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拂了一身满-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吻了一下她的额头,轻轻帮她擦去眼角的泪。
  “留在钱塘或回金陵都好,一切都随自己的心意——你继母和三姐姐会不会欺负你?我另给你留几个人?”
  他们此前还从未谈起过她金陵家中的事,未料他却早将她在宋氏的处境看了个清清楚楚;她心里感到熨帖,当时也就破涕为笑,轻轻打了他一下,又嗔:“她们欺负我还不都是因为你——假好心……”
  这一声又令他心软失笑,眼底埋藏的不舍却是愈发浓烈,他又将她圈得更紧一些,说:“不过你若回去的话,我倒还有另一份礼可以送你。”
  她挑挑眉,下意识先问了一句“是什么”,随后心又凉下来,落寞道:“这次又是什么礼?……明年的生辰礼?”
  难道明年……你也不能陪我一起过么?
  他知她还难免伤情,心中怜爱之意更盛,就又耐心地哄:“就算补去年的好不好?……笑一笑?”
  她撇撇嘴,其实还想哭的,当时勉强忍住了,又问他:“那到底是什么了不起的礼,还偏要我回金陵才能送?”
  他淡淡一笑,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尖,反问:“你可知金陵有一位画师名叫张简?”
  张简?
  自然知晓的——那是江南第一丹青手,过去还曾在宫廷画院供职,为人性情洒脱不羁,据说就是因不耐受帝宫规矩束缚而早早辞官还乡,自此终日游历名山大川,神龙见首不见尾。
  “你二哥说你素来喜画,只是过去一直未曾寻到合适的老师,”他的眼神比春夜更深邃、又比月色更温吞,“张简与方氏有些交情,我可请他去宋府教你。”
  这……
  她又不知如何答复了,并非仅为觅得一位过去不敢企望的良师而欣喜,更为眼前这个男子对自己恳切的用心而动容——她并没有那么金贵的,在父亲眼里不过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女儿,在继母和姐姐眼里更是面目可憎惹人厌烦,他却仿佛待她如珠似宝,哪怕一点有关她的琐碎都细细留心。
  “三哥……”
  她又被招下了眼泪,不敢相信他只用这独处的短短几日便教会了她如何去哭,两手藤蔓一般搂住爱人的肩颈,过于高大的男子必须弯下腰来才能让她平视。
  她已沉溺在他柔情的眼波,而对方眼尾那颗眼泪般的小痣更令她神魂颠倒,她根本不知未来这段分隔两地的岁月该如何度过,毕竟连这区区两日的分别都已让她手足无措;轻轻在他的注视中吻上他的眼角,那一刻她已感到自己被烧尽了,飞蛾的残躯像花一样凋零,灰烬之中残存的唯有烈火钻心般的热意。
  “那我等你回来……”
  她拼命压抑着在那一刻亲吻他的欲望,并不知晓那日之后再与他相见会是怎样一番情境,岁月残忍际遇无情,甚至下一个像此刻这般悲伤的拥抱都在无数个苦痛的晨昏朝暮之后。
  “等你回来接我去颍川、去长安,等你说的高朋满座三书六礼。”
  “但其实也不用这些……”她又摇头叹息起来,忧愁终于多过了甜蜜,“……只要你能早些回来便好了。”


第66章 
  次日钱塘下起了雨。
  说来也有趣; 江南仲春本该淫雨霏霏,偏他在的这几日始终晴光潋滟,如今人一走又故态复萌; 像是诚心与留下来的人做对。
  宋疏妍自又是一夜无眠,伏在窗前看了一整晚的月色; 天色将明时又开始听雨; 一双细白的手若有若无地轻抚他临行前赠她的画卷,图上分别的洛神与曹子建恍惚间也成了她和他,只是或许他才是洛神,留在岸上的那个凡人是她自己。
  坠儿深知方侯走了小姐伤心; 却还难免要替孙妈妈传话唤小姐到良景堂去; 老太太这会儿已醒了酒、正要提审昨夜轻轻放过的外孙女呢。
  宋疏妍去时外祖母正在梳头; 她便替了伺候的婢女亲自上了手,老人家在镜中看她垂着眼睛脸色苍白; 就笑问了句:“怎么; 如今就要做了侯夫人,给外祖母梳一回头也要摆脸色了?”
  这自是逗趣的话,却哄不来宋疏妍一个笑脸; 她搁下梳子伏进长辈怀里,细瘦的模样瞧着有些可怜。
  “外祖母……”
  她的声音也哑了。
  “他……回长安去了。”
  这是老太太不知道的事; 实际原本她还打算亲眼瞧一瞧那位位高权重的外孙女婿; 如今听了这话神色一顿,却是有些担忧地问:“是为公事回去的?可曾与你打过招呼?”
  宋疏妍讷讷点头,有些含糊地答:“中原像是要兴兵了,他要回去平叛。”
  她年岁尚轻、自出生以来还不曾经历过战乱; 乔老太太却是见多识广,一听要兴兵神情便立刻变得沉重了; 过一会儿又轻轻抚摸上自家心肝儿瘦弱的肩膀,叹:“毕竟是方氏之人,焉可不赴国难……”
  顿一顿又轻笑,反问:“你过去不也知晓他的家世么?如今是后悔应下这桩婚了?”
  后悔?
  宋疏妍摇摇头,一提起那人眉眼便不自觉变得温柔,答:“自是不后悔的……外祖母,他真的是很好很好的人。”
  不知何时她也跟坠儿变成一个样了,“很好很好”同“顶顶好”能有什么分别?都是词穷时不得已用上的单调的话,其实连对方千百分之一的好处都讲不清;乔老太太也是失笑,先淡淡应了一声“是么”,又问:“那你便同我说说,他是如何的好?”
  “就是……”
  她终于轻轻弯起眼睛了,语气也在变得轻盈。
  “很坦荡,很温柔,很细心……”她一一数着,“还很……”
  又语塞了。
  情爱中的小女儿总是娇得可人,乔老太太看得眼中含笑,一时心底又是欣慰又是忧愁,过一会儿又逗着她问:“那他又生了一副什么模样?听闻长安还曾有人为他写诗,什么玉楼什么雪风……”
  说起这个她果然精神更好了一些,微微坐直身子去同外祖母掰扯,说他有多么高、声音有多么好听、眼尾的小痣有多么漂亮……总之桩桩件件都是好,好得天上有地上无,好得让她寤寐思服魂牵梦绕。
  “要是这回他不曾被公事绊住一定也会来家里拜见,”她细声细气地说着,甜蜜之外又有深深的遗憾,“或者再等一段日子,等我的丹青精进了便亲手画一张他的像给外祖母瞧……”
  乔老太太听言开怀,捏着心肝儿的小脸眉开眼笑,一边连声说“好”一边又慨叹:“这样好的外孙女婿我自要亲眼见上一见,往后更需勉力多活几年,能亲自送你出嫁才好。”
  这又是宋疏妍不爱听的了,皱起眉头埋怨人:“外祖母……”
  老太太笑笑,看着她的神情变得更慈祥,同时语气也更深,说:“一年前你同我提起这位侯爷,我说他并非你的良人、盼你能将他忘了,可如今过去这么久你还是中意他,他也喜欢你、更请他的母亲亲自登门说和,既是如此两情相悦那应也便应下了,没什么好说的……”
  “那位夫人所言在理,婚姻易成良缘难觅,往后过日子的门道更是多得数也数不清,你既已做了选择,那便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如若你们的确有缘,眼前这关自然能过,反之若是不能……终归也算有过一个结果。”
  那都是太过透彻清明的话,沧桑之外又隐隐带着几分希冀,大约年长者总深知世事无常,又都指望那些残酷的道理在自家儿孙身上莫要应验;宋疏妍一一听进了,只是却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她与方献亭之间会没有结果——她已说了会等他回来,那么就会如约一直等下去。
  如何说呢?
  ——她早已将自己看作是他的妻子了。
  江南之地春风送暖细雨连绵,北方中原却尚寒意萧索枯枝遍野。
  汉水之上江潮滚滚,却已不似一年前那般落寞孤冷,官船开道旌旗翻飞,前后三十里皆禁私船下水,沿岸各州官员俱知那是天子亲赐颍川侯西归长安的仪仗,遂纷纷派人严守两岸关隘,绝不许出一点乱子令方侯增忧。
  近凤翔府时官道上已有方氏族人率兵远迎,方大公子方云崇、方四公子方云诲皆在其列,另有其余掌兵叔伯兄弟若干,见了方献亭皆垂首敬称“主君”;长安城门已然洞开,文武官员泰半出城相迎,宫中内侍则手捧天子御赐玄甲金冠于明德门下静候,准允方侯先归府邸沐浴更衣再行入宫觐见。
  “方”之一姓天下至贵,自先国公自戕后却远出西都,今在此风雨飘摇大乱将生之际再次归朝,自令长安百姓喜出望外,遂纷纷夹道欢呼恭行拜礼,盼颍川方氏能一如往昔护国安民。
  巳时正刻方献亭换甲入宫,望仙门下左右监门校尉皆不敢除其剑履,步入御庭后亦可见天子步出太极宫亲迎,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无一人胆敢对一年前遭先帝贬公为侯的方氏新主不敬。
  “贻之——”
  天子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介臣僚伸出了手,从龙之功非同小可,遑论先国公还为保其储位毅然舍身;颍川侯本已与今上少时相识,如今不仅与天家有亲、又得其先考深恩荫庇,想来日后必益发贵不可言,当为大周建朝三百载之未有。
  群臣思疑间颍川侯已双膝而跪叩见天子,新君则亲自双手扶他站起,君臣并入太极宫,大殿之上威严肃穆,卫钦神情间的动容已是难以遮掩。
  “方卿丁忧之期未过,今应召归朝实是忠义无双之举,朕甚为欣慰,亦应代天下人称谢——”
  这一句又是荣宠无限,明明白白告诉世人颍川方氏就是深得圣心,方献亭则再拜叩首,复:“臣惶恐,为君驱策本为人臣本分,为国平患亦乃我族之责,实不敢受陛下过情之誉。”
  天子连连点头,再请方侯平身,俄尔又道:“方氏忠烈天下皆知,先国公为我朝肱骨建功无数,不幸却为奸人所害含冤受辱,而今也当为其昭雪……”
  百官听了这话心中一动,也明白陛下这是要为先国公平反,想来他是受够了先帝的气,如今在起复方氏新主的当口做出此等决断,既可给过往种种做个了结、又可以新恩笼络颍川侯,实是一举两得。
  “骊山金雕一案本为逆王一党构陷,先国公无辜受过实令朕痛心……”
  天子字字清晰地说着。
  “……而今卿已归朝,当复国公爵位,一切封邑形制皆如旧时,其余封赏另作细论。”
  这些安排本在群臣预料之中,只是“其余”二字意蕴颇丰,令人不禁想象方氏还会再得何等恩赏,虽知其一族劳苦功高本当如是,却仍难免……
  太极宫中一时气氛微妙,颍川侯却在此刻再次屈膝而跪,朗声道:“先父蒙冤困臣久矣,今得昭雪当万谢陛下深恩,只是眼下逆王西逃战事将起、国家动荡殊为不易,臣寸功未立实无颜晋爵,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无颜晋爵”……
  颍川方氏功勋卓著,莫说一个国公之位,便是封个一字并肩王又有何不可?方献亭这番推辞分明是做给群臣看的,要的就是免除百官猜忌妒恨,令方氏一族在朝中更易腾挪行事。
  天子闻言沉沉一叹,默然良久后方才再次开口,感慨道:“方卿风骨深肖乃父,有良臣如此是朕之幸——也罢,便允卿之所求,待此次得胜还朝再行晋爵,以昭方氏勋绩——”
  方献亭眉眼不动再拜叩首,即便姿态如此谦卑在众人眼中也是顶天立地肃穆雍容——“恰似青霜穿玉楼,又如琼英酿雪风”,原来并非单言其貌,更意指颍川方氏卓绝之节。
  众人只听他答:“臣叩谢陛下。”
  天子复请其起身,君臣二人遥遥相望,却是历朝罕见的敦睦笃信之相;片刻之后君主收回目光,继而眉头深锁面色冷下,沉声曰:“先帝驾崩举国同哀,逆王卫铮却借机作乱妄图谋逆,两镇节度使钟曷及其党羽吴怀民欲据陇右而拥立之,实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顿,天子之威更盛,朗声道:“娄啸、方献亭——”
  一令之下两将俱出,正是当世两大将门的主君,关内娄氏亦叱咤一方,娄啸将军年近五十威严赫赫,同样也是忠肝义胆勇猛无双。
  “朕命你二人领兵二十五万,娄啸为镇军大将军,方献亭为征西大将军,同赴陇右平定边患,生擒逆王及其同党,即日点兵早日开拔,固我大周基业,护我山河无恙!”
  语罢,两大名门将领双双单膝跪地,肃声应答:“臣领旨——”


第67章 
  朝会终了群臣退去; 天子独召颍川侯入紫宸殿前堂。
  “这当是朕与你阔别最久的一次了……”
  入殿后卫钦匆匆免了方献亭的礼并令王穆赐座,与旧友同坐时神情分外和煦,却是久违露出了些许松弛平和之态。
  “自方氏回迁颍川已一载有余……贻之; 你可令朕好等。”
  他确然等得辛苦,毕竟历来将方氏视作腹心; 自先国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