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喜田园:捡个太子好种田-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平日里节俭,不许做太多饭菜,八个菜正好,不多不少。

    御膳房准备午膳的工夫,皇帝命两名宫人领着清涵找一处安静的所在梳洗换衣服。

    清涵一脸尘土,脏兮兮的,这样子可不能直接吃饭,总得梳洗一下才行。

    宫中没有清涵的衣裳,于是就借了一件宫人穿的宫装换上,看上去俏皮活泼,倒是满不错的。

    清涵梳洗换衣裳的工夫,沈凌烨又把这一次去辽东的事情都大概说了一遍,特意提起了从辽东征粮的事情。

    “父皇,儿臣未经过父皇允许就擅自做主,还请父皇恕罪。”

    皇帝听了沈凌烨在辽东的所作所为,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能生气

    “烨儿果真是长大了,行事果断颇有些父皇当年的风采,好,挺好的,你身在辽东还能牵挂着真定与保定的灾情,朕甚是欣慰。”

    “真定保定那边情形有些严重,今年春天大旱,麦子几乎颗粒无收。

    这刚种了其他粮食才长出来没多高呢,又遇上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过境,才长出来的青苗全都被啃光了。

    如今这两地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朕已经派人去赈灾了,命令在两府各地开设粥厂赈济灾民。

    前两天来报,说是灾民还都安稳,并没与闹出什么事情来。”

    “朕也命人从附近各府州县调集粮食赈济灾民,估计着粮食应该到了,但愿这一次朝廷及时应对,能够让两府的百姓早日脱离困境吧。

    也不知道这几年是怎么了,这么多天灾”

    皇帝一边说着一边叹气,身为一国之君,最怕的就是天灾,会让人觉得是君王失德,上天特意降下惩罚示警。

    要不是皇帝素来勤政爱民,估计这会儿已经有大臣要参奏让皇帝下罪己诏了。

    “父皇放心吧,大齐官员还是很尽心的,虽然天灾无情难以预料,可是朝廷应对及时,想来不至于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真定与保定离着京城都不算远,想来这两处的官员不敢肆意妄为。”沈凌烨自然不好再说其他,只能这般宽慰皇帝。

    皇帝听了沈凌烨这话,心中愁绪稍减。

    “朕已经下令,后宫用度减半,朝中官员也各自拿出一半奉银来,用作赈灾。

    朕以身作则带头表率,希望能够筹集更多的物资赈济灾民。”

    “父皇,也不能光指着朝廷救济,百姓也该想办法自救才行啊。

    这个时候,地里应该还可以补种一些作物,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能在秋天收获了填饱肚子就行。

    这件事不能耽误,不然的话,百姓怎么熬到明年春夏难道朝廷要一直赈济他们么”

    清涵换了衣裳刚回来,就听见了皇帝父子二人的对话,清涵微微皱眉,觉得大家伙的关注点好像有点歪了。

    真定保定等地,一般都是一年两熟作物,入冬前播种小麦,春末夏初收获小麦之后,再播种其他作物。

    如今这时节,小麦也不过刚收了没多少时候,新庄稼出苗不高。

    若是此刻补种一些生长期短的庄稼,在上冻之前收获还是很有希望的,不管是哪一类的作物,只要能填饱肚子,朝廷就少赈济一份粮食。

    不然的话,朝廷难道还能一直赈济灾民到明年春夏新麦子下来不成:



    第三百一十三章 赈灾自救

    皇帝跟沈凌烨都不太动农事,灾情一出来,他们想的就是赈灾,而没有想过其他。

    此刻一听这话,父子二人立即瞪起眼睛来,“涵儿,你快来好好说说,要补种什么作物比较好

    这个时节了,苞谷豆子什么的估计太晚不行,还有什么可以种的呢”

    清涵一听这话,就知道沈凌烨跟皇帝都是外行。

    “这时候可以种洋芋、红薯、甜菜、大白菜,还可以种辣椒、荞麦、芝麻,这么多作物可以种植,为什么不赶紧补种”

    皇帝和沈凌烨一听全都苦笑不已,“涵儿,你说的这些,除了荞麦,都不算粮食啊。

    这些东西种了,让百姓如何糊口

    洋芋和红薯还好一点儿,多少能填饱肚子。其他的甜菜大白菜辣椒,这些能有什么用处”

    沈凌烨满以为清涵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呢,结果一听连连摇头。

    清涵瞪了沈凌烨一眼,“甜菜大白菜辣椒怎么就不行甜菜可以制糖,人也可以吃。

    大白菜可以做酸菜做辣白菜,辣椒更不用说了,我如今做的菜里面,多少种要用辣椒的

    至于洋芋、红薯,也不是简单的这么吃,还可以提取淀粉,淀粉还可以做粉丝、粉条、凉粉,哪一样都能做成好吃的。”

    “那天我在柳树屯的时候不是说了么可以弄辣椒做辣椒酱油炸辣椒等等,我还正愁着没原料呢。

    或许我可以弄一个作坊啊,专门加工这些,肯定也不愁着销售。”清涵灵机一动,倒是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原本清涵在回来的路上还想呢,她跟着沈凌烨回来之后要做点儿什么

    就算她现在是郡主了,身份高贵衣食无缺,可也不能每天混吃等死啊,总得有点儿正经事做才行。

    可她想了很久,也没想到应该做什么,结果今天话赶话的就遇上了。

    如果有原料,她完全可以弄一处大点儿的作坊,专门做各种农作物的深加工。

    她很有自信,经她手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会畅销。既然眼下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能去试一试呢

    “这时候在真定保定各地种辣椒,到秋天肯定没问题,上秋了我派人去收。

    按斤论价,农户要是不相信,可以提前给他们定钱。

    嗯,或许可以那粮食做定金,跟他们签契约,到时候全都卖给我就行了。”

    清涵其实很明白,这个年月的人,大多还都是小农思想,也就是说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

    自家过日子需要什么就种什么,有剩余的多少往外卖一点。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大多数的人还是指望着粮食,一旦粮食作物出了问题,很多人就会觉得没有了生存的指望,没有粮食就得饿死,谁还想到别的上面

    但是在清涵看来,完全没必要担心,没有粮食作物还有经济作物啊,到时候卖出去换钱,不一样能买来粮食么

    大齐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受了灾,只不过真定保定这两处受灾而已,到时候从别处调运粮食过去,百姓自己购买就可以了。

    自然,想要扭转百姓固有的观念,肯定没那么容易。

    所以清涵才说,可以跟百姓签契约,用粮食当定金给他们。

    这样一来可以安定人心,让大部分百姓都能踏踏实实的想办法种地挣钱。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实行赈济。不能让百姓养成了一出什么事情就等着朝廷赈济的想法。

    赈济只是一种手段,但是最好的办法是,赈济的同时,让百姓动起来。

    否则,灾民被动的等着救济习惯了,就会越来越懒。

    而且,还会有一部分人,会因为赈济不及时或者不均匀而滋生负面情绪,反而对社会稳定不利。

    “父皇,沈大哥,我跟你们说啊,这遇上灾情了,救灾是必须的,但同时也得想办法调动百姓自救。

    不能一发生灾情了,这些人就慌慌忙忙的跑出去逃荒,人心浮动不稳,这个时候随便有什么人一挑动,就会酿出祸事来。”

    “相反,给他们找事情做,让他们都安定下来。

    即便是受了灾,大家伙也能明白,困难只是一时的,后面还有好日子等着呢,人心里有希望有盼头了,自然就不会去闹事。

    眼下虽然不知道这两府的灾情具体如何,但是我觉得,首要的还是尽快带动百姓重新补种自救。”

    “沈大哥,我看你可以送信给秦三他们,让他们暂时先不要直接发放粮食。

    我这边立即动身前往真定,就用咱们筹集的粮食跟百姓做条件交换。

    只要他们肯同意按照我的办法补种自救,我就发给他们可以维持到秋收的粮食。”

    “父皇,您觉得我这样做可行么”清涵扭头问皇帝。

    皇帝已经被清涵这一套说辞给惊呆了,“可行,完全可行,这件事朕全权交给你处置。

    丫头,你说吧,要人还是要兵,朕全都给你,只要能让真定保定两处安稳下来,让百姓不至于饿肚子闹出人命,你怎么办都行。”

    清涵笑笑,“人得要,兵也得要,儿臣是女子,出面怕是不太方便,而且这两府地域不小,总得有些能干的人手。

    父皇不如把新科状元借给儿臣做帮手,另外秦谨知秦谨言兄弟也一起调给我。他们都是儿臣的兄长,儿臣跟他们熟悉,办事更方便些。”

    清涵故意要的这几个人,袁明泽秦谨知等人不仅仅才学出众,个人能力也上佳。

    结果现在却全都窝在翰林院,跟一群老学究打交道,着实无趣。

    倒不如让他们今早接触些政务上的事情,多锻炼,比起成天翻书编书可有意思多了,还能为百姓做点儿实事儿。

    “兵么派给我五百侍卫吧,应该够用了。

    倒是要向父皇讨一道圣旨,没有父皇的旨意,各地官员哪能听我的

    另外,就得是父皇想办法,从附近各州县收集各类作物的种子,时间紧迫,越早补种,损失就越小。”清涵的脑子快速旋转,能想的尽量都想到了。

    “沈大哥,种子的事情就得麻烦你了,你带人去帮我找。

    另外,还得再帮我筹集大批的粮食,咱们筹集的那些估计不够,一定要快,不然百姓不会相信咱们。”:



    第三百一十四章 至关重要

    清涵提的条件也不算多么难,皇帝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好,好,就这样,一切都依你,等下朕就去写圣旨,调派人手给你。

    朕再赐你一柄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所到之处,各级官员都必须全力配合。”皇帝为了灾民,也算是下血本了。

    “先坐下来吃饭,就算灾情再紧急,也得先填饱肚子才行,总不能饿着肚子去真定啊。来来,走坐下来,尝一尝御厨的手艺。”

    正好这时御膳房将饭菜全都送了过来,于是皇帝招呼着沈凌烨和清涵坐下吃饭。

    清涵跟沈凌烨都很饿了,这时也不客气,御膳房的饭菜自然是没得挑。

    当然,在清涵嘴里,总是觉得调料的味道太重,失去了食物本身的清甜。

    不过这些御厨的手艺确实高超,每一样菜色都做的十分精致,吃起来还是不错的。

    清涵饿得很了,也不管那些,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一顿饭几乎谁也没说话,很快就吃完了。

    直到吃饱了,清涵这才有力气说话,“总算肚子有底儿了,这几天成天啃干粮,啃的我都像干粮了。

    宫里的饭菜挺好吃,往后有机会,儿臣还来蹭饭。”清涵笑嘻嘻的说着。

    皇帝就喜欢清涵这不拘束自在随心的样子,当即便笑了起来,“好啊,有空就来,朕欢迎之至。”

    说话间,众人重新移步至书房,皇帝命内侍磨墨,提笔写了两道圣旨。

    其中一道是给清涵的,让她带着前去真定那边,另一道是给袁明泽三人的,调这三人出去办差,须得给翰林院那边一道旨意。

    圣旨写完,盖上玺印,给翰林院的那一份,直接让内侍带着过去宣旨,剩下的那份交给了清涵。

    “你们刚刚从辽东回来,这一路上折腾的不轻,今天还是尽量休息一下吧,等着明天再出发。”

    皇帝看着儿子儿媳都还一脸疲惫的样子,心中不忍,于是劝了句。

    清涵摇头,“父皇,不用了,救灾如救火,农时耽误不得,我还是尽快赶去看看情形再说吧。

    父皇别担心,我年轻体力好,不觉得累。等真定那边一切都安顿下来,儿臣再回京来,给父皇做好吃的。”

    清涵很心急,根本等不得,执意要先行前往真定。

    清涵执意要走,皇帝和沈凌烨都没办法,于是沈凌烨只好与皇帝道别。

    “父皇在京城安心等着吧,会有好消息的。儿臣跟涵儿分头行事,尽快处理真定灾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让真定保定两府的百姓安稳下来。”

    “唉,难为你们夫妻了,才从辽东回来,又要去真定,一路当心,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及早让人送信回来。

    对了,清涵丫头,朕以前给你的那块玉牌还在么

    记住了,那块玉佩可以调动北直隶范围内所有的兵力,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只要拿着玉牌前去各地兵营,就可以直接调兵遣将。”

    皇帝不放心,犹豫再三,还是把当初那块玉牌的作用告诉了清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