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章 帐中定计败中求生

    

“马服君可有战胜救国之策?请不吝赐教!”廉颇双手把住赵括的肩膀,定定地看着对方,仿佛溺水中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

    从廉颇将军的眼中,赵括看到了期盼、希望甚至一丝丝的威胁之意。但凡说出半个“不”字,廉颇将军势必要自己知道什么叫老当益壮!

    赵括知道,前面的铺垫起作用了——现在的廉颇已经陷入了自己的逻辑陷阱之中——认为自己是造成赵国亡国之威的罪魁祸首,而以廉颇将军的心性,为了挽回败局,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他必定愿意牺牲一切!

    “廉颇将军,我早已说过此战在我来时就注定必败无疑!纵是鬼谷在世也难挽倾天之势,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赵括淡淡的说道。

    “怎么可能!将军明明智珠在握,休要胡言欺瞒老夫。老夫已然知错,定依将军之策行事,不敢越雷池半步!”廉颇一顿赌咒发誓,生怕错过救赎的机会。

    “老将军不必如此。战虽必败,国却不必亡。虽无战胜之法,却有败中求生,进而求胜之策!”

    “如何是败中求生?”廉颇急切地问道。

    “生曰生存,曰存蓄国力。具体来讲:一是尽快结束战争,以减少粮草军需损耗,存蓄物资之力;二是以尽可能少的代价结束战争同时换取五国的支援,存蓄军力、民力;三是守住要塞,尤其是对都城邯郸存在直接威胁的故关——百里石长城一线,减少国土的损失,此为存蓄地力。”

    “此三力尚在,我赵国纵然兵败长平,纵有一时之困顿,却无亡国之危险;此三力存蓄得当,则我赵国,便仍有争霸中原之资!”赵括边说着边狠狠地把手砸在了地图之上。

    看着盯着自己的廉颇将军,赵括继续说道:“不知廉颇将军可愿参与其中?”

    “固所愿不敢请耳!”廉颇收回眼神,双手抱拳举在胸前,双腿笔直地站立,身体微屈大声应诺道。

    赵括眼中寒光一闪,继续说道:“若要廉老将军付出生命乃至比生命更重要的荣誉作为代价呢?”

    最关键的时刻来了,前面铺垫了那么久,又是前倨后恭的表演,又是苦口婆心的说教,那个傻子大王都被我说成了一代明君了,成不成就看这最后一哆嗦了。廉老将军啊,你可别让我失望啊!

    廉颇听到赵括的话,显然也是有点惊讶。但短暂的惊讶后,他很快做出了决定,“与这几十万儿郎的性命相比,我廉颇一人的性命与荣辱算个什么!”廉颇正气凛然的回应道,但随即似乎想到了些什么,表情有些怪异。

    “那个,我去秦国反间,秦王应该不能信吧!”

    赵括顿时有些惊呆了,廉老将军怎么会有如何奇葩的想法。

    是我表达有问题吗?我什么时候说要他去秦国当间谍啦?你这糟老头子心血管都是直的,还想玩这么需要心眼的活?要不是你打仗厉害,早在朝堂死八百回了,还想去别人朝堂搅风搅雨。

    “廉老将军何出此言啊?本将从未想过用反间之策啊!”

    “啊?非是投敌吗?”廉颇顿时觉得自己智商跟不上了,不是反间啊!除了投敌,那还有啥事能跟名誉车上关系啊!

    “廉老将军误会了,非是投敌!您要是投敌去了,无论真假,对我军的军心那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干脆跟您一起投敌算了。”赵括无语道,这个糟老头子就知道自己瞎想瞎干!换我是王上也不放心啊!

    “呵呵,不是投敌就好,不是投敌就好!”眼见赵括在无奈叹气,廉颇却在一旁傻呵呵地乐了,不知是因为让赵括吃瘪而乐,还是为不用投敌而乐。

    “虽不中亦不远矣!”赵括见状,果断以冰冷的语气打断了傻乐的廉颇,似乎在告诉廉颇——别乐了,咱还在秦兵的刀斧之下呢。

    廉颇见状,很快调整状态,恭敬地说道:“老夫失态了,马服君勿怪。还请马服君为我解惑。”

    赵括没有直接把计划托盘而出,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帐门,透过起伏的门帘,穿过深深的黑夜与重山,看向对岸的秦军,似乎想要把秦军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彻彻底底。

    赵括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廉老将军,可知对面如今是何人为将?”

    “将军王龁啊!本将与其对垒三年,虽不能说知己知彼,至少也是有所了解的。将军可是要询问其作战特点?”

    “非也!吾对王龁无丝毫兴趣!”

    “将军纵有秒策,也需根据敌方将领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可盲目照搬啊!”廉颇有些激动,早听说赵括兵书无双,连其父亲也自愧不如,却实战不多,要真实只知兵书,不论实际,这……

    没有等廉颇多想,赵括便打消了他的疑虑,甚至让老将军更为信服。

    “吾对王龁毫无兴趣,只因,自我从邯郸出发来接替老将军您,秦军便也有一人秘密从咸阳出发接替王龁。此刻或许也如你我二人一般,正在商议如何对付与我!”

    “谁?王龁百战之将也!谁人能接替于他?”廉颇问道。

    “还能是谁?还能有谁?有谁能让一位百战之将甘心让出兵权而无丝毫怨言,甚至还要俯首帖耳地配合?”

    “武安君——白起!”帐中两人异口同声道。

    正此时,对岸秦军军营中军大帐中,一位发须皆白的矍铄老人无来由打了个响亮的喷嚏,一旁的副将关心道:“武安君舟车劳顿,且夜已过半,不如稍作休息,明日再议?”

    “无妨,兵贵神速,今夜务必将战事推演完毕。”

    ……

    回到赵军军营,此时廉颇已经有几分相信了,只是抱着万一的想法问道:“可是,若是已经换将,吾观秦军军中,并未更替旗帜啊!”

    “谁说换将必换旗帜啊?既然是秘密前来,秘密替换,自然不会亮明旗帜。而不亮明身份,不是能更好地算计我们一把。”赵括回答道。

    “然也!那我军要如何是好!”廉颇没有再追问消息的来源,因为不需要了,他已然相信这位年青人的判断。

    “秦军处心积虑,连武安君都搬了出来,甚至还是夤夜秘密潜行而来,亡我之心昭然若揭,其后援军、粮草必定更加源源不断。信平君,可还有战胜之把握?”赵括调侃道。

    “将军说笑了,但凭将军吩咐!”廉颇有些涨红了脸,赶忙应诺道。

    至此,赵括拿到了全部的主动权,而廉颇也从一个要交接的将军,变成了赵括的从将。

    “这第一步叫:瞒天过海!”



    第八章 军令如山点卯开始

    

夜更加深了,门外的亲卫已经换班了,而中军大帐的帐幔依旧低垂,只有偶尔吹过的冷风,将帐幔吹起一角,露出帐中的点点火光与丝丝热气。

    赵军如此。

    秦军亦是如此。

    将领们在为接下来的旷世之战贡献着一切聪明才智,思索着一切的可能,完善着一切的细节。

    只不过,相对于秦军军帐中的热火朝天的讨论,赵军军帐中显得有些清冷。

    赵括在将自己的计划合盘脱出后,帐中便陷入了一阵的沉寂。赵括已经把自己能做的做了,如果廉颇还是不答应,他就带着三十万大军退守百里石长城,以故关之牢固,虽不抵函谷险峻,兵力足够情况下守个三四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三个月,激活任务完成,系统回来,我还怕什么白起?呵呵哒!

    想到这,赵括干脆席地坐下,静等廉颇的回复。

    而此时,廉颇正双眼盯着地图,双眉皱成了两条蚯蚓,似在思索着什么,又似在犹豫些什么。

    “能成吗?”廉颇暗暗计算着胜算,可是算来算去,可行性都不到三成。三成胜算啊!入场券便是自己和十数万将士的性命,而赌注则是自己一生的荣誉。每一步都艰难无比,而每一步又都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可是自己哪里还有选择?哪里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没有,没有办法,没有任何其他的方式与方法能够让自己、让赵国、让这几十万儿郎躲过此劫。

    那么,也无需纠结和犹豫了,三成就三成。

    慈不掌兵,廉颇深知这个道理,而自己,现在正是赵括手中的一枚老卒。

    想通了这些,廉颇把脸一横,取下地图平铺在地面上,也学着赵括,席坐在地,对赵括说道:“就依将军之策。”说着就欲与赵括讨论后续战斗的细节。

    见廉颇想通,赵括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但赵括却按住了地图,说道“廉颇将军,当知军中无戏言,更需知道非万众一心,吾策不能成功。希望刚刚的犹豫与盘算在今后不要存在,军令如山——我只说一遍!”

    “诺!”廉颇一脸沉重地应诺道。

    赵括重新舒展地图,与廉颇商议了起来。

    ……

    夜月西沉,太阳初升,万事俱备。

    “我们还需要个代言人!廉颇将军手下可有既有威信又可信任之人?”

    “都尉王樯,虽出身平民,然戍边北地,屡获军功,升至都尉,对峙三年中每每激战必身先士卒,作战也是有勇有谋,若非出身,早已升至裨将,能攻能守,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本将本欲将其提升为大军副将。”

    廉颇想了想有接着说道:“老夫也曾多次救护于他,乃我腹心之人,故近年老夫之令多由其传递,其在北地骑军,邯郸步军中皆颇有威信。”

    “善!本帅帐中行军司马李义与中军司马郑新二人,皆亡父所遗,少与我君父驰骋沙场,后为我家家臣,能力虽或一般,但胜在忠心耿耿,中军司马留守故关,行军司马可为我之代言。”

    廉颇点了点头。

    随即,赵括撩开门帘,冲外面喊道:“来人,带中军司马与都尉王樯到中军帐中!”说罢放下了帘子。

    不一会儿,帘子被挑起,王樯与李义双双入内。

    “见过将军!”二人单膝跪地拜道。

    “廉老将军,你来说明吧!”赵括看了二人一眼,转过头对廉颇说道。

    “诺!”廉颇回应道。

    一个“诺”,却把地上的二人吓了一跳。这是下属对上司的应诺方式,怎么一夜之间,廉老将军就变成了赵将军的下属了?不应该是不欢而散吗?不打起来也起码吵起来啊,不吵起来起码也互相冷嘲热讽下啊。

    廉老将军,你的骨气呢?你的骄傲呢?好吧,不愧是负荆请罪的发明者!能屈能伸真汉子!

    廉颇没有想地上两人会有这么多戏,直接将商议结果告知了他们。

    “我与赵将军商定,要与秦军实行战略欺骗,韩王山大营明为由赵将军接掌,实际仍以我为主,吾之将令将由李义你传出,以闭塞秦军,使其以为将令是由赵将军发出。而对外,今日议事之后,我将回转邯郸!”

    “王樯,你需安抚众军,不可因此伤及我军士气,更不可因此出现不服军令的情况。此外,王樯,你还需跟随赵将军行动,一切听从赵将军的将令,然后以你的名义为偏军发号施令。尔等可明白!”

    “末将明白!”

    “赵将军,可有补充?”廉颇向赵括请示道

    “很好,没有什么补充的,一切按照计划执行吧。”赵括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往帐外走去。

    边走,赵括边问道:“行军司马,什么时辰了!”

    “回将军,已至卯时,营帐已经准备完毕,将军一夜未睡,是否稍作休息?”司马李义回复道。

    “身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赵括伸了一个大懒腰,尽情地舒展了下自己的身体,几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有听懂赵括说什么。

    赵括缓缓走到大帐门口,慢慢拉开了大帐的帐幔。只见刚刚破晓的太阳将光芒洒进帐中,暖暖洋洋的。迎着初升的旭日,赵括带着廉颇等人跨出大帐,猛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说道:“中军传令,升帐吧!”

    说着又带着廉颇等人,回到中军大帐。

    “诺!”行军司马连忙应诺。

    随后,咚咚咚咚……中军的鼓声响起,原本寂静的韩王山大营瞬间活了过来,军卒们有序的穿戴好衣服,准备一天的训练和战斗,一旁伍长边整理自己的衣物边催促道:“快、快、快,都快点起来穿戴好!快!”

    几个稍大的帐篷里,裨将、都尉,也都赶紧穿戴好甲胄。

    鼓声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催促着军士们加快速度,一通鼓未完,帐外的裨将、都尉便都已到齐。

    大帐之内,赵括大马金刀地坐在主帅之位,廉颇坐在赵括下手的右侧第一位。见人员到的差不多了,赵括便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