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朱翊钧在北京已经足足瞪了三个月,每日到文华殿,第一件事就是关注云南的战事。不管什么时候,无论他在做什么,只要有云南送来的奏疏,都可以直接送进来。
  这不比在北边打仗,距离京城也就几百里地,一天之内消息就可在前线和京师传递两个来回。
  云南,远隔千山,任何消息传到京师,至少也要八到十日。
  朱翊钧等得心急,恨不得亲赴云南,张居正一直劝他稍安勿躁。
  到了姚关,邓子龙远远望见白骨累累,全是被缅军屠杀的百姓尸体,怒而与士卒断发誓师道:“与汝三千人来八百里,以赤心同死生,随寇百万众,乌合何足惧!断不共此天!”
  士卒们齐声道:“洒泣激扬,人皆拔剑扼腕,欲一战!”
  朱翊钧光是看着奏折上的文字就感觉热血沸腾,想要远赴云南的心达到了顶点。
  不久后,缅将率诸路军马而来,在姚关汇合。
  这时,有一名汉人从缅军阵营前来投向,此人名叫景宗真,是罕虔的手下。邓子龙将其纳入心腹,让他自由出入军营,告诉他象兵威力巨大,大明的战马十分畏惧,打算用纸灯笼来抵御。
  景宗真前往缅军营地打探消息,回来通报缅军已渡过喳哩江。
  邓子龙摆手:“那是假的,用来迷惑咱们。那些缅甸人早着呢,本将现在要率兵前往松坡驻营。”
  说完,他就令士兵每人各取大竹五尺,以作渡水之器。
  松坡距姚关有三天路程,倘若邓子龙离开,而缅军此时进攻,等他得到消息再返回,姚关早已为缅甸囊中之物。
  果不其然,就在邓子龙率军离开不久,数十万缅军缅甸象兵气势汹汹而来,见明军主帅离营,自乱阵脚,望风奔逃,而遗留下粮草,更加气势大振,罕虔更是大笑着对副将景总才说道:“我就知道,这些汉人军队一向怯懦,不堪一击。你们看,这不就丢下粮草,逃命去了。”
  大笑之后,罕虔立刻下令,以轻骑追击明军,象兵随后跟上。
  明君却不与之战,一路撤退,直至下午酉时,退至断山,缅军早已饥渴难耐。
  正在此时,四面山坡上无数火箭齐发,又锣鼓齐鸣,后方象群受到惊扰,战象四处奔逃,不仅阻断了缅军自己的退路,不少象兵也跌落在地。
  此时,在弓弩的掩护下,中路军从山坡后冲击缅军。本已在一日前离开姚关,去往松坡的邓子龙身先士卒,斩杀数名缅军轻骑。
  不多时,缅军大溃,被斩杀者千余,尸横如山。
  邓子龙率军连夜追击缅军至四川会川卫,敌军的退路早被埋伏此地的明军阻断。缅军退无可退,一部分人在夜里争相渡河。
  江水湍急,又是在夜里,能成功渡河逃走者,十之一二。次日天一亮,江水中全是漂浮的缅军尸首。
  邓子龙亲手斩杀诈降的景宗真,其弟景宗才等多名缅甸将领被活捉。
  邓子龙找来景宗真的弟弟景宗才,给他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让他去招抚罕虔,称自己愿意与之和谈,朝廷可以册封他为宣慰使,并且承诺,事成之后,也会请求朝廷免去景宗才的罪责。
  罕虔明云南木邦军民宣慰使司的掸族土官,与岳凤勾结,帮助缅甸多次侵扰云南边境。
  罕虔急功近利,一听明廷不仅不杀他,还要给他官做,爽快答应下来。三日之后,邓子龙在湾甸设伏,当场擒获主将罕虔。
  罕虔之子招罕统领军队据险坚守在三尖山一带,邓子龙放走俘虏,假意撤退,并派小股部队大张旗鼓的攻打八德。招罕果然中计,派遣部队救援八德。
  邓子龙贿赂三尖山当地樵夫,得知后山捷径,他先令副将埋伏后山,并与之约定以炮火为号。第二日,邓子龙亲率大队攻打前山,大炮一响,后山火箭尽发,缅军的战象和战马四散奔逃,坠崖者不计其数。
  邓子龙姚关、湾甸、三尖山三战三捷,罕虔部被彻底歼灭,一心归附缅甸的土司势力被消灭大半。剩余的土司部族也心怀恐惧,纷纷背叛缅甸,投向明朝。
  姚关大捷的消息传至京师,满朝文武大喜,区区缅甸,不过是蛮夷之地,大明属国,胆敢向宗主国起兵,无疑是以卵击石。
  朱翊钧却很冷静,这不过只是个开始。无论是景宗真还是罕虔,或是其他土司,本都是云南当地的土官而已。他们要么长期与岳凤勾结,要么被莽应里攻占之后,胁迫作战。
  这是莽应里用大明的人攻打大明,就算败了,对他的东吁王朝也没有半点损失。
  朱翊钧一直在等待刘綎的消息,因为刘綎从腾冲率兵攻打陇川,在陇川,他面对的是岳凤。
  刘綎率军进攻陇川,邓川知州何钰与岳凤乃是儿女亲家,这次他单骑前往游说岳凤投降。
  岳凤本就是个墙头草,听闻罕虔战败,见明军势如破竹,还未战他就已经惊慌失措,答应了何钰的要求,派遣妻子和儿女前往明军处归降。
  刘綎先扣下他的妻女,再和他谈条件,一口气提出五个要求:“第一,交出陪臣;第二,追获罕氏并干崖印信;第三,献上伪造的金牌印符;第四,归还被虏百姓;第五,归还迤西道等地。”
  岳凤只肯给出18名缅甸军士,象一只,马五匹和伪造的关防文书。
  刘綎也好说话,非但没有为难岳凤的妻女,甚至赦免了岳凤的罪责,命令他招降其余缅甸土司。隔日却突然领兵进入陇川抓捕岳凤。
  岳凤走投无路,只好彻底归降。在岳凤和其他内应的帮助下,刘綎轻松攻下陇川,擒获缅甸头目三十六名,银钱、刀枪、甲胄不计其数。
  之后刘綎又进攻孟养,抓获土司和主将。后又移师围攻孟琏,生擒其首领。一路安抚和围剿,到次年二月,彻底攻下孟养、猛密、木邦、陇川等地。
  沿途土司皆已完全归顺,就连阿瓦王都投向了大明。
  刘綎欲于威远营会盟诸首领,此时,却有人驭马闯入军营,那人却掏出金牌,乃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御前大汉将军,直呼主将姓名:“我要见刘綎。”
  刘綎这个游击将军才正五品,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比他的官职高多了。他赶紧从中军帐中迎出来,一看,马上坐的是熟人,赶紧抱拳:“刘将军。”
  来人正是刘守有,他翻身下马,从怀中摸出信件:“陛下谕旨。”
  刘綎赶紧跪下接旨,展信一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朱翊钧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切勿私下与各路土司盟誓,更不可轻易许诺他们官职,一切等他到了再做决断。
  先不和土司盟誓倒也罢了,最后这句着实把刘綎吓得不轻。
  如果他的理解没有错,皇上这是来了云南???


第300章 朱翊钧一直在京师……
  朱翊钧一直在京师,呆到了年后,听到刘綎让四川、云南、缅甸各路土司一并投降之后,再也坐不下去,决定亲自奔赴一趟远隔万里的缅甸。
  张居正听了自然不同意,这又不是去蓟镇,去一趟才二百里,这是去云南,甚至缅甸,一来一回马不停蹄也要一个月,朱翊钧去一趟没有小半年回不来。
  皇上离京半年,这怎么瞒得住?
  朱翊钧却道:“瞒不住就不瞒了,谁规定皇帝就必须呆在紫禁城,成祖还五征大漠呢?”
  说到这里,他自己先皱了皱眉。想起成祖后面也有个远征大漠的,最后被人俘虏了,没能回来。
  “先生,我一定要去一趟,这对我很重要。”
  张居正不明白:“什么事情,值得陛下您亲自跑一趟?”
  朱翊钧说:“事关四川、云南和缅甸三地,我担心刘綎处理不好,他毕竟是武将。”
  张居正道:“云南也有文官,再不行,咱们也可派遣官员前往。”
  朱翊钧摇头:“若不亲自去,我不放心,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我会后悔终身。”
  张居正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也清楚拦不住他。只是身为首辅,他有太多顾虑。
  山高水远,路上也不安全,皇上到现在连个子嗣也没有,出了什么事,那可麻烦了。
  朱翊钧拉着他的手:“先生放心,我曾在外游历两年,虽未到过云南,但对于沿途各地风物也有所了解。况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会让自己置身险境。”
  “再说了,这一路过去,我走的是驿道,住的是驿站,不会有危险。”
  驿道最快,沿途只有驿站,要想以最短时间抵达云南,只能走驿道。
  张居正一点也不放心,他嘴上这么说,却是个急性子,真有什么突发事件,绝不会坐视不理。
  但他已经决定了,无论张居正怎么说,也不能让他改变主意,只能请求他多带些随从。
  陆绎和刘守有精心挑选了一百多名大内高手,朱翊钧要赶路,又不是游山玩水,直接减去三分之一。想了想,又命人去宣陈实功:“你跟我出一趟远门。”
  陈实功没想到,这一趟远门这么远,日夜兼程赶路赶了十天,才到云南。
  朱翊钧先后召见了沐昌祚、刘世增和邓子龙,了解现在云南的情况。
  随后,朱翊钧朱翊钧命骆思恭暂前往洱海,暂代沐昌祚驻防。
  沐昌祚吓一跳,以为自己犯下什么大罪,赶紧跪下请罪。朱翊钧也吓一跳,还以为洱海那边发生了什么意外:“你何罪之有?”
  沐昌祚面色苍白,浑身颤抖:“臣,不知。”
  朱翊钧一琢磨,就知道他误会了,虚扶一把,让人起来:“没有革你的职,是有别的事要你去做。”
  什么事他也没说,只让沐昌祚跟他一道前往缅甸。
  三日之后,朱翊钧到达位于孟密的威远营,期间路过了他曾在地图上见过多次的??大金沙江,也即伊洛瓦底江。
  到了威远营,军士们正在休整,军医人手不足,忙得不可开交,朱翊钧立刻命陈实功帮忙,要求他将自己多年来在外科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与军医们分享。
  刘綎本打算在大金沙江畔筑坛刻杯,把附近所有土司招来会盟,让他们立誓。誓词他都写好了,却被先行一步的刘守有紧急叫停。
  朱翊钧到威远营时,特意看了这份誓词:“六慰开拓,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永远贡赋。洗甲金沙,藏刀鬼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的确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但就像对蒙古人、女真人的态度一样,朱翊钧对这些土司没有半分信任。
  大明强盛,今日能以武力让他们屈服,他日,大明国力衰弱,这些所谓的土司同样会毫不犹豫倒戈。
  况且,他想要的也并非恢复三宣六慰,使这些土司向大明朝贡。
  中军帐中,朱翊钧放下那份誓词,对沐昌祚和刘綎说道:“两位爱卿可知,朕为何不远万里来到此地。”
  刘綎知道一点,但也不完全知道。来之前,他就接到了圣上的密旨,命他不仅要把缅军赶出四川和云南,还要继续向缅甸推进。
  刘綎也的确这么做了,他率领部下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缅甸境内,连阿瓦王也向他投降。
  刘綎打算先搞定了这些盘踞各地方的土司,没有后顾之忧,再集中兵力,攻打东吁王朝。
  没想到,还没开始,圣驾来了。
  要说朱翊钧的到来,刘綎还有那么一点心理准备,那沐昌祚是一点也不知道。
  朱翊钧说道:“朕要撤销四川、云南、缅甸等地土官,改由朝廷向当地派遣流官。”
  “!!!”
  刘綎和沐昌祚听后大惊,这怎么可能?
  土司,也称土官,世袭制。朝廷采取以土官治土民,封赠边疆各族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人民。这些土官除了向朝廷负担贡赋和征发以外,在其辖区内依然保存传统的治理方式和权力。
  直白点说,就是当地的土皇帝。这些土皇帝还非常懂得看人下菜碟,比如云南和缅甸这些土司,大明王朝强盛,他们就归顺大明。东吁王朝崛起,他们就帮着缅甸进犯大明,毫无立场可言。
  自大太祖高皇帝创立大明王朝,两百年间,天下各处土司此起彼伏叛乱。早有心改土归流,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虽说是土皇帝,但也是你大明皇帝承认的,无缘无故剥夺人家的权利,这是逼人造反。
  但这次,东吁王朝进犯大明,这些土司或被威逼,或被利诱,跟着一起造反,倒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朱翊钧打算先拿他们作为突破口,再扩散到全国。
  一个计划乍听之下不可能,但只要能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谋划,就一定能成功。
  朱翊钧没有出面,而是让沐昌祚和刘綎去处理。
  朱翊钧命刘綎把当地土司的详细名单拿过来,先把他们分类,战败的和主动投降的,经济和兵力较强的和较弱的。分好类,先从战败的开始逐一击破,不要一下子夺走他们手中所有权利,而是劝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