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服帛降鲁梁”和“猎鹿计”的故事。】
……
秦朝。
李斯和蒙恬蒙毅灯重要大臣在天幕刚刚有些微光得时候就赶到了宫中。
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呼吸都有些粗重的里斯久忍不住感慨道:
“管子乃真圣贤,诸子百家均以管子为师也!”
他是从稷下学宫出来的。
稷下学宫就建在齐国,他们这些前来求学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管子、学习管子之法,从里面汲取如何治国的道理。
《管子》就是稷下学宫的师生们编著出来的,这里面还他的一份功劳。
扶苏有些好奇的问他:“李相,那这衡山计、购鹿计和服帛计可都为真?”
李斯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有那么一点心虚:“或许是一件事情写了好几个版本罢!”
管子都死了那么多年了,他们当时也只能去翻以前剩下的典籍呀!
而且,他们编著《管子》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阐述自己的施政理念和方法,所以同样一件事,再不同的人笔下可能就有了不同的版本。
这也很正常嘛!
扶苏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我说为何能屡试屡中呢!”
事不过三,再好的计谋也不能这样逮着它来用啊!当那些国家没有聪明人嘛!
嬴政听着他们的讨论,也颔首道:“不管如何,兵不血刃取一国,的确是厉害人物。”
若是在秦朝,他肯定要倒履相迎的。
不过,嬴政心想,若经济是指这方面,那我们大秦的商鞅也是不错的。
……
【不过,这几个故事其实换汤不换药,手法其实是一样的,可能那会儿的国君和百姓们都比较淳朴吧,所以才没有识破管仲的计谋。】
【听着是不是很耳熟,觉得似乎在哪儿听过?】
【这就是现在美国特别擅长用的贸易战啊,所以说三千年读史,没有新鲜事!为什么漂亮国的计谋在咱们身上不太起作用,就是因为咱们的老祖宗才是发明贸易战的鼻祖啊!】!
第179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二)
【从打贸易战这件事情来看;管仲就很擅长于用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
【在《管子》里还曾经记录了一段他和齐桓公的对话。】
管仲站在巨大的齐国地图面前,对齐桓公道:
“君上请看。”
这地图上清晰的标出了大大小小各个诸侯国的位置。管仲指向齐国:
“齐国就处于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南来北往都要经过这里;这是咱们的优势。”
“其他诸侯国的人来到这里,他们要吃齐国的粮;用齐国的币;还会将财物以及好马好布带过来。只要我们发挥这个优势;再掌控好物价的高低,那天底下的财物货品都会归我们所用。”
管仲的眼神意味深长:
“君上,善于治国的人;要学会役使即使不属于他的臣民;还要学会使用不属于他的货物。”
【这段对话完全显示出了管子的经济学水平。他看重商业贸易,想要把齐国打造成为商贸中心;而且还懂得通过调节物价与供需关系来实现国家财政的收入。】
【朋友们,这就是亚当·斯密《国富论》里面的内容啊!】
……
“国富论?这书的名字好。”
帝王们和掌管着财政大权的官员们见猎心喜;可惜只能看到名字看不到内容。
李世民感慨道:“若是天幕能够将后世的书籍传送到现在的时空,那就好了。”
就像是让他们选择主题一样,也可以尽情的选择书籍。
不过;他又想起讲物理里面提到过的什么高维、低维,又哑然失笑。
若真能做到,恐怕晚上就真的睡不着觉了。
仙画刚开始那一两年,宫内的护卫都翻了一番;直到现在才稍稍放松。
李世民估计其他时空的帝王们应该也是如此。
秦朝。
嬴政意味不明的轻轻哼了一声:“看来后世对管子的确是评价颇高。”
李斯本来想回一句;管子确实乃治世之英才,圣贤大能,但忽然心中一顿;想到了什么,于是就将快到嘴边的话给吞了回去,
果不其然,又听到他的陛下淡淡说道:“不知后世对商鞅是何评价?”
嬴政是真的好奇这个。
因为商鞅的理论和管仲是完全不同的。
管仲讲“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而商鞅讲“愚民”。管仲重商,而商鞅重农且抑商,不仅限制商人的营业范围还重征商税。
如果后世觉得管子说的是对的,那商鞅岂不是是错的?
可他的政策却依然是如今大秦的国策——当然,经过这几年仙画的熏陶,也松动改变了不少。
李斯不语,何必触霉头呢?
扶苏出列:“父皇,商鞅之策的确让我大秦走到了现在。世人说得失,有得必有失,岂有完美之策?只看在当下,到底是得更多还是失更多罢了。”
嬴政的
脸色柔和了不少。
扶苏却忽然想到刚才仙画让他琢磨了一会儿的话:“就好像刚刚所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儿臣是否就可理解为在当时的大秦来说,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制度与政策?”
它们是适配的。
但照这句话的含义,它们也需要随时的变化,不然就会变得可能不再适配。
扶苏陷入到了沉思,错过了嬴政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满意的眼神,以及周围臣子们的满意甚至是欣赏之色。
李斯默默在心中对扶苏加了几点忠诚度。
虽然霸气不足陛下,但似乎也颇有几分乃父之风了。
……
【由此可见,管子的思想非常超前,他甚至还组建过区域性的关税同盟体。】
葵丘会盟。
齐国邀请了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国在葵丘相会结盟。
诸侯与士卿们连日讨论一些关键事务。
管仲作为齐国的丞相,对商业很看重:“我等难得齐聚一堂,趁此机会,自然要定下宾旅与粮贸相关,立下盟誓……”
史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据考证,葵丘会盟的相关协定是,交易税统一到2%,进出口税定在了1%。倒是挺低。】
【数字是一码事,最重要的是这个形式!】
【即使到现在,咱们的国际贸易不还是这样玩吗?各种区域和商贸共同体,其实不过是拾老祖宗牙慧罢了。】
后世的各种区域政府会议以及各种巅峰论坛的画面快速闪现。
明显看到不同肤色和穿着的人在会场上齐聚一堂,在他们面前都摆放着代表各自国家的小国旗。
而在会场外面,几十面乃至上百面国旗飘扬,这里面,五星红旗一眼就能看到。
【管仲呢,重视工商,所以他提出“士农工商”就绝不是出于鄙视的心态,只是针对职业做一个划分。】
【我估计,他都想不到后世的人居然会利用他所提出来的这个划分,将他所重视的工商放在了身份和阶层鄙视链的最后。】
【这也可以说是黑色幽默了。】
【总之,管仲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位宏观经济学家!】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变得国富民强,最终成为春秋霸主,也初步实现了管子所希望达到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可惜的是,后人们学来学去,把他的思想里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商贸对经济的重视几乎给丢没了。】
【这里面一个很关键的转折,就是西汉的“盐铁之议”。】
……
天幕下的商人们一片哀声。
尤其是在家中没有外人的环境里。
“哎!这要是按照之前管子定的来,咱们这些商贩何至于沦落到现如今的地步?”
野外,一个年轻的行商抱怨道。
钱倒是赚得比在家刨地要多,但是
地位低啊!
年老一点的行商笑道:“你可就知足吧!现在可比之前的日子过太多了。”
这几年这种鄙视的风气明显好转,让人心中充满了希冀。
汉朝。
桑弘羊在半路上遇到前来接他的宫中侍卫,马车狂奔,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见到了刘彻。
刘彻身边人不多。
“坐吧,正好陪朕一起看。”刘彻赐坐,对他的态度很是亲切。
这可是现今给自己管着钱袋子的人!
刘彻对桑弘羊这几年的表现颇为满意。
桑弘羊谢恩,也没客气,坐下来就盯着天幕。他有直觉,这期的内容将会对他很重要。
东方朔笑道:“看后世如此多同盟会晤,早前的纵横家去了的话肯定会很受欢迎。”
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场合,比春秋战国还要更复杂,太适合纵横家们发挥了。
刘彻颔首,表示赞同,然后又道;“却也需要先成为一方霸主才行。”
葵丘会盟,那是因为齐国当时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强国,春秋霸主,所以才能发起这个会盟,才能制定下各种规则。
不然,换个小国家提议试试?看看有没有人理有没有人听!
刘彻对后世那句“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深以为然。
当然了,现在还没有大炮,那就是“真理只在骑兵铁蹄所到的范围之内”。
说起来,不知道卫青和霍去病这次出征,情况怎么样了?
还有张骞,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大汉当然也要和西域诸国进行商贸!
刘彻不用等到这期,在之前就已经明白了过来商贸的重要性。
而张骞就像是以前的纵横家,西域诸国就是他的舞台。
可大汉若是不能成为霸主,那他发挥的余地也就小了。
刘彻的思绪开始飘远。
思维紧绷的还有同样在下面坐着的董仲舒。
“士农工商”,他现在听到这个字眼出现在天幕上他都会不自觉的打个寒颤。
又开始了,又开始了!
至于什么独尊儒术,现在董仲舒想都不敢想。
不过他倒是对现在还没有发生的“盐铁之议”有了几分兴趣。
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成为转折点?
……
【盐铁之议,就是讨论盐铁到底要不要收归国营的一场会议,会议的核心人物是霍光和桑弘羊。我们现在一提到盐铁专营都会觉得这是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来的,但实际这是管子的首创。】
【这个和他向齐桓公提出“鬼神税”应该是同一时期。】
【毕竟,就要那么一点谷子和小鱼干,可撑不起一个强盛的霸主国家。】
【还是得落到盐和铁,这两样天下人都离不开的大宗商品上。】
齐桓公在殿内走来走去,对管仲道:
“寡人想要按人头收税,你
说子民会与寡人离心离德,寡人想要收树木和牲畜税,你说这是伐生杀生。可如今,国库空虚,可如何是好?”
管仲胸有成竹的道:
“君上不要担忧,在下自有对策。”
他微微扬起头,对齐桓公道:“唯官山海为可耳。”
齐桓公一愣:“官山海?”
海王之国,谨正盐荚。
将山林湖泊以及其中的矿产资源都纳入官营,自然可以充盈国库。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盐和铁。
管仲向齐桓公举例:“每个人都要食盐,十口之家就有十人食盐,百口之家就有百人食盐。一年下来,一个成年男人食盐五升少半,女人食盐三升少半,少年人食盐二升少半。君上,您算算,如果将盐收为官营,可以得到多大的利!”①
“铁,亦如此。”
齐桓公的眼睛越来越亮。
【到了西汉,汉武帝愁着打匈奴没钱,于是,他让他很信任的臣子桑弘羊给他想办法。】
【桑弘羊呢,本身就是商人之子,对经济和商业比较有天赋,他自己争气,小小年纪就因为聪慧而声名远扬,从而被汉武帝他爸给选中成为了刘彻的陪读,君臣感情很不错。】
【他后来就成了大汉的财政官员。】
【桑弘羊接到任务后想啊想,要怎么才能给国库搂钱呢?】
【他想起了管仲的这个做法。】
【不过呢,和咱们现在的国企央企的形式不同,他主要是鼓励民间老百姓可以自行生产,然后朝廷按统一价购买,禁止私自出售。】
【想想也正常,毕竟那时候朝廷也没有企业,而且产盐的效率也很低。】
西汉各个郡县都有设盐肆。
每日都有人将自己煮好的盐挑到这里来卖,盐官和他手底下的人查看无误后就称重收下,钱货两讫。
卖盐的人出门后被旁边等候已久的人喊住,向他打听。
“我们也想要煮盐来卖,就是不知道这事情靠不靠谱,想要问问您。”
卖盐人见他们穿着破旧,脸上挂着忐忑而带着点谄媚的笑容,心中怜悯,知无不言:
“你们去盐官那里登记,可以领到工具。煮盐就是累,然后价格也不高,朝廷规定的统一价,而且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