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墨客-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对郑长生母子自是千恩万谢,感激的话说了一箩筐。。。。。。
    郑长生发现老族长颇有忽悠人的功夫,都说人老奸马老滑,一点儿都不假。
    这讲话水平,绝对跟后世的某些领导有一拼。
    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知道什么话,什么时候说最合适。
    本来昨天按照他和母亲的意思,就把徭役这事儿提前告知大家,让大家高兴一下。
    可是老族长断然拒绝,让一切听他的安排。
    现在看来,同样的话,如果昨天说出去,和今天这个场合说出去的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
    这是老族长在照顾他们孤儿寡母啊,让村中的族人都念着他们的好,记着他们的恩。
    虽然同样都是出钱筑路、修桥,可是经过老族长的手一安排,这效果真是不同凡响。
    如果现在村中,谁家胆敢在说郑长生母子的闲话,估计就不用他们出面,那些闻见者都上去把事儿给办了。
    要是不把嚼舌头的那人揍个满脸开花,那就不算毕。
    人心都是相互的,就算是郑家村的人心是铁做的,现在经过老族长的煽乎也都热了。
    谁人不感念郑家娘子,谁人又不感念神童生哥儿?
    徭役,尤其是经历过动乱年月的人,十者存二三那就是好的,有的是整村的青壮一块去,却无一生还的。
    现在好了,就在自己家门口服徭役,不要太幸福好不好?
    

第19章 小七眼中的少爷
    魏征把百姓比成水,君王比作舟船,谏太宗皇帝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宗纳谏,励精图治,是以才有了大唐贞观盛世。
    元朝苛待百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放牛娃振臂一呼,是以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后裔,荣光随风去矣。
    所以,历史告诉我们,永远也不要低估了老百姓的力量,尤其是凝聚到一起的力量。
    郑家村五百青壮,放到历史长河里,算不得什么,甚至连一丝涟漪都未必激的起。
    可是就是这不起眼的五百青壮,他们开山采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筑路、修桥运动。
    按郑长生的规划,村民们挖了排水沟渠。
    据生哥儿说,大家以后把生活污水倒入其中,村里就再也不会出现污水横流,蚊蝇肆虐的现象了。
    另外就是再有大雨连绵,有了排水沟渠的引导,村里再也不会出现一片汪洋之景象了。
    郑家村地势低洼,一到雨季就水茫茫一片,成为孤岛,祖祖辈辈之人没少犯愁。
    可是却从来没人想过要挖沟渠泄水,说他们懒吗?不,老百姓不懒,他们做起活来是不惜力气的。
    关键还是没人想到这些,大字不识的山民们,靠天吃饭,凭力气活人,缺乏的是有头脑之人的引导。
    一旦想通了,心里活泛了,那干起活来是喊着号子,热火朝天的。
    李秀英和村中妇人们,忙着做饭,香喷喷的白米饭,飘着油花的蛋汤,外加肥膘肉,香味都飘出几里地去。
    小七坐在灶前烧火,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差事了。
    冬日的天气是很冷的,哈一口气,都冒白烟,她坐在暖暖的灶台前,不断的往炉灶里添加着干柴。
    她的身边是一把躺椅,郑长生悠闲的躺在上面看书,时不时的嘴里被小七塞一颗冬枣。
    经寒霜冻过的大山枣入口爽脆,酸甜可口。
    吃一颗就停不下来,这可是纯天然、无公害正宗原味的山里特产。
    唯一的遗憾就是太少了,只有一颗野生枣树,还是在不易攀爬的山坡上。
    这是郑狗蛋爬上去摘下来,献宝一样的给郑长生送来的。结果被少爷好一顿的数落,太危险了,一旦失足那将万劫不复。
    还是郑狗蛋百般保证不再去采摘的情况下,少爷才留下,不过却给了狗蛋十枚铜钱买零嘴吃。
    郑长生吃完一颗枣,吸一口气,然后把枣核如同子弹一般的吐出老远,打在不远处的一块棱石上,发出啪的一声。
    接二连三,他玩的很快活。。。。。。
    又中,小七很是羡慕少爷能有如此的准头,她曾经也试过,可总不能成。
    迷一样的小少爷,真的是让人仰望的存在,如此年纪就能念这么多书,懂这么多东西。
    就连老族长都夸他,经过少爷的指点,村中排水沟渠已经修建完成。
    以后所有的生活污水和雨水都会顺着沟渠,排到山沟里去。
    本来少爷还说要把粪便也要排走。
    可是这被老族长当场否决,粪便沤一下,上到地里是绝好的肥料,可不敢浪费。
    郑长生只得作罢。
    少爷是爱干净的,甚至有点洁癖。
    他从来不喝生水,吃水果也得洗干净之后才入口。
    还有要求自己也要干干净净的,要不然就不跟自己玩。
    少爷说人的指甲里的污垢,是一种看不见的细菌,尽管她不知道细菌为何物,可是听少爷说这是一种能致人生病的东西。
    这年头缺医少药的,人一旦生病,那是要人命的。
    每次自己和夫人下厨做饭,少爷都要求自己和夫人把手用皂角清洗干净才可以。
    尤其是吃饭之前还要净手,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病从口入。”
    所以现在的她已经习惯了干净,似乎她也跟着沾染到了少爷洁癖的毛病。
    每当她看到村里脏不拉几的妇人,用脏不拉几的手拿吃食喂自家娃娃的时候,她都感觉有无数的,少爷口中说的那种细菌向她袭来,浑身一阵阵的恶寒。
    而且少爷要老族长吩咐村民们要讲为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也要洗手。
    现在村里的讲卫生情况大有好转,可是还是有待于提高的,她心里不自觉的做着评判。
    刚才狗蛋他娘没洗手,就过来帮厨,被少爷好一顿呵斥,都要哭了。
    不过她按少爷吩咐的洗干净了手再干活的时候,少爷奖励了她两枚铜钱,欢喜的狗蛋娘嘴都咧到耳根上去了。
    看着村民们一派热火朝天,抬着沉重的石夯,喊着整齐划一号子修路的景象,她迷离的眼神有点沉醉,这一切都是少爷的功劳。
    她有时候甚至都有点怀疑,少爷鼓动夫人拿钱出来修路的主要目的,是担心雨天出门弄脏了衣衫和鞋子。
    她此刻都忘记了往灶里加柴,手托晒,美目顾盼,杏眼流波的看着郑长生。
    少爷好神秘哦,读书人就是让人着迷。。。。。。
    狗蛋娘见此情景,“小七,天天守着,还没看够啊,你说说,你家少爷都掉你眼里拔不出来了吧?给婶子唠唠,将来等你家少爷大了,我给你家夫人说,让你当个通房的丫头如何?”
    山中妇人,说话大大咧咧,没有丝毫的扭捏作态。
    回过神来的小七,臊的满脸通红,刚才她竟然走神了,还被大嘴巴的狗蛋娘看在眼里。
    人家不要活了,她要是不宣扬的满村都知道的话那就见了鬼了。
    少爷对狗蛋娘做出过评价,“宁信世上有恶鬼,不信狗蛋娘的那张嘴。”
    屁大点的事儿,她能逢人就说,唠叨个没完没了。
    这下可完了。。。。。。
    呀!夫人正往自己这边看呢,她头勾的就像是豆芽菜似的,真羞人,耳朵根子都发热。
    少爷像是没事儿人似的,还在对准那块棱石,吐着枣核。
    自己这是怎么了?她摸着发烫的脸颊。
    虽然被狗蛋娘拿来说笑很是羞人,但是自己的心里却期盼着会有一天成真。
    太过分了,那是少爷,是夫人的命根子,是家里的天,是自己的主子,怎么能这么想呢?
    悠悠少女心,丝丝女儿情,谁又能说的清道的明呢?
    

第20章 见夫子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向来是男人的附属品,丝毫的没有地位可言。
    若为平民良家女自好上许多,可是落入奴籍者,生死有命,就算是被主家打死亦无处伸冤。
    小七或许是幸运的,这点她自己都心知肚明。
    无数次的夜晚,暗自庆幸,遇到少爷母子,她的生活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能想到一介奴仆,被主家如此的怜惜疼爱?比之富家千金也不遑多让,就更不用说平民之家了。
    她的潜意思里,受封建枷锁的毒害极深。
    哪里有这么养下人的?夫人肯定是把自己往狗蛋娘说的那个方向培养的。
    至于她想的对吗?那还真对。
    李秀英虽然是个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可是骨子里还是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女人。
    这怪不得她,毕竟这是时代的主旋律,不是她所能抗衡的。
    对于狗蛋娘的话,她一笑了之,很显然是默认的。
    郑长生知道此刻自己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延绵子孙这是老天爷早就规定好了的。
    母亲李秀英不止一次的对他耳提面命,尽管他还是一个四岁多的孩子。
    要想一时半会改变母亲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他只有先呵呵一笑,日后在慢慢的说吧,反正自己还小。
    当蒸笼里的白米饭冒出诱人的香味时,也是放工用餐的时候。
    青壮们边说边笑边擦着汗,朝着这里聚集过来。
    每到这个时候,小七都会插着腰,怒目而视的盯着这些汉子们。
    如果哪个不先把脏兮兮的爪子洗干净再来吃饭,她就会像小狮子一般的爆发。
    这是少爷赋予她的权利,谁如果不遵守,那绝对是不行的。
    大家用餐的时候,也是老族长训话和总结的时候。
    这些青壮们分为五个小队,而小队长这个时候都聚拢在老族长身边听训。
    准确的说是听郑长生的指示,老族长在旁边敲边鼓而已。
    “要加紧了,村中的道路还剩一点尾巴,吃完饭就是点起火把也得修完。
    然后大家可以休息一天。”郑长生有模有样的学着老族长的口吻道。
    哇哦,就在众人还没来得及兴奋的时候,老族长接过郑长生的话,
    “那哪儿行?虽然说村里的修好了,可是从村口到小石桥足有二里多地呢,得抓紧,县太爷说不定哪天就来视察。怎么能够休息呢?”
    郑长生笑呵呵的道:“恐怕这真由不得族长爷爷,因为明天要下雨咯。”
    老族长郑三旺眉头紧锁,点点头:“嗯,那是得抓紧。生哥儿说了,明天要下雨。今天大家一定要完成村里的活计。”
    对于郑长生能够预报天气,现在大家都已经是笃信不疑了。
    最初他说第二天要下雨,没人信他的,可是等真的下雨了之后,人们才想起来生哥儿的预测。
    如果不是老族长问明了原委,向大家解说是怎么回事的话,恐怕村里的人还真是把郑长生当成天上的星宿下凡呢。
    其实,这真没什么的,空气里的湿度变的浓了而已。
    老族长虽然弄不懂生哥儿说的湿度是怎么回事,可是他却百信不疑。因为这些知识,生哥儿说了,都是从书中看来的。
    书是自己送给他的,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如果连自己的祖宗都不相信了,那自己还是郑家的子孙后代吗?
    训完话,商议好下一步怎么办以后,老族长和五个小队长坐在一张小桌前,开起了小灶。
    每人一碗喷香的肥肉片子,这是事先准备下的,另外老族长还有一碗腊酒喝。
    这就是特权,任谁羡慕也没用。
    老族长吧嗒一口肉,滋溜一口酒,美着呢!
    小七神秘兮兮的凑了过来:“少爷,你怎知明天要下雨?”
    郑长生在她脑门上拍了一下,“想知道?那少爷就教给教给你。”
    老族长正夹肉的手停在了半空,侧着耳朵听。
    “书中有农谚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也就是说,早上有了朝霞,这是明天要下雨的征兆;如果傍晚时分,有了晚霞,那就不用担心,第二天肯定是个大晴天。”
    “哦,原来是这样的啊!少爷真棒,读书多了就是好,俺听人家说过,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小七揉着被郑长生拍过的脑门恍然大悟的道。
    老族长频频的点头,连吃肉都觉得更香了。
    不愧是神童啊,这么几个月的功夫就能够把祖上传下来的书,念的这么通透,而且活学活用,不服不行啊。
    第二天,果真,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雨。
    寒霜降后的冬雨,落在脖子里,那是透骨的凉。如果不是母亲不允许,他真的很想淋一次雨。
    悠悠青山,沉寂乡村,农家小院,雨中漫步,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郑长生和小七站在廊檐下,伸出小手接雨滴。
    后世的小时候,这是他十分喜爱的事情之一。
    每到下雨,他都兴奋之极,和小伙伴玩的不亦乐乎,比谁手里接到的雨水多。
    而且还会趁着老师不注意,把接到的雨水喝掉,美的跟吃了蜜蜂屎一样。
    都说岁月无声过,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