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没有得到郑长生的命令以前,他可不敢放小泥巴走人。
至于三千营的事情,小泥巴是不用在想的了。
要是想让小泥巴加入三千营的话,郑长生早就吩咐他了,可是到现在都没有消息,那不用说,郑长生压根就没打算让小泥巴进去三千营。
那他更不能吐口什么了。
就在匡六斤被小泥巴纠缠的没办法的时候,郑长生出现在营房的门口。
匡六斤一拉小泥巴:“你小子,永和伯就在前面,你要是够胆有种的话,你自己找他说去。”
一个激将法,匡六斤脱身。
小泥巴脖颈子一硬:“去就去,匡老六你可真不够意思,亏人家白喊你这么时间的哥。”
气鼓鼓的小泥巴,一溜烟的跑到郑长生的面前:“生哥儿,你是不是进宝少爷的好兄弟?”
郑长生被这家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给问蒙圈了,这家伙要搞什么?
下意识的点点头:“恩,怎么了?”
“那我是进宝少爷的好朋友,那咱们算不算是好朋友?”
“是,咋了,有话说,有屁放,我忙着呢。”郑长生被这小子的东拉西扯的神逻辑给逗乐了。
“既然是好朋友,那就应该关照的,这没错吧?
你能不能用你主将的权限,把我调进三千营?”
额,这家伙东拉西扯的一大堆,原来是这个打算。
郑长生呵呵一笑:“你真的就这么想进三千营?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一定要进三千营?说说你的理由。”
小泥巴犹豫了一下:“我想像你讲的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因为我娘说要我参军,要打败鞑子,要替皇上效忠。
她不想我稀里糊涂的过一辈子,是个男人就得干出个样子来。”
郑长生脸上的笑容没有了,变的严肃起来。
小泥巴那个瞎了眼的老娘,他是见过的。
还是他下的命令把老人家接过来的,没想到的是一个瞎眼的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农妇,还有这般的见地。
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再说了,这个年月的军户制度也已经实施了,一旦入了军户,那就是世世代代的为国效忠了。
战事一起,首先征召的可都是军户子弟。
弄不好上了战场就送命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平安安的啊?
可是小泥巴瞎眼的老娘竟然有这等觉悟,要把儿子主动的送到军伍中来,这就难能可贵了。
虽然说大明以军功封爵,要想出人头地,把脑袋掖到裤腰带上,拿命去换。
这不假,可是又有几个是能够封妻荫子的?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寂寂无名死去的战场冤魂又有多少?
小泥巴说的这话,虽然也有功利之心,可是言辞恳切,很让人动容。
他老娘大字不识几个,你想让她有什么高深的理论讲出来,那是有点难为人。
可是郑长生归结了一下,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在作怪。
家国情怀,是华夏族群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这个族群能够千年延续的重要因素。
每到华夏关键时刻,总会有仁人义士站出来,舍生忘死的为此奋斗,不惜抛家舍业的,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
人人都顾及自己的小家,那大家谁来顾?
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人的决定,她要把儿子送到战场上去。
恐怕她还不知道鞑子早就被赶出中原了吧?
即便是现在仍未剿灭他们,可是也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中原大地一片安稳,目前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着,百姓的日子正在逐渐的好转,早已经没有了前元那个时候的暴政了。
郑长生决定见一见这个瞎眼的老婆婆,在决定小泥巴的去向。
对于小泥巴郑长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小泥巴的水性很好,现在经过锻炼,都能够在水下憋气一刻钟左右了。
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啊。
如果让他入营参军的话,有点可惜了。
陆地上打仗,随便都能培训出来一批人才。
可是像小泥巴这样精通水性的人,可是太难得了。
知人善用,才是为将之道。
这关乎到郑长生对于未来的一个设想,大明不只是有陆地需要征服,还有广阔的海洋要征服,而小泥巴就是一个天生的征服海洋的材料。
小泥巴的家在整片营房的最后面的家属区。
这里的房子虽然也是砖瓦房,可是倒显得清净了不少,没有军营中的喧嚣。
一个小篱笆院,院里一个压水泵,还种着几畦蔬菜,长的旺盛之极,绿油油的看着很是喜人。
两只大公鸡在院里的菜地里吃着大青虫,不时的“咕咕”的叫着。
一条小黑狗卧在暖阳处晒暖的一个老妪脚边。
听到动静,小黑狗警惕的站了起来“汪汪”冲着郑长生叫了两声。
不过,当它看到了小泥巴后,一溜烟的跑过来,围着小泥巴的脚边打转。
“是我儿回来了吧?”老妪开口道。
“娘,是我回来了,家里有客人了,生哥儿来看您老来了。”
小泥巴柔声笑着答道。
“额,是方家少爷的朋友对吧??快请到屋里奉茶。”
一句简单的寒暄客套,就足以说明这个妇人并不如表面那么简单。
这是郑长生第一次见到小泥巴的老娘。
一个瞎了眼的老妇人,竟然待人彬彬有礼,这明显就不是普通农妇应该具有的素质。
她一定有故事,郑长生可以下这个断言。
小泥巴上前搀扶着老娘站起身,老妇人一身夹袄长裙虽然破旧,但是胜在干净。
“郑家少爷,寒舍简陋,一杯清茶待客,见笑了。”
“老人家,莫要如此说,我跟小泥巴那是朋友,古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嘛。”
郑长生端过清茶喝上一口笑着说道。
“郑公子和方家公子,都是有学问的人,就是我家的小泥巴给你们舔麻烦了。
这孩子命苦,父亲早年间就去世了,还摊上我这个瞎眼的老太婆。”
“老人家,我能问问小泥巴父亲的事情吗?”
郑长生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开了口。
小泥巴的瞎眼老娘听到郑长生问丈夫的事情,神情有些落寞。
良久,两行清泪,从没有眼珠的眼角流了下来。
郑长生慌了手脚,这是触及到人家的伤心事了。
这一问真的不应该的。
小泥巴扶住了母亲:“娘,对啊,您从来不给儿子讲父亲的事情;每当儿子问的时候,您就避而不谈。
对此,儿子也是好奇的很。
今天您就告诉儿子好不好?”
老妇人擦了一把眼泪,空洞无物的眼窝看向了远处,似乎陷入了沉思。
良久,她方开口道:“孩子,你父亲是当年张士诚的部下。
你也知道吴王张士诚最大的屏障就是水师。
你父亲就是水师三大营中,龙虎营的提督汤孝杰。
当年吴王争天下,水师为先锋,跟当今皇上决战。
你父亲战死,为娘去领抚恤,可是却被贪官诬陷你父亲投敌,一文钱都没领到。
娘伤心不能自已,哭瞎了眼睛。
再后来,就变卖了家产给你爹发送。
在以后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咱家栖身在杭州的贫民窟里。
这么多年了,娘不给你说,是怕你去找那狗官报仇。
可是后来听说吴王兵败,手下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娘也就更是死心了,决定把这件事情烂到肚子里。
今天既然你问了,那娘也就告诉你。
那狗官名叫周智杰,恐怕也早就战死了吧。
他曾经是你爹的手下,可是没想到他竟然如此的卑鄙小人,不但吞没了你爹的抚恤银子,还污蔑你爹的名声。
碍于一个叛徒家属的名声,所以,娘就带着你隐姓埋名,连名字都给你改了。
你原来的名字叫汤二虎,你哥大虎随你爹战死了。”
小泥巴都傻眼了,原来自己的身世竟然是这样的。
郑长生听到这里的时候脑子就嗡的一声,周智杰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大明漕运总督,他现在可是掌管着内河漕运的大权。
全国的漕粮运往京师,都在他的调配指挥下。
这么说来,这家伙是个叛将?
都说忠臣不事二主,这家伙临阵倒戈,投降了老朱后现在倒也混的风生水起哈!
看着小泥巴母子,郑长生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他并不打算把这件事情给他们讲。
毕竟现在周智杰可是大明的官,不管他之前怎么样,现在都不能随意动的,除非是犯了大明律。
不过就算是违法乱纪了,那也有朝廷管着呢,跟自己的锦衣卫是没有关系的。
锦衣卫只办老朱交代的事情,是为皇家服务的,跟朝堂不搭嘎的。
周智杰先给你记上一笔账,如果你要是个清官忠心不二的给大明效力倒也罢了,可是一旦让老子得知你是个腌臜货,那到时候老账新账一块算。
弄明白了小泥巴母子的底细,郑长生心里更有底了。
怪不得小泥巴这家伙,天生的水性好呢。
感情是有先天遗传基因在这呢?
他老爹是张士诚麾下龙虎营的水师提督。
不过他还是佩服小泥巴的瞎眼老娘的,不,现在应该叫小泥巴汤二虎了。
自己男人是和当今皇上的水师交战中死亡的,现在还要把儿子送进“仇人”的军队中效力。
这份坦荡的胸怀,这份朴实、朴素的爱国情操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虽然她并不一定理解什么是爱国情怀,但是她是知道报效国家,报效皇上的。
一介瞎眼老妪尚且如此,那些只知道钻营,只知道给自己谋私利的官员们,真应该羞愧致死才对啊。
郑长生现在心里有一个无比大胆的想法。
他要打破目前的这种藩篱,凭什么权贵之家就应该高高在上,丝毫不顾及普通百姓的死活,说起来忠君爱国一个比一个大义凛然。
可是真的是牵扯到自己的利益后,一个个的都是自私自利的。
而普通百姓为这个国家付出的最多,可是最苦的还是他们。
这不合理,这不公平,得要做点什么了。
第507章 大朝会
老朱的案头放着一份折子,他从头到尾已经看了无数遍了。
可是还是忍不住拿起来又从头看了一边。
看的他热血澎湃,心花荡漾的。
如果大明在自己的治下,真的能够达到如同折子上说讲述的地步的话,那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治啊。
无论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不曾达到的地步。
郑家先人的智慧果然是举世无双,这份折子中的见地已经远超老朱的认知了。
对于郑长生的折子,老朱是向来比较喜欢的。
无他,就是他的折子以白话居多,没有那么多的之乎者也卖弄文采。
一般人写奏折,一句话能够说明白的,非得要骈四俪六,咬文嚼字的对仗工整不可。
可是郑长生的折子没有那么多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点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老朱为此曾经有意无意的在超会上提过这种上奏的方式。
可是很郁闷,所有的大臣皆反对之。
文人之所以是文人,之所以他们是士大夫阶层,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是孔孟门徒。
跟普通庶民是有区别的,却别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写的是道德文章,习的是圣人之道。
如果连这最基本的孔孟文章之道都给取消了,那他们跟普通庶民有何区别?
反弹很是激烈,幸亏老朱没有强加施行,不然非出乱子不可。
这也在老朱的心里蒙上了阴影。
妈的,到底是老子统治的大明王朝,还是孔孟统治?
这也是他看到郑长生这份奏折所欣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按照郑长生的这份奏折施行新政的话,孔孟的影响力绝对能够消除。
一帮自诩为饱读诗书的酸腐文人,把持朝政,这是老朱所不能容忍的了现在。
动不动孔孟之道,动不动圣人子曰诗云的卖弄其为饱学之士的身份。
老朱是苦出身,可是为了统一天下之大业,他招揽天下文人为其所用。
这些文人现在高居庙堂之上,有了话语权后,肯定是倾向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啊。
都说官官相护,这四个字不是空穴来风。
虽然他也有御史台言官监督天下百官,可是御史台也是文人集团中的一员。
他们的弹劾,也只不过是为了政治利益的倾轧而已。
一些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君前奏对,侃侃而谈。
之前老朱对于治国之道还真是不咋会,全靠着文人们的帮衬,当然也都是借鉴古人治国之经验。
他感觉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