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建安大瘟疫,它的部分症状与惨重程度的确有点像是鼠疫,所以这一派的观点也有很多支持。当然,不管是出血热还是鼠疫还是流行性大感冒等等,我们都只能通过史料记载的一些症状来做推论,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而且东汉末年那样的乱世,三国鼎立割据一方,战争不断,根本没有官方组织起来的抗疫行为,那么几种传染性疾病混杂在一起流行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一直与瘟疫作斗争,并且不畏艰险研究着它的张仲景也就更显得可贵!】
  “主公,张仲景此人医术不下于华佗,且宅心仁厚有兼济天下之心。”诸葛亮对刘备道, “若有此人相助,主公可无忧于疫病,如虎添翼。
  张神仙目前居于岭南,离江东也近,我们一定要赶在其他人之前找到他。“速去。万万不可怠慢于张神医。”一时之间,从割据的各大势力的领地都驶出了使者,前往岭南寻找张仲景。
  【在没有微生物学也没有病毒学的古代,他概括了“伤寒”的这个概念——有学者解释,《伤寒杂病论》里的伤寒指的是一切外部病因导致的疾病,而不是现在由伤寒杆菌感染的疾病。它不能直接等同于当时流行的瘟疫,范围要更大。】
  【足以见,张仲景在疫病横行、世人尚且觉得瘟疫是神鬼降罪的年代里,俨然已经闪现出了超越了人性的理性与智慧的光辉。】
  ·
  西汉的董仲舒在经历过疫病惨相的冲击之后,悠然长叹一声。原来瘟疫并不是神鬼作崇,也不是上天对人间降下的天罚。他的天人感应论又要改一改了!北宋
  赵匡胤挑起了眉,他当然知道天然感应论其实只是为了迎合君主的统治。
  但有的时候心里也不免犯嘀咕,这些天灾、瘟疫的出现真的不是因为帝王没做好所以才引发的“天罚”吗?
  现在仙画讲出来了,真的不是。
  不过……赵匡胤的脸又黑了下去,若真是在位的时候出现了天灾瘟疫,还没好好善后的话,那照样会被骂,而且还可能被仙画给挂上天来骂。
  一想到这里,一点点懈怠的歪心思都没有了。
  还是要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啊!
  · …
  【而且,除了留下的诸多现在还在用的药方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它开启并指导了中医辩证治疗的思想基础。】
  【up主不是学医的,但是也经常会听到到中医“辩证一下”这样的说法。不是特别懂,了解了一下大概意思是指医生们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法以及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和病理反应,来确定这个病的本质,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不能单纯的头痛治头,脚痛医脚。】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说法叫中医治本。】【而张仲景可以说是这一诊疗方法的祖师爷!】
  【张仲景在写完了《伤寒杂病论》没几年之后就死了。最可惜的是,他的《伤寒杂病论》在他死后就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他的弟
  子王叔和根据自己看过的内容和残本整理出来的《伤寒
  论》!】
  【宋代的时候,发现了《伤寒杂病论》中另外一部分内容,于是整理出了《金匮要略》。这两本书经历了几千年的时光,到现在都还是中医学院的必学教材之一!】
  张仲景原本在听闻自己上榜之后还是有一些欣喜的。
  谁会不得意呢?
  但在听了仙画讨论这么久的建安大瘟疫之后,他的全部心神已经放在了如今的疫病上。听到后世女子对自己这么高的评价之后,也只是微微的扯了扯嘴角。
  他的徒弟们忧心不已,仙画说师父写完《伤寒杂病论》没几年就去世了,而现在,这本书已经快要写完了。
  张仲景安慰他们: 生死有命,为师在乱世之中能够活到耳顺之年已经足够了。
  他对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里默默打算一定要把《伤寒杂病论》给好好的誉写几份,再让自己的徒弟们都抄几份,可别再失传了!
  …
  【关于张仲景葬在哪里还有个传说小故事,据说长沙的百姓想让他葬在长沙,而南阳的百姓想让他葬在家乡。】③
  病床之上的老年张仲景声音有些虚弱:
  “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④
  他死后,族人和乡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抬棺从南阳往长沙走。
  一路之上,百姓都戴上了白色的袖章前来相送。
  当行丧的队伍走到南阳城外,白河旁边,却看到不知道是谁搭了义棚正在煮着娇耳祛寒汤。有人高声喊道: 以此汤为张神医送行!
  为张神医送行!
  百姓齐声喊道。
  扛着棺材的麻绳忽然就应声而断,棺材落在了地上。
  【于是,张仲景就葬在了他给贫苦百姓们发放饺子和祛寒汤的地方。后人在他的墓地旁又建了“医圣祠”;历朝历代都会修葺。】
  【斯人已逝几千年,但他的医术和理论却依然还活跃在当世,依然还在恩泽世人!
  】【张仲景,医圣之名,十大名医之二,实至名归!】
  【刚才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丢失,但好歹也被后人给复刻了出来,另一个和他同期的建安神医”;运气可就没那么好了。】
  【他的《青囊书》在许昌的监狱里被他自己一把火给烧掉了,从此华夏医学史上少了一本经典巨作。】
  【这就是华佗!】
  穿着锦衣的枭雄躺在椅子上,忍受着脑袋里传来的一阵阵痛楚。而青衣老者正在为其针灸。
  青衣老者收起金针:大王现在感觉如何?
  枭雄的脸色平静了不少: “先生果然医术高明,孤如今好多了。只是这头痛时不时就来一次,不知可否能根治?
  青衣老者道: 大王头痛是患风而起,病根在头颅之中,只服汤药是无效的,须得取出脑中的风涎,方可根治。
  锦衣枭雄奇道: 这风涎在脑中,又如何取出?
  青衣老者从自己随身带着的布袋子中先取出几贴药剂,然后又取出了一把被磨得锃亮的斧头:“先饮下麻沸汤,再用利斧砍开头颅,自可取出脑中风涎。”⑤
  ·
  在许昌的曹操沉默了:。。。。
  刚被关进了许昌监狱的华佗也沉默了:。。。。


第53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四)
  仙画还在继续。
  锦衣男子看到斧头后勃然大怒: 大胆!你把斧头给孤放下!说,你是不是要害我?!孤听说你与那关羽相熟,交情深厚,要趁此机会与那关羽报仇,是也不是?
  青衣老者赶紧解释:误会,大王你误会了!
  大王说我不听我不听(误): “来人,将华佗给我押进大牢,严加拷问!”①
  沉默是今晚的三国。
  刚从外地回来的将领不了解情况,怒发冲冠:“主公,这华佗当真想要给主公开颅?!如此大胆奸贼关于何处?我要一斧子砍了他。
  曹操从后世编排自己的荒诞剧情中醒了过来,笑道: “哪有这样荒谬之事?那华佗的确被我关在了牢里面,却不是因为他要为我开颅。
  而且,就这样堂而皇之的从自己的行囊中拿出一把亮斧,真当他身边的侍卫都是死人吗?
  荀或趁机站了出来:“主公,如今仙画提到华佗,其名气必然在民间传播,若是他们得知华佗被主公问罪下狱,恐怕对主公的名声有碍呀。
  荀或本来就反对曹操将华佗下狱。
  要知道,问罪谋士和将领,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华佗是医,这听上去就有些尴尬了。
  之前他也曾劝过主公,但曹操反问他,这天底下难道就没有比华佗更好的医生了吗?最终还是下令将华佗关了起来。
  现在,曹操自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其实将华佗下狱后,他也有些后悔。后面召的这些大夫,针灸术都不如华佗。只不过他碍于脸面加上日理万机,也就没再过问这件事而已。
  此时听荀或这样说,连忙道: “快去监狱,把华佗给孤请出来。”
  【华佗和扁鹊一样,也是被后人赋予了各种神话光环的医生。】
  【麻沸散、开腹手术、给曹操开颅,每一个点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这其中,最起码有一半是由后世的通俗小说和各种演义加在他身上的。】
  【比如刚刚老版《三国演义》中给曹操开颅的那一段。】
  【哇,罗贯中或者说是编剧还真敢写啊,那么大的斧头拿出来,我要是曹操我也得怀疑你是何居心!是不是要谋杀本大王?不把你关牢里我都对不起自
  己的智商。】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c
  不仅是曹操,就连正被关在监狱里的华佗都听得猛点头。
  心有戚戚焉。
  要换了自己,也会有所怀疑啊。
  而且,他如何敢拿着一把利斧对着曹丞相说要劈开他的脑袋?
  又不是得了失心疯!
  华佗看了看自己身处的牢狱,叹了一声。
  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出去的一天。
  正这样想着,就听到狱卒的脚步声传过来: 华佗,主公说要见你,要放你出去。恭喜先生。
  【实际上,历史上是没有这一幕的,华佗的确是被曹操杀害的,这是古代著名医闹事件。但是!华佗绝对没有拿出斧头说要给曹操开颅。】
  【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华佗呢可能是不愿意去给达官贵人诊治,也可能是性格比较傲,所以每次曹操派人来请他都因故不去或者是因故拖延。】
  侍从行至室内,曹操见他孤身一人,疑惑的问: 华佗呢?
  侍从对曹操行礼道:“主公,华佗说家中妻子生病,他须留下照顾,因此并未前来许昌。”
  曹操脸上浮现起不虞之色,对侍从道: “你去一趟华佗家中,替孤看看他妻子是否真的生了病。若是真的,可以允许他晚一些再来许昌,并赐小豆四千升。若是假的,就立刻押送他来许昌。
  是!
  【曹操本来就疑心病重,一听下边人禀报说华佗的妻子并未生病,正好自己可能又处于偏头痛中,一下子就怒了,就下令把欺骗自己还抗旨的华佗给关进了牢里,大刑伺候。】
  【华佗没挺过去,就死了。】【一代名医,陨于医闹之手,可悲可叹。】
  在荆州的刘备和在江东的孙权看到这里的时候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医闹!这个形容有些滑稽但是却也贴切。刘备笑道: 曹操急而暴,这的确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和曹操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反面,想到这儿便对旁边的诸葛亮说: 曹操和我,就像是水和火。他急躁,我和缓,他暴烈,我宽仁,他以诡谲行事,我却以忠义待人。只要和他往相反的方向走,事情必然是会成功
  的!②
  这话带着几分揶揄,周围几人都笑了起来。
  主公高见。
  而在太极宫中的李世民看了这段后也和李治道: “曹操,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③
  他觉得曹操有将才,但是呢因为性格原因却也有极大的缺陷。
  作为一国之君,想要成为一代雄主,还是略差了那么些意思。
  李世民趁此机会和李治掰开了讲其中的为君之道,做对了的地方,做得不对的地方,可谓煞费苦
  另外还叮嘱李治:雉奴,你要记得,生死有命,学会接受结果,日后万万不要迁怒于太医。眼里没直接说出来的是,不要和曹操一样成为史上留名的医闹。
  而且,这些大夫医生医术高明,说不定就能研究出瘟疫和其他病症的解救之法,若是因为一人之怒而囚之杀之,未免太过可惜。
  也难怪后世女子在提起曹操华佗一事时,语气中的讽刺与痛心简直溢于言表。
  李治却以为是说他身体逐渐不好,不管日后诊治结果如何都不能迁怒,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儿臣明白。
  …
  【这大概是古代最出名的杀医案。带来的后果就是华佗写下的医书《青囊书》失传了,据说当时华佗是想要把它托付黑狱卒,结果狱卒怕事不敢要,华佗失望之下就自己一把火把它给烧了。】
  【可惜,可惜!】
  曹操听出来了,这后世女子是真觉得可惜可悲可叹。甚至还说了整整好几遍!他气得吹胡子瞪眼。
  这华佗居然敢口出谎言欺骗自己,难道不应该被关起来吗?而且,他虽有一身医术,但是却推三阻四,不想前来医治,这难道不是恃才傲物,大不敬?!
  曹植和曹丕都眼观鼻鼻观心,可不敢惹上正在生气的父亲。
  这时候,侍从却领着刚从监狱里被放出来的华佗到了。
  之间曹操原本还在盛怒之中的表情立刻隐了起来,换上了笑脸,竟然倒履相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