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惯例,明朝皇帝大婚之后未必能亲政,但亲政必须在大婚之后。
  张居正却表示:“陛下天资聪颖,圣明决断,早已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是大明皇帝受命于天之职责,应尽快亲理朝政才是。”
  太后看了一眼朱翊钧,仍旧不很放心:“先生亲受先帝的托付,望仍能对皇上有所教诲,帮助他处理国事,不负先帝对你的信赖。”
  张居正明白她的意思,她在担心自己以退为进,说要皇帝亲政,紧接着请辞,以此来将权柄进一步握在掌中,专权擅政。
  或许上辈子,张居正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但这辈子不会,因为他的学生完全长成了他希望他长成的模样,并且能做得更好。
  他是真心实意希望朱翊钧亲政,也是真心实意要辅佐他,扭转一个王朝滑向深渊的结局。
  退一步讲,就算挽救不了大明王朝,他也想给自己留个善终,不至于死后清算。
  张居正朗声道:“臣为内阁首辅,陛下亲政之后,自当全力辅佐,不负先帝所托。”
  太后还是不甘心,他看着张居正:“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苦心呢。”
  身为亲娘,太后早就感受到了朱翊钧对大婚的事情并不那么上心,甚至有些抗拒,她想这或许是受了先帝的反面影响。
  她想以亲政作为条件,让儿子先成家后立业,大婚甚至做了父亲之后,才算真正成人,有能力决策国家大事,到那时才能安心将祖宗基业交到他手中。
  若依照张居正所说,年后就让他亲政,朱翊钧便没有了后顾之忧,更要将大婚之事一拖再拖。
  那她这个皇太后何时才能抱上孙儿?
  朱翊钧安静的立在一旁,不吭声。只见张居正跪了下来:“太后,陛下外出游历两年归来,定然是要励精图治,任贤革新,干出一番伟业。”
  言下之意,你就不要总是给你儿子当绊脚石啦,赶紧回慈宁宫享福去吧。
  既然张居正这么说,太后也不好坚持,她又看向自己儿子:“钧儿,你答应过母后,明年一定大婚,不许反悔。”
  朱翊钧笑道:“我不会反悔,只怕母后反悔。”
  得了他的承诺,太后这才眉开眼笑:“我巴不得年后就把皇后人选定下来,择吉日大婚,我怎么会反悔?”
  朱翊钧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很快到了万寿节,也就是皇上的生日。文武百官到皇极殿朝贺。
  朱翊钧想着刚回来那几天,整顿官场,给了他们点小小的震撼,有点过意不去,于是,设宴请他们吃了顿。席间,简单说了两句,希望各位再接再厉,明年若完不成考核目标,回家种田去。
  小年之后,朝廷就没什么事了,官员们陆续放假。朱翊钧捧着账册翻看,太仆寺存银五百八万两,太仓存银四百四十万两,总数竟然已经达到了一千万两,再加上太仓前几年累积下来的纯银,至少可支十年之用。
  朱翊钧把账本一合,这还犹豫什么,只要确保两岸农田不被河水冲毁,潘季驯要修多厚的堤坝都让他修,智取也罢,动用武力也好,朝廷全力支持收复澎湖列岛。
  过年大家都休息了,朱翊钧也闲下来,想着把弟弟妹妹叫来,考考他们的功课,让他们写几幅对联来看看。
  最小的妹妹还不识字,朱翊钧便握着她的小手,带着她写。
  瑞安公主聪明伶俐,书读得好,字也写得好,朱翊钧对她赞不绝口,还给了不少赏赐。
  轮到潞王朱翊钧就发现,这小子背书磕磕巴巴,不解其意,写字也是信笔涂鸦,春蚓秋蛇。
  不仅如此,这小子尽想着怎么玩儿,问他过年的时候有没有鳌山灯,会不会放烟花,他还想看杂耍、看皮影戏,想要玩具和花灯。
  朱翊钧叫来陈炬,问了才知道,这两年他不在宫里,太后要时常过问朝事,对潞王读书之事便也没那么上心。
  大明的亲王都这样,到时候多给些赏赐,再封个富庶的藩国,一辈子衣食无忧也就够了。
  没过几日,朱翊钧又在慈宁宫外的花园,看到潞王为了追一只猫,在雪上滑倒,冲着太监和宫女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瑞安公主站在一旁,说明明是他自己摔倒的,不应该怪罪别人,母后知道了,他们要挨罚。
  潞王竟是恼羞成怒,要去推瑞安公主。一旁伺候的太监宫女吓坏了,还是朱翊钧反应够快,闪身把妹妹护在身后。
  他蹙着眉,正要训斥潞王,后者却仰起头来看到是他,脸上竟是露出天真的笑容,冲着他叫哥哥。
  朱翊钧凝眉看着他,丝毫没有从他脸上看到羞愧,看来他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
  他生来就是亲王,太监宫女都是伺候他的奴婢,主子打骂奴婢,有什么问题?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训斥的话又被他咽了回去。
  他带着弟弟妹妹走进慈宁宫,太后见了他,嗔怪道:“又穿这么点儿,受凉了可怎么办?”
  朱翊钧摆了摆手:“我不冷。”
  有种冷叫娘亲觉得他冷,太后命太监把炭炉烧得再旺一些。
  朱翊钧喝了口茶:“母后,我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在宫中修建一座佛堂,就建在慈宁宫后面。”
  太后倒是有些意外:“咱们不是说好了,先在凉水河上建座桥。我知道,你是为了方便周围的百姓,这也是积攒功德,银子母后来出。”
  “不过,我这些年攒下的银子,只怕也就能建一座桥,修不了佛堂。”
  朱翊钧握紧太后的手:“银子,我出。”
  太后叹气:“前些年,国库一直入不敷出,这两年才好转了些,又要治河又要打仗,我知道,你不想动国库的银子,到时候,那些言官又要来烦你。”
  朱翊钧摇头:“不动国库的银子,我给母后修佛堂。”
  “你?”太后诧异的看着他,朱翊钧出门两年,花的都是宫里的小金库,皇庄目前由太后的父亲武清伯打理,收上来的银子都由太后保管。
  在她的印象中,朱翊钧那里是没有多少银子的。
  太后不禁问道:“你哪里来的银子?”
  朱翊钧神秘一笑:“母后不必担心,修建佛堂,为母后尽孝,是儿子应该做的。”
  “不过,儿子也有一事想跟母后商量。”
  听到这话,太后并不感到意外。儿子是她亲生的,什么性情,她最了解。
  朱翊钧决定的事情,不会无缘无故改变。现在突然说要秀佛堂,那必定是有别的事情。
  “你说吧。”
  朱翊钧看向潞王和瑞安公主:“年后,我想让他们俩到文华殿读书。”
  “那怎么行?”太后本以为他要推迟选秀的事,没想到他是为了弟弟妹妹读书的事情。
  “文华殿是你经筵的地方,将来要留给皇太子出阁,他们俩怎么能去?”
  朱翊钧又道:“平日经筵都在正殿,东西厢房都是空着的,让他俩到文华殿读书,方便我随时监督。”
  太后看着他:“你的意思是,我没教好他们。”
  “怎么会?”朱翊钧目光真诚,“母后,你太惯着他们了,尤其是镠儿。”
  “他……”太后叹一口气,“他又不做皇帝,书读得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将来多给他封些田地,让他衣食无忧便是了。”
  “还有媛媛,她一个女孩子,迟早要选驸马嫁出去。”
  朱翊钧却说道:“他读书可以不好,但品行不能不好。媛媛虽是女子,但她是我的妹妹,嫁不嫁人,都要好好读书。”
  “……”
  太后无言以对,半晌才开口:“所以,你突然要修建佛堂,就是为了换我答应他们去文华殿读书?”
  “当然不是!”朱翊钧靠过去,用撒娇的语气说道,“若到文华殿读书,就要风雨无阻,白天不能陪伴在你左右,承欢膝下,我怕你寂寞。”
  他这是投其所好,毕竟崇信佛教也就是修个佛堂,请几位高僧入宫讲经。
  不想他皇爷爷,又要炼丹,又要扶乩,烧钱不说,还把前朝后宫搞得乌烟瘴气。
  儿子长大了,一国之君,马上就要亲政,太后是管不了他了,他说什么都由他去,唯一的底线就是早日完婚。
  朱翊钧不但把潞王和瑞安公主安排到他眼皮底下读书,还践行承诺,也从内书堂安排了太监,给栖霞公主开蒙。
  虽然是庶出的妹妹,父皇走得早,长兄如父,他有责任教育好弟弟妹妹。
  年后读书的头一天,他就给潞王和瑞安公主立了规矩,每天早朝之后,检查前一日功课,文章不能流利背诵要罚,字词句子不明其意要罚,写错字或字迹不够工整也要罚。
  第一天,潞王就挨罚了。朱翊钧看了他默的书,直接就拍在案上:“罚抄一百遍。”
  “一百遍?!”潞王懵了,咬着下唇,“不是说好,字写得不好只抄十遍吗?”
  “你没记错,”朱翊钧笑着看他,“字迹不工整只抄十遍,但你上次无端责骂宫人,罚抄九十遍,一共一百遍,五日之内完成。”
  “……”
  “下次再犯,两百遍。”
  “!!!”


第265章 潞王不可置信的看……
  潞王不可置信的看着他哥,见他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潞王气坏了。
  他从小到大有母后的宠爱,太监宫女老妈子围着他团团转,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未受过这样的委屈。
  小时候,哥哥对他们总是和颜悦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后说哥哥病了,需要静养,后来又说他出宫去了。
  好不容易把哥哥盼回来,得到的不是来自帝王的宠爱,却是严苛的管束。
  可他哥是皇帝,别说皇宫,整个大明都是皇帝说了算,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想法。
  潞王只敢仗着母后的宠爱,在宫人面前颐指气使,要让他跟他哥作对,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可他又实在不想抄一百遍文章,一整天他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逃避抄书,又不被他哥责罚。
  潞王那小脑袋瓜,从未转得像今天这么灵光。他哥是大明的皇帝,大明皇帝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吗?这世上一定有他哥也害怕的人,比如张阁老。
  可是,张阁老是哥哥的老师,怎么会帮自己做主呢。
  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他们的母后,只要母后护着他,哥哥也不敢说什么。
  可是,怎么才能让母后护着他呢?
  有了,他可以装病。这可真是一个好主意,装病不仅不用抄书,说不定明天也不用来文华殿读书。
  这样想着,潞王就拿定了主意,回去他就跟母后说自己不舒服。
  于是,他开始心心念念盼望着下学。
  下午申时刚过,就有永宁宫的太监过来,把栖霞公主接走了。
  申时三刻,透过窗户,潞王看到了母后身边的太监。他激动万分,就等着先生宣布下学。
  先生是朱翊钧从翰林院庶吉士中挑的,名叫沈璟。
  选他来做弟弟妹妹的讲官,朱翊钧却是花了心思的,沈璟今年不满二十四,不仅文章作得好,还通音律,好词曲,关键长得还好看。
  其他讲官也是照着这个标准挑,年轻又长得好看的人,总会让小朋友感觉亲切一些。
  沈璟要求他们把字练完才能离开,潞王归心似箭,胡乱应付。
  写完最后一个字,就迫不及待冲了出去,拉着太监马不停蹄往外走:“我累了,我要回宫。”
  “潞王殿下留步!”
  此时,从正殿中快步出来个太监,是乾清宫的小野:“陛下有旨,瑞安公主回慈宁宫休息,潞王留下,继续抄书。”
  既然是皇上的旨意,太监也不敢违抗,赶紧护着瑞安公主走了,留下潞王一人,孤零零站在院子里。
  这一整日,潞王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下学,恨不能飞奔回慈宁宫,临到要走之时,却忽然发现自己回不去了。
  他的情绪彻底崩溃,“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小野赶紧上前一步,竖起手指,抵在他的唇边,“嘘”一声:“殿下,陛下与朝臣正在殿内议事,可不能大声喧哗。”
  潞王委屈极了,只得一个人回到厢房,继续抄书。
  刚过完年,朱翊钧就雷厉风行的敲定了两件事,第一,通过了潘季驯的《两河经略疏》,全面治理黄河、淮河上下游,及入海口。
  令他意外的是,冯保竟然主动提出,由自己前往河南,监督。
  皇帝不信任武将,就派文官去监督,后来连文官也不信任,就派太监去监督。
  一开始只是监军,后来逐渐扩大到地方军政,重大工程。
  这虽然是个辛苦活儿,但也是个肥差,很多太监都想去,但冯保主动请缨,别人便不敢跟他抢。
  只是感觉奇怪,皇上身边的伴读,只要他想,有的是朝臣给他送银子,怎么会盯着这点辛苦钱。
  朱翊钧也不理解,长这么大,大伴从未离开过他,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