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墨客-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一见面老师就陪着人家抹眼泪起来了。
    他看到郑长生掉泪,心里自是十分的难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小孩子就是这样的,跟自己亲近的大人哭他们就会随着哭,大人笑,他们也会陪着笑。
    好不容易陆氏不哭了,憋了好半天眼泪汪汪的朱允炆,张开小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额,陆氏这才注意到小家伙朱允炆。
    这是谁家的孩子啊,粉妆玉砌瓷娃娃一般,煞是可爱。
    哭的肩膀耸动,小胖手揉着眼睛抹眼泪,伤心极了。
    她上前很是疼爱的把朱允炆搂在怀里,不断的安抚着。
    这个情况,郑长生也是始料不及的。
    都有点哭笑不得了。
    好半天,陆氏在算是安抚住了朱允炆。
    三四岁的孩子,很好舞弄。
    说伤心很快,可是说开心也是一瞬间。
    还真是孩子心性啊,悲喜不加掩饰,直抒胸臆,开心的不开心的都表现在脸上。
    方进宝看了看郑长生,表示很疑惑,也很惊讶,他哪里见过朱允炆啊。
    况且朱允炆现在一身的寻常服饰,又不是穿的代表皇室的明黄服饰。
    郑长生看方进宝的眼神,就知道这货想歪了。
    “这是皇太孙殿下!”
    郑长生只轻声一语,惊的方进宝目瞪口呆的不知所以。
    陆氏正搂着朱允炆疼爱的不行不行的呢,一听郑长生的话。
    啥玩意?这小孩是皇太孙殿下。
    可把她给惊着了,一屁股坐在地上跟方进宝的表情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的。
    朱允炆跟郑家人相处的习惯了,也没宫里那么多的规矩。
    他感觉相处的十分的开心,也不用动不动的就有人用礼法来教育他。
    是以,他只要是跟郑长生一起,不是正式的场合的话,他就是以一个学生自居,一个晚辈小孩子自居。
    他上前想要扶起陆氏,可是奈何身小力薄,拉了两次没拉起来。
    他无奈的看了看老师郑长生。
    郑长生无奈,好吧,他上前阻止了要下跪磕头的陆氏。
    陆氏都傻眼了,皇上的宝贝孙子。
    她做梦也不敢想,有朝一日会跟皇家扯上关系。
    虽然郑长生按照朱允炆的意思,没让方进宝母子行下跪礼节。
    但是他们母子二人,此刻也不敢再触碰朱允炆了。
    那恭谨之意,溢于言表。
    这就是身份的差距吧!~
    庶民百姓见了县尊大人,都要行礼的,何况这是皇太孙?
    朱允炆一仰脸,看着方进宝,奶声奶气的道:“你是我老师的朋友,我老师说你深谙算学一道。
    我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小家伙说的很是自信。
    方进宝都要哭了,皇太孙向自己请教问题,这对于他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啊。
    古人还有一字之师呢,这皇太孙向自己求教,那不是说自己也算是他的老师了?
    尊师重道的古代,师者是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哪跟后世那些人渣叫兽一样啊,都能把学蛇女弟子弄到床上去。
    方进宝表情严肃了起来,郑长生可以看的出他是紧张和激动的。
    “请皇太孙殿下直言,草民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允炆歪着脑袋想了一下道:”今有公鸡一只,值钱伍;母鸡一只,值钱三;小鸡仔三只,值钱一。
    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鶵各几何?“
    这是很简单的三元不定方程组,对于郑长生和方进宝来说这是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了。
    可是要不是对算学有着深刻认识,是不可能解答的出来的。
    这道题可是郑长生给他留的作业,他苦思冥想了好久也没有解答出来。
    最后还是郑长生给他讲授了三元不定方程组的解答方法后,他才学会的。
    现在拿出来现学现卖,想要难为方进宝一把。
    小家伙说完这道题目之后,就很是得意的眯缝着眼睛笑眯眯的看着方进宝。
    就等待着方进宝出丑呢。
    方进宝略加思索微笑开口道:“皇太孙殿下,这道题目确实是一道很高深的算学题目。”
    朱允炆心里乐开了花,哼!
    这可是我老师的很高深的算学题目,要不是我过目不忘的学习本领,老师也不会这么快交给我的。
    书院里的那些学生们,还没开始讲授这些高深的知识,就凭你,怎么能够会我老师的智慧呢?
    “不过嘛,也不是不能解答的。
    皇太孙殿下听好了,这道题目有答案三。
    一答:公鸡四,值钱二十;母鸡十八,值钱五十四;小鸡仔七十八,值钱二十六。
    又答:公**,值钱四十;母鸡十一,值钱三十三,小鸡仔八十一,值钱二十七。
    又答:公鸡十二,值钱六十;母鸡四、值钱十二;小鸡仔八十四,值钱二十八。”
    方进宝笑呵呵的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傻眼了,这怎么可能呢?
    他怎么会我老师先人所著之高深莫测的算学呢?
    小家伙朱允炆脸上的笑容不见了,脸憋的通红通红的,眼睛瞪的大大的,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吃瘪模样。
    这下子他可算是相信老师说的话了,以后老师不在的话,还真的得好好的请教一下方进宝了。
    人,总是尊敬比自己强的人,不管这个人的身份高低贵贱。
    身上有真本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这是老朱交给他的话。
    老朱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时刻不忘教导提点宝贝孙子。
    他当初投军只不过是个马夫,可是他最后却得了天下。
    这跟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有很大的关系,有本事的人老朱向来是不吝惜重用的。
    李善长是这样、刘伯温也是这样,宋濂、胡惟庸都是如此。
    朱允炆凑近了方进宝,很是崇拜的看着他:“你是怎么学会这么高深的算学的?”
    郑长生哈哈一笑:“允炆恐怕还不知道,为师跟方兄在算学上不相上下,你可不要小看了他哟!
    以后,方兄会在雨花书院任教算学一课,我也能解放出来把科学中的其他学科多整理出来一些。
    所以,以后在算学上的问题,尽管请教于他即可。”
    方进宝进雨花书院任教,是郑长生早就打算好的。
    本来之前方进宝家里没出事以前,是没可能的了。
    不过现在家遭巨变的方进宝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进雨花书院,也该提上日程了。
    。。。。。。
    。。。。。。
    方进宝是不抗拒郑长生的提议的,他本来就对算学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研究。
    如果不是父母反对,要他接管家业的话,恐怕他早就投奔郑长生去了。
    小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做陶朱公在世,可是这个梦想被无情的扼杀在摇篮里。
    为此苦闷之余,就研究上了算学。
    没想到这一沉迷进去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么多年下来,他对于算学方面的突飞猛进,让郑长生都刮目相看。
    这次进入雨花书院,也算是适得其所了。
    一边教书,一边可以继续研究算学。
    有了郑长生在一块交流和探讨,相信会更有成效。
    现在雨花书院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其在算学上的本领不亚于郑监院。
    就连皇太孙都经常找他讨教问题。
    自古文人相轻,其实初开始的时候,还是有许多人不服气的。
    可是经过几轮的较量,一个个铩羽而归,才算是真正的被大家所认可。
    郑长生一开始的话,如果不是舌战群儒,驳倒了以吕伯益为首的北方学派的翘楚人物,他也没那么快被人认可。
    雨花书院的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较量也只存在于学术方面。
    这是郑长生的有意无意的引导分不开的。
    学院就应该有学院的氛围,不能把朝堂政治搅和进去。
    老朱要的是人才,真正的人才,而不是一帮只知道挖空心思钻营的官迷。
    当然雨花书院立足现实,学为所用的校训的深入人心,也不是一朝一夕所培养出来的。
    时间,关键是时间。
    只有经过时间的验证,经过时间的洗礼,才会证明真理的存在。
    就比如,现在农学院的学生们,肯踏下身架,去和一个老农去学习如何种地;
    再比如,医学院的学生们,经常的出去在雨花书院下属的雨花医馆实习,尽可能多的接触患者,让自己所学有施展的地方。
    还可以积累经验,毕竟人命观天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
    再比如商学院的学生们,也会去商务部找周明通报到做见习官。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个学院,雨花科学院里的学生们经常的围绕在郑长生的周围,探讨物理、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这是郑长生最得意之作了。
    其实他很想在雨花科学院的名头上加上一个皇家二字。
    不过想了一下还是算了吧,本来这座书院就是老朱的校长。
    也没必要在增加这个噱头了。
    皇家雨花科学院,这名头太过于响亮。
    学子们或许会骄横,或许会沾沾自喜,这不利于后续的发展。
    学生们,还是醉心于学问才是正理,搞那么多无用的花花没什么好处。
    春天,是万物勃发的季节,整个世界都被绿色覆盖,一派欣欣向荣让人感官都舒爽了很多。
    郑长生在躺椅上看了一眼身边的学子们,一个个的用炭笔快速的记录着自己的讲授内容,他心满意足的笑了。
    深深的嗅了一口空气中飘荡的大自然的芬芳,心中不禁感叹,改变就从雨花书院开始。。。。。。
    

第493章 皇家春耕
    古人云:“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乃人间四时也。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讲究时令气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概以时令为转移。
    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在中国一些地区一直传承着试犁的习俗,但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产传统习俗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自大明建国开朝以来,每年立春过后,为了鼓励天下农耕,皇家是要做出重视农耕的表率的。
    在大明皇庄的田地上,老朱一家三口要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开犁,以示躬身亲耕。
    太子朱标手执牛缰绳头前牵牛,老朱一手持鞭,一手扶犁,皇后娘娘在后面撒播种子。
    天下最尊贵的三个人,亲自下地耕作,这表率不可谓做的不好啊。
    此一习俗《礼记·祭义》有“天子为藉千亩”的记载。
    《礼记·祭统》有“天子亲耕于南郊”“王后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王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可是这也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不过呢,到了老朱这里,可不是形式这么简单了。
    他是真的下地干活,而且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这就难能可贵了。
    今年的春耕时节,照例老朱也是要跟往年一样的。
    不过唯一有一点让老朱有点郁闷。
    太子朱标又病倒了,也不知道这个儿子的身子这些年咋这么孱弱。
    现在太子卧病在床,下不了地。
    那牵牛的重担就落到了皇太孙朱允炆的手上了。
    可是他一个才四岁多的小孩子,能坚持的下来吗?
    作为表率天下的耕地可有三亩地呢。
    这是老朱的试验田,这三亩地的所有产出都是要颗粒不少的送入宫中。
    老朱是要把他亲手耕作出来的粮食分发给后宫共同享用的,按照品级的大小,多少总会分到一些。
    以示其雨露均沾之意。
    三亩地,说大不大,可是说小也不小。
    老朱有些犯难,朱允炆太小了,让他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去牵牛,这一来一回的倒腾,大人还不一定能扛得住,就别说一个小孩子了。
    古人最重嫡庶,要说太子不能来,老朱还有那么多儿子呢,随便找一个顶替不完事了吗?
    不,可没想的那么简单。
    父子一脉相承,只有嫡长子或者嫡亲孙子才有这个资格。
    要是用别的皇子,那还真不好说会在朝堂上释放出什么信号呢。
    精明如老朱者,可不会傻到这样。
    他看了一眼跃跃欲试的皇太孙朱允炆,疼爱的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允炆呐,你今天代替你父亲的位置,要做天下农耕的表率。
    其意义深远,你可不能半途而废打退堂鼓知道不?”
    朱允炆兴奋坏了,别看人小,可是心一点都不惧怕。
    “皇爷爷,您就擎好吧,孙儿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
    老师说了,人不能被困难所吓倒,人要征服困难。迎难而上方显男儿本色。
    是以,孙儿要征服这些田地,不会被困难吓退的。”
    小家伙说的慷慨激昂,拖着小奶音,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可爱极了。
    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