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墨客-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吩咐仆役紧闭府门,诗酒在口,书墨相伴去了。。。。。。
    老朱的改革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他真的听信了郑长生的建议,废除中书省,直接把六部的地位抬高了一个等级。
    施行六部长官负责制,兵、刑、户、工、吏、礼六部侍郎提升为六部尚书,各部单独运作,有什么问题直接上奏老朱。
    上面没有了中书省的压制,他们这些人行事方便了许多,各自部门管好自家的事情。
    一旦出了事情,首先就拿各部门的老大说事儿。
    这样一来行事效率确实提高了不是一个档次,而且这对于老朱的中央集权来说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和牵制从未断绝过,可是谁能想到老朱的手腕这么强硬,直接把宰辅这个职位给拿掉了。
    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从老朱开始了。
    当年宋太祖玉斧一挥,要跟天下士大夫共天下,可是老了老朱这里,士大夫算个屁,就是给老朱家打工的奴才了。
    另外随着郑长生这只小蝴蝶的改变,而诞生的朝廷第七部………………商务部的地位也又提升了一级。
    成为和六部尚书都是一个等量级的大部了。
    这让周明通心中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
    之前虽然是单独的一个部门,不隶属于中书省,这是皇上为了方便施行商法,开放商道。
    这个部门是属于皇上的一个内务部门,就跟锦衣卫的性质一样,是皇家掌控的。
    可是现在商务部,竟然脱离于皇室,不再是皇室私产了,称为朝廷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七大部。
    跟兵、刑、户、工、吏、礼这些传统的部门是同一个等量级了,这也就是意味着他周明通也是一部尚书了。
    他也是官拜正二品的朝廷大员了啊,在朝堂之上那也是能挺直了腰杆子说话的主了啊。
    曾几何时,他苦逼的被下放到金宁县,浑浑噩噩的度日子。
    如果不是遇到了郑长生这孩子,他哪里敢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
    做梦都没有敢想过的事情啊这是。
    当初郑长生找他,说明让他担当这有史以来的第七部………………商务部,那个时候他还曾经犹豫过。
    如果不是郑长生的极力相劝的话,他说不定还在御史台当他的御史言官呢。
    说不定现在混的正在巡街也说不定。
    人生如梦啊,不过他的梦显然是美梦,并不像汪广洋一样是噩梦。
    朝廷的另一个变化是,皇上突然下旨成立了一所书院。
    地址定在雨花台行宫,名字就叫雨花书院。
    这所书院别的不说,但说其地址是用皇上行宫,就够让人吃惊的了。
    消息一出,所有人皆咂舌不已,龟龟,这是要超越国子监的意思哦!
    寻常意义上来说,国子监那是一国之最高学府了,可是这所雨花书院的规格就明显超越国子监了。
    皇上这是要闹哪样?所有人都猜不透老朱的意图了。
    还有更让人惊掉眼球的呢。
    大明的洪武皇帝竟然亲自担任书院的院长,开玩笑呢吗这是?
    这不是意味着,只要是进入这所学院的学子,那立马就变成了天子门生了吗?
    顿时,整个朝堂都轰动了。
    谁不想要自己家的子弟进入这所书院读书啊,开玩笑,谁要是不想,那就是谁脑子有问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皇上竟然不主持招生工作。
    而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原锦衣卫指挥使郑长生去办。
    靠,这一下子,人们的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不会是培养锦衣卫的学校吧?要不然的话为毛要锦衣卫的指挥使来充当招生的工作呢?
    不过随后,这个猜想就不攻自破。
    皇上下旨取消了郑长生的锦衣卫指挥使职务,改任雨花书院的监院。
    随同任职雨花书院的有老夫子宋濂、一代大儒宋濂的老友夫子陆繁,还有名震北方大地的文坛巨擘寒山居士汪骏荃。
    我的天老爷,连寒山居士汪骏荃都出山任教雨花书院了,这师资力量比之国子监都强的不是三两个等量级啊。
    让人有点扑所迷离的是,竟然连具有伤科圣手之称的鲁青山,都被任命为书院师资的一员。
    还有呢,工部造办处的大匠做,只要是在某一行领域中有突出能力者,也被任命了过来。
    这到底是书院呢,还是一所杂学讲堂呢?
    

第368章 第一堂课
    郑长生没想到老朱会任命他为雨花书院的监院,那么多夫子,那么多身份贵重的各方面的杰出人物,偏偏让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人做。
    这是把他放在火上去烤啊。
    他也算是明白了,老朱为什么会亲自担任院长一职了。
    无他,这些人物都是时代的精英,都是牛逼哄哄的人物。
    自古文人相轻,可以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道理。
    谁都未必服谁,让谁当都会得罪另外的人。
    所以,只有老朱来做这个院长是最为合适的。
    院长任命一个代理院长,代替院长管理书院,这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老朱的鬼心眼子还真是多的很,把这些文人是吃的透透的了。
    书院分为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兵学院,最为让人们想不明白的是还有一个科学院。
    其他的学院都很好理解,医学院是有伤科圣手鲁青山来讲授伤科一道;
    商学院很明显是有商务部的人来讲授商之道;
    工学院是有工部造办处的大匠做教授匠做之法;
    农学院其实在人们的眼中这是可有可无的,
    天下皆农民,论起来种地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谁还能强的过他们啊。
    可是监院大人郑雨浓执意要成立这个学院,意在培养更多的学子,掌握农耕育苗之神奇学术。
    兵学院那是要学习行军打仗之术的,这个可以理解。
    毕竟大明的将领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出身,虽然经过多年的历练,有了一定的行军打仗的经验和统领三军的能力。
    不过,大明的将领还是太少了,像郑长生这样批量培训将领,还是有史以来的头一次。
    以上种种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唯独这个科学院,让人们有点摸不着头脑。
    啥叫科学啊?
    人人都苦思冥想,可是始终不得其法。
    三千学员充斥其间,瞬间就让整个雨花台热闹起来。
    以前这里作为皇帝的行宫,那是有专门的军队把守的,是不允许寻常百姓进入这里的。
    可是现在招收的学子均为平民子弟,有一千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七岁,这些孩子将交给几个大儒来教导。
    其他其他像医学院由太医院的一些医官门进来学习,各个学院都是从各自的行业里选择一些青年才俊填充。
    这是无奈之举,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永远都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短时间内是很难见到收获的。
    其他的学院都是人满为患,就包括那不受人待见的农学院都有几百人。
    唯独郑长生负责的科学院一个学子都没有愿意来的。
    靠,郑长生貌似很悲剧啊。
    无奈之下,他打上了那一千幼童的主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是可塑性强的时候,要想真正的让科学知识大行其道,那就得从娃娃抓起啊。
    这些成年学子,思维观念和价值观都已经形成了,恐怕很难改变。
    于是乎,在陆繁和宋濂以及寒山居士汪骏荃三人教导这些孩子的同时,郑长生又加了一手。
    一周七天时间,他们三人每人两天负责教授这些孩子诗书经典,而剩下的那一天,被郑长生很是无耻的要了过来。
    陆繁和宋濂两个老夫子他们对郑长生是有了解的,都知道他不走寻常路。
    这个所谓的科学他们尽管不知道是什么东东,但是还是很好奇的,毕竟他们都知道郑长生身上背负着郑家先祖德绝学。
    他们很是想见识一下,所以,当郑长生上课的时候,他们两个不约而同的凑了过来,坐在最后面旁听。
    而寒山居士汪骏荃,本来打算趁着周末去应邀去吕伯衣蛾的府上做客,可是看宋濂和陆繁两个老夫子都来听郑长生这家伙讲课。
    他也有点不好意思就这么一走了之了,索性就听一会儿,等实在是听的寡然无味了,两个老夫子听不下去了,自己也就可以随着他们离开了。
    什么狗屁科学,能有我等圣人门徒,孔家弟子的儒家经典那么高深莫测吗?
    反正汪骏荃是不服气的,不但他不服气,就连他的宝贝孙子汪琦也是不服气的。
    想我自幼跟随爷爷学习圣人之道,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可是也不敢大言不馋的开天辟地的另起炉灶。
    郑雨浓十五岁的毛头小子而已,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着圣人之面堂而皇之的自成一家。
    这也太狂妄了吧。
    虽然你是皇上任命的监院大人,那也不行啊。
    学问和知识那是随着日积月累而逐渐增长的,你就算是从娘胎里开始学不也才十六年吗?
    十六年的学力,你就想称为一派之开山祖师,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姑且听之,一旦听到有什么谬误之处,他打算当场指出,要给郑长生一个难堪瞧瞧。
    也给老夫子宋濂和陆繁看看,让他们看看自己这个汪家子孙,寒山居士的亲传之人的学识如何。
    到底强不强得过郑长生,到时候,相信大家心中自有公论。
    这是郑长生的第一课,也是在大明这个世界第一次传授现代知识,不得不慎重啊。
    赖好歹他也是一个后世的大学生,教授这些连幼儿园孩子都不一定比的过的古代儿童,还是要讲究方法方式的。
    他在课堂上并未多讲,而是先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
    就是用粗盐制作成精盐之法。
    这个试验多年前他都做了无数遍了,不过这个方法他可是除了郑家村人之外,并没有对外公开。
    今天如法炮制了一下,等雪白的精盐被解析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寒山居士汪骏荃起身,几步就来到讲台前,一把拿过雪白的还散发着热量的食盐。
    放在嘴里尝了一下,盐,这是真正的雪花白盐,精品中的精品。
    恐怕皇家所用之青盐都跟之无法比拟吧?
    这等神奇之术,难道就是郑长生所说的科学。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还真是一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学问啊。
    汪家秉持读书报国之理念,数百年来传承不断,可是从未接触过如此奇妙的学问。
    竟然用那看似粗鄙不堪的块状粗盐,只是经过几步后就变成雪白雪白的食用盐。
    这等高深之学问,实在是罕见至极啊。
    老夫子宋濂和陆繁,两人皆品尝之,随即面面相觑久久无言。
    震撼,深深的震撼!
    可着全大明举国之人,也没有如此的见底和学问吧?要不然皇帝陛下也不会才食用的是青盐了。
    这可是创举啊,如果此法大行其道的话,受惠者可是全大明的百姓啊。
    他们震撼的一批,神游天外暂不用提。
    郑长生在三尺高台上侃侃而谈:“科学,包罗万象,乃我郑家先祖研究人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之际,提炼出来的一门具有大智慧的学问。
    然而要想学会科学,那么首先得学会算学,相信大家对于算学应该有所闻。
    在大家的印象中,无外乎加减乘除而已。
    可是我要说的算学,除了加减乘除之外还有更为高深的算法。。。。。。”
    寒山居士汪骏荃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体,侧着耳朵倾听。
    古人早有算学一道,流传于世。
    他对于算学也是有研究的,可是郑长生所言之算学,他从未听闻,平方、开方、函数、微积分,这都是闻所未闻的啊。
    虽然郑长生只不过是先做了一个概述,并未深讲其中的东西,不过就这,已经把汪骏荃给震的不轻了。
    

第369章 怎么会是他?
    吕伯益提前了三天给寒山居士汪骏荃下了请柬,约定今日来府上一聚。
    吕府中是一大早的就打扫庭院,擦洗桌椅,客厅里收拾的是窗明几亮,就差张灯结彩的来欢迎汪骏荃祖孙了。
    “小姐,大事不好了,汪听老管家说,老爷请了鼎鼎大名的寒山居士祖孙过府相会。
    听老管家的话意,老爷打算把你许配给汪居士的孙子汪琦少爷。”
    快嘴的如画,一得到消息就马不停蹄的跑上绣楼,禀告吕婉容。
    晴天霹雳啊,这个消息让本满心欢喜的吕大小姐,顿时如坠冰窟,心里拔凉拔凉的。
    本以为拦路虎终于没有了,可是突然之间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来。
    北地汪家,她早有耳闻。
    据说也是世家,文风昌盛,在北方大地上不亚于吕家在江南之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