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在棺盖被开启后,所有人都安静了。
  棺材内被盛满了金元宝,满满当当,连尸体都被遮盖得看不到一丁儿。
  钦差冷漠又同情的对死者的儿子道:
  “你的父亲用陈米和砂石替换常平仓中的粮食,又发明了双层仓,瞒报存粮,再将替换下来的和没有入仓的粮食转卖给米行,牟取暴利!”
  “他不仅贪腐,而且是本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巨贪!”
  【朝廷不仅要给地方出保管费,还很难监管这些保管的地方官员。】
  【到了唐朝的时候,李世民觉得这事儿太费钱,就将常平仓改成了“义仓”。就是老百姓们自己存一部分进去,等于交赋税,然后让地方官员保管,中央不再另外出保管费。】
  【如果有灾荒的话,地方官员就可以动用里面的存粮。】
  【就,说实话,这政策是有那么一点点犯懒的。】
  【属于躺平摆烂。】
  【到了后面,执行不下去了,因为根本没起到平抑粮价和官员监管的作用。】
  ……
  百姓们最爱看的就是这样的小剧场。
  在看到仓内粮食被调包的时候,大家想起灾情时的惨况,一个个都捏紧了拳头。
  毫不怀疑,假如这些官员在现场的话肯定会被老百姓们用活活的砸死。
  那可是他们的救命粮!
  在看到揭开棺材时那露出来的闪闪金光,天下一片哗然。
  “狗官!”有人忍不住破口大骂。
  “装模作样的伪君子!”
  有人有些糊涂:“那他放在棺木里干嘛?”
  “你傻呀!”旁人恨铁不成钢的看他一眼,“他死之前肯定想着棺材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没人敢去开棺。但只要等钦差一走,他那些知道内情的家人就可以去开棺拿钱了!”
  “原来如此。”那人恍然大悟,然后狠狠的往地上啐了一口:“狗官!就死了便宜他了,就该被千刀万剐!”
  民间百姓最恨此等贪腐,尤其是贪墨粮食的官员!
  明朝。
  朱元璋也最恨这样的硕鼠。
  他对贪官的手段那是极为残酷暴戾的,的确也震住了一大批人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他也狠狠的往地上呸了一声:“这等表面
  上伪装成节俭清廉,实际上却大肆搂钱的人最是可恨!”
  就该被剥皮点天灯!
  朱棣也道:“伪君子往往比小人物更加可恨,而且杀伤力更大。”
  两父子同仇敌忾,朱元璋赞许的看了他一眼。
  但朱棣其实心中却隐隐飘过一个想法:“若只是依靠着残酷的惩罚手段,能否真正的让吏治清明、官员廉洁?”
  唐朝。
  同样被仙画点名的李世民不自在的清了清嗓子。
  贞观群臣们忍不住也清了清嗓子。
  殿内响起了一阵此起彼伏的声音。
  李治:“……”
  最终,李世民嘟囔了一句:“怎么就是偷懒了?这政策明明就执行得挺好的。”
  躺平摆烂他听不懂,但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词。
  李二凤不服气。
  瞧瞧朕的含嘉仓!
  粮食满满当当!
  还有各州县的常平仓,不都运转得好好的嘛!而且绝对没人敢做出调包和贪墨仓内粮食的事情!
  朝廷还节省了一大批保管费,多好!
  魏征一看陛下的神色就能大概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叹了口气,他站出来道:
  “陛下,义仓之策放在盛世自然可行。但时日一久,若是遇上不好的年景,甚至是……乱世,”一提到这个词他的脸色就更黑了,“恐怕义仓的设置的确是无法发挥作用。”
  不能因为盛世的太平表象就看不到里面的问题啊!
  李世民立刻想到刚才的安史之乱,心中情绪立刻冷却,怒气值又回来了。
  天可汗的威压在这一刻变得极为可怖。
  “朕明白了,你放心。”他淡淡道,“且看这刘晏的应对之法。”
  这段里面唯一让他觉得有所宽慰的就是刘晏的存在。
  他大唐人才辈出啊!
  ……
  【到了唐中期,刘晏接手了帝国财政,他一合计,这样下去不行。】
  【还是得改!】
  【这事儿,还是得交给朝廷来主导。】
  【刘晏做了一个方案,他在桑弘羊的均输制度上做了一些调整,让它变得更好操作。】
  【首先,他保留了地方上常平仓的存在,但是粮食什么时候出售,什么时候购入,甚至是什么价格,都需要听朝廷的指派,不能再让地方官员们乱来了。】
  【而且,还有个很妙的地方,那就是卖粮食得到的钱,必须换成同等价值的特产。】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下面的人就有那么一些实际的操作空间。】
  负责常平仓的几位官员正在看着挑夫将库里面的粮食给挑走。
  “官爷,整整两万石,已经清点好了。”
  “行,那画个押吧,钱货两讫。”
  前来交接的商行负责人在文书合同上按下自己的指印。
  接下来,仓库里的小吏们开始搬运银钱。
  一位官员叹口气,对自己的顶头上司道:“这些钱又得全部换成物品,刘尚书一句话,倒是折腾我们这些底下办事的。”
  这是户部新出的规矩,所有的卖粮的钱都需要在当地换成同等价值的特产,再将特产运回到京城。
  主官倒是眼角带笑,正色道:“既然上头有吩咐,那就好生做是。”
  那官员应下,又忍不住好奇:“您说,这么多货品发到京城去,户部能够及时的发往各地售卖吗?”
  主官道:“你这是忘了他刚疏通的漕运了?都不用运到京城,直接通过漕运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就行了。咱们这位刘尚书啊,可聪明得很呐。”
  待主官回到家中,他忍不住又对亲信的家人提起了这事儿:
  “刘尚书此法可是大有玄机啊!将钱粮换成相同价值的特产和工艺品,后者有更多的压价空间,我们这些从中运转的也能谋些辛苦费。而且倘若再有地头蛇要来侵占仓中官粮,那也能从后者身上补回来一些,不至于损失太过。”
  家人疑惑的问:“人心不足蛇吞象,倘若你们虚报高价,那朝廷岂不是更亏?”
  主官笑了起来:“你以为刘尚书是这么好糊弄的?”
  【不得不说,刘晏的这个做法,虽然在咱们看来可能是有些灰色的模糊的,似乎并不符合法治一清二白的特性,但是在当时的那种环境里却可以极大的发挥出它的作用。】
  【或许,唯有高手管理者才能更洞悉人性之幽深复杂。】
  ……
  唐朝。
  刘晏当然知道自己的方法其实有利有弊,但他只是嘴角微微的向两边扯了扯。
  表情依旧十分淡定。
  “水至清则无鱼,能把事情做了就行。”
  至于君子品格、律法什么的,先放一边吧。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整个大唐的财政系统活过来,下一步才好谈其他。
  刘晏素来都是目标坚定之人,决定了自己做什么,那其余的不过都是路途上的一些小石子儿,不用太在意。
  他在意的是另一点:
  “经济与吏治,后世听上去似乎对此已经有了一整套运转完善的方法。不知是如何操作?”
  他对夸奖自己的并不是很在意,反而更想要听到来自于未来的有用的讯息。
  西汉。
  桑弘羊皱起眉。
  于自己接受过的教育来说,他不喜这样的做法。
  但是!身为主管经济的官员,却深知这的确就是人性。
  他生来聪慧,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高明之处。
  从盐政到现在的均输之法,刘晏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玩平衡。
  盐政,让商人阶级能分一杯羹。
  均输,让相关吏目也有利可图。
  “让每一方都受利,这位刘晏刘先生的确是高明。”他听得旁边的东方朔对汉武帝道。
  刘彻也很欣赏刘晏,不管什么手段,能办成事
  他就喜欢。
  但刘彻也能看到其中的危险。
  “这样的平衡,有失控的风险。”
  万一朝廷虚弱了,万一接任者的智慧不够了,万一其中一方忽然变强了……
  刘彻打住自己的推演,在心中笑道:“倒是不用先想这么远,能解决当下已经是不错的应对之策了。”
  他现在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时势。
  时势永远在变,任何精妙的设计都需要与时俱进,不然就容易出漏子。
  明朝。
  张居正对手下张学颜道:“这就好比,有两个人放在你面前可供选择。”
  “一个,办事精干但是胃口比较肥,要扔几块肉给他养一养。一个,守信廉洁但是办事拙劣迂腐。那你要选谁?”
  张学颜很想回一句:属下可以哪个都不选吗?
  但旋即他就苦笑起来:“这的确是如今之现状。”
  张居正摇摇头,张学颜不解。
  张居正挑眉道:“不,我们面临的情况比这还要更糟糕。贪腐的未必能办成事,廉洁的却十难寻一!”
  张学颜哑然。
  张居正看向天空,天幕的后面是深沉的夜空。
  “大明啊!”他轻声感慨。
  能否挺得过危机?
  ……
  【另外,或许你们要问,中央朝廷和地方那么远,他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出售和购入的好价格呢?毕竟,物价随时都在变动。而且,他如何防止官员虚报采购特产和手工产品的高价呢?】
  【这就不得不再夸一下刘晏,他简直是一位古代大数据分析师呐!】!


第184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七)
  【刘晏的大数据工作在唐朝是怎么开展的呢?】
  【首先;是基础工作。】
  【他在全国重要州县的驿道上都设置了无数的驿站,??',
  地方上负责管理常平仓的官员和其他和财政相关的官员;每日都必须要呈上报表。】
  【这些报表会由快骑每天送到长安;交予给刘晏。】
  夜晚。
  常平仓的主官正在伏案奋笔疾书;他的妻子贴心的端来甜汤:
  “您歇歇吧;这东西昨天不是也写了吗?”
  主官皱着一张脸;手上的笔不停:“你是不知刘尚书有多严苛!这每日的粮价、近年来的粮价还有各地特产和贡品的价格,都要详细记录;再送到长安去。一日不写,问责的文书就要下来了。”
  所以他每日都派了下面的几个小吏分头去打听物价。
  至于为什么要派几个;当然是为了避免有人弄虚作假。
  主官夫人惊叹:“可今日的粮价送到长安;最快也要两日,那到时候不还是会有变化?”
  “没有大事发生的话;两日的变动不会很大。”主官解释道,“且朝廷每隔一段时间会出一份指导价格,假如遇到情况紧急;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价格直接采购或者是抛售。”
  “只不过;假如价格越高;可以采购的数量就越少。”
  主官讲得兴起;索性翻出了前不久收到的公文给妻子看。
  他的妻子接过来一看:“如果粮价是500文,就最多只能采购十万石;如果是200文;最多就可以采购四十万石。”
  她也是知书达理的,一看就明白了过来:“所以即使是价高,但因为采购得少,朝廷的损失也就相应的少。”
  主官赞许的点头。
  【就这样;通过每天得到的这些数据,刘晏可以清楚的知道各个地方的物价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
  秦朝。
  “这就是多修路的好处啊!”
  蒙恬忍不住道。
  他看得十分有同感,不仅仅是刘晏的工作,其实军事上更需要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才能更快的得到各种讯息,更快的把军队给铺到各个地区。
  就好像之前完工的秦直道,就让秦军进入到草原提供了极为方便的一条道路,缩短了不少行程。
  自从陛下开放给民间商用之后,据说现在有不少商队都开始往那边走,秦直道所经过的一些郡县也逐渐的变得繁荣起来。
  这也正应和了仙画所说的“要想富,先修路”。
  嬴政显然也想到这一茬,对监工建造了秦直道的扶苏与蒙恬,主要是蒙恬十分的满意:
  “在下一个五年里,朕要看到从咸阳到周边各郡县,都有秦直道相连。”
  蒙恬和李斯等立刻反应过来,陛下这里说的“秦直道”指的是修建起来更方便而且更快的水泥路
  。
  几人粗略算了算,
  只是周围郡县的话,
  五年的工程量也不算是很夸张,于是立刻捧场回应:
  “谨遵陛下旨意!”
  李斯心中闪过念头:五年计划……陛下终归要按照这个方式来实行了。看来后面应该就会正式提出来,自己必须要先打个腹稿才行,到时候势必要提出一些能够被采用的方案出来,别被其他人抢了先……
  唐朝。
  李世民原本还有那么一点点不服气,觉得自己的“义仓”之法也不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