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妧都说了,行善也要量力而为。
  “里正叔,谢姨说的对,遭灾的乡亲们要紧,我们暂时还撑的住,只希望这些粮食能帮上点忙。”
  里正叹了口气“这哪是一点,你这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季妧皱眉“情况很严重吗?”
  捐之前她是大致估算过的,只要有半数人愿意伸出援手,哪怕捐的不多,也足够受灾的乡亲撑下去。
  但如果实情超出想象……
  她无论如何得先确保自己和大宝不会饿死,不过她手头还有些银子,真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这些都可以捐出来。
  但这时节,有银子也难买到粮食,更何况她的存银也就那么点,根本是杯水车薪。
  “咱们村情况倒是还好,关键一让捐粮食,都跟要他们命似的。家里穷的我都没登门,挑得都是家里稍微过得去的,可不管去哪家,一见面都扯着我哭穷,好说歹说,嘴皮子都磨破了,才给舀了小半碗,就这……”
  里正指了指身后的瘪口袋“跑了一上午,这个小半碗,那个小半碗,拢共凑了这么点,够干啥……唉!”
  这场雪灾,若说乡下是房屋损毁最严重,那镇上和县城就是粮食缺口最严重。
  可镇上和县城就是再严重,也有富家大户认捐。
  庄户人家虽说不敢与之比富裕,但守着田,每年交了税,除开卖粮换钱的部分,或多或少都会留些口粮,确保全家能过到下次收成季节。
  食不果腹的是少数,只要那些家有余粮的多数,肯匀一些出来帮助受灾的人,大家肯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关键是愿意的少啊!
  他还不能指责,还不能强迫,毕竟这事讲的是自发自愿。
  他只能以身作则,跟自己婆娘又打了一架,硬从家里扛了两袋谷子出来。
  但好像也没啥效果。
  如今光谢寡妇和季妧两家就捐了四口袋,他颓丧的精神立刻又振奋了起来。
  季妧看着他突然容光焕发的脸,就猜到里正是要拿她和胡家树典型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样的道理,树典型就和树靶子差不多。
  季妧拦下他“里正叔,我倒是有个建议。”
  里正虽然没报啥希望,但还是表示愿意听听看。
  “你可以搞一份白名单。嗯……就是,比如,用红纸把捐款人的名字记下来,之后再在全村人面前展示出来。”
  里正没太懂“你是说记账?这个可以。捐的粮就算借的,等灾情过去,地里有了收成,再还回去,这样一来捐粮的人家应该会放心不少。不过账本怎么展示?”
  “不是账本,就是一张荣耀证明。至于展示,可以在村口树一个木牌,然后把这张纸贴上去,或者把字刻到木牌上。”
  告诉他们粮食会归还,只能稍微宽一下心,但有了这个大红榜,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哎呀!”里正猛一拍手掌,双眼直放亮光,“这不就是功德榜嘛!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
  他背着手在院里踱了几步,然后猛地停下来道“不仅要把名字写上去,我还要把每个人具体捐了多少写上去,到时候,哼哼,看有些人脸不脸红!”
  季妧赶忙阻止“里正叔,过犹不及啊!你这样,逼着乡亲们去相互比较,谁捐的多了谁捐的少了,总有人脸上不好看。到时候这个、这个功德榜不但没起到嘉奖的作用,反而成了羞辱。许多人家确实拿不出来更多的粮食,为了避免这种羞辱,或许干脆就不捐了。那这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总之就是坏了事吗?”
  虚荣和攀比心,几乎人人都会有,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毛病。
  她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手段虽然有点那个啥,归根结底讲得还是愿者上钩。
  但若去肆意放大这种弱点,那性质就不同了。
  不但促不成正向引导,还把口头上的自愿捐款演变成了实际上的道德绑架。
  就算别人捐了粮,只怕心里也没有半分做善事的喜悦,而是满肚子的怨言和戾气。
  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做法不当,变成了一件坏事,那就有悖初衷了。


第134章 着实是个人才
  里正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个理。
  “那数额就不写了!妧丫头啊,叔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这脑袋瓜子比我家璟儿都灵光。你放心,功德榜上,叔一定把你名字写第一个!”
  季妧简直要给跪了。
  她费了这半天口舌,若还把她名字写在头一个,那她图什么?
  “不是……里正叔,你听我说,你不能这么做。”
  里正大手一挥“你不用不好意思,你这又出粮又出主意的,叔不能让你寒心,怎么也得让你风光风光!”
  你现在就是让我寒心啊。
  季妧深吸一口气,尽量冷静下来和他讲道理。
  “里正叔,是这样的。既然数额都不写了,那就更应该公正到底。如果仅仅因为谁出的粮多就把谁排在前面,那还有什么意义?你应该跟大家说明,排序只根据先来后到,这样他们才不会因为计较谁多谁少的问题,而影响捐粮的心情和积极性。你看你一上午也去了不少人家,下午才登的胡家的门,把我们写到头一个,是不是不太……”
  里正听到最后,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你说的对,我上午绕这一圈,村里人都看在眼里的,确实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太影响形象。”
  临走前,他重重拍了拍季妧的肩膀,一脸满意“妧丫头啊,你是个好的。太知道为叔着想了,叔很感动。”
  季妧维持着尬笑把他送出院门,心道只要你不把我名字写第一个,我也很感动。
  后面的走向有点超出预料,但也证明了里正着实是个人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从胡家离开后,并没有立刻就去敲下一家的门,而是花了小半天时间,不知道从哪组了个乐队。
  原本由零星几个人组成的募粮队,一下子变成了一串人。
  当先自然是里正打头。
  在他身后,两个汉子抬着一块半人高的木板,木板上贴着红纸,顶端还披着一朵大红花。
  旁边另有一人专门捧着毛笔和提早研好的墨汁。
  走在当中的,还是之前负责拿口袋的那几个。
  最后面就热闹了,敲小锣的,打腰鼓的,还有吹唢呐的。
  跟上午一比,这规模和气势立马就上去了。
  一行人敲敲打打,先去了郭四叔家。
  郭四叔是村里的乡老之一,素来很有威望。
  村民有了啥矛盾纠纷,甚至不用他这个里正出面,郭四叔三言两语就能给调停了。
  村里人因此都很敬重他,平日摘把菜打条鱼的都会往他家送。
  那这敬重总不能白受着,又不是观音菩萨,受人香火,总要办点实事。
  就算不以身作则,也总要做个表率嘛。
  抱着这种想法,郭家是最早上门的。
  没想到连郭四叔面都没见着,就被他几个儿媳妇堵在门口一通哭。
  里正就想不明白了,别人哭穷就罢了,他家是咋有脸哭穷的。
  三个儿子都在南方跑货,大孙子在县城给人当伙计,小孙女郭玲打小送进白家,现在都是小姐身边的一等丫鬟了,听说每个月光例银就一两。
  这还是她们自家人出去说的。
  哦,平时喜欢听人夸好话,到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就处处过的不如人了?
  里正憋了一肚子窝囊气,最后只要到小半碗粮食。
  打发叫花子呢!
  如今他重整旗鼓,第一个上门的还是郭家。
  几个儿媳妇站在门口面面相觑。
  老大家的强挤出一副笑脸迎上前。
  “里正,你看你这是……最近家里又没啥喜事,你这一弄,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人要出殡呢……”
  里正板着脸道“可不敢这么说!四叔身体硬朗着呢,你咋能咒他老人家?”
  老大家的被他噎的说不出话来。
  也不好再哭一次穷,毕竟已经有许多村民跑过来看热闹了。
  闹出这么大动仗,郭四叔再不露面是不可能了。
  他披着棉衣,趿拉着棉鞋,装作一副刚从炕上起来的样子,说话之前还扶着门框咳嗽了几声。
  “大侄子啊,你看,年纪大了,身上毛病多,喝了好几天药都不见好……你这来了咋不进门呢,快进来喝杯茶。”
  里正挂着笑脸道“那四叔,您可得多注意身体。我就不进去了,这趟来也是有正事要办。”
  他往身后指了指。
  郭四叔像是才注意到似的,眯眼看了看,问“这是……”
  “这是功德榜。”
  趁着围得人越来越多,里正把功德榜的用途大致说了一下,末了还特意强调了一番。
  “……不管捐多捐少,全都榜上有名,排名只按先后,不论多少……稍后我会让人在村口立一块石碑,找时间把红榜上的名字刻上去,让子孙后代都记住为咱们大丰村做过贡献的人……等雪灾过去,我还要去县里,请县尊大人亲自嘉奖……”
  人群里瞬间炸开了花。
  他们起初不愿意捐,是觉得没啥好处。而且一致认为,就算他们不捐,里正和知县大人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村民饿死。
  不过现在,大家不这么想了。
  就像文人武将都以被后人树碑立传为荣,老百姓也对上功德榜有着发自本心的渴求。
  这可是做功德呢!为子孙积福,还能被后人铭记,平时求都求不来。
  还能得知县大人嘉奖,这是为祖上添光的好事啊!
  众人心里的变化,里正看在眼里。
  郭四叔还是那张老脸,但态度也明显有了松动。
  里正见状,趁热打铁。
  “乡亲们一致认为,功德榜的头一位,非您老人家莫属!所以我第一个来找郭四叔,您看看,纸上还是干净的,得等您老的名字落上去,其他人才好跟上……”
  他没提早上来过一回和半碗粮的事。
  郭四叔本来心里是堵着气窝着火的。觉得里正谁都不找偏找他家,是成心拿他当肥羊宰,他不想当冤大头,所以才闭门不出。
  但这一次,门口围了这么多乡亲,众目睽睽之下,他要是还一点血都不肯放,以后村里有啥事谁还肯找他,那他还有啥威望?
  不过里正的话倒是很合他的意。
  这些年他为村里没少操心,自问功德榜是理该上的,也合该排在第一位。
  罢了,反正家里粮食还多,匀出一袋半袋也不当什么。
  “既然乡亲们都这样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里正大喜,伸手做请状。
  “郭四叔一笔好字,就由您亲自写上去吧。”
  郭四叔点了点头,弯腰把棉鞋提上,走到红板前站定,接过毛笔,一笔一划把自己大名写了上去。
  末了,还捋着胡子欣赏了一会儿。
  里正少不得又说了些好话,然后才让人扛着满满一口袋粮食,吹吹打打往下家去了。
  季妧被胡细妹拉出来看热闹。
  郭家门口这出戏,她从头看到了尾。
  里正活学活用,还在她提出的建议上进行了升级和发挥,没毛病,除了有些官僚主义……
  好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受灾的村民,而且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不然还真有种为虎作伥的感觉。
  不过,她现在的感觉也很复杂就是了。


第135章 既酸又恶
  有了郭四叔做表率,后面的进展就顺利多了。
  村民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捐粮捐的颇为踊跃。
  整口袋半口袋的有,几盆几瓢的也不少,反倒是给半碗的没了。
  说到底,谁不想上这个榜,受人瞩目,受知县表扬呢?
  而且里正也说了,多少都行。
  不过为了在功德榜上呆的心安理得一些,也不能太吝啬,不然总觉得亏心……
  当然,也并不都是顺利的。
  进行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免不了总有那么些个闲人说些糟心的闲话。
  “不是俺讲,里正你这事办的可不地道。”开口说话的是麻六姑。
  里正一愣“哪不地道了?”
  “俺们这一块有几家拿得出手的?你受累往这跑一趟,总共也筹不到多少,这一瓢半瓢的能中啥用?”
  里正站的地方正是麻六姑门口,不过捐粮食的可不是麻六姑,是她对门邻居。
  “六姑你放心,我收完这家就走,凡是家里有难处的我心里都有数,你们就是要捐,我也不能同意。”
  里正以为麻六姑是舍不得粮食,怕自己下一个去敲她的门,因而说这番话也是出于好意。
  谁知他的好意却恰恰刺中了麻六姑的隐痛。
  她家是穷,但里正当着这么多人面大刺刺说出来,不是故意腌臜她吗?
  麻六姑气拱拱道“俺们穷俺们心里有数,里正你又何必贵脚踏贱地,怎地不去管不穷的要粮?”
  里正被她不阴不阳的语气弄的也有些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