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过一次天花,以后再也性命无虞。】
【连享受了最多资源的皇室都不得不在天花的面前低下了头颅,天花影响朝局和人类文明的威力可见一斑。】
【也因此,清朝致力于推广“人痘接种法”;并且这种方法也通过俄罗斯和土耳其传入到了英国,并且经过本土化的一些研究,比如萨顿医生将人痘接种的方法改为了皮下之后,被广泛接受。】④
【因为发明牛痘的一声爱德华·詹纳在自己的《疫苗接种的起源》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男子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对牛痘研究的开端,要追溯到25年前。”
作为一个乡村医生,我那时经常被叫去为当地人进行天花接种。期间我发现,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无论怎么去进行天花接种他们都没有反应。我发现这些人都曾经患有过一种当地人称为‘牛痘';的病,”④
年轻的爱德华·詹纳在一个农场休息。年轻或年长的挤奶女工们在他的身边走来走去。
爱德华·詹纳忽然发现了一点,那就是这些女工露出来的皮肤都是很漂亮的,没有任何天花的痕迹。
这在天花大流行的时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经过询问之后,这些女工告诉他,他们有的时候会触碰到长了痘疮的牛,有的时候还会特意把牛痘疮里的脓液挤入到自己手上的伤口里。
很神奇,可能是上帝保佑,”女工道, 这样做之后偶尔会发烧,但是没有人因此而丧命。而且从此之后也不会再感染天花!
李时珍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原来是牛痘!
要用牛的,而不是用人的。
虽然他还没搞清楚里面的原理,但想起太平县那些备受天花折磨的病患,不得不忍受阴阳两隔
痛苦的家庭,还有那些被送来做人痘试验的死囚们。
他忽然觉得身体陡地轻松了很多,就像是卸下了什么负担一样。对那段往事终于可以有所交代,终于可以释然。
而孙思邈却将眼前丹炉的火熄灭,转身就回了身后的茅屋。
收拾东西,我们走!
弟子追了上去: 师父,我们又要去哪儿?
上次仙画讲到火药,师父为了怕人打扰不得不换了个地方隐居,难道现在又要换地方了?孙思邈头也不回的说: “收拾东西下山!我们去试试这牛痘之法!”
…
【就这样,经过二十多年的观察和试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牛痘法”横空出世!它更安全无风险,一度被列为小朋友出生后都要接种的疫苗。在1982年出生的人,胳膊上往往有比较大的花状疤痕,那就是牛痘疫苗曾经留下来的。而1982年后出生的人,胳膊上是小小的疤痕,那是卡介苗留下的,防结核的。】
【为什么82年之后出生的不需要打牛痘疫苗了呢?】
【因为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地球上,再无天花病毒!】1979年10月26日。
带有着时代色彩的画面出现了。非洲,内罗毕。
一位络腮胡的西装男士站在台上,而台下的摄影师和记者们长枪短炮的对着他,听着他平静又激动的宣布:
今天,我很荣幸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经在全球范围之内消灭了天花病毒。天花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消灭的病毒。它曾经困扰人类至少3000年,仅在20世纪就导致3亿人丧生。消灭天花是史上最大的公共卫生胜利!”⑤
台下的记者纷纷鼓掌。街头上,人们载歌载舞。夜晚,绚烂的烟花点燃了内罗毕的夜空。
隔着天幕,隔着上千年的时光,但人们也依然能感受到这份喜悦。
这是属于人类的胜利!
李世民似乎能够听到从时光之中传来的厚重悠然钟声,从和他同一时代的孙思邈,一直到一千多年之后,人类在瘟疫、病毒和战乱面前似乎无比的渺小。
但是却又有无比的韧劲。
在这一刻,似乎个人的微观的
欲望都变得不那么的重要。他好像想通了什么。
战事失利的颓然、儿子不听话的痛苦、对于年老的恐惧,这些这两年一直暗地里困扰着他的负面情绪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⑥
【从唐朝的孙思邈首次提出具有现代免疫学思维的“取疮中汁黄脓傅之”;到后来的“人痘”
再漂洋过海,一直到“牛痘”的诞生,或是受前人启迪,或是恰好心有灵犀,在一代一代的医生们的努力下,才有了这样的成果。】
【爱德华·詹纳固然可敬,但是一千多年前的孙思邈,宋朝那些提出了“人痘接种法”的甚至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医生们,改良了人痘接种法的萨顿医生,都应该被记住。】
【好了,让我们继续来讲孙思邈。】
第59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
【如果说之前华佗、皇甫谧、葛洪等都是在某一个医学的分支科学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那孙思邈就更像是张仲景,甚至可能比后期专研伤寒的张仲景,还要更偏综合性。】
【他会内科、还会妇科、儿科,还会临床急救,还能针灸,药方还开得好。而且,各方面还都做得非常的好,没有短板。】
【所以他总结自己一生行医经验写下来的《千金要方》;同样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书籍,也是华夏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主打的就是一个全面。后来传到海外,这部书也被国外的医学者誉为人类之至宝”!】
各个版本的《千金要方》依次出现在了天幕上。
有最古老的线书版本,到后世的普通版本,再到硬壳的精装版本。然后,中文、日本、韩文、英文…。足见其流传时间之久,流传范围之广。可惜的是
仙画中出现的都只是封面,而没有里面的内容,这让在孙思邈之前的朝代的医生们都扼腕不已。就连已经上了名医榜的张仲景和华佗等人都哀叹了几声。
从孙思邈之前对天花的救治方法来看,此人的医术水平毋庸置疑,而且思路大胆。他们也想要知道这被誉为“临床医学百科全书”的医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啊!
【但UP主在这里,并不想先聊孙思邈治愈过什么样复杂的疾病,反倒是想聊一下孙思邈的一些超越了时代的思想,以及孙思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他的“仁善”之心。】
【孙思邈在世的时候,名气就已经非常大了。而且他历经几朝,从西魏到隋再到唐,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曾经想让他做官,但是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更想要行医天下,为穷苦的老百姓们看病。】
李世民点点头,嘟囔一声: 若是孙仙长愿意留在长安的话,那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可惜他心系的是天下苍生,那他即使是贵为皇帝也不能和全天下的老百姓抢大夫。
而大唐的百姓们纷纷点头——孙思邈虽隐居在太白山上,但是他也经常出来游方天下,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是见过他的。
孙思邈是全大唐人的孙思邈!
而在山上,孙思邈说走就走,已经返回了竹屋和弟子一起收拾行李。
弟子倒是习惯了跟着孙思邈这样全天下的行医,问: “师父,我们这次去哪儿?”孙思邈想了想: 去长安。
“哦。弟子应了一声,然后才陡地反应过来,声音都高了几度: “去长安?”之前不都还要躲着朝廷来找的人吗?
孙思邈点点头,道:“仙画横空出世,天下医学即将翻天覆地,长安必然是中心。”他有预感,这次的变动可能正是自己之前希望看到的方向。
而且从仙画传授的后世经验来看,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朝廷的力量才能做到的,必须研究病毒,消灭瘟疫。
他之前觉得自己行走在民间,才能给百姓更好的看病救人,但是现在发现,趁着有明主在,在朝堂说不定还能做到更大的更多的事情。
·
【这句话可不是我臆想出来强行来感动大家的。】
【现在大家喜欢说“医德”;一个医生如果有水平有技术但没有医德,也要被大家看不起。而医德的首创者就是孙思邈。】
【在他的《千金方》里,首卷“大医精诚”就是写“医德”的。他认为医生在为人治病的时候,对病人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借机索取财物,而要无欲无求等等。】
【当然了,他指的“无欲无求”应该是道家中的一种心态,肯定不是说要白干的道德绑架。而且,这也和他提出这一点时的背景有关。】
【隋唐时候,职业医生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掌握在世家的手里,等于是私人医生,行走民间的大多都是一些游方郎中甚至不乏招摇撞骗之人。】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指导价的说法,反正收多少钱医生说了算,而且药铺往往也都是医生开的,医药不分家。唐朝时候的药铺收费肯定是不便宜的,比如唐朝诗人张籍就写过“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张籍那时候在水部供职,算是朝廷公务员,连他都觉得医药费贵,那更别提其他普通百姓们了。】
某医馆内。
穿着朴素的病患惴惴不安的问大夫: 大夫,我这病还能治么?
能治。医生唰唰的给他开了一张方子: 按照这方子,吃七天,肯定药到病除。病患看了看方子,大惊失色:“我这病需要用到人参吗?”
那医生瞪他一眼:“还想不想好了?不用人参来补一补身体,怎么能
好?”病患左思右想,还是舍不得,最后一咬牙花光了自己身上的钱买了几贴药拎回了家。
待到病患走后,那医生的徒弟好奇的问:“师父,刚刚那人不过了得了轻微的风寒,不用人参也可以啊。
那医生恨铁不成钢的敲了自己徒弟一记:不开点人参之类的药材,药铺如何盈利?!真是猪脑子。
张仲景虽然是士族出身,但是他当过太守,还去过很多地方,见过的事情不知凡几。
唐朝的事情他不清楚。但是在他现在生活的年代,医生大夫是极少极少的,有的时候可能小城都没有一个大夫一家医馆,要到大的城池才有。
人多医馆少,有的大夫就张口漫天要价。
百姓们遇上善心的大夫还好,若是遇上利欲熏心之辈,像是仙画中这样的并不少见。而更常见的是将贫苦百姓拒之于门外,只为大户人家看诊。至于更高一层的世家士族,人家族内是有自己的医生的,根本不用向外求诊。
像张仲景现在对外出诊,若是大户,就多要些诊费,要是贫苦人家,就少要些诊费甚至是不要诊费。
但他的确不能指望所有的医生大夫都像自己一样。一时之间,张仲景与后世的孙思邈心有戚戚焉。
医德,医德,医之一事关系到性命,医术和德行的确是要兼修才行!
唐朝。
李世民沉思这件事: “这件事情关系到民生,得从律法上予以限制规定才行。”①
比如不能乱开方,不能故意加贵重药材来索取财物,还有如果医生诊断错误,导致病患死亡要怎么办……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了很多,决定第二天再拿到朝堂去议论一番,把律法在这方面的疏漏给补上。
旁边的李治弱弱的道: “儿臣还以为,需要让百姓们知道一些简单的医理,这样即使遇到大夫乱开药方,他们也能发现端倪。
李世民挑起眉: “雉奴这个想法倒是好,继续说说。”
李治被夸奖后胆子更大了,侃侃而谈: “比如在州县乡坊的告示牌上将一些经常遇到的病症的药方告诉乡邻百姓,还有平时要注意什么,像是之前仙画提到的要灭鼠,要防止蜱虫叮咬,怎么防范疫病等等都可以写上去……”②
李世民不住的点头,和长孙后两人相视而
笑,有点欣慰。而在民间。
有遭受过相同事情的百姓们义愤填膺。
像是城中的曹大夫,从来不给贫家看诊,比起这等骗人钱财的倒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我上次就遇到过,一个药方花了我一两银子!结果病还没治好,后来换了个大夫,告诉我那方子只需要三百多文!
你没报官?
那是个游方郎中,早走了。而且这种事情,报官也不好用吧?古人对于报官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某医馆中。
之前长安医馆中歪缠着父亲要他将祖传的医术教授给自己,想要继承医馆的小娘子忽然跳了起来。
“阿耶,您得赶紧去写个告示贴在门外!”
她爹一脸迷糊: 贴啥告示?
小娘子扶额: 当然是告诉坊里的邻居们,咱们医馆可从来没有乱开过方子!让他们放心。她倒不怕别的,自家行得正坐得端,但是怕有居心叵测之辈来借机闹事。她爹这才恍然大悟:“哦哦,你说得对,是要赶紧贴一个。”
在一旁观看全程的家中祖母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孙女可比儿子顶用多了,她倒是支持让孙女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