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墨客-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为了不相干的下游村民着想,而甘愿冒险烧制红砖,停下为人们所认可的青砖,这份心最起码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要打破人们头脑中的藩篱,哪有那么容易?
    这得具有超凡的毅力,过人的胆识,还要忍受赔钱的风险,这份定力和魄力他是自叹弗如的。
    老族长离开了,他是拍着胸脯保证,要第一个站出来用红砖盖房的人。
    郑长生看着老族长信任的眼神,他目光游离,他不知道忽悠这个善良的老人是对还是错。红砖盖房,必定会红红火火,这句谎言他自己都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
    自己就那么随口一说,可是老族长竟然相信了。。。。。。
    

第61章 另辟蹊径
    老族长家的土坯小院推倒了,这是要起新宅子了。
    用的就是砖窑场里的红砖,郑家的生哥儿说了,红砖随便用,无论是村里哪一家都可以盖房子。
    不过就是工钱没有了。
    这也是顶划算的哦,虽然没有工钱,但是自己的婆娘可是在人家酱菜作坊里干活啊,每个月可是五十个铜钱呢。
    自己这一身的力气,换来一座红砖小院,那也是顶划得来的啊。
    初开始有人不太愿意,祖祖辈辈的都用青砖盖房子,乍然间用红砖怎么感觉那么别扭呢。
    你可拉倒吧!你家祖祖辈辈都他娘的土坯房好不拉,现在有现成免费的红砖让你盖房子,你倒还扭扭捏捏起来了。
    这不是扯淡的吗?
    额,被讥讽者满面通红,想要争辩几句,可是对方来一句:“你狗日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人生哥儿都说了,红砖盖房,红红火火。
    那以后的日子,肯定红红火火的,你要是在犹豫,在不去砖窑场,那烧出来的红砖可被抢光了。
    老子可没空给你磨牙,俺家小院还差不少砖呢。”
    “哎,等等我,我也去。。。。。。”
    方郑两村一千多号青壮,全部组织起来了。
    老族长在给他们安排任务,生哥儿说了,要统筹使用人力资源。
    不能一窝蜂似的,也不能各顾各的。
    大家要同心协力,协同起来。
    两百人上山伐木,砍竹子;两百人运送红砖,五百人烧砖制坯;剩下的几百青壮分成十几个小队,给村民们盖房。
    方家村也挖了排水的沟渠,跟郑家村的沟渠联通在一起,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遭遇暴雨,汪洋一片的景象了。
    房子就像是地里的庄稼似的,蹭蹭的往上长。
    五月份的天气已经有点燥热了,可是依旧挡不住村民们建设新家园的热情。
    一排排红砖大瓦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农家小院就像是变魔术一般的逐渐成型。
    生活就是这样,一天天的向好着,一天天的变化着。
    村里老人脸上的沟壑不知道夹死了多少蚊蝇,掉了牙齿的嘴巴咧着似乎就没有合上过。
    光着屁股,欢呼雀跃的孩童似乎也比往日里多了起来。
    这实在是有碍观瞻,小七跟在少爷身后都不好意思抬头,而大个子则不然,一切都是熟悉的样子,他时不时的拉过一个孩童弹小雀雀玩儿。
    搞的孩子们见到他,手捂着小雀雀一个比一个溜得快。
    每到这个时候,大个子就得意的裂开大嘴嘿嘿的笑着,并且不忘记骂上一句:“小王八蛋。。。。。。”
    相对应的郑家村的孩童就没有光着腚乱跑的景象,这就得从生活水平上来看待问题了。
    郑家村得利的比较早,从最初的面糕,到野菊,在到酱菜都获利良多。
    家里有了钱,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才会有多余的钱财给家里添置家当,给孩子购置衣物。
    方家村能有现在的改变,已经颇为不易了。
    最起码现在有每个月五十钱的收入,还有免费的红砖拿来盖房。
    别的村子这种好事上哪里找去?这一切都得要感激郑家的大恩大德啊。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知足才能常乐。
    方家村的人是知足的,红砖小院一座接着一座的落成。
    话说墙壁粉刷了白灰,似乎也不难看啊,今年冬天肯定不会在挨冻了。
    这么干净漂亮的房子,在砌上一个火炕,等到冬日里,猫在温暖的房间里喝着腊酒烤着火,那日子不要太幸福了啊。
    据说这火炕也是郑家的生哥儿发明的,你看人郑家儿子,那是咋生的啊。
    这小脑袋瓜子就是好使。
    郑长生在方家村溜达了一圈后,回到家里就躲进书房不出来了。
    李秀英不解,儿子这是又发哪门子神经?遂打发小七前去探查。
    “夫人,少爷画图呢,桌椅板凳画了一大堆。不过造型很是奇特,从未见过。”
    “是吗?我去看看去。”
    李秀英推门走了进来,可不是咋滴,上好的宣纸上画的满满的都是图案。
    “儿子,你这是做什么呢?”
    郑长生放下手里的笔:“娘,你看如果把这些竹制家具摆到房间里会不会受欢迎?”
    “哟!我儿画的真好,等等,你说这些家具是用竹子做的?”
    “昂。”
    “莫要诓骗为娘,竹子怎么可能做出来这等精致的家具来。”
    郑长生摇头无语,竹子的用处可大了,制作家具这是最基础的了。
    今日他闲逛了一圈,发现村民们家中真是家徒四壁啊。
    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砍个树桩子就当凳子坐的大有人在,满山遍野的竹子都不知道利用。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知道砍来当柴火烧,就不知道加以改造做成家具。
    不但可以满足自己家使用,还能拿去卖钱,这是一个多好的财路啊,就这么生生的给浪费了。
    竹床,竹帘,竹席,竹椅,竹筐,竹篓,竹沙发啥不能做啊?
    炎炎夏日躺在竹床上,多凉爽啊,想想都美的慌。
    不过这也真不能怪山民们,连年战乱百业凋零,而且百姓是家徒四壁,混口饱饭吃都难,谁有那闲心制作这些东西啊。
    就算是有人想到做这些,可是没有销路,也是枉然。
    郑长生打算做竹制品,是因为眼下砖窑实在是不能盈利,就算是让人们接受这也得有一个过程,短期内是不大可能见到回头钱的。
    母亲虽然答应了自己要求烧制红砖的计划,但是心里还是没底的,老是担心投进去的钱打水漂了。
    长吁短叹的,最近都瘦了不少,看在眼里,他心里也着急啊。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又不能用水冷制青砖,一旦弄不好就得引起下游村民的生计问题。
    这实在是有点不忍心去做,可是要想把母亲投资的钱赚回来,让母亲开心,不在唉声叹气的,只能另想他法了。
    售卖竹制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竹子都是现成的,砍回来稍加改造就能拿去卖钱,这多好的生财之道啊。
    这次得跟齐掌柜的好好的谈谈了,利用他的渠道运到帝都金陵的话,这价格可要翻上几番的。
    

第62章 招财童子
    齐元义是被大个子快马请来的,一路上他心里惴惴不安,不断的向这个看似傻乎乎的家伙打探着口风。
    大个子只知道少爷让他去请齐掌柜,但是具体是为什么,他不了解,他只知道按少爷说的做就可以了。
    这小老头一路上问个不停,真是聒噪的很。
    如果不是少爷让礼遇齐掌柜的话,大个子都想一巴掌把他从马车上呼下去。
    说实话齐元义很担心酱菜生意,现在正是供应旺季的时候,各种腌制的菜蔬源源不断的从自己手里,流向全国各地,甚至在帝都里面都开了一家店铺,专卖酱菜。
    这要是出了篓子,郑家不给他供货的话,那他就笑大发了。
    怀着不安的心情,他下马迈步走进了郑家大院。
    这是他第二次来郑家村了,说实话一路上,郑家村给他的印象真的是太深刻了。
    这么多新建好的以及正在建的红砖白墙的瓦房,看着就那么的整齐,看着就那么的气派。
    干净整洁的街道,欢声笑语的村民,这里哪哪都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
    这种气息他能感受到,但是具体哪里不同,他讲不出来。
    还有这里的人们身上透着一股子劲头,这种劲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劲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劲头。
    更直观的表现是人们脸上的笑容,不要小看了笑这一个人们舒发内心情感的一个表情。
    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伪装出来的,以他几十年的生活阅历,这种分辨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里人们脸上的笑,是他这么多年来从未见到过的,这是打心底里开心才会有的。
    总之一切都震撼着他的心灵,刺激着他的神经。
    他在书房里见到了郑家的小子,他可不敢欺这孩子年幼无知,他的生意能有今天这个局面也可以说,完全依赖酱菜的畅销。
    而正是眼前的这个孩子,才促成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小七奉茶后垂手站在旁边,她是奉了夫人的命令来旁听的,要把少爷跟齐掌柜的商谈结果第一时间传过去。
    “郑家小郎不知使人请老夫前来,有何要事商量?”
    郑长生并未直入主题,“齐掌柜生意的事情先不忙谈,您看看我的这间书房怎么样?”
    “。。。。。。”
    齐元义有点摸不着头脑,大老远的请我跑一趟,到你家难道就是让老夫看你的书房啊,这不扯呢吗?
    不过他还是狠狠的夸了一下:“小公子的这间书房淡雅别致,书墨之香浓厚,不愧是饱读圣贤书之人啊。”
    对于齐掌柜的万金油客套话,郑长生并不意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必备的素质。
    “齐掌柜您好好看看我书房里的陈设如何?”
    额,齐元义哭笑不得,真是小孩子心性啊,有一点什么好东西就想要炫耀一番。
    不就是一套竹子做的家具吗?
    可是,当他收回心神,把目光转向书房里的陈设留意观察之时,脸上的笑容凝滞了。
    竹制的书桌上面,笔墨纸砚摆放有序。
    桌子后面放着一把竹制靠背椅。
    椅子后面是一道屏风,上面挂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图。
    再看旁边的书架,上面满满的堆放着各类书籍。
    他身后靠墙的位置是一张矮榻,榻上四脚小矮桌一张,一炉熏香袅袅沁人心脾。
    郑长生此刻紧走几步,躺在一个摇椅上晃着小短腿,悠然自得笑呵呵的看着他。
    额,这摇摇椅也是竹子做的。
    他此刻算是彻底的明白了,郑长生要他看的正是这些竹子制品。
    齐元义一拍大腿:“生哥儿今日邀请老夫前来,莫非是谈这竹制家具的生意?”
    还算是有些眼光,不愧是有生意头脑之人,如果他进来就发现这些商机的话,会让郑长生更佩服。
    这些竹制家具,是郑长生让人花费了三天时间制作出来的样品。
    本来他想制作一些寻常家具用品,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寻常百姓的购买力有限,未必是一门好生意。
    但是如果制作书房用品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年头谁有钱?士大夫阶层有钱,读书人有钱。
    不从他们身上想办法赚钱,光靠老百姓购买,那是卖不上什么价格的。
    就以读书人不弱人后的那股劲头,如果发现别人有的他没有,那该是一种什么心情?
    估计回家立马就得打发人上街去买,凭什么压老子一头,你有的,老子也得有,又不是手里没钱。
    甚至营销方案郑长生也为齐元义做好了,专门销售给个书院的学子,尤其是国子监的太学生。
    这些人说白了家里非富则贵,就是富二代、官二代,相互攀比之心你就想吧。
    合作的问题郑长生也想好了,这次不卖给齐元义,而是以入股的方式合作。
    齐元义有货船,有门路,郑长生有货有方案,双方合作,五五分账。
    这套书房用具运到京城卖给太学生要是卖不上十两银子一套的天价,那就见了鬼了。
    另外还有一个赠品,是一把漂亮的桐油纸伞。
    以国子监里的那些太学生的德行,见到这把芳香四溢的制作精美的油纸伞估计得疯了。
    就光是这把伞郑长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竹制的伞骨,上覆颜色各异的桐油纸,而且上面作了画题了字。
    如果是单独买这把伞的话,要价一两银子,绝对供不应求。
    虽然这价格是有点贵,都可以堪称古代的奢侈品了。
    但是永远也不要低估了帝都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
    也不要低估了他们的攀比之心。
    在偏远的山村里卖不上价格,但是不代表在帝都还卖不上价格啊。
    只要够新奇,只要够潮流,就不乏这些富贵之家的人购买。
    齐元义听的如痴如醉,心中美的如饮琼浆,钱,大量的钱,如山的钱就在他眼前不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