。
  陈浮己听完这些话后,心下一滞。
  期间还有很多刘泽远故意忽略过的的细枝末节,但陈浮己自己也能猜到那条回信背后的大概了。
  作者有话说:
  晚上换个新封,记得告诉我好不好看~


第43章 “是你吗?”
  三月末尾。
  火车沿着青藏铁路线不断前行; 越过重重巍峨的昆仑山脉,一路上看尽戈壁雪山,蓝洋湖泊。
  牛羊成群; 分散在草原的各个地带。
  再往远看些,能看到不少一步一叩首心怀虔诚的人们。
  池沅靠在火车窗边; 鼻翼下挂着通氧气的吸管; 随着进藏后海拔的升高; 她高反的恶心感就越来越强烈,甚至耳边时不时地传来耳鸣。
  同行的女生比她的状况要好些; 一路上都在用相机记录美景。
  手机响了一声,是池汉中给她发消息:【好好照顾自己,散散心。】
  她还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短期支教活动; 为期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够她想清楚前路何方了。
  池沅没把这件事没告诉何淑,但池汉中知道; 两人都缄默不语地暗示是毕业旅行。
  她看完消息后黑了屏幕; 移开视线,望向窗外。
  半个小时前; 还是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现在却已经风雪冰雹满天飞舞了。
  杜可给她接了杯温水过来; “好点了吗?”
  脑袋还是晕晕的; 估计还没习惯。
  “还行。”能坚持。
  坐火车到达拉萨; 之后有专门的司机来接他们。
  一辆大客车上,坐着的都是年轻人; 来自各地; 此刻都有共同的方向。
  杜可性格很好; 一路上都在和前排的男生交流之前支教的心得体会。
  怕池沅晕头无聊,特意把靠车窗的位置给她留着。
  夜深十分,才到达安排好的休息住处。
  一行穿着藏服的人在停车处等着,手里都拿着一条白色的绸缎,原本他们都是坐着的。见客车闪着灯开过来后,一行人都站了起来,疲惫的面容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这个月份的藏区很冷,尤其是晚上,像是把人冻成冰块一样。
  下车之后,没了暖气,池沅冷得打了个抖擞,浑浑噩噩的神经都清晰了起来。
  杜可穿得比她少,只好依偎着池沅取暖,两人裹着一层厚厚的披肩。
  车外站着的都是本地人,为首的是个模样看着憨厚慈祥的大叔,他走过来,弯了弯腰,随后在池沅脖颈上戴上哈达,笑着说了句:“扎西德勒!”
  之前有听过,扎西德勒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吉祥如意。
  池沅笑着温声回了一句。
  每个人都有哈达,藏区人民热情好客,在他们住宿的地方还烧了篝火,让他们过去玩一玩。
  杜可他们去了,池沅没有,她高反了一天,现在只想睡觉。
  蛮达是一个比较贫困小镇,不仅文化土地比较贫瘠,经济建设也不太好。
  房间是一个水泥房,摆设了两张床,甚至连门都没有,只是一帘门布,上面的花色很有地方特色,色彩交织在一起,透露出灵性与吉祥。
  一眼就可以扫完整个小房间,小到连厕所都没有。
  她出去看了看,每个房间都是一样的。
  有个穿着红白色藏服的七八岁小姑娘看见她在找什么东西,于是走过来怯生生地看着她。
  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前在外面打过工,所以她会说一些普通话,但很不正宗,有浓浓的口音,但能听懂:
  “阿吉,你是要水吗?”
  池沅垂眸看她,蹲下身子:“请问你们这儿有卫生间吗?”
  她找完整个住宿地,都没看到。
  “山上有,但是很远,一个人晚上上去不安全。”
  池沅疑惑:“那你们平时怎么洗澡和解手呀?”
  “学校里有厕所。”说到后面,小孩越来越小声:“水管还没有接通,每隔半月阿妈会带我们去洗澡,不过阿妈说,等铁路修好了,水管就会修的。”
  池沅原本想摸她脑袋,但是怕有忌讳,毕竟风俗习惯都不太一样。
  于是转而摸了摸她肩:“你叫什么名字啊?能告诉我吗?”
  “卓玛。”
  池沅从包里掏出几颗大白兔放在卓玛的手心里,是今天杜可给她的。
  “谢谢。”
  卓玛捧着糖,高原红的脸蛋上多了一抹羞涩的笑意:“阿吉,如果你要水的话,我可以帮你烧。”
  “不用了,去休息吧。”
  原本想洗个澡,但没地方洗,也不想麻烦人家大晚上地给她烧水,于是只好作罢。
  回房间之前,找卓玛要了个盆去厨房接了一些热水,用帕子随意擦了擦。
  池沅躺下没多久,杜可就回来了。
  太冷了,杜可只裹了一件轻羽绒,不耐冻,只好先回来了。
  两个人晚上都睡得不太踏实,可能是有水土不服,加上池沅还没适应海拔,总感觉自己有些想吐。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一群年轻人都是没睡醒的样子,看起来大家在这儿的首夜都过得不太好。
  有了昨天的经验,和池沅同行的杜可今天裹了一件大大的羽绒服在身上。
  池沅还是那副蔫蔫的样子,脸色比起昨天都白了一些,杜可问她情况怎么样,她觉得没什么差别,可能还要再适应适应。
  住宿处离学校不远,他们在昨天给池沅戴哈达的那位大叔带领下,一起去的学校。
  听本地人说,镇上就这一所学校,小学和初中都是一起的,只是上课的教室不一样,如果要上高中,得去拉萨或者其他市。
  因为教育资源的落后,以至于能考上高中的孩子很少,所以大多数父母觉着与其让孩子来读书,不如在家放牛羊,至少还能是一份劳动力。
  虽然在来之前,大家都已经了解过蛮达的教育情况和生活环境了,但明显亲眼看到更让人唏嘘。
  甚至不敢想,这居然还是现在社会存在的情况。
  这是来学校的第一天,校长给他们分配了班级,并讲述了学校的情况。
  学校里现有的教师是二十二人,学校里有近两千个学生,小到一年级,大到初三,很难管理。
  因为教育资源的缺乏,意味着一个老师身兼数职。
  他们这一行有六人,校长结合资料上的情况,与他们做了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你们先和孩子了解一下,明天再正式上课。”校长说。
  大家应下,各自去了自己对应的班。
  池沅和杜可教的三个班都一样,两人一起去的。
  去的时候,班上的老师正在上课,她们就在窗外站了会儿。
  期间杜可接了个电话走开了,留下池沅一人。
  她百无聊赖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这里的环境确实不算好,甚至连有些地方的山村学校都比不上。
  操场全是水泥地,没有一块像样的草坪,孩子们也没有穿正式的校服,大多数都是穿着厚重破旧又不合身的羽绒服,看样子应该是别人捐的。
  老师上课普遍用的藏语,教室里没有多媒体,学生的课桌上只有书本,简陋到了极点。
  这所学校,大多数都是小学生,初中的很少,尤其是初三,刚听校长说,初三的学生总共还不够一个班,有些是自己不想学,有些家里不让。
  池沅思索着,转身寻望的时候,偶然看见一个十多岁的男孩,站在石头上准备爬电杆翻墙。
  怕出事,池沅老远就冲他喊了句:“下来!危险!”
  男孩到这个年纪,皮得很,冲池沅回了句她听不懂的藏语,继续玩自己的,一点都没察觉到危险。
  眼看着就要爬上电线桩子,池沅急跑了过去,将他拽了下来,两个人都摔倒在地上。
  杜可听见池沅那边的动静,望了过去。
  只看见池沅躺在地上,脸色憋得通红地喘,话都说不出来了。
  被她拽下来的男孩,一时也被吓到了,回过神来连忙喊人。
  池沅喘不过气来了,整个人像是一条濒死的鱼,杜可跑过去将她扶起来。
  男孩进去找了人拿出氧气罐出来,辛亏两个人当时都没有慌神。
  之后当地人再把池沅送去了卫生所。
  蛮达只有一处卫生所,还是前几年因为铁路局的缘故才修建的。
  铁路工人经常进山,怕出现避免不了的塌方事件,就在铁路局里安排了个医务所,同时也给镇上的人开了个方便。
  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