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墨客-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感觉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可是看了郑长生的这份惊天之言后,他沉思了。
    古人治国的经验真的就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能够有更好的方法治国,使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不是更好吗?
    很显然,郑长生所描绘所架构的理想社会让老朱彻底的动心了。
    他能够用儒学治国,当然也能够用郑长生的科学治国。
    郑长生的折子的大意是这样的:臣以为天下四民,士农工商,虽位份不等身份有别,可终究都是陛下之子民。
    既为同胞,那就不应区别对待,厚此薄彼。
    现而今,士代替天子牧民,身份超然,可缺失监管,以至于腐败横生,臣认为当设立监管百官之机构。
    而锦衣卫目前日益壮大,可为陛下解忧代劳之。
    农虽贵,可活的最苦。
    工商虽贱,但真实生活水平远超农民。
    律法条条,阶级森然。可却无一实用,尽皆苦农害农也。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去除束缚他们的枳楛,才能解放生产力,只有让他们切切实实的得到实惠,生活过的好起来,方能更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力。
    只有产出的多了,才会更进一步的刺激工商之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是以,首要的就是解放农民。
    可施行划分永久耕田,以律法载明,一旦确立耕田之主,无论是谁,都不的剥夺侵占之。
    否则严惩不贷。
    另,朝廷可在户部下成立农业司,此司主要负责农业耕作事宜。
    地无分南北,农不分老少,按人丁分田,打破地主的垄断和压榨。
    每年收成,直接交于国库,余者农民自留。。。。。。
    这份折子洋洋洒洒四五千字,总结后可归纳为,限制官员的权利,把权利放进笼子里;
    然后就是要把不切实际的阶级地位加以解放。封建社会里,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士大夫阶层,工商两个群体虽然地位不如农民,但是生活的滋润却远超农民。
    这已经和事实脱钩了,你还用律法去加以限制干什么?
    还不如全部放开,这样刺激经济的发展更好。
    就像后世改革开放之前,农民被困守土地,百业不兴。
    你要是偷偷的外出务工,就是盲流。现在大明的制度更是严格。
    百姓到哪里都得有官方的路引,这就是一个很束缚百姓的枷锁。
    解放生产力,第一就是要先解放农民。
    农民除了耕作根本就没有别的事情做,就算是有趁着农闲之余做别的的,那也是极少数的。
    庄家一旦种下,农民基本上就算是闲置下来了。
    一个个闲的五脊六兽的,天天围拢在村口、地头侃大山,晒太阳,挤虱子。
    这大好的劳动力就这么白白的浪费掉了。
    朝廷一旦解除枳楛,让他们除了耕作之外做别的谋生户口,那也增加了手工业从业者,更能刺激商业的繁荣。
    其实归根到底,说一千道一万,郑长生的意思就是要把农民放开。
    就像是改革开放那样,允许百姓自主创业,不在困守土地。
    到时候,百业兴旺,国富民强,大明想要不崛起都难。
    现在老朱唯一担心的是,政策虽好,就怕执行不到位。
    尤其是基层的府县,他们这些最底层的官吏才是这个改革成败的关键力量。
    整个皇极殿的灯火彻夜长明,直到天色渐亮,已经到了大朝会的时候了,老朱才让人撤去灯盏。
    洗漱之际,凉水的刺激下,老朱精神抖擞起来。
    草草的吃了几口糕点,垫吧了一下,老朱才吩咐一声:“起驾!”
    今日之大朝会是前所未有的,皇上早已经吩咐凡在京三品以上(包含三品)无论文武,就连清闲的勋贵,必须到场。
    否则的话,严惩不贷。
    这是一个信号,是一个将有大事发生的信号。
    可是谁都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这不免有点让人,心里没底。
    三五相熟的人,聚拢在一起,小声的议论着。
    朝房里嗡嗡之声不断。
    郑长生肚子一人躲在角落里,闭目养神。
    刘伯温拖着沉重的身子,也硬是来上朝了。
    他的地位可以说是文官中的翘楚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死掉,他目前成了大明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他一直是称病不朝,很明显他不想卷入这纷乱的朝堂势力之中。
    王大龙是他的贴身侍卫,搀扶着他来到朝房的椅子上坐下,才退出去。
    刘伯温不住的咳嗽着,使得乱糟糟的等待上朝的朝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啊呀呀,刘老大人您也来了,多日未见您老可是清减了不少啊!”
    一众的御史台官员把刘伯温围在中间是嘘寒问暖。
    良久,刘伯温止住了咳嗽:“诸位同僚,今日乃大朝会,皇上有明旨,老朽不得不来啊。不过老朽病体沉重,恐不能久持,为皇上分忧就有劳诸位了。”
    一个开场白,简单明了,道明自己的观点。
    他这是要躲清闲啊,不想过多的参合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说完这些,他就开始闭目养神,跟郑长生一样,如庙里的泥胎一般,一动不动。
    徐达和汤和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也都闭口不言。
    刘伯温老狐狸一个,他都不开口,那谁还敢开口啊。
    朝房里静的有点吓人。
    郑长生慢慢的张开了眼睛,刚才还乱糟糟的呢,可是一瞬间就冷场了,似乎他已经习惯了在喧闹中的氛围,猛然间安静下来,有些不习惯似的。
    忽然钟鼓齐鸣,额,上朝了。
    文武分列两班,鱼贯走出朝房,来到金殿之上,分列站定,等候老朱的到来。
    老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主持今天的朝会,等待着他宣布重大的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因为今天的大朝会除了老朱登基以及圣寿的时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山呼万岁,君臣礼毕。
    照例,老朱先处理了一下六部尚书报上来的事情。
    都是一些很寻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的事件。
    这是前奏,所有人心里都明镜似的。
    他们期盼,等待的是接下来老朱的议题。
    老朱喝口茶,清了清嗓子:“诸位爱卿,今日咱跟你们宣布一件朝廷的改革章程。”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重头戏来了。
    也不知道皇上这次的改革是什么样的。
    前几年陆陆续续有新政的推出,以周明通为首的商务部的出现都已经够让大家惊讶的了。
    中书省的裁撤,六部的崛起,包括第七部商务部的横空出世,再有就是出现了一个喉舌机构,新闻周刊。
    这都是旷古烁今,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
    不过貌似效果都还不错。
    这也就是文人集团的弱势,老朱强势。
    如果是换做别的君主不强硬的话,恐怕就一个裁撤中书省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自古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何时真正的止歇过?
    “诸位爱卿听仔细了,咱决定成立农业司,专管农业事宜!另外还有两项重要的改革。
    其一,锦衣卫督查百官;
    其二,放开国民的束缚,全体国民皆我大明之子民,上下一体,自由平等,自由劳作,自由通行全国。”
    话音未落,有人出班上奏:“皇上,万万不可!”
    徐达看的真真切切,刘伯温的眉头顿时就锁紧了。
    出言者御史台言官胡图也。
    徐达偷眼观瞧老朱的脸色阴沉的一批,似乎在极力的忍耐。
    “胡御史认为有何不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你的想,大家也都议一议。”
    刘伯温手捂着嘴,咳嗽的声音不断的传出。
    大殿上的气氛有些诡异。
    不过御史胡图似乎没有意思到刘老大人在提醒他,要他慎言。
    胡图也算是御史台自刘伯温以下的资历最老的老人了,自从刘伯温称病卧床以来,他是主持御史台的第一人。
    文官清流之领袖人物。
    他的话还是在文人士子中间极有分量的。
    而且老朱也很看重他。
    不过今天老朱宣布改革,这是经过反复考量后的结果。他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这个愣头青的家伙。
    老朱打算采用郑长生的科学治国,逐渐的一步步的削弱酸腐文人的力量。
    一个个的都是空谈误国之辈,论起来实干的人,还真是找不出几个。
    对于文人的势力,老朱也是早有防备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之罢了。
    郑长生的建议一出,正好给了他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他这是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按照郑长生的思路走了。
    准确的说他是相信郑家先人的智慧,郑长生只不过是继承了其先人的遗著罢了。
    老子给了你们这帮文人十几年的治国机会了,可是到现在还是贪腐成风,百姓依旧是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下。
    可是看看京师的秦淮河上,纸醉金迷的都是些什么人?
    苦出身的老朱心头在滴血。
    他夙夜忧思,苦于治国无方,你们这些人大鱼大肉,吃喝享乐。
    拿着老子给你们的俸禄,还握着老子赋予你们的权利,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这就是你么奉行的儒家治国的结果。
    老朱生气啊,气的肚子都要炸了。
    现在老子要换一套治国方略试一试,可是还没怎么着呢,你们就沉不住气了,就要跳出来反对了。
    你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胡图在老家的地都已经超过一千亩了,还有老家的大宅子是怎么来的。
    你那两房刚十八的小妾刚娶进门,就又娶了一个十六的小妾。
    额,老朱心里火都要安奈不住了。
    可是胡图犹自不醒,侃侃而谈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旁征博引起来。。。。。。
    

第508章 《洪武大典》和内阁
    有种人是非常没有自知之明的,在不自知的同时还非常的自恋。
    很明显御史胡图就属于这号人。
    这家伙自以为是清流领袖,自以为是文人雅士的标杆,不是说这家伙喜好女色吗?
    还特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怎么能做文人的标杆呢?
    不,不要忘记封建时代的文人的臭德行。
    女人是他们的调剂品,是他们互相攀比互相吹捧的一个话题。
    小妾、歌姬这类的女子地位之底下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根本就不算人。
    当然这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这类女子只不过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附属品,就跟一个商品没什么区别。
    大家或许知道一个成语叫司空见惯,可是具体的来历想必未见的知道。
    写悯农的大诗人李绅,官至司空之位(相当于尚书官职)。
    被贬到苏州做刺史的刘禹锡,有一日被李绅邀请府中参加酒宴,并叫了几个歌姬作陪。
    刘禹锡只不过是多看了歌姬几眼,结果司空李绅大手一挥:“喜欢,就送你了。”
    一个写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
    你能想象的到他竟然是如此的不拿女人当回事,竟然当做礼物赠送嘉宾,也可见士大夫阶层的荒诞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干的事情,现代社会沾染到女人的事情,那就是生活作风问题,可是古代,根本就不叫事儿,甚至还是可以拿出来,堂而皇之吹嘘的美谈。
    刘禹锡还为此写下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对于胡图的底细,老朱摸的很清楚,不要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毕竟锦衣卫也不是吃干饭的。
    老朱现在都想一脚踢死他,这老小子该死!
    这家伙现在嘴角都冒着白沫子,说来说去无外乎是,万万不可放开对刁民之控制。
    这是他的中心思想,从秦皇汉武说到唐宗宋祖,这通白活。
    老朱现在是干生气没办法,因为现在可不光是胡图这老小子一个人了。
    十几个御史出班跪倒,同声附和之。
    另外文官集团这次是从来没有过的齐心协力,纷纷附议。
    附议你大爷,老朱的脸上的肌肉突突的跳了一阵子。
    嘴唇动了几次,可是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脸都憋出猪肝色了。
    刘伯温的咳嗽更厉害了,猛然间的大声咳嗽了几下,呕出一口血来,晕倒在地,人事不省。
    大朝会就在刘伯温的倒地后,随之结束。
    老朱几乎是拂袖而去,扔出来一句狠话:“咱这是在向你们宣告新政,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
    老朱走了,走的很决绝,毅然而然的拐入大殿的屏风后,回宫去了。
    郑长生在角落里呆着,一直低头不语。
    靠,老朱也太心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