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鸿楼-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苒立刻写信慰问,还让人送去了一支百年老参。
  这支百年老参是从晋王私库里得来的,何苒借花献佛。
  武东明收到之后,感慨万千,想到自己瞒着她攻打忻州的事,也有点不好意思。
  他那么着急去打忻州,就是冲着忻州的铁矿去的,人家何苒拉他一起打汾州,打平阳,还分给他好几个煤矿,他转头就瞒着何苒去抢忻州铁矿,如果抢到了也就罢,被符燕升留在忻州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张老脸算是丢尽了。
  武东明躺在病榻之上,把武骥叫到身边:“要不你想想法子,看看怎么才能让何苒嫁给你。”
  听到父亲又提起这件事,武骥哭笑不得:“爹,何大当家哪里是我想娶,就能娶到的,您太高估儿子了。别说是娶,就是入赘,她也不一定会要我。”
  武东明瞪他一眼,这个儿子他不想要了!
  这是嫡长子,不想要也不行。
  老父亲只能苦口婆心,卖惨谁不会?
  “如果这次那把刀再多砍上那么一两寸,爹这条老命就要搭进去了。
  想想曾经的蔡氏,蔡杰那么不可一世,可是他死之后,偌大的蔡氏连三个月都没能撑过,就被斩尽杀绝了。”
  武骥忙道:“爹,您和蔡杰不一样,我们武氏也不是蔡氏,您不要妄自菲薄。”
  武东明摇摇头:“何苒非池中之物,她现在也只是在利用我们,一旦她的翅膀硬了,便会弃我们而去,到那时,便没有人能挡住她了。”
  武骥一怔:“爹,您说过的,她只是女子。”
  武东明:“她是女子,可你是男人啊,你把她娶了吧。”
  武骥无言以对。
  不过,看到何苒送来的那支难得一见的百年老参,武骥也觉得过意不去,回到离石后,他便将在岚县和静县抢的东西分出一半,让人送往平阳。
  何苒收到这些东西,便亲自写了一封信,通篇都是对武东明父子的赞美之词,她把信写完,拿给冯撷英看,冯撷英看过之后,好一会儿没有说出话来。
  这世上,竟然有人把奉承之词写得如此清新脱俗,如果女子也能考科举,何大当家肯定榜上有名。
  冯撷英把这番话说出来之后,何苒郑重点头:“那我们就为了让女子也能参加科举而努力吧。”
  冯撷英一怔。
  当年的何惊鸿,在她大权在握的那些年里,虽然组建了一支女子军队,但是却从未提过让女子参加科举的事情。
  何惊鸿没有提议过的事情,何苒却想做。
  冯撷英想起了每天被功课搞得焦头烂额的小昭王。
  莫非是他想错了?
  何苒根本就不想像何惊鸿那样,养大一位皇帝,并且扶持他登上帝位?
  难道何苒是想自己当皇帝?
  冯撷英连忙让自己不要继续深想下去。
  还是想想当年的何惊鸿吧。
  冯撷英查看过很多关于何惊鸿的文献,至少在这些文献之中,未曾记录过何惊鸿提拨女子做文官的事,由此可以推断,女子参加科举的事,也没有过。
  女子参加科举,无论是在太祖年间还是现在,都会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必会引起轩然大波。
  何惊鸿或许也曾经想过吧,但她并没有去挑战道德规矩和世俗眼光。
  野史里的何惊鸿性情散漫,嗜酒,但酒品极好,从不撒酒疯,喝多了便对酒当歌,是个极洒脱的女子。
  何苒同样喜欢酒,就是不知道她喝多了,酒品如何。
  冯撷英发现自己想多了,便将信还给何苒,微笑说道:“写得很精采。”
  何苒高兴了,冯撷英这样的大文豪都说她写得精采,那一定是真的精采,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她很开心。
  她还给陆臻写了一封回信,同样是赞扬,发自内心的赞扬。
  陆臻把军队操练得很好,如果是陆臻亲自领兵,肯定会比现在还要好。
  可惜,在武安侯府没有正式倒戈到她这边之前,她不会让陆臻暴露人前。
  就连青苍山里,知道陆臻真实身份的也没有几个人。
  又快要满百了,亲亲们,争取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咱们再加一次更,加油!


第159章 皇城危矣(一更)
  与此同时,一个消息传到了平阳。
  忠义侯谢鸿明死了。
  此番朝廷派出的征讨晋王的军队被称为谢冯大军,冯是冯赞,谢便是忠义侯谢鸿明。
  惊鸿楼的探子送来的消息,谢鸿明并非战死,而是被暗杀的。
  刺客当场自刎,是两名女子。
  何苒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两名女刺客,就和她这具身体的原主是一样的人。
  她们都是晋王培养的女杀手。
  鹤林观便是晋王父子培养杀手的地方,蔡莹也是在那里出事的,何苒一直觉得,鹤林观里的秘密肯定不只这些。
  可惜鹤林观位于忻州的五寨,至少目前,她如果想去,也只能带上几个人偷偷摸摸地过去。
  她现在没有时间,只能等到将来打下忻州之后,再去看看这座早就知道的鹤林观了。
  现在谢鸿明一死,官兵军心涣散,就连冯赞也大受打击,指挥失误,晋王乘胜追击,接连打下几个州县,如今已到清苑!
  清苑距离京城只有三百余里!
  京城告急。
  何苒给李锦绣去信,让她时刻关注小皇帝的动向。
  此时的皇宫之中,太皇太后和皇帝这对祖孙俩,终于想到一处去了。
  他们都想迁都!
  自从齐王进京勤王之后,朝堂里便发生了变化。
  先是郭首辅在家里从楼梯上摔下来,摔伤了腿。
  伤筋动骨一百天,郭首辅又上了年纪,短时间内都不能进宫了。
  郭首辅这一病,其他几位阁老便成了没嘴的葫芦,齐王说什么,他们都只有附和。
  至于小皇帝说的迁都,齐王刚开始是不同意的,无奈太皇太后和小皇帝轮流哭,甚至还跑到太祖圣像前面哭,齐王终于同意。
  其实迁都这件事,自从晋王打下平山卫之后,太皇太后便在考虑了。
  她一直不喜欢现在这个京城。
  她在这里被幽禁了四十多年,那些年里,她做梦都想逃离这个地方。
  但是她却不想,以现在这种方式,如丧家之犬一般离开。
  可不离开是不行的,晋王不会杀死她,却会像他祖父那样,将她继续幽禁。
  她已经老了,她没有下一个四十年。
  她不想老死在冰冷的宫殿中。
  小皇帝也不喜欢这里,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幼时住过的宫院,他就会想起很多往事,每当那时,他便怀疑自己真的不是父皇的儿子,而是被闵家换进来的野种。
  所以他要换个地方,他还年轻,他要重新开始。
  至于迁都的地方,又是一番争论。
  太皇太后原本的理想都城是洛阳,可是现在不行了,开州王造反了。
  开州距离洛阳虽然近千里,但是旁边蹲着一头狼,她这把老骨头都会吓得散架。
  最终,齐王提议迁都金陵,虽然从京城到金陵路途遥远,但是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全都同意了。
  如果可以,他们甚至还想迁得更远一些,离这些乱臣贼子越远越好。
  可惜他们也不傻,这一路上到处都是未知的危险,早日安顿下来才是正事。
  若是以前,别说是迁都了,就是去行宫避暑,也要准备许久。
  可是现在晋王已经打到清苑了,眼看着就要进京,谁还顾得上那些排场。
  要走的不是只有皇帝和太皇太后,还有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眷!
  迁都一事一经传出,很多百姓也动了要跟着一起逃走的心思,京城里乱做一团,甚至有人开始抢劫商铺。
  陆畅走出惊鸿楼,便看到一伙既像流民又像混混的家伙正在附近转悠,时不时向这边瞟一眼。
  陆畅冷笑,好大的胆子,连惊鸿楼的主意也敢打。
  陆畅冲着身后吼道:“抄家伙!”
  只见眨眼之间,十几名手持长枪和大朴刀的丫鬟冲了出来,陆畅高声喝道:“从现在开始,你们给我把惊鸿楼守好了,谁敢打惊鸿楼的主意,只管往要命的地方招呼!”
  既然乱了,那陆姑娘当街杀几个人,又能如何?
  此言一出,刚才还在这里转悠的闲汉们顿时做鸟兽散。
  京城又不是只有这一家银楼,惹不起惊鸿楼,难道还惹不起其他的?
  没过多久,陆畅便听说京城里有三家银楼被抢,甚至有家的掌柜还受了重伤。
  陆畅和府里说了一声,她索性不回家了,吃住都在惊鸿楼。
  而此时的武安侯府中,剑拔弩张。
  武安侯陆屏南调回京城后,虽然已经交出边头的兵权,可他手里还有五千卫军,齐王的意思,陆屏南和他这五千卫军要留在京城,一旦晋王打过来,就要靠他们拖延时间,避免晋王追上来。
  也就是说,武安侯和他这五千人,是要留下送死的。
  以武安侯的性子,他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忠君报国,这是他从娘胎里就懂得的。
  但是武安侯夫人不答应,如今儿子不知去向,丈夫又要留下送死,她的心都碎了。
  妻子的眼泪阻挡不住武安侯,他已经打定主意。
  武安侯夫人只好来找婆婆李锦绣,哭得梨花带雨。
  李锦绣冷哼一声:“都到这个时候了,你怎么没有想过,你儿子怎么样了?兵荒马乱的,他是不是还活着?”
  关于陆臻的去向,在这个府里,只有李锦绣和陆畅知道。
  就连身为父母的武安侯夫妇,也只是知道那个犟种儿子离家出走了。
  至于二房和三房,他们得到的消息就是陆臻去城外养伤了,
  虽然他们觉得这养伤的时间有点太长了,但是李锦绣不说,他们也就不敢问。
  现在李锦绣问了,武安侯夫人怔了怔,小心翼翼地问道:“母亲,臻儿,臻儿他还好吧?”
  “哼,还没死。”李锦绣冷冷地说道。
  武安侯夫人被噎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她怎会不担心儿子,她是不敢担心,她连问都不敢问,每次刚问一句,就被婆婆噎得说不出话来。
  “母亲,臻儿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怎么不心疼他?可是儿媳知道,他有您照应着,儿媳每每想到这些,便觉心安了,您才是咱们家里的定海神针。”
  李锦绣的脸色总算好了一点:“来人,把二房和三房的人全都叫过来,再去知会公主一声,她若是有空,便过来坐坐。”
  李锦绣口中的公主,便是她的二儿媳,锦山公主周丽茹


第160章 留在京城(二更)
  一个时辰之后,除了在边关的陆二、“城外养病”的陆臻以及还在惊鸿楼的陆畅,陆家其余人全都来了,就连锦山公主也从同一条街的公主府过来了。
  面对自己的儿孙,李锦绣问道:“你们拖拖拉拉这么半天才过来,是在收拾细软,整理行装,准备追随圣上去金陵了吧。”
  众人正想说是,察觉到老太君话里有话,便没有吭声。
  只有年仅七岁的小孙女好奇地问道:“祖母,咱们家要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吗?以后还回来吗?”
  李锦绣冲她招招手:“薇儿,过来,到祖母身边来。”
  小孙女从母亲身边跑过来,依偎在祖母腿上。
  李锦绣抚摸着孙女的头发,目光在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以及孙媳妇身上一一扫过,停留在孙媳微微隆起的小腹上。
  孙媳红着脸点点头:“让祖母挂念了,孙媳好多了。”
  李锦绣微笑颔首,重又正色说道:“你们不用收拾行装了,倒是可以把金银细软归拢归拢,咱们家不走,就留在京城。”
  “啊?”说话的是三夫人,她也怀了身孕,预产期在下个月,她是不想走的,可是又担心留下会有危险。
  李锦绣的目光在三夫人的肚子上扫过,她看向锦山公主。
  “公主是如何安排的?”李锦绣问道。
  按理,身为公主,哪怕已经成亲了,无论婆家如何,她也是要跟随皇帝南下的。
  可锦山公主的情况有些特殊,她并非是皇帝的女儿,而是宗室女。
  她虽然和开州王不是同一个房头的,但是自从开州王起兵之后,在京的所有宗室,都被皇帝和太皇太后嫌弃了。
  如果这些宗室们不是主动跟随,皇帝还真不一定会带上他们。
  听到婆婆问起她,锦山公主说道:“二将军没在京城,儿媳全听婆母的。”
  陆二现在边关呢,恐怕还不知道迁都的事。
  李锦绣满意地点点头,她又看向武安侯夫人,这是她最不待见的一个儿媳,可却是嫡长媳。
  虽然婆婆还没有正式宣布,可武安侯夫人已经想到了。
  她难道在这个时候大闹吗?
  把婆婆和丈夫全都留在京城,然后她一个人跟着圣驾南下?
  不,她做不到。
  她叹了口气,就这样吧,大不了就一家子一起死,好在臻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