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喜田园:捡个太子好种田-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直接调兵遣将。”

    皇帝不放心,犹豫再三,还是把当初那块玉牌的作用告诉了清涵。

    清涵闻言愣了一下,瞪大眼睛看着皇帝,“父皇,您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令牌就随便给儿臣了”

    天爷,这位皇帝陛下脑子里寻思啥呢那时候好像他们在见第二面呢,怎么就敢把这么重要的东西送给她

    “父皇,您送这玉牌太贵重了,儿臣不敢收。”

    整个儿北直隶的兵力呢,那是多少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清涵想要图谋不轨,皇宫都不在话下啊。

    清涵觉得那玉牌就是烫手山芋,赶忙取出玉牌要还给皇帝。

    皇帝摆手,“当初就是见着你觉得投缘,也没想那么多,就想送你个东西罢了。

    留着吧,算是朕送给你的一份见面礼,此物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动用,朕是为了你好,免得有心人盯上你。”皇帝很是郑重的叮嘱道。

    皇帝不肯收回,清涵没办法,只好将玉佩小心收好。

    “父皇,那我们走了啊,您多保重,别跟朝里那些迂腐的老头子生气,等儿臣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清涵故意这么说,就是为了逗皇帝开心,省的此刻分别的气氛有些凝重。

    皇帝跟沈凌烨都忍俊不禁,“你这丫头就是个活宝。

    好,朕不跟那些老头子生气,朕等你们回来,给朕讲讲外面的事情。”皇帝含笑摆手,与儿子儿媳道别。

    清涵和沈凌烨辞别皇帝,从宫中出来,正好这时袁明泽也从翰林院那边过来了,众人汇合。

    清涵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番,之后便分头行事,沈凌烨带着燕飞等人前去附近的州县想办法搜集各类可以用的种子,另外也要再筹集粮食。

    真定府下辖五州二十七县,保定府下辖三州十二县,共有将近九万户,人口差不多有八十几万人。

    就算不是全部受灾,有半数受灾的话,那也是四十几万人吃不上饭呢。之前他们在辽东筹集的二十万石粮食,相对于这么多的人,还是差了不少。

    虽然两地都有官家的粮仓,可开春时大旱,颗粒无收,粮仓里究竟还存着多少粮食也不敢说。最好就是再另外筹集一些粮食,以备万全。

    沈凌烨忙活这些,清涵跟袁明泽领着人直奔保定真定,清涵要提前去打探一下情形。

    这两地的实际情形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清涵信不过朝廷里那些官员的上奏。

    当地官员向来都是能藏着就藏,藏不住了也要尽量往少了说,这都是官场上的常情了,清涵必须亲自过去查看才能放心。

    另外,清涵派了人去给秦三送信,让他们尽量快一点,到保定府与清涵汇合。

    正好粮食到了,种子差不多也能筹集一部分,到时候一起行事,也方便些。

    “孙校尉、李校尉,你们几个各自带几十人,咱们分开行事,最好大家伙都换一身装束,别让人察觉咱们是朝廷的人。

    不然,我怕当地官员为了推卸责任,会从中捣乱,那样咱们就看不见最真实的情形了。

    全都换上寻常百姓的衣裳,把沿路的情形都记在心里,到时候向我禀报。”

    清涵心眼儿多,并没有摆着郡主的仪仗出行,她就是要悄悄的前往保定真定,让当地的官员无法察觉,这样才能知道最真实的情形,免得被人蒙蔽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肃县

    保定府与顺天府交界,离着京城其实不算很远,到保定府城才三百四五十里。

    清涵等人分作三拨,各自都换了衣裳又采买了不少干粮,便骑马从京城出去。

    众人出城的时候,已然是下午了,饶是大家伙拼命赶路,晚间时没能出了顺天府的范围。

    大家随便找了个地方休息,第二天一早,继续赶路,辰时末进了保定府范围。

    三拨人分头行事,清涵带人走定兴、安肃奔这保定府城这条线。

    其他两拨,一拨走新城、安州、高阳,另一拨走易州、满城,大家伙约定好了。

    三天后,在保定府城碰面,到时候把各地的情形汇集一起,再商议对策。

    清涵与袁明泽带着人走中路,刚进了保定府范围的时候还好,看着道路两边的田地青青,庄稼涨势还算喜人。

    走了大半天,渐渐地就发现,道路两边的庄稼不对劲儿了。

    好多庄稼就像被什么东西割掉了差不多,齐刷刷的就剩下贴地的那一截儿,不用说,这肯定是被蝗虫给吃了。

    大片大片的田地都是这般,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地里也没有人。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村落,清涵打发了人去问,结果侍卫们回来说,村子里几乎没有人。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老者打听了才知道,当地的百姓都往县城聚集了。

    因为县城外搭了粥棚,那些家里没粮可吃的百姓,都去粥棚前等待施粥,家里就这么全都扔下了。

    “走,去安肃城。”清涵要去看一看粥棚施粥的情形,看一下到底有多少人在那边等候施粥。

    于是众人继续赶路,终于在黄昏时分,来到了安肃城外。

    还没等进城呢,就发现安肃城外乌压压的全都是人,不知道聚在那里做什么。

    当下有侍卫去打听,不多时回来,“郡主,前面都是附近的灾民,安肃知县下令在城外搭设粥棚施粥,不允许灾民进城。

    据说四个城门外都有灾民聚集,光是北城门,就有两千人。”

    清涵听了微微皱眉,“表哥,看起来安肃受灾不轻啊,安肃这个县总共人口也不过两万多,光是城外的灾民怕是就差不多一万了,灾情不小。”

    清涵的心一直在揪着,这么多人遭灾,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难道要一直指望着粥棚么朝廷又有多少粮食能这么一直施粥

    “走,跟我去看看粥棚,我要看一下那边什么情形。”清涵觉得心里不踏实,必须亲眼看一看粥棚的情形才能心安。

    袁明泽不太懂这些,只是一直跟着清涵,众人策马来到了粥棚前,清涵下马,在袁明泽的陪同下,来到了粥锅跟前。

    结果一看,那锅里的粥稀的就像清水差不多,里面有多少米粒都能数的过来。

    清涵只觉得心头火起,脸色立时难看起来,随手操起锅边的一把筷子,朝着锅里就扔下去。

    结果就见到,筷子渐渐从锅底浮了起来,飘在粥面上。

    负责看管粥棚的一些差役见到这情形,赶忙过来伸手要推开清涵。

    “哪里来的野小子这可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我告诉你,这里是朝廷设的粥棚,给灾民们施粥的地方,你要是敢闹事,看知县大人不砍了你的脑袋”那差役态度十分蛮横的说道。

    清涵哪能轻易被差役拨到一边还没等差役的手靠近清涵呢,就被后头的侍卫给拨开了。

    “粥棚朝廷设的粥棚我问你,朝廷设粥棚有什么规矩”清涵厉声质问道。

    那差役见到清涵态度强硬,衣着打扮不像寻常百姓,再看看清涵身后还有不少人,尤其是那个书生模样的公子,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差役不敢大意,忙收敛态度,“粥棚就是粥棚,哪里有什么规矩这些灾民能有一口饭吃饿不死就可以了,这还有什么规矩”差役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清涵瞪了那差役几眼,扭头问袁明泽,“表哥,你熟读律典,告诉我,大齐律规定,施粥的粥棚应该如何”

    袁明泽在看见清涵往锅里扔筷子的时候就明白清涵的意思了,此刻便走到前面来,朗声道。

    “大齐律规定,粥棚施粥,投著于锅中,竹著浮起,人头落地。”

    这话的意思,就是粥棚施粥,粥的厚度要有一定的要求。

    筷子扔进去不能浮起来,筷子浮起,粥棚的负责人就要人头落地。

    这就是为了保证施粥的质量,也是为了百姓能够活命,不然像这般清汤寡水都能照出人的粥,百姓喝了又能如何根本不管饱啊。

    “听见了么筷子浮起,人头落地。

    你们在此施粥,竟然煮这等稀薄的粥给百姓,你让百姓喝了这粥如何果腹

    百姓饿着肚子聚集在这儿,年轻力壮的还能坚持一些时候,那些年老体弱的,还有那些孩子,他们如何能挨得住”清涵气急了,大声质问。

    守粥棚的差役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哪里来的狂徒也敢管安肃的事情

    谁不想把粥煮的厚一点儿可县城里没有多少存粮,这么多人都张嘴等着呢,一天不知道要吃进去多少粮食,上哪儿弄那么多粮食来不就得省着点儿么”

    “给他们一口吃的就不错了,饿不死就行,还想怎么样

    一个劲儿的给厚粥,没几天粮食吃光了,那怎么办这些人还不得饿死

    爱吃不吃,就这样,你少在这管闲事儿。”差役很是不客气的说道。

    听见差役这么说,后头的侍卫可就不乐意了,伸手就要抓那差役的衣领子,被清涵给拦下了。

    “不用跟他一般见识,一个小喽而已,就算真杀了他,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走,咱们进城,我要去拜会一下知县大人,看看这安肃知县,是哪位神仙”

    说话见,清涵转身就走,众人赶忙跟着清涵从人群中出来。众人牵着马,直奔城门,到了城门却被守城的士兵给拦下了。

    “知县大人有令,安肃城不得随意进入,以防灾民进城闹事。”

    守城士兵的态度,惹恼了袁明泽,气的袁明泽掏出自己的身份文牒来,直接扔给了守城士兵。

    “难民你个头啊难民,你看本公子是难民么”:



    第三百一十六章 直闯寿宴

    袁明泽将身份文牒扔在了守城士兵的身上,守城士兵见到袁明泽这等气势,心中不免忐忑,连忙打开身份文牒。

    不用把里面的文牒拿出来,光是看看外面用锦缎袋子套着,文牒外也是用特制的锦缎裱糊,也知道人家身份不一般啊。

    等着打开一看,里头写的明明白白,京城人士。

    那士兵都没敢再往下看,赶紧就把文牒合上,恭恭敬敬的递给了袁明泽。

    “公子您大人有大量,别跟小的计较,小的也是奉命行事,知县大人就这么吩咐了,小的必须公事公办。”

    “好了好了,快放行,让公子这一行进城。”那士兵不敢怠慢,连忙高喊两声,然后闪开路,让清涵一行通过。

    清涵也没说什么,就这么牵着马领着身后一行人,大摇大摆的进了安肃县城。

    “表妹,咱们现在去哪里”进了城,袁明泽问道。

    “先去县衙,这个时候了,不知道县衙还有没有人当差,过去看看。

    我要问一问安肃知县,为什么粥棚的粥会那么稀”清涵这脾气最是火爆,眼里不揉沙子,粥棚的事就如同鱼刺在喉,不问清楚的话,清涵是不会安心的。

    清涵执意要去县衙,袁明泽等人自然不好反对,于是一行人便来到了安肃县衙。

    刚到县衙外,就有几个差役将众人拦住了,“什么人这里是县衙,不是随意胡闹的地方。”

    袁明泽忙走上前来,“我们是京城来的,要见你们知县大人。”袁明泽心里也有些生气,沉下脸来颇有股子气势。

    县衙外的差役见到眼前这一行人穿着打扮都不一般,尤其是前面两个,相貌堂堂一身华服,很显然不是寻常人,故而态度立时放低了许多。

    “知县大人不在县衙,今日是知县大人的父亲七十大寿,知县大人在府里办酒席给父亲庆寿呢。

    晚间的席面估计快开始了,你们不如去知县大人府上找吧。”

    清涵一听这话,更是心头火起,好啊,外面那么多百姓受了灾流离失所,这安肃知县竟然还给父亲办什么七十大寿

    “知县大人的府邸在哪里我们这就过去。”

    一般来说,县衙后衙有专门给知县居住的院落,大多数知县都是住在后衙,可是听差役的话,这位安肃知县没住在县衙,而是自己有宅子。

    差役不知道清涵一行是什么身份,还以为是知县大人在京城的朋友呢,于是忙给他们指点了知县大人的宅子所在。

    清涵听了记在心里,于是众人便从县衙离开,朝着知县大人的宅子而去。

    果然,知县大人就住在距离县衙两条街,安肃县最繁华的地段。

    此刻已然傍晚时分,可知县大人的府邸依旧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宾客满堂,大门外都能听到里面欢笑的声音。

    更不用说一阵阵酒香菜香随风飘出来,不用看也知道,这里面一定是酒菜丰盛,最好的席面。

    清涵此刻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内心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