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郑长生身后站着的亲卫队长午牛,则是浑然不觉,只是警惕的看着四周的环境。
大字都不识得一个的午牛,他哪里懂这些啊。。。。。。
第673章 休整进行时
大军休整,除却警戒值班之军哨外,其余人等早早的钻进行军帐篷呼呼大睡。
没经历过晕船的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想要把心肝脾胃都要吐出来的感觉。
军中后厨的老廖今日里可以说是他这么多年从军做厨子生涯,最为清爽的一次了。
每日里他指挥着上百个帮厨兵丁,忙的是不可开交。
可是今日里他早早的就收了家伙。
只吩咐小徒弟们不要把火熄灭,以备不时之需。
他找来一把躺椅,就在灶台前面一躺,手里端着一个断了把的紫砂壶,悠哉悠哉的喝起茶来。
茶,并非是什么上好的茶叶。
也就是大叶茶而已,味道也就那么回事。
只不过是给茶水上了一层色,不那么寡淡而已。
午牛跟老廖的关系相处的不错。
自从跟了郑长生以后,午牛并没有跟在郑长生的身边。
连同跟他一起投诚过来的那些人,全部被郑长生安排进了军营之中“回炉再造”。
不光是军事技能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思想上,从根本上成为大明的一份子。
军营这个大熔炉,无疑是能快速帮助他们成长的,不二之选。
午牛入了军营之后,切实的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这里军纪严明,一切都按照规矩来。
没有欺上瞒下,克扣军饷,没有欺负弱者,没有仗势欺人这些在弥勒教中常见的问题。
这里的人们除了训练之外,就像是亲兄弟似的。
永和伯爵郑长生说过,能把自己的后背交给队友,这才是真正的信任。
在战场上把薄弱的后背交给自己的队友去守护?
这得承担多大的风险啊?
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小命儿就交代了。
这在别的军队里可以说是不敢尝试的。
当然也不是绝对。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交给队友了,他们有协同作战,配合无间断能力吗?
很现实的问题。
锦衣卫火枪手的训练,可以说就是针对性的训练。
不要求战场上逞个人英雄,要令行禁止,要如臂指使,要互相配合。
在战场上,任何的个人行为,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要相信集体的力量,相信大部队汇集在一起的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午牛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锦衣卫的军营中了。
尤其是能够跟老廖尿到一个壶里,这才算是彻底的完全的成为锦衣卫自己人。
老廖这人虽然大字儿认识不几个,可是他有他自己的偏才。
那就是记性超级好。
只要你说过名字,他就会记得死死的。
锦衣卫火枪营的这五千人,他几乎可以全部叫的上来名字。
你说奇怪不奇怪?
明明是一个大字不认识,可是却能做到军中文书都做不到的事情。
这也是郑长生提拔他当厨师长的根本原因。
有才之人,当用之。
孟尝君三千食客,不乏鸡鸣狗盗之辈。
可是关键时刻却有大作用。
就拿老廖来说,军中识人这可以很好的辨识自己人。
另外,郑长生还有别的考虑。
老廖的这个过目不忘的本事,绝对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按说老廖都这么大岁数了,是可以光荣回乡养老的。
可正是基于他的这项特长,郑长生愣是不放手。
老廖是跟敬佩郑长生的。
是以,郑长生的话,他是打心眼里愿意听。
由于郑长生的特别关照,老廖也是水涨船高。
在锦衣三千营的这一亩三分地里,谁不知道老廖那可是永和伯爷都要亲自挽留的人啊!
是以老廖现在是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以及羡慕。
老廖知道午牛是郑长生的亲卫队长。
别看午牛老实巴交的,有点木讷憨憨的的样子。
可是,老廖对午牛是格外的关照。
午牛孤身一人,没家没业的,仅有的一个弟弟也不在人世了。
他可以说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老廖也就五十左右的样子,不过面带沧桑,显得比真实年龄大了不少。
是以,午牛称呼其为廖叔。
这不,别人都吐的一塌糊涂,都在军帐里休息。
午牛趁着郑长生午休的空档,他出来,到后厨找点吃的。
他也吐了,不过后来他竟然凭借着超凡的毅力,挺过来了。
可是胃里没食,他饿呀!
身强体壮的午牛一顿饭大白米饭,能吃寻常人三人份的量。
也就是在军营中,尤其是郑长生的手下。
如果换了其他的军队,估计也不一定能吃饱。
老廖作为厨子,大肚汉见识的多了,可是还真没有见识过像午牛这么能吃的人。
这家伙吃饭,米饭能搞一盆,泼上肉汤,一搅拌,在满满的两大勺子肉和各类的菜蔬。
端起来,吃的汁水横流,风卷残云的。
最后还能在喝上半盆蛋花汤。
就这食量,一般三两人加起来也跟他不是对手。
北方的天气可比南方的冷多了。
这个时候的辽东大地,早就已经是冰霜遍地,就连鸭绿江上面的冰都有一尺多厚。
谁不知道挨着灶台暖和啊!
老廖在灶台边取着暖,喝着茶,正美滋滋的时候。
午牛嘴里哈着气,缩着脖子,搓着手走进了后厨。
“廖叔,快整点吃的,俺都快饿死了。”
老廖看到午牛,微微笑了笑:“准知道你小子要来,灶上给你留着呢。
两大碗红烧肉,一碗排骨汤。
给伯爷准备的,一不小心做多了,就便宜你小子了。”
尽管老廖这么说,可是午牛知道,那是专门多做了,留给自己的。
老廖掌勺多年,手下怎么可能没有分寸呢?
午牛心里暖暖的,他裂开大嘴,露出雪白的牙齿,嘿嘿一笑:“谢过廖叔!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着,他迈步上前,一把掀开热气腾腾的蒸笼。
一大盆米饭,已经浇过肉汤,香喷喷的白米饭陪肉汤,这简直是绝配,不要太美了。
两大碗红烧肉,倒在一个盆子里,看着就那么多有食欲。
排骨汤端出来,撒上一把葱花,这味道简直是绝了。
午牛甩开腮帮子,掂起大槽牙,唏哩呼噜的大快朵颐起来!
老廖看着午牛吃的那么香,不禁感叹,傻人有傻福啊……
第674章 武云照的蜕变
军厨老廖对午牛是格外的照顾,不光是因为午牛是主帅郑长生的身边人。
还有一个原因,老廖跟午牛对脾气。
俗话说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
能在一个锅里抡勺子,还有这么多的话唠扯,这就足够了。
午牛没什么心眼子,但是谁对他好,他是能感觉出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永和伯爷对他好,所以他记住了恩典,死心塌地的跟随郑长生。
当出余大对他好,他也记下了。
当他看到郑长生的亲卫队里,没有余大的时候,就上去找郑长生。
虽然他闹了个乌龙,可是他的心最起码是善良的,懂得感恩的。
现在,老廖对他好。
他就跟老廖亲近,说实话,在内心深处,他是拿老廖当成长辈亲人来对待的。
“小子,慢点吃,没人跟你抢,不够的话,灶上还有。”
老廖起身从火炉上给午牛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乳茶:“来,喝点。这是给伯爷准备的,剩下这一点你包圆了吧。”
所谓牛乳茶,就是把冻成块状的牛乳,撒上茶叶、红枣、枸杞煮开了放点蜂蜜。
这是郑长生无聊之时搞出来的。
算是这个时代的奶茶吧。
每日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牛乳茶饮,也是一种享受。
午牛几乎是忍着泪水,把剩下的牛乳茶喝完的。
午牛不会说什么漂亮的话,老廖对他的好,他从来没有一句甚至半句感恩的话,不过老廖对他的点点滴滴,他都是记在心头的,以图以后报答之。
~~
郑长生几乎彻夜未眠,直到天色放亮,营帐外面已经有休息过来的士兵起来找食吃的脚步声的时候,他才恍然进入了梦乡。
中军大帐的周遭显然列入了禁区,永和伯爷尚未起床,军营中所有人的脚步声似乎都放的轻了些。
这一切都是武云照的指示。
对于郑长生,他是真心的呵护。
讲真,他四十大几的人了,这辈子除了佩服皇上和几个领兵打仗的国公爷之外,还真没有让他真心佩服的人。
直到,郑长生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一个年纪轻的不像话的毛头小子,脑子里面竟然装的下如此之多的奇谋良计。
大明这些年的改变,他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摆在他的面前,不得不佩服人家的脑子。
皇上说了,郑长生身负其郑家先人的智慧。
这种智慧叫做科学,已经在雨花书院大力的教授了。
皇上甚至直接让皇太孙殿下拜入其门下,就可见对永和伯爷的看重之意了。
这些年太子朱标身体是每况愈下,可以说是个药罐子。
太子孱弱多病,皇太孙可是大明未来的接班人啊。
作为皇太孙的老师,那将来也定将是辅国之重臣。
临行之时,皇上千叮咛万嘱咐:“不惜一切代价,要保护好永和伯爵的安全。”
昨夜里,他跟永和伯郑长生在中军大帐之内,商议进入高丽之后如何掌控全局。
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方为上。”
他从中军大帐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
可是郑长生说还要写个条陈上报给皇上,据值夜的兵士回报,中军大帐的灯火直到天将亮的时候才熄灭。
这意味着郑长生几乎是一夜未眠。
是以,他才下了中军帐一百步禁足的命令。
他下这个命令,可不单单因为郑长生是主帅的缘故。
一心为国劳心劳力的人,应该受到这种尊重。
武云照披着厚厚的皮裘,在营区里面巡视了一周,大多数的士卒都已经恢复了满血的状态。
用过早饭之后,已经开始了例行的训练。
鸭绿江畔新开辟出来的一大块废荒地上,积雪早就被地方官府征派的民夫,清理的干干净净。
在这片荒野之上,一队队的锦衣卫火枪手们训练的满头大汗。
整整齐齐的训练着刺杀突刺术。
武云照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
郑长生带兵出去征剿弥勒教的这大半年,他每日里都沉浸在军营之中。
每天都研究郑长生针对锦衣三千营士兵部署的训练之法。
不间断射击术,可以说在锦衣卫三千营后续组建的各营之中是普遍的展开。
每个人都要熟练的掌握这种射击方法。
令旗飞舞枪声雄,队列变换妙无穷,只待风起云涌时,王土之地换龙旗。
封长空是信心百倍。
生活在大时代之下,华夏尚未一统,军人正是用武之地的时候。
可是碍于他所属军队之特殊性,有拱卫京师之重大职责,轻易动弹不得。
他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啊。
那么多的旧时同僚,现在都在戍边,都在为国建功立业,可是他却犹如困兽,被牢牢的绑在京师这烟柳繁华之地。
曾几何时,他也消沉过。
十里秦淮的确是英雄冢、埋骨地,可那毕竟是他空虚寂寞,心中志向得不到发挥的情况下。
自从组建了锦衣卫火枪营的新式部队以后,武云照完全是摒弃了之前的陋习。
一心扑了进去,专研、精研郑长生的这套新式武器的作战方法方式。
可是,他综合了多年的作战心得体会,研究来研究去,却发现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越郑长生。
好吧,他这才踏下心来,全心全意的按照郑长生的战法来训练士兵。
不过,他研究的也并非没有一点成果。
根据他研究的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结合了郑长生的火枪战术,他发现了如何用火枪战阵,抵抗来自四面八方的骑兵攻击。
他主要是针对残元铁骑来做对比的。
是以,他根据骑兵的速度优势,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
在热武器没有发明出来以前,骑兵的快马弯刀无疑是战场上的噩梦般的存在。
其快速突击,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能很快的凿穿步兵的方阵。
要想跟骑兵对抗,那必须要有等量的骑兵互相攻伐才可以匹敌。
可是大明的骑兵数量上根本就没法跟蒙元想比较。
还有骑兵的素质也是大大不如的。
要说在中原内地的攻防战中,都是针对一些城池的争夺,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