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拂了一身满-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愧疚么?
  也许吧……贻之毕竟与他少时相识、又不知多少次救他于水火生死,他与他之间终归不只有权术心计、更有于帝王而言极其奢侈的片羽真心。
  可他却又绝不后悔。
  贻之已经拥有得足够多,他比他卑怯可怜上千百倍、又有谁人能体谅他的痛楚酸辛?他亦有雄才大略无边野望,却偏偏生在一个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世道、偏偏拥有一副病弱不堪令人厌憎的躯体,荣耀与畅意都只能属于别人,而贻之便是将一切都占尽的人——或许说到底他在心底最深处是妒忌他的,世上本无人肯真心实意在锦绣之上再添花色,他终归只是□□凡心,又如何能够免俗?何况他曾亲眼见过他最耻辱不堪的岁月,被父皇和钟氏任意欺凌折辱,有时共患难于君主而言并非是恩情,而是难以用言语解释的逾越和冒犯。
  他便在这样的矛盾挣揣中日复一日地沦陷,清醒地看着每一个人被遗憾撕扯得七零八落,他们的不圆满正是对他最好的安慰,告诉他世上不仅只有他终身抱恨束手无策,看似比他强大得多的人也不过同他一样支离破碎功亏一篑。
  扭曲的快意抚慰了他很多年,他便在这段日子里将一个无辜的女子培育成可替熹儿挡祸的傀儡,一切都像在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可流逝的时间却渐渐让人变得越发不知餍足。


第154章 
  ……他曾渴望得到她。
  就在一个寻常的夜晚; 她像过往一样在他身边代他批复奏疏,观风殿内不分冬夏四季温暖,她的衣衫单薄到能轻巧勾勒出女子曼妙婀娜的身段。
  他看得有些晃了神; 即便确信自己并不爱她、彼此也的的确确在这深宫之中相伴数载,他想他们理应正算同病相怜; 或许也可在某些恍惚的时刻彼此抚慰——他抓住了她的手; 细腻的柔软令多年未曾翻腾的欲望陡然炽烈,他用力将她扑倒在榻间、像贪得无厌的窃贼一般急切撕扯她的衣裙,她却只一刻不停地拼命挣扎、甚至忤逆犯上将他重重推倒在地。
  “陛下难道忘了曾答应过臣妾什么——”
  她看他的眼神充满愤怒与戒备、隐隐又有些恐惧和厌恶——厌恶?她凭什么厌恶?她明明早已成为他的皇后,难道还指望同另一个男子藕断丝连破镜重圆!
  他忽而也恼怒起来了; 孱弱的身体却令他连一个柔弱的女子都控制不住; 激动之下眩晕欲倒、他从未有哪一刻那样怨憎自己的无力。
  ——他是堂堂天子!
  是这世上最处尊居显之人!
  他该坐拥四海统御万民!而不是被自己明媒正娶的皇后拒之门外!
  深刻的羞辱令他面红耳赤; 那一刻确清楚地知道眼前的女子正在拿他与贻之相较——他一败涂地溃不成军,空负君主之名却在自己的臣子面前相形见绌; 或许那时他是恨他的; 可最恨的却是自己即便如此也仍要日复一日在对方的荫下中过活。
  “朕记得……当以君臣之礼待你。”
  于是他只能狼狈地为自己捡拾起支离破碎的体面,毫无道理地对自己名正言顺的“妻子”致歉。
  “……是朕失态了。”
  她匆匆离开了,好像他是什么吃人的洪水猛兽; 他心里仅剩的最后一点温情也就此被消耗殆尽——原来他的一生真的没有侥幸,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寡恩刻薄、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惨淡无情; 最终茫然四顾永远只有孤身一人; 唯一肯长久陪伴在侧的只有无尽的病痛和耻辱。
  他渐渐沉默下去了,一颗血肉做的心像石头一样冷硬,可以漠然看着属于自己的生机日日枯竭断绝,无能为力的感觉也无法再让他感到痛苦——其实仔细想想或许死亡于他正是一种解脱; 不必再终日挣扎企图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圣君降世,而只要在死后去阴曹地府同那昏聩荒唐的父皇再相见便罢了。
  可……
  ……他还有熹儿。
  方氏如今对大周忠诚; 一来是因其一族受声名所困、二来亦因贻之对他有亦君亦友之情,可熹儿与方氏毫无瓜葛,谁能确保方献亭在他百年之后仍能对他的遗孤尽忠?他甚至还与皇后有私情……若是他们在他崩后行苟且之事并有了孩子……
  ……会否心生歹念谋朝篡位、将他的熹儿拉下龙椅折辱杀害?
  他已是末路之人、对什么皇朝霸业都不再关心,可他的熹儿是无辜的,他还那样年幼,如何能受制于一对奸丨夫丨淫丨妇甚至因他们丧命?
  他要为他谋!
  为他算!
  为他争!
  ……可他能依靠的又有谁呢?
  颍川方氏一枝独秀,满朝上下无人能与之争锋,他不可能不给方贻之辅臣之位,唯一的制衡之法只有以多胜少——皇叔卫弼为人专横、又素与中书令范玉成交往甚密,此二人坚决反对南渡迁都,立其为辅臣必能压制宋氏以克外戚之患,即便是贻之也不能不顾及宗室脸面、必要事事多让皇叔三分。
  而他真正为熹儿留备的后手……却是陈蒙。
  庶民出身的太子少师初看并不起眼,可却是他左右最得信任之人——他信他,并非因其品性更胜方氏、而仅因其出身贫寒并无倚仗,人心鬼蜮一刹千变,没有什么东西比形势和现实更值得信任——陈蒙身后空无一人,唯一的倚仗只有君主的提携,他要他生便生、他要他死便死,这样的平庸会让他对他死心塌地,同时也更容易为他的熹儿舍生效死。
  他不动声色地扶持了他很久,寒窗苦读一朝登科的传奇总是最易传扬,在士林间留下清名实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他要他渐渐取代宋氏在坊间百姓心中的位置,甚至要生造出一个类神的假人去强压颍川方氏的声名。
  “你要代朕去做很多事……”
  他在病重弥留之际才将陈蒙秘召至病榻之侧,并将方献亭与皇后不可言说的阴私尽数揭破。
  “朕要你护住太子……护住……大周……”
  那时的陈蒙惶恐至极,大约从未料到帝后之间竟还藏有如此惊世骇俗的秘辛,而方氏的权位更令他忌惮恐惧,即便有心为陛下豁出性命保护太子,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贻之自有他的死穴……”
  久病的天子形容枯槁,隐于龙帷后的双眼清醒又混沌。
  “你记住,颍川方氏之所以可怕,并非在其手握兵权……也并非因有半壁紫绯……”
  “……可怕的是人心。”
  “是天下人……对‘方’之一姓的崇信。”
  他的声音低沉幽邃。
  “要杀他……必须毁了这些人心。”
  有些话是不必说尽的,只到这里陈蒙便能懂得陛下的真意——自古得其民者得天下,太清以来连年战乱、百姓已将方献亭视作越过天子的救世之主,人心一动云集景从,如此可怕的人望可一念翻天覆地动摇山海,只要方献亭想反、世间根本无人可以阻遏。
  而要毁去这些人心……却非朝夕之功。
  他强权、他跋扈、他专断不臣……重重罪名虽则沉重,却未必会令已轻视皇族的天下万民为之动摇——男女之事固非大节、却最令市井小民津津乐道,方献亭与皇后之事是他心怀不轨的铁证、亦是能令方氏一身无暇羽翼被染污的利器,他只需挑选一个最佳的时机将之公之于众,方氏此前罪责便会被翻然想起,重要的是让他与天下人心相对,只有这样才能令这座不可撼动的高山被夷为平地。
  “但……也不要太急……”
  天子的声音低下去了,枯瘦的手自充满陈腐气息的龙帷中伸出,好像想要紧紧抓住些什么。
  “朝廷终究需要有人抵御外侮……”
  “若他可安心助熹儿中兴,便……留下他……”
  时至今日陈蒙也不能辨清先帝当时的语气究竟是冷漠还是怅惘——他说要“留下他”,仅仅是念着方侯对社稷的助益?还是……也有那么些许对偕行数十载少年情谊的怀念顾惜?
  幸而这些并不重要,所谓“天家无情”并非是因帝王生来心如铁石,而只是他们身上担的干系太重、动辄便要涉及生死殃及天下;他不得不无情,而身为他的臣子、他的使命也无非就是尽心竭力为君尽忠罢了。
  “……王爷不必惊慌,此事先帝确是早有托付。”
  集贤殿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唯有微微摇曳的火光方能带来些许活气,或许世上的深宫殿宇全是一个样,前梁遗留的旧迹也与当年先帝托孤的观风殿一般寂寥空洞。
  卫弼闻言愈惊,偏偏此刻又闻身后传来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回身之际正对上王穆隐在阴影中半明半昧的脸,当即骇得低叫一声寒毛倒竖。
  “你……你……”
  他伸手指向对方口讷无言,后者却是气定神闲好整以暇,缓步越过他行至陈蒙身侧,两人连周身投落的阴影都是如出一辙。
  “先帝临崩忧心难释,只恐今上为奸人所害社稷不保……”
  王穆脸上笑意尽退,再不是平素那般八面玲珑的和善模样。
  “老奴奉命长伴陛下身侧,亦时时留心扶清殿中变动未敢怠慢……王爷既已察觉此中隐秘,往后老奴也不必再有所遮掩了。”
  卫弼一颗心跳得越来越快,不敢相信陈蒙王穆这平素最静默无声的两人竟才担着这朝野上下最惊心动魄的干系,震惊之余又深感惶恐,不知自己过去是否曾在无意间犯过什么忌讳;转念时又回过神,愕然问:“扶清殿内也有中贵人的耳目?那太后……”
  朝华夕秀当初都是先帝亲自选派至中宫侍奉,如今自然也都听命于王穆,她们会将太后每日所言所行事无巨细一一上报,而太后或已有所察觉,尤其夜半之时常会屏退左右独至梅林水榭,因有禁军把守而不能轻易靠近窥探。
  “太后与君侯或已有逾矩之举……老奴言尽于此,其余不便多言。”
  王穆点到为止,话中的含义却令卫弼色变——他心底的忧虑越发高涨,唯恐方献亭和那宋氏女沆瀣一气夺去他卫家的江山,此刻便急道:“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必要早日设法将他们除掉!——陛下很危险!他们会害了他!”
  重重回响在集贤殿内荡开,便似道道惊雷被强压在层云之后,陈蒙悠悠一叹,手中的台烛眼看便要燃尽了;书架之下隐约的浮尘在他面前晃动,他可以选择挥手将它们拂去、亦可以选择估且视而不见,微末的去留由他裁决,就像一些人的生死……也都在他看似老迈无力的指掌之间。
  “再等一等罢……”
  他低声说着,神情苍冷又若有所思。
  “天时地利人和……欲定大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何况眼下北伐在即,陛下尚需有人代为收复失地……他还有用,朝内新政也需太后一力去推。”
  “待此间事皆了却……再杀之不迟。”


第155章 
  五日之后至于除夕; 因光祐以来两战皆胜、且又是南渡之后首逢新岁,宫中便难得张罗起一次大宴,取万象更新继往开来之瑞意。
  文武百官应邀携家眷入宫赴礼; 依次落座后方才感叹这一年来朝中风云之变幻:去岁此时因太后垂帘而意气扬扬的金陵宋氏已然转衰,尚书令去后辅臣之势不再、阖族又因被迫缴足六万八千贯赎款而元气大伤; 眼下在朝中的位置正是不尴不尬; 与太后的关系也是微妙到了极点;方氏也不遑多让,虽则半壁紫绯并无变动,可在百官同僚眼中却终归是有了不同,君侯强权令人生畏; 即便是一心为国也终究难免招致非议; 或许如先国公那般忠义两全敬奉皇室之人已不会再有; 方氏也不再是过去那个对天家百依百顺奉命唯谨的方氏了。
  反观此前与太后闹到剑拔弩张的洛阳派如今倒是平和起来了,他们享受着新政带来的均势福音、每日只要高高挂起旁观江南士族惨淡经营; 真是优哉游哉志得意满。
  宫殿之内一人千面其情百态; 谁也分不清什么是真而什么又是假,宋疏妍与少帝一同赴宴落座时心中只有一片静,既不见什么愁绪、也没有什么欢喜。
  “元正启祚; 万物惟新,山河永固; 庆寿无疆——”
  群臣叩首山呼; 口中所言都是顶体面吉利的话,少帝闻之大悦、又念新岁过后北伐将始而情绪格外激昂,大声将“山河永固”四字重复了两遍、又不顾众人阻拦闷头饮了三大杯酒,大宴未至一半便是满面红光了。
  群臣自然也都要近前来敬酒的。
  往年最先来的都是宋家人; 今年宋澹已故、宋泊只始终面色冷淡地坐在下首,从头到尾都不曾朝殿上的侄女看上一眼; 宴至一半更称身体不适要提前告退,场面一度难看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方氏自然也不便同太后走得太近,即便方献亭实际就坐在离宋疏妍很近的位置,敬酒时却偏偏要绕过她、只单单与少帝同饮,群臣百官都在看着,他们连像去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