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朝大事都是要记载入史的,是以,这个程序还是少不了的。
郑长生进宫陛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守城的甲士都对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可以说是满朝文武中,他是最熟悉的面孔了。
谁人不晓得永和伯爵郑长生啊,皇上最宠爱的臣子了,皇太孙的老师。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要看人家年少,就以为没什么身份地位,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郑长生跟这些守门的甲士也是熟悉的很,每次都会有点意思送上。
为人和善,善待他人,已经成了他的标签了。
一路之上招呼不断,不管是太监还是巡逻的甲士,他都微笑着点头。
根本不像某些朝廷官员,眼睛都要长到头顶上去了。
郑长生是一路顺畅的来到奉天殿。
今日老朱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举行朝会的奉天殿接见他。
不过,郑长生知道,老朱既然是在奉天殿而不是他常用到皇极殿,那必然是有深意的。
奉天殿外,甲士林立,一派肃然之气。
小黄门王多福,也就是大太监王德用的干儿子,现在被调到御前听用。
他大老远的就看到郑长生了。
一溜烟的跑到郑长生的身边,躬身施礼,面带微笑:“伯爷来的真是及时,刚皇上还在念叨您呢!
说曹操曹操就到,您和皇上还真是心有灵犀呢!”
一记香喷喷的马屁奉上。
郑长生微微一笑,他对小黄门,哦,不能再用小黄门来称呼王多福了,他现在可是传事太监了。
比小黄门可要高出不止一个级别。
当然这也是老朱看在皇太孙推荐的面子上,岂是说白了还是对王德用的一种变相的弥补。
王德用跟在他身边多年,用起来很是顺手,可是被袁为正利用了,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老朱盛怒之下,处置了王德用,可是事后,他真有点后悔。
新换上来的人,用起来不趁手,根本就没有王德用那么懂他的心意。
王德用在的时候,只要老朱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他就能明白老朱想要干什么。
提前都给老朱准备的好好的。
可是现在又不能把王德用调回身边,因为要是这样,就说明皇上当初处置王德用是错的。
总不能让一国之君王承认自己错了吧?
哪怕是变相的承认也不行啊!
王德用就是风向标。
调回来就是等于变相的承认自己是错了。
这是老朱绝对不容许发生的事情。
或许是自觉得有点于心不忍,毕竟是身边的老人了。
在郑长生的安排下,王德用在皇太孙身边照顾,这让老朱跟放心。
王德用的能力还是有的。
为了补偿王德用,就把他的干儿子小黄门王多福调到身边听用。
这小子在王德用的调教下,还算是可以。
用起来比其他人强多了。
……
……
“王多福,你在皇上身边听用,要尽心尽力,不要在皇上面前耍什么鬼心眼。
实诚,用心,这两点是首要的。”
郑长生临进奉天殿殿门的时候,停下脚步,小声的嘱咐了他一番。
王多福很是感激,也就是永和伯爵郑长生会这么真诚的对待他。
王多福频频点头:“伯爷的话,小的铭记于心,必不敢懈怠皇事,请伯爷放心。”
“嗯,好自为之吧,莫要给你干爹王德用丢脸。”
说完,迈步进了奉天殿。
偌大的奉天殿,此刻空空荡荡的。
老朱背着手,在里面踱步。
郑长生一进入宫门就有人通报与他,他传下口谕在奉天殿召见。
一般皇帝召见臣子,为了保持君王的权威,都是臣子先到,而且还要等待许久,皇帝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样才符合君王的体面和尊严。
可是,召见郑长生,却是老朱先到,这可就极为罕见了。
翻遍史册也没有君王等臣下的道理啊!
郑长生看到老朱的时候,老朱正手捻须髯,闭目思考着什么。
郑长生放轻了脚步,没敢打断老朱的思绪。
过了片刻,老朱微微的睁开眼睛:“来了,臭小子。”
郑长生嘿嘿一笑,凑近老朱,躬身施礼:“皇上,臣来交差来了。”
“差事办的不错,咱很高兴。
你是不是心有疑问?立下如此盖世功勋,可是咱却对你没有任何的封赏,对不对?”
老朱笑吟吟的看着郑长生。
“皇上,臣不敢有此想法,为国效力,是臣子的本分。
怎么能够有了些许功劳就惦记着赏赐呢!
那样的话,就不是为臣子之道了。”
郑长生其实真的没有想讨要封赏的意思。
为国尽忠,为华夏崛起尽力,现在大明强大一分,后世子孙就少受一点磨难。
这才是他的真实想法。
不是唱高调,也不是他自我吹嘘自己有多高尚。
这确确实实就是他的真实意图。
老朱叹了口气:“臭小子,咱知道你的心思,是为国效力。
但是懂咱心的人可没几个。
之所以对你不加封赏,你可知咱的用意?”
“回皇上,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这是皇上对臣的爱护之意,是皇上不想让微臣成为众矢之的。”
老朱微微的点点头:“知我者,雨浓也!
你我君臣,还真是心有灵犀。
之前,咱还担心你不能理解心中怨怼与咱呢,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了。
你能这么想,咱很欣慰!”
说到这里,老朱意味深长地看着郑长生:“见过李芳雨了?”
额,郑长生心里微微一颤,果然京师没什么可以瞒过老朱的。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不知道宜贵妃也使人,向自己垫话了……
第662章 如此误解
老朱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就没有隐瞒的必要了。
再说了,郑长生也没打算隐瞒。
没有老朱的支持,啥玩意也干不成。
郑长生嘿嘿一笑:“皇上圣明,什么都瞒不过您的眼睛。
臣是私下里见了李芳雨,而且还收了他的重礼。
这是礼单,请皇上过目。”
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李芳雨的那份礼单,递了过去。
老朱并未接过去看:“不看了,自己收着吧。
咱现在关心的不是礼物不礼物的事情,而是你准备如何做?
高丽国内民不聊生,全是权利斗争惹的祸。
宜贵妃彻夜啼哭,担忧其母家遭受牵累,现在她可是怀着皇家血脉的,这要是哭个好歹的,恐怕胎儿难保啊。”
老朱的话释放了两个意思,郑长生几乎一瞬间就明白了的。
一就是他不在乎郑长生收没收李芳雨的重礼,二来嘛就是宜贵妃担忧其母族金氏。
而高丽金氏是铁杆的保皇派,是站在高丽王一边的。
那老朱的意思就是保高丽王,而废李氏和崔氏了?
这可不行,郑长生现在要的可不是一个完整的高丽王朝,而是使其变成华夏之领土,一劳永逸的解决后患。
郑长生收回礼单,又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奏疏递了过去。
“皇上,这是臣知道您即将派臣去高丽调停的事情后,写的一些方略条陈,请圣上过目。”
“哦?”
老朱有些意外,他没想到郑长生的动作这么快,竟然连应变之法都弄出来了。
不过,老朱眉毛一挑,对这份奏疏感上兴趣了。
他顺手接了过来,快速的走到龙椅上坐了下来,仔细的观看。
写的很详尽,高丽目前的局势分析,各方势力的优劣之处,势力范围,影响力等等。
最让老朱感到满意的是,最后郑长生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稳住一派,拉住一派,打压一派的十二字方略。
老朱顿时精神头来了。
“雨浓,咱就知道这次派你去是对了,来来来,好好的给咱讲讲这十二字的方略。”
老朱有些激动的忘形了,可是郑长生始终保持着冷静。
往前一步就是丹陛台阶了,他怎么敢迈步上前,跟老朱肩膀头一般齐啊?
这里可是奉天殿,国朝之中枢之地,是皇帝的金銮宝座。
这跟皇极殿御书房不同,毕竟这是庄严、庄重的地方,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郑长生慌忙,躬身施礼:“皇上,臣的这个方略是稳住高丽文人士大夫,也就是金贵妃母族之人,而剩下手握重兵的李氏和崔氏,择其一拉拢,在择其一打压。”
“拉拢哪一方?打压哪一方?”老朱稳了稳激动的情绪,开口问道。
“相信皇上依然有了自己的想法,臣愿听皇上的教诲。”郑长生并没有直接将,而是来来个顿挫,他想先听听老朱的想法。
“你这个小滑头,直接说,咱要听你的想法。”老朱故作嗔怒。
额,郑长生心中暗暗的道:“还说人家是小滑头,我看你是老滑头。”
无奈,郑长生知道是躲不过去了,嘿嘿一笑:“皇上,臣的意思是拉拢崔氏,打压李氏。”
说完之后,他偷眼观瞧老朱。
只见,老朱气乐了,一下子从龙椅上站起,作势要踢郑长生。
又来这一套,郑长生一个闪身躲了开去,一溜烟的跑到朱红大梁柱的后面,嘴里嚷嚷道:“皇上,是您让臣说的,这都是人家的心里话,您干嘛又要动脚。”
“噗呲!”老朱乐了出来。
他被郑长生这小子的无耻给逗得实在忍不住了。
他就喜欢揍郑长生,只要是一不顺心,就“动手动脚”的。
不过,可不要以为这是嫌弃。
这是实打实的没把郑长生当外人,当成晚辈子侄来看待的。
别的大臣们,想要皇上对他们“动手动脚”的也不可得,就算是瞎了心也没用。
王多福站在奉天殿堂的门口,心里哆哆嗦嗦的。
毕竟还是年龄小,他毕竟不同于王德用。
突然之间,看到皇上莫名奇妙的发火,要上去踢打永和伯爷。
他心里慌乱的一批,神呐,郑伯爷这次恐怕是惹怒了圣上了。
王多福心里在不断的祈祷着,天呐,地啊,神呐,佛呐,保佑保佑永和伯爵吧。
伴君如伴虎,义父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还真没当回事。
人往往就是不经历一事,不长一智。
年少,没经历过郑长生和老朱的“角逐”。
如果这事情,放在王德用的眼里,这根本就叫事情。
皇上不是一次两次的撵着揍永和伯爷了。
话说,永和伯爷都被皇上打皮了。
往往是能逃跑就逃跑,不能逃跑,或者看着皇上追不上了,故意停一下脚步,让皇上的龙足踢上也就完事了。
可是王多福不知道啊,他哪里见过皇上发如此大的火气啊?
额,这下子可坏菜了,皇上龙威震怒,看样子是要拿永和伯的命啊!
这可如何是好?
他脑子里面乱成了一锅粥,灵台清明之处,他想起来皇后娘娘的谆谆嘱托。
“小福子啊,你是常常跟在皇上身边的人,要懂得皇上的心思,照顾要周到。
皇上不比于寻常人,说句不好听的,皇上起于微末之间,跟前朝的皇帝不一样。
脾气性格都异于常人。
所以啊,有你感觉处理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勉强,赶紧来通知本宫。”
王多福的脑子嗡嗡作响,心里乱的一团乱麻。
他不知道如何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
在危急的关头,他想起了马皇后对他的嘱咐。
他一看情况不对,撒鸭子就跑。
直奔马皇后的中宫大殿跑去。
永和伯爵对他和义父有大恩,而皇上又是他的天。
这情况貌似符合皇后娘娘的嘱托。
这两个人无论哪一个稍有不慎,出了问题都不是他所愿意的。
现在的情况,是他所处理不了的了,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赶紧通知皇后娘娘。
这事情也只有皇后娘娘才能解决。
王多福从奉天殿,一口气跑到中宫马皇后的寝宫:“报,报皇后娘娘,小子殿前值守王多福有紧急事情要面见皇后娘娘。”
第663章 马皇后的态度
马皇后平时不问世事,只一心的在后宫中相夫教子。
尤其是老朱的皇明祖训颁布施行以后。
他更是不问前朝事,一心只做后宫典范。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虽然说马皇后贵为中宫之主。
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朴素简洁的生活作风。
两口子毕竟是从苦难的岁月里过来的。
当初有多难,别人不会了解。
可是再苦再难,马皇后从来不抱怨一句。
经过马皇后的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多了去了。
一个女人抚养孩子有多难,就不是男人能够理解的了。
马皇后抚养的不光是他们自己的孩子,还有很多跟随老朱的遗孤。
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