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浪汉……吓人是吓人了点,总比那背后站着季秀娥的黄俊平强。
  俗语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必须要经过媒人说合,才能够结成连理。
  媒人可以是主动揽活,为全然陌生的两个人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早已有意的男女穿针引线。
  虽然季妧这边人选都已定下,不需要媒人带着相看了,但对外总要有个说法。
  总不能大刺刺说是季妧自己看上的……
  寡妇做媒不吉利,谢寡妇就想让季雪兰回去跟杨氏说说,让她来当这个媒人。
  季雪兰回去不多会儿就回来了,脸色不太好看。
  谢寡妇问她咋了?是不是杨氏有啥不方便的地方。
  杨氏没啥不方便的,就是听到要入赘的是谁后,死活不肯当这个媒人,怕别人笑话季妧的同时,连带着也笑话她。
  然而这话季雪兰怎么说得出口?
  杨氏是季妧大伯娘,季妧又有惠于他们一家,论情论理杨氏都不该拒绝。
  季雪兰好说歹说,甚至和她大吵了一架,可杨氏逼急了就是哭……季雪兰深觉得对不住季妧。
  没法子,只能说杨氏最近身体不舒服,而且她没见过大场面,怕做不好。
  别人不知,季明方心里却门清,杨氏哪里是身份不舒服,分明就是不愿出这个头。
  他气的不轻,转身就要回家找杨氏。
  季妧又怎会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出声喊住了他,说等会儿还有事要他做,硬把他给拦下了。
  快到晌午的时候,估摸着镇上卖胡辣汤的几家该回来了,谢寡妇去了趟旺婶子家。
  旺婶子得知季妧要成亲后的震惊自不必提,但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当这个媒人。
  听说大日子就在后天,这般仓促,心知谢寡妇一个人操持不过来,便决定把自家生意停两天,吃罢晌午饭,喊了冯六嫂一起,过去给季妧帮忙。
  冯六嫂路过许二嫂家时说了一嘴,同住一个门头的高婶子也知道了。
  高婶子正闲着没事做,许二嫂也决定暂不去镇上摆摊了,几人碰头合计了一下,一块去了季妧家。
  谢寡妇本来还愁人手不够,这下子尽够的了。
  人员齐聚在前院堂屋,落座后商量具体流程。
  乡下地方比不得大户人家,不太讲究三书六礼那些大排场,礼俗上能简化的都简化了。
  但有些却是不能简化的,比如换帖合八字。
  即由媒人将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再把女方的生辰八字带给男方,双方家长分别请相师推算这对八字合与不合。
  合,则婚事继续;不合,婚事免谈,就此打住。
  季妧坚持不用合,谢寡妇没辙,就跟“媒人”旺婶子说,八字已经合过了,天造地设的一对,特别合适,这一步可以跳过。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会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也就是向女方送一笔厚礼。
  因风俗差异,过礼没有一定成规,专看个人心意。
  鸡鸭数只,酒水数坛,此外还有糖果点心、布匹尺头什么的。
  家境好些的,送整头牲口和金银首饰的也不是没有。还有些地方,要给女方双亲做鞋袜一双衣衫一套。
  这项不用说,谢寡妇也知道行不通。
  流浪汉是个光棍,各种意义上的光棍,吃住都是季妧的,他拿什么送给季妧?
  季妧这个时候又说了,过礼都是婚事的主动方给被动方送礼,按说应该她给流浪汉备礼的,毕竟是流浪汉嫁给她,又不是她嫁给流浪汉。
  谢寡妇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可她一个姑娘家,给男方送礼,说出去终归不好听。再者流浪汉把季妧都要到手了,占了这么大便宜,还要什么厚礼?
  略过略过。
  至于择期,昨日季妧跟季秀娥说的是三日后,抛开今天,总归还剩两天,大家劝她把日子再延延。
  终身大事,一辈子只一次,就算不能学那些有钱人家大操大办,也该好生准备准备,这么急慌慌的,岂不是太委屈了?
  至少选个良辰吉日,这关系到以后两人能不能过的顺风顺水。
  季妧明知一切都是假的,不愿在一桩假婚事上多废时间,是以并不打算拖延。
  谢寡妇愁的慌“你这嫁衣都没绣呢,还有喜鞋。”
  关北的传统,新娘子出嫁,嫁衣和喜鞋都要自己做。
  季妧干笑道“让我亲自动手的话,我怕是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
  谢寡妇“……”有道理。
  旺婶子就说由她们来做,连夜做,绣花啥的怕是不能了,时间不够。
  高婶子插了句嘴“那边咋办,他的喜服……”
  做两套也来不及呀,还要缝龙凤被呢。
  季妧很豪气的大手一挥“买!衣服、鞋,缺啥买啥。”
  流浪汉都愿意配合入赘了,总不能亏待了人家。
  众人再次叹气,不知季妧到底图那人个啥。
  婚期定下后,还要敲定邀请哪些亲朋好友,寻常人家不兴送请柬那套,多是着人去请。
  季妧哪有什么亲朋好友?她住这么偏,连一个门头的都没有。
  流浪汉就更不用说了。
  好在季妧也不在乎凄清不凄清,打算略摆几桌酒席,请请这些帮忙的人算了。
  谢寡妇提议,要不就近请点乡亲来捧捧场?
  季妧摇头,说等到了那天,她就算把人请来,估计也没几个敢留下吃的。
  谢寡妇想想流浪汉那张脸,不说话了。
  该定的定下,大家就开始分头忙活起来。
  头一件事就是去镇上采买,衣料啊、食材啊,还有杂七杂八一应物什。
  季妧还想着当天酒席她自己掌勺,结果被一致否决了。
  宁可花几个钱从邻村请红白案的大师傅,也没有让新娘子亲自上阵的道理。
  谢寡妇让季妧这两天好生歇着就成,季妧就这样被迫当起了甩手掌柜。
  不过也不是真甩手,有一件事还是需要她去解决的——流浪汉的户籍问题。


第321章 落户籍
  季妧曾经听人说过,早些年的现代社会,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便没有领结婚证的习惯。
  只要办了酒席、宴请了邻里亲朋,两口子就算结为夫妻了。
  哪怕男女双方在一起过了好几年,儿女都有了,说要离婚,也仅仅是女的从男方家搬走,不存在办理离婚手续以及财产分割的事。
  所以她一直以为,当着村里人的面拜拜天地、走走流程,也就够了。
  高婶子却提醒她,远远不够。
  首先,得要有份婚书。
  婚书又被称为龙凤帖、鸳鸯礼书,分为正书与别书。
  正书是男方家请求婚姻的通婚书与女方家允诺婚姻的答婚书,内容多是一些虚话套话。
  诸如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诗咏关雎、雅歌麟趾之类。
  别书才是婚书的主体部分,分别记录了男女双方各自的真实情况。
  不过后来简化了许多,写上新人的家庭关系、生辰八字以及行礼的吉日吉时即可。
  只有结缔了婚书,夫妻关系才算得到了认可。
  季妧听罢,目瞪口呆。
  “可,可那不是许婚时的契约吗?”
  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确定婚事后,签订婚书。写好的婚书既要留给媒人留底为证,还要分给男女双方供日后成婚之用。
  这个环节确实非常重要,但、但大丰村这种地方,就不是那么必须了吧?
  季妧私心里很想把这个也省去,因为这玩意好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便双方签订了婚书,毁约的事也时有发生。
  若是男方毁约,只需要跟官府说明,放弃聘礼就万事大吉,充其量只是些经济上的损失。
  但若是女方毁约,男方告上衙门,官方凭借婚书,不需问是非缘由,仍然会把女方重新判给男方。
  也就是说,一旦签了这个东西,女方就不再有毁约的权利。
  所以它的法律效力,好像只是针对女性而已。
  季妧可不想给自己头上套个紧箍咒,把自己置于一个十分不利的位置。
  何况她和流浪汉只是演戏而已,没必要搞这么真。
  “高婶子,这个可以略去的吧其实,咱们乡下,不需要这些……”
  高婶子摇头“早些年确实没人管,但自打潘知县到咱们邺阳就任,这一块突然就抓紧了。一开始没人当回事,后来各村里正还被叫去衙门训斥过。咱们村孟里正就被骂的狗血淋头,回来就敲锣把村里人都召集到老榕树那,一再申明了,男女婚事必须按章法走,否则罚钱都是小的,怕还要到衙门里挨板子。”
  季妧叹气,原来她是没赶上好时候,没空子可以给她钻了。
  “可以不用去衙门吧?除了那个官方的婚书,不是还有个私约吗?”
  私约又叫民间婚书,是男女双方通过中间媒人私下签署的婚约,不需要到衙门办理。
  历朝对待私约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不予承认,有的则视为有效凭证。
  而事实上,民间私约一直盛行不衰,那是不是说明她也可以……
  “早作废了,官府明令规定,两姓联姻必须要到衙门的那个啥子科?户科还是礼科来着,去领婚书。可以由本村里正代为办理。”
  季妧瞬间愁云满面。
  麻烦倒是其次,关键流浪汉是个黑户啊。
  高婶子又说了,这个也得找里正解决。
  得,那还是去找吧。
  孟里正没想到季妧会来找自己。
  说实在的,他现在对季妧的心情,略有些复杂。
  不过他这个复杂,并没有太多不好的成分。
  毕竟年初那会儿赈灾筹粮,季妧可是给他出过主意帮过大忙的,为此还得了县尊的赞赏,他念这个好。
  之所以复杂呢,还是因为宋璟和她的那些传闻。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宋璟会喜欢季妧,而且还被拒绝了。
  这事闹得……多尴尬呀,连他这个舅舅也跟着尴尬。
  今日季妧突然上门,他还以为是冲着宋璟来的。
  心里想着,这是后悔了、开窍了、回心转意想答应了?
  可惜晚了几日,宋璟已经娶了别人,难道她没听到这个消息?
  唉,算起来,他和季妧也是同病相怜,注定是被抛下的那个……
  “你坐。”
  孟里正指了指季妧旁边的长条凳。
  正琢磨着该怎么把这个残酷的事实告知季妧,季妧就开门见山的把来意说了。
  孟里正屁股将挨到凳面,闻言一下子坐偏了,噗通一声摔了个四仰八叉。
  季妧也不能干看着呀,上前搀了他一把。
  孟里正爬起来,都没顾得上拍拍灰,就瞪着俩眼问“你刚刚说……你再说一遍?”
  季妧只好又重复一遍。
  “你、你要招赘?招那流浪汉入赘?”
  季妧点头“就是他,我听人说要找你办婚书,还有流浪汉户籍的事,你看……”
  孟里正木呆呆的。
  他觉得要不就是自己耳朵不好使了,要不就是季妧疯了。
  “你认真的?”
  季妧皱眉“里正叔,你当我闲的没事跑这来给你说笑话呢。”
  “那倒不是……”孟里正咳了几声,弯腰把条凳扶起,一只手按着凳面坐下,“你坐、你也坐。”
  季妧依言落座后,孟里正叫小孙子把烟袋送来。
  他近来愁事多,宋璟大婚那天,被宋氏族人刺的心里不痛快,回来就和婆娘吵了一架,婆娘被气回娘家了,儿子儿媳们也不敢往他跟前凑。
  愁啊,抽几口好歹能松缓一下心情。
  季妧见孟里正摆出一副沉思着的表情开始吞云吐雾,有些头疼。
  她实在闻不惯这种旱烟叶的味道,觉得呛人的很,就出声催促“里正叔你有法子没有?如果户籍落不了,那先不办婚书行不行,等过两年再补办?”
  两年后流浪汉早成失踪人口了,也就无需办了。
  孟里正终于结束了沉思,吐尽嘴里的烟气后开口。
  “没有婚书是万万不行地。至于户籍嘛……流民想要在当地落户,确实需要满三年方可。但也不是没有特例,你刚好就符合这种特例。”
  咵嚓一声,季妧的梦碎了。


第322章 天经地义
  家乡遭灾流落异地的灾民,不想返还原籍的话,可在当地府衙挂上号,然后找一处地方落脚,开荒种地养活自己。
  三年后,官府清查人口重新造册时,自会添上去。
  但要确保,此人不是逃民,也不是逃犯。
  之所以有这个规定,主要是防那些想逃避赋税,或者想到那繁华富庶之地安家,户籍迁不走,就故意伪装成流民的人。
  孟里正觉得流浪汉肯定不是这种,关北又不是繁华地,脑子有病才想往这迁。
  至于第二种……
  季妧把流浪汉安置在土屋那会儿,他觉得不妥,偷摸去看过一回。
  被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