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孩子,净说胡话,也没发烧啊。这土坷垃能发什么财,莫要欺负娘亲没你看书多,这点道理娘还是懂的。”
“不,您不懂,这土可是烧制瓷器和砖瓦的绝好材料啊。”
“啥?你说咱家的那些瓷罐瓷碗还有盖房的砖瓦就是这种土烧出来的?”
李秀英一把拉住大个子的扁担,惊讶的问道。
第59章 烧砖
郑长生很纳闷,难道在这片大地上生活了这么久的人们,竟然不知道砖瓦瓷器是用粘土烧制的?
不过要让他们烧瓷器有点困难,这需要懂技术的工匠。
没有有经验的工匠是做不了瓷器的。
虽然瓷器烧不成,可是砖瓦不成问题啊。
只需制作成坯子,放进窑里高温烧烤就行。
脑子真是不会拐弯啊,能够从金宁县城郊的砖窑场买砖,都不知道自家门前就有现成的烧砖材料。
郑长生使劲的点点头,“娘,儿子怎敢骗您啊,这可是祖上书。。。。。。”
他的话还没说完,只见李秀英蹭的一个箭步就蹿出门外去了,“小七,你个死妮子赶紧放下你手里的活计,去请老族长。”
小七,手里拎着两截竹筒,刚一进门就看见夫人火急火燎的从房里跑出来,然后就是冲她大吼。
额,这是肿么了吗?夫人缘何如此一脸焦急之像?
她刚一愣神的功夫,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啊,不然我一脚把你的那啥镜踢烂。”
母亲居然也知道拿人紧要的东西威胁人了。
“哎,好勒!”
再看小七,一边答应着,一边脚下抹油跑的飞快,哧溜一下子就没影了。。。。。。
老族长双手捧着粘土,老泪纵横啊,
“生哥儿,这土坷垃果真能烧成砖瓦?”
“昂,不敢有半句谎言。”
“啊哈,呜呼,苍天有眼,祖上积德。。。。。。”
咩?!老族长这发的是哪门子疯哟!
很明显老族长跟陆夫子、方克勤呆久了,想要学文人雅士抒发一下感慨。
那你嗟夫呀,这啊哈,呜呼,是什么鬼?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矣。
鲁青山是最后得知此事的,他作为郑家大院的一份子,是有知情权的。
李秀英把儿子告诉她粘土烧砖的事情,毫不隐瞒的讲给了老爷子。
饶是老爷子一身惊人的医术,可是他对于烧制砖瓦这类活计不懂啊。
这真的能成吗?他看着老族长和郑家主母李秀英兴奋的样子,心里有点犯嘀咕。
不过这万一真的成了,那郑家村和方家村的男丁青壮们可有救了。
他虽然不知道怎么烧制砖瓦,可是砖瓦这行当有多赚钱他可是知道的。
但愿这孩子不是说谎,但愿能成吧,一个砖窑场足以养活这这片土地上的人了。
。。。。。。
郑家又开始招工了,而且这次只招收男丁,此消息不胫而走。
上次酱菜作坊招工只收女工,方家村的最贫困户方大有,对此颇为不满。
眼看着自家婆娘把家里的活计一撂出去赚钱,他怎么能不着急。
男人赚钱养家才是天道,一帮子老娘们能干成个啥?
可是月底能婆娘拿着叮里当啷的五十枚铜钱回来的时候,他的思想改观了。
在郑家还真是没有什么是不可实现的,一个寡妇领着一帮老娘们,悄无声息的就把钱赚了。
现在听说是要开砖瓦厂,这下轮到我赚钱了吧。
再也不用看自家婆娘的脸色说话了,这下老子也能赚钱了,苍天啊,大地啊,我们家要翻身了啊。
说到翻身,自从家里婆娘赚钱后,他就没在上面过,他脸上泛起一丝羞赧的红色。
等老子验上工了,晚上回去,好好的拾掇婆娘一番。。。。。。
筹建砖窑场很顺利,靠近小河沿有十来亩老族长家的废荒地,那厂址就选在这里了。
离村也有一段距离,小孩子们都嘱咐一下,不要来这里耍子。
在怎么赚钱,孩子还是首要的啊,万一磕着碰着那都是事儿。
另外离河沟近,取水方便的很。
本来郑长生是准备让老族长他们烧制红砖的,这种砖烧制简单,而且产出量比较青砖来说要大多了。
但是他的这个意见一出来,就被否定了。
红砖盖房像是个什么样子,难看死了,你见过哪一家是用红砖盖的啊?
估计烧出来都不一定卖的出去,好吧,再怎么牛逼,再怎么有金手指也得随行就市啊,也得入乡随俗啊。
那就烧制青砖,可是青砖烧制就没那么容易了。
红砖的话烧制完后就不用管了,自然冷却就可以。
在烧制的过程中把粘土中的铁,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就呈现红色了。
而青砖则是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生成四氧化三铁则呈现青色。
郑长生虽然不是理工男,但是这简单的化学原理还是知道的。
也不怪古人喜欢青砖的,说起来青砖在耐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要优于红砖。
古之流传下来的秦砖汉瓦大宅院,以及古建筑,可以历经千年不倒这可不是吹出来的。
原本冷清荒废的小河沿,热闹起来了,欢声笑语连成片,虬状有力的汉子们,浑身只留一条犊鼻短裤。
身上的腱子肉上泛着晶莹剔透的汗珠,热火朝天的制作砖坯。
郑长生很感慨,这就是古代勤劳的人们啊,只要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脸上永远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哪里会出现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的现象?
前期的投资全部是母亲李秀英拿出来的,郑家是最大的股东。
所赚之银钱他们家可以分得一半的股份,老族长以土地入股可分剩余之三成,剩下两成是为所有参加生产的村民的。
这么好的事情,上哪里去找啊。
还是得说人家郑家娘子宅心仁厚啊,看他们这群苦哈哈食不果腹的,心疼他们这才给他们许以两成的份额。
这么算下来的话,这郑家的砖窑场他们也是有股份的哦。
打烂他们的脑袋,都没有想到有如此的好事儿,是以做起活来,那是叫一个卖力。
鲁青山在大个子的搀扶下,来到了小河沿的砖窑场。
窑工们挥汗如雨,正干的起劲儿,老族长在指挥着大家伙儿干活,而郑长生则蹲在河边呆呆的发愣。
“生哥儿,快回来,小心掉河里去。”鲁青山出言呼唤道。
郑长生扭头看到师父来了,赶忙一溜小跑着来到鲁青山身边:“大热天的您老怎么来了?”
“这是我开的凉茶方子,让人去药铺抓回来,熬制凉茶给工人们喝,免得中了暑气。虽然现天儿不是十分炎热,可是也得防备不是?
常言道,有备无患方为上。”
这事儿老族长交给儿子郑大虎骑马去,快去快回,他跟齐掌柜的接触多了,熟悉的很。
“少爷,刚才可是太危险了,话说可不敢在蹲到河边了,万一掉下去淹到你就麻烦了。”
大个子的大嗓门响在耳边,震得耳朵都嗡嗡的响。
鲁青山抚摸了一下他的脑袋:“刚才你想什么呢,那么出神?。。。。。。”
第60章 宅心仁厚
郑长生不知道自己的担忧有没有道理,或许是有点神经过敏,有点想的太多,太复杂了。
小河沿的水平面很明显的下降了一尺多,去年的那场大雪来临的时候,人们还在庆幸,大呼瑞雪兆丰年。
可是自从地里的禾苗抽了穗后一场雨都没下,大量的灌溉使得水平面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着。
如果砖窑场在大量的用水,那下游的十几个村庄可就倒了霉了。
不说绝收,最起码减产这是肯定的。
本来就土地贫瘠,一亩地也产不了多少粮食,在缺少灌溉那不减产就见鬼了。
不减产的情况下,也就勉强够一家老小嚼咕的,这要是减产或者绝收那所引起的后果就不敢想象了。
什么都没有吃饱肚子重要,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殃及下游的那些村子。
这青砖看来是生产不成了,如果大量的使用水冷法制作青砖,下游百姓必定无水灌溉,这是一个大事儿。
不是他一个人拍拍脑袋所能决定的,这得跟族长爷爷、母亲好好的商量一下。
郑家大院里气氛有点沉闷,老族长静坐良久,没发一句话。
母亲唉声叹气,坐卧不宁,这让郑长生倍感压力。
开砖窑的事情是自己鼓捣起来的,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要是停下砖窑那么多的青壮的心怎么安抚?
人家希望满满的来砖窑干活,就希望能赚点钱养家糊口,你突然说要暂停。
这不是给人家心窝子上插刀子吗?
可是话说回来了,要是不停,那生产青砖所需要大量的水,这严重影响下游的村子灌溉。
弄不好引起村民械斗,那麻烦就大了。
为了水,为了灌溉,引起纠纷继而大打出手闹出人命的事情多了去了。
这前车之鉴不能不考虑,现在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生产红砖,这样就不需要水冷。
但是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红砖这个时候没有销路啊。
人们普遍的意识里都认可青砖,这是一个大难题,怎么才能让人们的观念改变过来,这才是要考虑的。
有时候郑长生真的很纳闷,在后世那么流行的红砖为何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不喜欢呢?
况且红砖生产简单,量产也很方便,虽然使用年限没有青砖日久,但是用个百来年是不成问题的吧。
要是担心南方空气潮湿可以用白灰粉刷墙壁啊,白灰可是很好的吸收水汽的绝好材料啊。
而且白灰价格低廉,制作简单,粉刷方便也很容易普及。
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如果有人带头先盖起红砖大瓦房,总会有人效仿的。
最最关键的是红砖比青砖价格方面来说的话,可便宜不少呢。
他把所有的忧虑都讲述一遍,老族长沉吟片刻后道:“生哥儿,那你说怎么办?”
郑长生看了看母亲手捂着腮帮子牙疼的样子,笑了笑道:“要按我说啊,咱们村和方家村的民房大多是土坯草顶房。
有的家里跑风漏雨的都不能住人了,推倒重新建算了,就用咱们砖窑场生产的红砖去盖。
话说到头里,工钱是没有了,但是村民们可以用生产的红砖给自家盖房子。”
老族长干砸吧嘴儿:“你这孩子,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的倒是轻巧。可是你娘投入了那么多钱,总不能一点回头钱都见不着吧?”
郑长生走到李秀英身边,仰着小脸:“娘,您倒是说句话啊。”
李秀英:“唏。。。。。。牙疼。。。。。。”
我去,看来母亲是有点心疼银子。本来信心满满的要赚大钱了,可是突然之间告诉她弄不好,前期的投资要打水漂。
这换了谁不心疼啊。
“娘,儿子保证,只要我们两村全部使用红砖盖房,等人们认可红砖以后,那砖窑场将是一部产钱的机器。
您可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要想的长远一些,虽然前期不赚钱,但是一旦红砖风靡以后,到那时候,您想不赚钱都难。”
李秀英面色终于凝重起来了,用疑惑的目光看了看儿子,好半天才开口道:“儿子,你可不能诓骗娘亲,这会行吗?”
郑长生知道母亲心动了,于是赶忙火上浇油的道:“那是肯定的,书上都说了,红砖盖房是大吉大利,有红红火火的寓意在里面呢。
还预言日后这种质优价廉的红砖,必定大行其道,定会大火的。”
他说了一个谎,一个很善意的谎言。
如果不把母亲这一关拿下,恐怕还真不好往下进行。
李秀英听儿子说是郑家祖上书中说的,顿时来了劲头了,“是嘛?你这熊孩子,净吓唬娘亲,干嘛不早点说啊。”
她的潜意思里,已经认可了儿子所言,因为但凡是儿子从祖上书中看到的,都做成了而且很赚钱。
野菊、酱菜、烤鸭这哪一个不是日进斗金的啊。
郑家能有现在的身价,可都是儿子从书中找到的致富之策。
现在儿子既然说红砖必会大红大火,那就一定是的。
她转过头对老族长道:“三叔啊,就有劳您老组织一下大家好了。
话说不就是一点红砖嘛,给村里人盖房子这也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就按我儿说的办。”
说完,她叫上小七巡视酱菜作坊去了,走路的样子看起来轻松着呢,哪里还有半点牙疼的样子?
郑长生:“。。。。。。”
鲁青山是不住的点头,此子果真宅心仁厚啊。
能够为了不相干的下游村民着想,而甘愿冒险烧制红砖,停下为人们所认可的青砖,这份心最起码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要打破人们头脑中的藩篱,哪有那么容易?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