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小侄子一比,他那叫什么偏爱,只是不那么讨厌罢了。
  想到这里,他又看一眼嘉靖帝怀里的小侄子,心中更是愤懑。
  景王府内妻妾成群,怎么就
  没人给他生个一儿半女?
  比起景王的郁闷,裕王却是如坐针毡。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现在他爹给他儿子赐了这么个名字,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他儿子可没想这么多,时辰不早,小家伙玩够了,也有些困了。
  帝王的多疑和善变吓不到他,血脉的羁绊却能让他靠在皇爷爷怀里,惬意的打了个哈欠,头一歪,安然入睡。
  嘉靖帝身边从来不缺惧怕他的人,他是天子,普天之下,没有人不臣服于他的脚下。
  可小皇孙不怕,非但不怕,还很喜欢他这个皇爷爷,甚至在他怀里睡着了。
  嘉靖帝看儿子不顺眼,看孙儿却怎么看都喜欢。尤其看他紧贴在自己胸前安睡,那么小小的一团,软软糯糯,小手攥着他的龙袍,甚至不舍得让乳母将他抱走。
  但小家伙睡熟了,容易着凉,他也不可能一直抱着。虽有万般不舍,却还是让乳母将孩子抱了下去。
  宴会结束,大臣们三三两两结伴出宫,私底下都在议论今天皇上对小皇孙的态度。
  尤其是那个意义非凡的名字,这似乎预示着一潭死水的朝堂,即将迎来新的风向。
  景王迫不及待找到严嵩父子:“阁老,我父皇他不会……”
  严阁老历经宦海,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一个名字而已,王爷稍安勿躁。”
  严世蕃说道:“王爷想要成大事,也该早日考虑子嗣问题。”
  生孩子这种事,那也不是他想生立刻就能有。不过今日这场百岁宴的确让景王看得眼红,回去就把造人之事提上日程。
  诸位大臣各自回府睡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酒醒了,再仔细一想,一个名字而已,又是皇长孙,当然得挑最好的起,未必就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
  众所周知,嘉靖帝成日求仙问道,一心追求长生不老。他连立储都这么反感,对一个刚满百日的婴儿能有什么指望?
  百岁宴之后,嘉靖帝连着好几日心情大好,时常对身边的人提起小皇孙,多么可爱聪明惹人疼。
  他的心情好了,玉熙宫里大大小小的太监,也跟着过了几天好日子。
  嘉靖帝心里总是记挂着他的小皇孙,时常处于一种想见孙子,又不想见儿子的矛盾当中。
  于是,他便更加频繁的向裕王府赏赐东西,金银器物、吃穿用度一大堆,传旨的太监还得特别强调,这些都是皇上赐给小皇孙的。
  裕王看着这些用得上用不上的东西,愁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嘉靖帝身边的道士蓝
  道行为了讨他欢心,用扶鸾之术传达神明的意思:“陛下潜心向道,三清上仙有所感应,遂遣仙童下凡,投生皇家,定能保大明朝国运昌隆,陛下万寿无疆。”
  在嘉靖帝这里,国运昌隆虽然很重要,但万寿无疆四个字更能讨他欢心,独揽大权和长生不老就是他毕生的两大追求。
  回想一下,小皇孙出生之前,灾情不断,民生动荡,最迫切的就是去年冬天那场旱灾。
  自小皇孙出生那一刻,一切让嘉靖帝忧心的事情都迎刃而解,他的心情好了,就连身体也感觉硬朗多了,比服服什么丹药都管用。
  蓝道行这么一说,在他心里,对小皇孙的喜爱又加了一个“更”字。
  蓝道行见他高兴,继续给他提建议:“既然这是上天的法旨,小皇孙是为大明带来祥瑞之人,陛下何不将他接入内廷教养,让他能时常陪伴在陛下左右。”
  要不怎么说宫中这些道士,才是最能摸清帝王心思之人,这番话句句都说到了嘉靖帝的心坎儿里。
  但他仍旧不动声色,并不提及让小皇孙进宫伴驾之事,只是逢年过节遣人去把孩子接进宫来,陪着他享受天伦之乐。
  进宫的只有小皇孙,裕王不许跟着。
  每次进宫,嘉靖帝都对皇孙爱不释手,抱着他跟他说话,陪他玩耍,甚至吩咐内官监专门采办玩具。
  只要小皇孙进宫,整个玉熙宫都能听见爷孙俩的笑声。
  朱翊钧虽然只有几个月大,但乖巧又听话,饿了就由乳母抱去喂奶,困了就靠在皇爷爷怀里睡觉,嘉靖帝没见过这么讨人喜欢的孩子。
  虽然喜欢,但他也不多留,天黑之前,就命人将小皇孙送回裕王府。
  这天,送走孩子之后,嘉靖帝才去修行,蓝道行见他多有不舍,便问道:“陛下既然舍不得小皇孙,为何不依贫道所言,将皇孙接入宫中?”
  嘉靖帝哼笑一声,摆了摆手:“他还不满周岁,朕如何忍心让他母子分离,此事等他年满周岁再议。”
  黄锦侍奉嘉靖帝五十年,这是头一次,见他对一个孩子如此上心,当年的皇太子也没这待遇。
  转眼又是一年冬天,腊月二十三,小年,也是小皇孙朱翊钧的周岁生辰。
  嘉靖帝在宫中设宴,早早的命黄锦去接小皇孙,裕王和裕王妃也一同进宫赴宴。
  毕竟孩子满周岁,亲爹亲娘不在场也不合适。
  朱翊钧现在已经一岁了,能摇摇晃晃走上几步,对玉熙宫的熟悉,超过了他的父母。
  一路过来,他
  还挺忙。里里外外的太监,他好像都认识,跟这个挥手,跟那个打招呼。
  不难看出,玉熙宫的太监都很喜欢这位小皇孙,走出去老远,还忍不住回头看他。
  “皇爷爷,皇爷爷!”
  裕王和王妃只敢跪在正殿行礼,朱翊钧已经摇摇晃晃的穿过重重纱帐,来到嘉靖帝平日修道的地方。
  嘉靖帝坐在蒲团上,小家伙兴高采烈地冲到他跟前,忽然左脚拌右脚,一头扎进了皇爷爷的怀里。
  嘉靖帝搂着他,在小屁股上拍一巴掌:“慢点走。”
  小家伙毫不在意,抬起头嘻嘻的笑:“想……想!”
  嘉靖帝问:“想什么,想吃点心?”
  “想……爷爷。”
  “哈哈哈哈哈哈!”嘉靖帝被他哄得哈哈大笑,忍不住低头亲了亲他的额头,“皇爷爷也想你。”
  他一把抱起小皇孙大步往外走:“走吧,看看皇爷爷为你准备了什么生辰礼。”
  宴会开始之前,太监先抬上来一张大案,在案几上摆放玉牌,玉坠二枚,金汤匙一件,银盒一轮,犀钟一棒,文房一套,以及果筵一席。
  嘉靖帝亲自抱着皇孙来到案几前,为他举行抓周礼。
  看到案上琳琅满目格式物品,朱翊钧眼睛亮闪闪的,还以为这些都是他的玩具。
  嘉靖帝把他放在案几上,小家伙往前爬了两步,先就近抓起一枚玉坠,举到眼前,歪着脑袋打量一番。
  正当大家以为他选定这枚玉坠之时,小家伙却手一松,抛下玉坠再不理会。
  而后,他又抓起稍远一些的金汤匙。形状很熟悉,乳母平日就是用这个喂给他米糊糊,小家伙咧开嘴就要把金汤匙往嘴里送。
  嘉靖帝眼疾手快,把那胖乎乎的小手按住:“这个不能吃。”
  小家伙扔掉金汤匙,一边笑,一边咿咿呀呀的重复:“能吃……不吃……”
  朱翊钧把案几上的东西抓了个遍,却只是拿起来新奇的瞧一瞧,而后丢到一旁,再不多看一眼。
  眼看最后那个银盘也被他随手一推,咕噜噜滚到案几边缘,差点落地。小家伙对桌上的东西彻底失去兴趣,回头扑进了嘉靖帝怀里,口齿不清的说道:“皇爷爷……抱……抱~~”
  这个结果让宴席上的所有人都很意外,案几上的金银玉器、文房四宝、水果点心,哪个小孩子看了不迷糊,偏偏小皇孙竟是一样也没选中。
  帝王哼笑一声,脸上并无惊异之色,仿佛对这一结果早有预料。
  他从袖子里
  摸出个东西,放在案几最远端,小皇孙够不着的地方。
  众人定睛看去,当场吓得大惊失色。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太监真的称呼皇帝主子,主子万岁爷,我没乱说。
  不管是嘉靖还是隆庆,主要写他们对男主的宠爱,并不代表人物本身有多正面。
  李妃是裕王侧妃,正妃是陈氏,但戏份不多,我就二合一了(也是一些相关剧集的处理方式,人高分历史正剧,第一集 就说裕王妃诞子。我这就一解闷儿的话本儿,和历史真没多大关系。我相信看到这里的小仙女应该也已经看过文案了,如文案所说全是私设),后面也有同样情况,戏份少,作用类似的配角二合一。 
  再次强调:平行宇宙,和历史无关。


第2章 小皇孙看见那东西……
  小皇孙看见那东西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刚还要皇爷爷抱抱,现在却又扑腾着要往案几上爬。
  东西被嘉靖帝故意放置在最远处,小家伙伸着脖子望了一眼,有些远犹豫。众人以为他够不着,会主动放弃,下一刻,他却伏在案几上,穿过那些刚才被他丢弃的金银玉器,手脚并用的往前爬。
  他认准了目标,就不会被其他东西吸引注意,一直朝着目的地而去,很快就爬到了那东西前面。
  嘉靖帝一直站在案几前,一言不发的看着。其他人看一眼小皇孙,又看一眼他的脸色。希望从他神情变化,窥探他内心的想法。
  不知道这位多忌多疑的帝王是真心对小皇孙寄予厚望,还是只是以此试探。
  朱翊钧翻身坐好,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先试探着一只手去拿,拿不动,干脆两只小手捧起那东西,举到眼前,歪着脑袋左边看完看右边,随即开心的的笑起来,喜欢得不得了。
  一岁大的孩子并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单纯的被它的外观和质感吸引。
  但旁边站着的众人,无人不识此物。那是太祖高皇帝传下来的“十七宝”之一的“皇帝行宝”,用以册封和赏赐。
  “十七宝”原本都是金玺,在大明王朝两百年的光阴里,历经数次火灾,到正德年间已尽数毁损。
  前些年,嘉靖帝命人寻觅天下美玉,重新补制,还格外增加了七枚宝玺,并称“二十四宝”。
  可御宝平时归二十四衙门中的尚宝司保管,嘉靖帝今日为何会随身携带?
  裕王被儿子吓得心跳都漏了好几拍,他这么谨小慎微的人,怎么生出个这么胆大包天的儿子。
  裕王壮了壮胆,上前一步,低声呵斥:“大胆,还不快放下,什么你都敢拿。”
  “朱载垕!”嘉靖帝不悦的看向裕王,怒目而视,“这儿没你说话的份儿。”
  小皇孙抬起头,冲他爹咧嘴一笑。裕王现在是害怕老的,也不敢招惹小的,只得闭嘴,卑微的退到一旁,还被王妃瞪了一眼。
  小皇孙捧着玉玺爱不释手,仔细研究片刻,挑了个最满意的地方,嗷呜一口就朝着龙扭的尾巴咬下去。
  那毕竟是玉石雕刻而成,他那几颗小米牙咬不动,只能含着龙尾巴嘬两口,就跟吃奶似的。
  这憨态可掬的小模样叫人忍俊不禁,但众人都憋着,看到嘉靖帝笑了,才敢跟着笑。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这东西铤而走险,甚至丢掉性命,可在小皇孙眼里,却只是一个新奇的玩具罢了。
  笑够了,嘉靖帝才走到朱翊钧身后,一把抽走了他手中玉玺:“好了好了,把它还给皇爷爷吧,它现在还不是你的。”
  小家伙也不在意,嘉靖帝拿走了他的玩具,他便摇摇晃晃从案几上站起来,转身又扑进了他皇爷爷的怀里。
  宴会之后,司礼监呈上拟好的诏书,嘉靖帝加盖印玺,递给黄锦让他宣读。
  这封诏书的内容很简单——他要提前册封裕王长子朱翊钧为王世子。
  按照《皇明祖训》规定,亲王嫡长子,年满十岁,才能晋封王世子,授以金册、金宝,等待继承父亲的亲王爵位。次子和庶子,想要袭爵要求更加严苛。
  大明朝历史上,皇子提前封爵的并不少。旁边的裕王和景王就是在两岁的时候,被嘉靖帝册封亲王。但那是因为册立皇太子,顺便把这俩活着的一起捎上,并不代表父皇对他们的恩宠。
  刚满周岁就晋封王世子,在大明朝可是头一次。
  嘉靖帝对儿子不怎么样,对孙子那可真没话说。
  又是百岁宴,又是赐名,又是抓周礼,玉玺都能拿给他当玩具玩,最后还提前晋封王世子,这隆宠也是没谁了。
  景王看得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今天是小年夜,为了讨好父皇,他提前备下了一份贺礼。
  说来也是小皇孙百岁宴的事情,严世蕃建议他考虑子嗣问题,通过一年的努力,上月初见成效。
  “恭喜父皇。”嫉妒让他行动快过脑子,景王已经跪在了嘉靖帝跟前。
  嘉靖帝看着他:“你有什么喜事?”
  景王说道:“儿臣府上的侧室已有身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