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间曹操原本还在盛怒之中的表情立刻隐了起来,换上了笑脸,竟然倒履相迎,一直迎到了门外: 华神医!之前是孤怠慢了神医,在此向神医请罪呀!
华佗如何敢应,赶紧拜了下去: 丞相
言重了,言重了。荀彧见华佗看上去颇为憔悴但身上并无伤口,这才放下了一颗心。
现在的神医可是稀缺资源。
而且,主公能屈能伸,实乃豪杰也!不愧是他选中的英主!荀彧在心里给自家主公拍手点赞。
【《三国演义》给华佗安排的还不止是给曹操开颅的剧情,还有他给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听过,都得在心里赞一句,关二爷实乃硬汉也!】刚才的青衣老者华佗又出来了,这一次是对着一位红脸长髯的将军。青衣老者道: 将军,这疼痛恐怕难以忍受啊。
将军不畏道: “我非世间俗子,何惧疼痛?我戎马一生,视死如归,不过是刮骨之痛,又何惧之?华先生,趁我酒兴未散,赶紧来吧。
于是,长髯将军一边与人下棋,一边撑起手臂,任由华佗掌刀划开自己胳膊上的伤口,将腐肉清除,深可见骨。
这整个过程中,长髯将军颜色不改,谈笑风生。
这是二弟?”刘备惊叹道,转向旁边的关羽: “二弟真英雄真豪杰也!关羽一脸懵逼: “我什么时候中过毒?我自己怎么不记得了。”
诸葛亮摇扇笑道:这恐怕也是后人附会而已。不过,关将军之名恐怕也要传遍天下了。这对他们是有利的。
关羽不胜惶恐,只觉得这名气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他想起刚刚仙画里那一幕,都忍不住要“嘶”的一声吸口凉气。难道以后自己中毒了真要搞这么一出?
看着都痛!
不过,那仙画上的关羽,倒还真有几分自己的气度,不错不错。…
没人提起要去请华佗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现在在曹操手上,估计是请不来的。还是指望一下正在岭南的张仲景吧!
【历史上关羽刮毒却有其事,这是在《三国志》里面有记载的。但他中毒那会儿,华佗早已经被曹操处死了,而他可能根本就不认识关羽。】
华佗点头: “我的确不认识这关将军。”
他知曹操多疑,这是特意解释给他听的。
说起来自己为什么之前一直推三阻四的不愿意来为丞相医治呢?不就是觉得伴君如伴虎,小心谨慎没意思吗?谁知
道,他算错了上位者的威势之大,还是惹上了这一出官司。
华佗心中苦涩。
但此时他也不愿意再入牢狱。
不说别的,这《青囊书》自己可要好好传下来,可不能再落得像是仙画中所说那样的结果!
【《三国志》呢是咱们华夏二十四正史之一,由西晋人陈寿所作。西晋离三国时期距离年代不远,所以可靠性还是很强的。而《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写的演义小说,是小说!不要把它当成历史。】
【真正的历史上的华佗是什么样呢?】
【《三国志》里面有写: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华佗是沛国谯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毫州人。他懂得儒家经典,应该也是读书人出身,在汉代的举孝廉制度下,也有人推荐他去做官。这一点倒是和他的同行张仲景比较像,但是华佗选择了一条和张仲景截然不同的路,他拒绝了征召,而是选择行医天下,治病救人的道路。】
【久而久之,他的名声也就传遍了天下,也和董承、张仲景一起被誉为“建安三神医”。】中年华佗正在给郡守诊脉看病,半晌不语。
太守儿子见状,偷偷的问华佗: 大夫,我父亲的病是不是不大好?您实话实说。华佗道: 公子放心,郡守的病可以治,只是须得讲究方法,我们这样……他俯身过去,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治疗方案,太守儿子连连点头。
太守儿子对太守说华佗医术高明,要让他全心全意治病必须要赠予百金,太守答应了,还送了很多礼物。
结果第二天,下人却匆忙来报: “那华佗,竟然卷着钱财逃跑了!”
太守暴跳如雷: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快去派人将他追回来,我要治他的罪!”太守儿子却在一旁道: 先别追,说不定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太守更生气了,对着儿子骂得狗血淋头,骂着骂着,气急攻心,竟然吐出了一口黑血。
这时候,却看到华佗从屋内进来,抚掌大笑: 恭喜郡守,吐出这口血,您这病就算是好了!郡守惊讶之极: 你……?这又是为何?
华佗行了一礼: “我给郡守诊脉,发现您的病是郁结于心,服药尚在其次,
更重要的是得趁着气急之时将心中郁结瘀血吐出,因此才与令公子商量了这出戏。还望郡守不要责怪。
…
原来如此!
天下人心中都浮现出这句话。
当看到华佗卷着钱财逃跑的时候,他们都陷入到了深深的怀疑,觉得如此行为,岂能登上十大名医榜?
却没想到这竟然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华佗真名医也。”孙权感慨道,又嗟叹, 若是他在我江东就好了,公瑾的病或许还能治好。
而曹操瞥了一眼坐在自己下首的老者,在心中说,原来这厮竟然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做派,被自己关在牢里还真是他自找的。
真心不冤!
…
【当然,华佗能够拥有如此的名声,和他所发明的麻沸散以及外科手术有关。】
【三国志讲他,如果发现病人的病是在体内,就会让病人服下麻沸散,服下后像是睡着了一样,然后就开刀取出病灶。如果病灶是在肠子里面,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然后再缝合腹部,抹上药膏。四五天之后,就好了,一个月之后,就痊愈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开腹手术!】
【因此, 麻沸散之名开始传到了天下,并成为后世的传说。】【可,这是真的吗?】【up主个人所见……此事存疑。】
【这可是要切肠子的开腹手术哎!就算是麻沸散真的那么有用,达到了全麻的效果,华佗也精通脏腑和外科手术,但真的能四五天就好?一个月就痊愈?】
【就算病患成功的熬过了手术,也不一定能成功的熬过术后的恢复期吧!】
【这样开膛破腹的手术在那时候肯定不可能是微创吧?那失血过多就需要同时输血,怎么输?那时候都还没有血型这个概念呢!】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浑身都插着管子,还连着无数的医学仪器。他正在进行着腹部的肿瘤切除手术。
“病灶已切除……”戴着医用手套的主刀医生将切下来的血呼啦擦的一团放在一旁的盘子里,准备给病人进行缝合处理,这时候,机器响起了警报声。
4;病人心率在急速下降。旁边的护士喊道。病人出现了大出血,必须立刻进行输血。
手术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直到输血的管子被插入,鲜红的血液从管子里进入到人体内时,机器的警报声才渐渐的平息下去。
输血的这一幕在各朝代的老百姓群中引起了极大的喧哗。
甚至有些性情软弱一点的人腿一软直接晕了过去,受不住这刺激。
好在,经过几期仙画的洗礼,大家对于仙画的信任甚至是说信仰已经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地步,没人觉得这是邪术,而是后世救命的仙术。
这才没有引起大的恐慌。
宋朝。
一名穿着布衣,蓄着短须的中年人正坐在府衙后,而往里走,就是他日常工作的地方。
仵作房!
“我之前就在想,这开膛破肚必然会造成大的鲜血流出,仙画中一次提到换心,一次提到开膛破肚,却为何没有危险,原来是靠这个!中年人恍然大悟。
他旁边的文士却看得略有些不适。
中年人瞅他一眼,笑道: 这些不过是我的日常罢了。更可怖的他都看过。
不过的确还没看过活的。
中年人寻思起来: “那他们用的血又来自于哪里?”文士打了个寒噤:不会是……?
中年人失笑:断然不会。后世对贫苦百姓的态度你也清楚。也是。文士抚了抚胸膛给自己压了压惊。而在东汉。
曹操和荀彧等人都默默的转向了华佗: “华先生竟然还有如此奇妙的医术?”
居然能给人破腹洗肠?
华佗带着几分茫然,几分汗颜:……这……连老朽自己都不知道……这后世是不是将他传得过于神奇了些?
【关于华佗,还有一个疑点——和张仲景不同,华佗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有传,但是在其他的历史文献中却几乎不见踪影。】
【《后汉书》里面也有记载,但是和《三国志》的内容大半雷同。待他出现在隋唐和宋明的书里时,大多已经是神仙模
样,传说性质特别的重,比如《搜神记》、《独异志》这样的传奇志怪类小说里,写他看一眼病人,就知道他十八年后会死,然后治疗一个喉咙有问题的病人,那病人竟然吐出来一条蛇。】
【这就纯粹是神话故事了。】
【而张仲景不见于正史,在其他文献中的记载却要翔实得多。他有书流传下来,有弟子,还有魏晋时期的名医在自己的医书里也提到过他的二三事,还有地方志。甚至是他的宗族,也有人考据,应该是南阳张氏的一处分支。】④
【两人的史料方向简直截然相反。】
【所以,现在甚至有一派新奇的史学观点认为,华佗其人根本不存在!】
第54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五)
不存在!?
三国时期的诸人尤其是身在许昌的诸人都迷茫的眨了眨眼。
华佗原本还沉浸在后世的开腹手术所带来的震撼之中——之前他在的监狱是小黑屋,没有窗户,只能听到些许的声音,所以没看到心脏移植术的画面,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后世的手术过程画满,然后就陷入到了一言不发的呆滞状态。
他没忍住在心中推演,这手术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自己在之前为病患看病,也曾经开创性的想要进行后世所说的“外科手术”;但每次都遇到了无数的疑难点,比如,如何保证病人全程沉睡?真有如此强效的“麻沸散”吗?如何精准的找到病人体内的郁结之处?如果引发了大出血怎么办?
后世都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吗?华佗甚至觉得自己连嘴唇都在颤抖。
真的好想钻到天幕里去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啊!
朝闻道,夕死可矣!
然后,华佗就听到了后世关于自己不存在的言论。他由震撼转为了迷茫:???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儿去?
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疑问三连。
· …
【这个观点的来头还不小,它来自于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遗稿。大家知道,陈寅恪被称之为“华夏最后一位鸿儒通才”。在他去世十余年后,人们在他的旧居里面发现了一份手稿,这份手稿显示他之前曾经研究过华佗,并且认为华佗并不存在。】
【陈寅恪大师认为,《三国志》中关于一个华佗催吐线虫的案例和印度佛经故事里面“赖佛成神”的神医耆域治病的故事简直一模一样。他觉得这一点过于巧合,且东汉末年的时候正是佛教传入到中原的开始,这些佛经故事在民间也有所流传,因此就产生了那么一点怀疑。】
一个病患喝下华佗端来的汤药后趴在床边大吐特吐。
而他吐出来的东西里竟然有线虫在蠕动。
华佗在旁边摇头道:“这次还好,吐出来了,下次可未必就这么幸运了。生鱼脍之类的东西还是要少吃啊!
病患惊疑不定: 这虫竟然是来自于生鱼脍?
然也。
【另外的
疑点就是麻沸散,日本的一个麻醉教授曾经做过研究,传说中的麻沸散的主料应该是曼
陀罗花,而曼陀罗的原产地就是印度,并且华夏关于曼陀罗最早的记录是宋朝。也就是说,曼陀罗传入华夏应该是在宋朝前后不久。】
李时珍表示曼陀罗他熟啊!
他走遍了各地,就是为了寻找不同的草药,并且试验其药性。曼陀罗花正好也在其中。
他打开桌上的《本草纲目》;对自己的友人道: “有些地方,也把曼陀罗叫做风匣儿和山茄子。此花的确有着麻醉之用。
而且,这一点是他自己试过的。
他喝了用曼陀罗酿的酒,饮到半醉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举止不再受到控制,并且昏昏欲睡。另外,他还尝试过在给人用炙火割疮的时候让他们服用曼陀罗,病患的确能够不觉疼痛。友人问: “那如果像是后世那样开膛剖腹,曼陀罗可否起到如此效果?”李时珍思凝片刻,苦笑道: “那我也不敢保证。”
毕竟他可不敢这么尝试。
那样的疼痛,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